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历史典故

2024-09-11 00:11:47 文题网 阅读:

秦末汉初,楚汉相争,结果楚败汉胜。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垓gaī〕(在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大败,最后自刎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临死前,他对仅剩的二十八名骑兵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八年了),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但是现在竟被围困在这里),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是天要灭亡我,不是仗打得不好啊)! ”接着又说:“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令诸君知(让你们知道的确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当即向包围得密密层层的汉军奋勇冲去,斩兵杀将,猛不可当,果然把汉军吓得纷纷倒退.最后,在乌江边上,乌江亭长预备好了船只,请项羽渡江,逃回江东。项羽不肯,笑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于是自刎而死。

从以上历史记载来看,项羽临死,一连三次说是“天之亡我”,可见他是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命,而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过失的。

汉代的学者扬雄不同意项羽的这种看法,他在他的《法言•重黎》中评论刘、项兴亡时说:楚、汉相争,所以汉胜楚亡,是因为“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屈〔jū〕是“尽”或“竭”的意思。扬雄这句话是说:汉王刘邦尽量发挥、利用了众人的智谋和力量,而项羽却只凭一己的“匹夫之勇”,没有充分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和采纳他们的建议,这才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不是什么“天之亡我”。

扬雄的这句话,后来就演化而为成语“群策群力”,形容广大群众积极献计、一致出力。当然,扬雄所谓的“群”,其实不过是封建统治者手下的一般谋臣策士,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民群众。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四回:“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群策群力,庶有成功。”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