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大草原的辽阔,高原的雄伟,长江的奔腾与狂放,所以在我心目中它们只是一幅色彩浅淡的油画。可家乡那条大沙河却使我对它产生了爱,滋生了情,有说不尽的眷恋。 美啊,大沙河!不知它从哪儿发源,又流向哪里,反正看不见头,也瞅不见尾,弯弯曲曲象一条七色线织成的彩带,悠悠地流向遥远的地方。大沙河很宽,听大人们说大约有一里多地,可是水不多,只有河中央一条缓缓流动的玉带。水清且浅,所以也不用架桥,河两岸人来人往都是赤足涉水,这对于我们家乡的人来说,是很习惯的事了。 春末,河水解冻了,河水澄清,望得见底,一缕缕水草,把河水染得青青碧碧,让人看了觉得舒坦,你会不由自主地伏身掬一捧青碧、一捧沁凉。河水平啊,平得赛过镜子,没有一丝波纹。只有我们这些贪早的娃娃们投入大沙河的怀抱,才打破了河面的平静。
我们打水仗、捉鱼、抓泥鳅,在稀疏的芦苇荡里划小船、抓水鸟。这里是我们的乐园。 大沙河不仅有水,而且有很宽的河岸。一到春天,河岸上的茅草铺成了浅绿的软绵绵的地毯,其间点缀着各种野花:金黄的蒲公英,火红的灯笼草儿花,还有浅粉色的野生菊。这是大自然赋予它的美,象十七八岁的姑娘自来俏。河岸上既然有草,自然也少不了羊群,还有那婉转动听的牧笛声。瞧,那个小牧童抡着鞭子,唱着他心上的歌,赶着一群羊慢慢走来了。那些羊一会儿低头啃草,一会儿抬头哮哗地叫,也许它们也在赞赏大沙河的美吧!羊群远去了,我站在高处看,它们就象一朵朵盛开的白牡丹,又象天上一朵朵白云,缓缓地动着。 大沙河的美不光在它的外形,还在于它的贡献。家乡的人民在岸上开垦出了许多荒地,用来种植瓜果树木。这儿有西瓜地、蜜瓜地,甜瓜、面瓜地,有葡萄园、苹果园。大沙河的土壤适宜种西瓜,这儿的西瓜个大、味甜、水分多,吃一口从嘴里甜到心里。蜜瓜、甜瓜、面瓜也都散发着清香气,闻着就想吃。苹果园里的苹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葡萄园的葡萄一串一串,缀满葡萄架。丰收了,人们欢畅地笑着,河水也叮叮咚咚地笑着。 美啊,大沙河!它以俏丽的姿容和无私的奉献,吸引着家乡每个人的心。
〔评析〕 孙海英同学的这篇文章,写得优美动人。她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大沙河“俏丽的姿容”,表现了她衬家乡的热爱。开头以反衬的手法,写出她对大沙河的眷恋;紧接着用质朴、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大沙河的特.点;然后,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三幅图画:游乐图、牡羊图、田园丰收图。最后,极简练地总括了全篇,照应了开头,进一步抒写出对大沙河的赞美之情。 本文在写景方面注意了人和景、景与情的文融,注意了静景和动景的辉映。比如写游乐图,河水是那样的清,那样的平,加上了挂娃们的捕鱼、捉乌,使画面活起来了,写收羊图,既有绿茸茸的草地、盛开的鲜花,又有象漂浮的白云似的羊群和牡童的歌声,使画面勃然而有生气,写田园丰收图,既从视觉、味觉、咦觉等方面对瓜果作了描绘,这是静景,又写了家乡人们的欢声笑语,这是动景;动静文映,画面清新而活泼。
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美的景物还要用美的语言来描绘,但美的语言决不是单指多用一些形容词、修饰语。美的语言应该是质朴的纯净的形象的语言。如写水草把周围的水“都染绿 了”,“染”字给人以动感;写绿草和野花,说是象十七八岁的姑娘“自来俏”。用“自来俏”这一口语形容岸边的自然景观,真是恰当不过,值得我们休味和学习。
标签:长江辽阔家乡高原奔腾雄伟我没美啊沙河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