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辑,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儒家学者和政论家。当时,各国间战争不息,人民不堪忍受暴虐政治的统治,迫切要求解放。因此孟子认为,这个时候,象齐国这样的大国,如能推行王道、实施仁政,以统一天下,比起周文王时代来要容易得多。
据《孟子•公孙丑》载,孟子对他的学生公孙丑说: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老百姓受暴虐政治的折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严重。饥饿的人只要有吃的就行,口渴的人只要有喝的就好,不会有过髙的要求。孔子说过,“德政要推行起来,比邮驿传递文书命令还要快。”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如果实行仁政,那么老百姓的髙兴,就会象被颠倒吊起的人遇到了解救一般。所以,若要统一天下而能既省亊又有效,只有目前是最好的时机。
孟子的这段话,有三句后来成了成语: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比喻遇到严重困难的人,只求解决问题,即使条件差些,也容易满足,愿意将就。这句成语,也可以说作“饥者易食,渴者易饮。”《孟子•尽心》载有孟子说的另一句话:“饥者甘食,渴者甘饮。”也是这个意思。
“解倒悬”,即“解民倒悬”。比喻把受苦受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原意是:事情.只要做古人所做的一半,而所得的功效却可以比古人髙出一倍甚至数倍。后来,凡是工作省而效率高,就叫“事半功倍”;反之,如果费工多而收效微,就叫做“事倍功半”。《礼记•学记》也有类似的一句话,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于学习的人,老师很省事而成绩很大;不会学习的人,老师费尽心力也难于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