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七天,我几乎天天能听见我们公寓前嘈杂的汽车声。父母几乎整晚进进出出,永无休止。他们对毒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了。”这是莉斯对她父母行为的亲口陈述。
莉斯,美国人,生长在一个毒瘾家庭,由于父母毫无控制地吸毒,她8岁时就带着妹妹开始乞讨,15岁时她的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从此,她与妹妹流落街头,无家可归。
即使这样,莉斯对她的父母也没有过多的埋怨,她仍然深深地爱着他们,对他们是尽量的宽容与理解。
莉斯说:“母亲说她需要毒品来麻醉自己,来忘记童年时期悲惨的遭遇,这些遭遇经常在她脑子里挥之不去。虽然我不确定父亲吸毒是不是也为了忘记过去不幸的遭遇,但我知道,如果父亲不吸毒,他将会十分痛苦,一连几天在沙发上痛不欲生地躺着。那时,我很难认出他是我的父亲。”
正是因为看到父母被毒瘾折磨得生不如死,她就不愿意再在这肮脏的贫民区里待下去了,于是就迸发出了这样的念头:“我要学习,我要获得知识与文化,我要走出这贫民窟,我要离开毒品的纠缠,到大城市去工作与生活。”就是这样,莉斯也渐渐地有了一种瘾——学习之瘾,她坚信,自己能考上哈佛!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莉斯每天很早地起床,努力地学习。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经历了辛苦之后,她终于迎来了结果:她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但,这不是她的终极目标,她一直牢记着:我的理想是哈佛!但现在,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即使她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考上哈佛,但学费从哪里来呢?也许你会说,她可以自己打工挣。但以莉斯现在的工资来看,她需要不吃不喝地一天打十份工,且还要近十年才能挣够。为了解决这个烦人的问题,莉斯愁得每天晚上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看到了《纽约时报》上面刊登的奖学金启示,她决定试一试。于是,她写了一份申请寄给了《纽约时报》,本来她对此没有报任何的希望,但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个星期后,《纽约时报》竟然给她回信了!信上邀请她参加面试。莉斯无比惊讶,待她冷静下来后仔细一想,觉得这一切也是有原因的,不是平白无故就得来的。她在申请里毫无保留地写了自己童年时期的遭遇与现在的无家可归,还很具体地描述了自己所克服的困难。也许是这些打动了他们。“既然他们给了我这次机会,那我就要好好的把握。”莉斯想。
在面试中,莉斯说了更多申请上没有写到的情况。她告诉那些编辑、作家,告诉他们关于她父母的事,告诉他们她靠朋友的救济生活,告诉他们她几乎天天在楼梯间睡觉,有的时间甚至连楼梯间都睡不到,只能流落街头等等。等她说完了这些,屋子里变得静悄悄的,大家都沉默了,有的留下了感动的眼泪。过了一会儿,一位编辑说道:“莉斯,还有其他的情况想给我们说吗?”莉斯当时就呆住了,她想:很显然我应该说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且有思想、有深度的话,那样可以让他们觉得我获得这份奖学金是实至名归的。于是,她说道:“我需要奖学金,我真的很需要。”听到她的这句话,每个人都知道,这的确是她的真心话。然后,她就成功了,获得了《纽约时报》的一等奖学金。最终以全优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
在我们看来,莉斯的遭遇是悲惨的,认为她跟本就不能走出贫民窟,更不可能考上哈佛大学。她只会像他的父母一样过着不如人的生活。但莉斯做到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一切。
有人说,莉斯是通过了自己的努力才圆了哈佛梦的,是她自己成就了自己。我觉得,也可以说,是毒瘾成就了她的哈佛梦!
标签:我们听见天天成就几乎一周公寓毒瘾哈佛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