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作为各种技术技能的总称,门类良多,但必有相通之处;一窗一户以吞吐雕栏玉砌、一山一水以展示这幅画卷、一兵一卒以显现千军万马 ……建筑艺术如此,文章艺术亦然。刘姆之(文心雕龙》有语:“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微观之“形内”、“笔端”能容纳宏观之“天地”、“万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假借的就是滴水折光般的由小见大。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种单一性作品,从叙的角度来看,一旦上升至艺术的境界,最注重的是单位面积产量,要在最小的面积上惊人地容纳下和表现出尽可能多的美的思想。 “小”与“大”是一对矛盾,可以相应地看出作者自身生活具有局限性,而却要力求能概括出千姿百态之生活的矛盾。
因此,由小见大就必须找到那个能够“见大”的“小”,用部分去显示全体。有同学者为《我的表弟妹们》一文,写了小阿姨儿子的“蛮横无礼”,二阿姨女儿的“娇气凌人”,大阿姨儿子的“生活不能自理”,目的是以此“小”来反映一个“大”:“从我的表弟妹的弱点”可以透视“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通病,’;“记得有个日本人曾以不屑的口吻说过:‘中国这一代少年儿童不是我们的对手。’如果再这样下去,说不定那个日本人的狂妄之语会变成现实”,“小事不小,大之存焉”,可谓警钟长鸣,发人深省。 客观地讲,很难以文学性与非文学性之矛盾关系去界定小中见大;一般情况下,文作者能注意到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文学性具矣。因而只能从浓淡深浅的角度去看待,上例便属淡者浅者。 浓者深者,或日高层次的由小见大,那是文章的艺术、艺术的文章了,堪誉滴水折光。
典型化手法的运用。所谓典型化,是一种创造典型的过程,即通过艺术的体验和分析,把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即“大”概括出来,并在个别的、具体的、富有美感的形象,即“小”中加以表现。其贯穿于从内容酝酿到形式表现整个创作过程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小说的典型化着重于典型环境中表现人物性格,诗歌是突出诗人的典型感情。前者如《普通劳动者》所塑造的人物称部长的独特的脾气,后者如《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时开”所寄托的变革现实的叛逆精神。就人物形象的创造说,则有原型基础上的丰富、改造,如《故乡》中的闰土、杨二嫂;有不要原型、杂取许多人的拼凑方法,如《祝福》里的祥林嫂。 典型化就叙而言,主要以创造典型人物深而且广地反映社会本质。有关典型人物,即个别性与普遍性,抑或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人物,衫(以简驭繁卜文内,从“简”与“繁”的关系的角度,已有略述,在此不再展开。值得一赘的是,典型人物的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表现的,何谓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即指文艺作品,特别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环绕着人物、促使人物行动,并与整个时代背景辩证地统一在一起,从而反映出时代某些本质规律的环境。
如《七根火柴》里之所以描写草地上的“鬼天气”,是因为其乃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缩影,卢进勇性格成熟的关键;侃福》内之所以描绘鲁四老爷家的摆设,是因为此系封建统治的缩微,祥林嫂悲剧酿成的根源。 托物寓义手法的运用。托物寓义,顾名思义,即在某一载体上寄以深刻意义。其方法众多,主要是以物喻人。如(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香山红叶):用凝聚着“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的香山红叶,喻老向导“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的精神风貌,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主义新生活,对当家作主的劳动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以物喻人一般有两种方式:直接法,袁鹰的(井冈翠竹》直接将井冈翠竹喻指井冈山人以至亿万群众,明写竹,暗写人;间接法,杨朔的锰枝蜜》由物及人,先写蜜蜂,后写具有蜜蜂精神的人。特殊则有:回龙法,张翅的《春笋》由物而人而物(人),先简要交代了“我”家乡盛产竹子的特点和“我” 对漫山遍野的春笋的喜爱,随即转人对童年时小伙伴们上青竹山寻找春笋、自比春笋等趣事的回忆;然后以“我”这次回到家乡,“去寻找童年的记忆”为由,引出了在一场骤雨中与一位放牛娃相遇的故事;最后以抒情的笔调,把眼前的放牛娃和拔地而起的春笋合二为一,展开想象,给人无穷的回味。 以物喻人与典型化(其实前后是属种关系)异曲同工,意在由小见大。如铸笋)写的不仅仅是小之又小的春笋,主要是以春笋比喻少年,以雨后春笋的盎然生机比喻一代少年茁壮成长之大景象;这样写,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只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放牛娃,而是凭借雨后春笋联想到成千上万个放牛娃,以及具青相同优秀品质之共性的一代少年。重其La}9}缭淤 间风马牛相及,在于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务必注 钱钟书《管锥篇·周易正义·归妹》说:“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修词之学,巫宜指示。”
这表明一个现象沁之多边。孔雀开屏可谓美极了,且慢比喻,它定会露出不雅的屁眼。“岁寒三友”,尽管松“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却是甚次的木料;虽然竹“修长兮摇曳多姿”,可是“空中多节,’;纵然梅‘、临霜傲雪”,但是“虫L曲棕缚”。正反径渭分明。由是,正确寻找物之喻之一端,以求与人之精神相合,至关重要。仔细阅读二下(白杨礼赞》,推敲一下对白杨树外形的定向描绘,我们当会心一笑! 典型化,对于有的同学来说,也许会有“空中闻天鸡”的感觉,偶尔无意而为之,只是停留在“小处着笔,大处着眼”的原始自发的观念状态上,属低层次的淡者浅者;以物喻人,则是触手可及的,不妨一学,如何?果真如是,由小见大之本意定能领悟,滴水折光之喻义定可意会:“竖划三寸,当千初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