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为我国东南西北四境都有海,所以自称全中国为“四海之内”或“海内”,而称外国为“海外”,并且把“四海”作为“天下”的同义语。
例如《荀子•议兵》有“四海之内,若为一家”等语,后简化为成语“四海一家”,就是说全国各族人民,犹如一家人一般。《论语•颜渊》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句,或简化为成语“四海皆兄弟”,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又例如《晋书•祖逖〔tì〕传》有“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元人杂剧《抱妆盒》有“四海升平,八方宁静”等等。其中“四海” 一词就是指“天下”。——“四海鼎沸”意即“天下大乱”,“四海升平”意即“天下太平”。(鼎沸, 如同鼎水沸腾,比喻局势不安定。)
至于“四海为家” 一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汉初,丞相萧何为汉皇营建未央宫,高祖刘邦不赞成,对萧何说,天下未定、成败不可知,急忙营建如此壮丽的宫室是不合适的。萧何答道:“……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这里的“四海为家”,是称颂帝王拥有全国,“一切属于帝王之家”。后也用作“天下一统”的意思。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dí〕秋。”
不过,现在我们常用的“四海为家”这句成语。却是另外的意思,它形容志在四方,到处可以作为自己的家,而不恋恋于故乡。有时也用来形容漂泊不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