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王衍,字夷甫,临沂(今属山东省)人,是一个有名的清谈家。起初,他当元城县令(元城在今河北大名县附近),每天很少办公事,就是没完没了地闲聊、发议论,不过工作上倒也没有出过什么岔子。后来,他几经升官,被任为“太子舍人”、“尚书郎”等髙职,还担任过宰相,清谈的兴趣也更加高了。他喜爱老子和庄子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庄的玄理。谈的时候,手执玉柄麈尾[麈zhǔ](用一种鹿的尾毛制成的拂尘,古时学者讲授时多手执麈尾,类似后来的教鞭),轻声慢语,从容不迫,好像满肚子都是学问的样子。当时清谈之风正盛,王衍竟受到一部分人的钦敬,成为清谈家的首领之一。
其实,每当他夸夸其谈,讲他那套玄妙空虚的理论时,常常是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听的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疑问时,他也毫不在乎,往往不假思索,随口更改,厚着脸皮,继续不慌不忙地谈论下去。据《晋书•王衍传》载,当时人们因此称他“口中雌黄”。
雌黄,即鸡冠石,是一种和雄黄同类的矿物。当时人们写字多用黄纸(是用黄檗〔bò〕染成的,据说那样可以防止虫蛀),叫做“黄卷”。写错了字的时候,就用雌黄把错字涂掉,然后改写,因为雌黄的色同纸色差不多,所以用它涂改很合适。
修改错误字句,因此就叫做“雌黄”。
“雌黄”二字,后来又有驳正和评论是非的意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南宋周密《齐东野语》第十九:“近世诸公,多作考异、证误、纠缪等书,以雌黄前辈。”
形容随口乱谈、妄发议论,就叫“信口雌黄”。现代作家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孙俊英……她加油添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