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鲁迅先生对人们精神的解读可以说恰到好处。而这其中的人文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的热情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如一座将要喷发的火山,在那个时期,人们开始懵懵懂懂的重感觉,重情义,重文雅,重礼仪。也就在那个时期,人对生命与精神的体验就如树苗初长一般得到了无限的滋润。培根在当时提出了仿天国建人国的思想,要求人们重视自然知识,征服自然,近代实用科学精神也由此成为历史舞台上一颗无比耀眼的新星。
我不禁思考着这样一道难题:生活的列车又该如何在科学与人文的双轨上平稳的前行呢?
生活-人文=?
科学的发展可以清楚地向我们诠释人为何物,可以把人类从远古时期到现在的发展研究得淋漓尽致,就很难办到,科学的理智分析的态度,足以高于一切宗教上的崇敬赞叹的态度。但是科学的理智分析的态度得到认可,科学的哲学思想得到认可,必须得到人的价值意识,人的良知的肯定如果科学知识的应用不涉及价值问题,那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的思想也就失去了所谓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入口处,就像在地狱的入口一样”。在二战时期,美国人对日本的仇恨就在那两颗原子弹愤怒地灼烧,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与一处处城市的记忆便成为那无情之下满是无辜的尘埃。历史告诉了我们,忽视人文的生活会导致科技的异化,而科技的异化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缺失的必然结果。所以如何应用科学,才可造福人类,而满足人类所谓的幸福生活,亦是科学的主题。
人文-科学=?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是humanism,常被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它更多地体现了对人的幸福与尊严的追求,对真理的追求,与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人文精神具有超越历史、时代和文化的永久魅力。
但近期网上所发生的寻人启事事件则耐人寻味,不断有虚假的寻人信息在网上公布,而当你拨打所显示的电话时,则会被恶意扣费或上当受骗。这样的事屡闻不鲜,但受骗上当的人却也一直都有,也正是这种人性中那种关怀的冲动与盲目让犯罪分子有机可图。爱因斯坦曾说:“人类只能发现现象,但不能发现现象存在的原因。”当人文失去了科学作为灯塔,人文就容易走向愚昧和虚无。所以,此时就需科学去纠正人们的错识,使人们越来越接近真理。
科学+人文=?
关于人文主义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早在十九世纪孔德就已提出,他一方面讲实证时代的学问是科学,一方面讲是人文主义。科学在人文世界中,的确有它的局限性,而科学态度的应用,必须有为之做支撑的东西,这种东西,最终应归到人之“仁”心。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顺,亦可与之相逆。
当今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的道德沦丧显然是一种很不和谐的音符,科学的高度发达,带给人们更加便捷的生活,却带走了人们对他人的关怀与呵护,人们愿意用高昂的价格去买高科技产品,却不愿去为困难中的人们捐一分钱。波普尔曾说:“科学永远满足不了人们膨胀的心。”膨胀的物欲会冲淡人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其中思想意识驾驭科学的能力正是当代人所缺少的。
所以,在这种科技日益发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年代,未来的我们更要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他人的内心,更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人文意识,让自己的人文意识也能随科技与生活一起得到长远的发展与进步。
至此,这道难题在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人文与科学就像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不免会有美妙的或刺耳的,尖锐的或平展的交锋,却也协调而完美。
标签:精神灵魂使人深处得到之题穿掘底苦难解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