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灵魂去寻找哈姆雷特

2024-10-27 16:13:43 夏阳 阅读: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陆游的读书是为百姓而读,立志以读书来造福百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凌云壮志建立在其珍惜时间的读书之上。“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读书是为了能够和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了自知。”这是杜甫读书的样子。

以上如此诸般,皆是各大家对读书的看法以及自己读书的最终目的,又或是在阐述自己的读书方法。若是有一个好的读书习惯,那便是很幸运的。像我,就不那么幸运。我读书时,从来不喜欢拿着笔去圈圈点点,到头来,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看完之后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是很浪费时间的。但若是能在边看的时候能在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相关的文字”,纵使一年读完一本书,那我认为也是值得的。

对于这“相关的文字”我是深有体会,因为我爱胡思乱想。比如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中有这么一句话“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读到这句话时我就在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含义,想了半天,各种期期艾艾拼凑在一起,终于是想通了。这时我的“相关的文字”就在脑海中浮现了。可是我书也没时间看了。但我认为这是值得的,应为总算是知道了王小波为什么沉默,《沉默的大多数》为什么叫做《沉默的大多数》了。这比这本书中的任何东西都要珍贵。

由此可得,只要是有一点理智的人遇上一个问题,只要他肯花时间,这样的问题终究不再是问题,而这个,才是读书或是做事的精华所在。

然后便要谈一谈,该在书中学到什么。该在书中学到什么,不是我去固定的,毕竟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我要说的是,怎样去寻找心中的这个哈姆雷特。

同样是以《沉默的大多数》为例,看一眼目录便知道这是一部散文集,此时就在心中定义“散文集”这个关键词了,随后再看看第一篇文章,就可以知道王小波的文字很有魅力,既幽默,又有深度。此时又可以定义一个关键词“深度的幽默感”。

像一些人,还可以更加扩展地定义,比如我对这个“深度”的定义便是:“掉进王小波的文字,甚至能让你忘记挣扎。”此时,我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更加的清晰了,他或是十分高雅,风度翩翩。又或是低三下四,俗不可耐。

经过了充分的定义之后,就要开始“深入灵魂去寻找”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了。带着自己最初的对心中的哈姆雷特的定义,在文中寻找一些新的东西,就是作者若有若无地提醒你似的,总有那么一两句话可以读懂,产生共鸣。然后遐想,想一想关于这句话是否在脑海中、在灵魂深处是自己曾经或是现在的自我,把书当成是镜子,你能在里面找到自己,他和现实的自己一模一样。此时你心中的哈姆雷特就多了一些定义,定义得像自己一样。就仿佛是将自己的衣服套在他身上,既相似,有多有差异,所以说书就像是一面镜子啊,一千个人能找出一千个不同的人。但是属于自己的那个哈姆雷特,仍然是灵魂和思想以及精神的另一种呈现。

读完一本书之后,就能清晰的将一本书化作一个清晰可见的哈姆雷特在心中印下一道痕迹,姑且将它称作“哈姆雷特化”。我读这些书,将他们一一的“哈姆雷特化”,总是惊喜地发现自我。读出自我,才能算是读完了一本书。所以读千万本书,就是在读自我这一本书。

指导老师:江文欢

标签:书本寻找灵魂元元意在深入归志五亩哈姆雷特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