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惊闻我校高三(二)班李平同学高考作文获满分,不禁狂喜。喜,自然是“沾沾自喜”之“喜”一一我小徐老师居然也有“生”如斯,正所谓“生荣师贵”嘛!兴奋地一瞥身边一身黑衣的李平本人,顿时收敛r脸上的张扬。她跟平时一样不动声色地望着我。“我是不是太···一了”,我惴惴地问,李平理解地一笑,亲热地挽着我的手臂往外走去。 作为一名非常年轻的老师,我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摸索之中,不断吸纳学生的反馈信息;总结之余,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很难说我们谁是老师谁是学生。用他们的戏言,我是拿他们当“试验田”来研究培育的。从这个意义L讲,李平和她的同学使我受益良多。 最初接手这个班,就发现这些孩子很有想法,很有个性。这当然是好事,在今天这个强调创造力的环境下,个性几乎等于半个成功。
但很快,他们身上的不足也暴露无遗:他们太关注自身,太强调自由,群体意识比较薄弱,对社会和人生缺乏深人的思索,看问题往往浮于表面。这导致他们的作文中充斥着“小我”,缺乏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布局也显得散漫混乱,没有整体感。拿李平来说,这个孩子喜欢独辟蹊径,愿意在构思上下工夫,语言也比较流畅清新,是个好苗子。但从她的几篇习作来看,章法不够整伤,往往下笔千言,主题却不够集中。怎么办?我开始琢磨解决问题的方一法。 “形而_上”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细想起来,我高中时是一个愿意思考的学生,还有随手记录思绪的习惯。于是,我利用跟他们年龄相近的优势,常常与大家一起回忆自己的高中生活,谈论自己的得失。在这种随意的聊天中,我大力鼓吹关注社会,关注身边人和事的重要性。公共汽车上为什么让座的大多数是学,日成年人为什么缺少这种精神‘2为什么我们路边随地吐痰的人总也不见少?……被我这么一问,他们开始觉得其实有很多问题仇得思考,生活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么单调无聊。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得好:“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现在想来,我的这些努力本质卜就是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把语文课堂拓宽到社会领域,在观察和思索中不断形成对事物的看法,不断提升对人生的理解。这一点,对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至关重要。 第二点,在教学中我始终比较注意挖掘生活和文学中“人性化”的内容,强调“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观念,试 }冬1用“情感”引领学生进人“真善美”的天地,用“善感多情” 来柔和“理性思索”,以达到语文学习的双重思维要求。这里有 ‘个小插曲:平日里,我讲苏轼洒脱豪放,值得称颂;李白飘逸风流,令人艳羡;杜甫忧国忧民,实在可敬……学生毫尤异议,了ll,节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大家不千r:“。个青楼女f,值得作者这么夸奖么?……她干吗不带着百宝箱自己生活呀……就是,再重新找一个爱她的人呀”·····
一时问,教室里热闹非凡。我把手指放在嘴边“嘘”了好几次,大家才‘不情愿地安静卜来,而后一齐把眼睛聚焦在我脸卜,·于寸“看你怎么‘狡辩”’ 的样子。我当然无法“狡辩”,他们的不解是最自然的半大孩子的巴维方式,弄不好,我的“一世英名”就要毁丁此课。眼珠- 转,我计卜白来: “大家不要着急。我先考考你们一一明朝是什么社会?” “这还用问,封建社会叹!” “好,封建社会里女子地位如何?” “受人压迫奴役!” “那她能不能反抗?” “她倒是想,可反抗不了……” “不反抗就只好屈从,她又屈从了吗?” “这……” 终于问得他们自相矛盾,没法张口就来了。我不再对这个问题深究下去,点到为止,让他们自己“觉悟”吧!清清嗓子,我用充满感情的声调朗读起课文来,一遍读完,我偷觑一眼台下的他们,一个个表情复杂,仿佛心有所动。好!给他们几分钟,让他们多悲悯一番。就这样,在“理性思索”和“感性煽动”的双重功力之下,没有人再难为我了。“大功告成”,我狡黯地一笑。
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思索,投人感情,就是学习的法宝。 看起来,方才所言均属“无心插柳”,对“栽花”,也就是写作并无直接关联。事实卜,要想成就作文,非如此不可。敏捷的洞察力,强烈的时代感,严密的思维方式和充沛丰裕的感情,才是写好作文最重要的素养。李平和她的同学用自己的成绩为我的 “试验”做了最权威的“资格认定”,我感谢他们。 “无心”和“有意”结合起来,才称得上天衣无缝。解决1} “形而仁”的思想和情感问题,还有一个有意识地培养写作技能的实际操作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常规,我不再赘述,简单归纳如下: 阅读教学中始终渗透写作教学,经常性地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 二、坚持“摘抄美文,指点江山”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美文,摘抄以后,自己评点,久而久之,大家对“何谓好文章”一了然于胸,自己写起来自然也有厂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