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石”如今仍屹立在苏州中学校园内。它的主人是三国时代吴国的陆绩,《三国志·吴志》中有传。在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陆绩只是一个一闪而过的人物,就是在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里。这一回里的陆绩是“群儒”中的一员。诸葛孔明先生很看不起他的言论,加上陆绩当时比较年轻,孔明先生就斥之为“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无疑,这只是小说家罗贯中笔下的人物形象,当不得真的。其实,历史上的陆绩是一位颇值得称颂的人物。
关于陆绩,过去稍识之乎的人都知道他是孝子的典型。他6岁时在九江拜见袁术,袁术用橘子招待他及其他宾客。陆绩没有吃橘子,只把两只橘子揣在怀里,带归家中给爱吃橘子的母亲享用。所以,诸葛亮在舌战陆绩时,首先说:“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陆郎怀橘,也己成为典故。元代人郭居敬《二十四孝诗》中有诗曰:“孝梯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黄橘,遗母报乳哺。”陆郎怀橘的孝行,固然值得赞扬,但陆绩一生中最值得称誉的还是“廉石”。
“廉石”又曾称“郁林石”。史书谓陆绩“以直道见惮,出为郁林(今广西玉林)太守,加偏将军。”陆绩在郁林期间,为官十分清廉。当他罢职归故乡姑苏时,需乘船经南流江浮海,沿南海、东海回到苏州。陆绩因身无重物,船太轻,经受不住风浪,所以在岸上取大石压船,才得浮海回到苏州。这样,“郁林石”就在姑苏“落户”了。这块“郁林石”最初在苏州临顿里陆家门前,为历代君子赞赏、崇敬。明代监察御史樊扯,恐它随年岁推
移被湮没,就督促知县、县圣组织人力拽至苏州察院侧旁,建一座亭子遮蔽它,并题上“廉石”两个大字,供人们瞻仰。清代康熙年间,苏州郡守又将它移到郡学内,以此鞭策后人。这正如乾隆时人周锡所歌唱的:“风骨峻增石可见,廉光久与日齐晖。”
史书上最早记载这块大石的,大概是《新唐书·陆龟蒙传》。陆龟蒙是陆绩的后裔。“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陆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在封建社会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知府尚且十万雪花银,如果不“清”就更其无数了。郁林在汉末三国时代,虽不是富都大邑,但在岭南算是开发较早的地方。特别是它靠近合浦,合浦盛产珍珠;作为郁林太守,要就近捞它一大笔,那完全是举手之劳。遥想后来石崇,从合浦运了多少珍珠归去,仅买美女绿珠,就是十解明珠,可是陆绩竟要用大石压船才能浮海!宋人撰写的《吴郡志》、明代吴宽写的《廉石记》、清代的《移郁林石记》以及众多的诗歌,或记述,或抒情,都满怀深情。郁林人还在郁林建有景陆堂,以表示对陆绩的景仰。明代人孙迪《郁林即事》诗中有云:“不知景陆堂前月,还照人心一片公。”
廉石的事迹是载诸青史了,因为它符合人心,人民喜欢清廉。想当年,文痞姚文元在评《海瑞罢官》时,竟然从反人民的立场出发,提出什么“清官比贪官更坏”的谬论。历史是无情的,“廉石”留传下来,姚文元却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
现在,时代虽然不同了,“访问”廉石,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明代人吴宽《廉石记》说得好:“今之廉石……凡过而视之者其廉士固欣然摩掌爱玩,以益励其操;若夫贪者,将俯首郝颜,趋而过之;有不动心而改行者,尚得为人类也乎?”诚哉,此言!想不到三百多年前的古人,竟有如此精辟的议论。我愿每个人心中都有这块“廉石”,经常面对心中的廉石,看看自己是“欣然摩掌爱玩”,还是“俯首赦颜,趋而过之,’?特别是那些手中有点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