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问,这支农民起义军,既然有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这样一些勇于反抗的英雄,又有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攻城夺县,粉碎地主武装,击溃封建王朝屡次讨伐的浩大声势,最终为什么会走向妥协投降的结局呢?如果说,在七十回本的《水浒》里,这还不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尽管金圣叹的“惊噩梦”的尾巴,已预示了要对水浒义军斩尽杀绝的意旨,但是,前七十回却是水浒义军的反抗高潮,这“惊噩梦”的尾巴,无法立即把它引向悲剧的失败,那么,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却就必须回答这个间题了。因为在这里不仅有了妥协投降的真实的描写,而且有了“魂聚蓼儿洼”的真实的被斩尽杀绝的悲剧“现实”。
水浒义军究竟怎样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的呢?这必须分析这支义军的内部矛盾。当然我们应该首先肯定,水浒义军的“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成瓮喝酒,大碗吃肉”,没有剥削的痛苦,没有等级的压迫,只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患难相扶”的兄弟相处的义,曾经起过号召农民起义的伟大作用。正是这种义,把他们团结在反坑封建统治者的旗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