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载有孔子说的这么句话: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国时魏人何晏的《论语集解》对这句话作了这样的解释(大意):
春夏季候,各种树木全都绿荫满枝,欣欣向荣,松柏的四季常青也就未必受人注意;到了秋尽冬来,岁暮天寒,一般树木纷纷凋谢了,这时才显出松柏与众不同的坚强性格。人也是如此,在太平时世,往往不易认清人的品质,要是遭逢患难,经过艰苦岁月的考验,好人坏人就比较容易区别了。
人们因此用“岁寒松柏”或“松柏后凋”来比喻身处逆境而能保持节操的人。唐代诗人刘禹锡《留辞李相公》诗:“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明代文学家王世贞《鸣凤记》传奇剧本第十六出:“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
人们还因此把松竹梅三种耐寒植物,称为“岁寒三友”,加以赞美。《渔樵闲话》说:“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月令广义•冬令• 方物》也有这样的说法。
《献征录》载,明朝有个名叫李骥的,在宅院里种着松竹梅,而自题其屋为“四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