战国初期的思想家墨翟〔dí〕,人称墨子,创立墨家学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墨子•耕柱》载:子夏之徒问墨子道:“君子有斗〔dòu〕乎?”墨子答道:“君子无斗。”子夏之徒说:“狗豨[xī]犹有斗,岂有士而无斗?”墨子叹道:“伤矣哉!言则称于汤文,行则譬于狗豨!”
“子夏之徙”,子夏的门徒。子夏,姓卜,名商,是孔子的学生,儒家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因墨子主张“非攻”,反对战争,子夏之徒因此同他辩论,说:“狗猪之类的牲畜,尚且要相斗,何况是人!”墨子反驳道:“你们嘴上称颂商汤、文王,而行为竟同狗猪相比!”(儒家把夏禹、商 汤、周文王、周武王等古代君主奉为圣王。)
“行则譬于狗豨”,譬,譬喻,比方。斥骂行为卑劣的人,简直如同狗猪,后来就叫做“行同狗彘〔zhì〕”。(豨,彘,都是猪的别名。)
战国荀况《荀子•荣辱》作“狗彘不若”(连狗猪都不如)。汉贾谊《新书•时变》作“行惟狗彘”(“惟”或作“为”)。《汉书•贾谊传•陈政事疏》作“行若狗彘”。
明李贽〔zhì〕《续焚书•三教归儒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朝廷拜你为大将,宠任非轻,不思根本,一旦投降叛逆,真狗彘不若!”
亦作“狗彘不如”。《郭沫若文集》第四卷《南冠草》第五幕:“你这狗彘不如的万恶败类!”
还有说作“狗彘不食”的,比喻人品脏臭,连狗猪都不吃他吃剩的东西。《汉书•元后传》载,元后(汉元帝皇后、王莽之姑)骂王莽道:“人如此者,狗彘不食其余。”近代革命家章炳麟《与上海国民党函》:“某等以为人虽圣贤,谁无小疵,一有差违,便诋之至于狗彘不食,自宗领袖,待如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