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之道

2024-09-10 22:36:02 文题网 阅读: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这么说:“独学而无友,而孤陋寡闻也。”由此可见,一个人不可以无友,不可无交往。有些人怀着至诚之心与别人交往,可总是好景不长;有些人只说一句话,却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为何?这就需要注意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艺术。下面我就以自身体验和名人名言谈谈其中的4条密诀。首先是——

    注意倾听

    钢铁大王卡内基说:“倾听是我们对任何人的一种至高的恭维。”大量事实证明:在交谈中注意倾听,是获得对方好感的前提条件。想当年,商v风尘仆仆闯过函谷关,胸中已有“成竹”,见到秦王时,仅讲了一些历史变迁之缘由。秦王不仅没感到厌烦,反而非常认真地听,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商鞍的脸。这使商鞍备受感动,毫不保留地把肚里的灿烂文章献给了秦王,为秦国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注意倾听是何等重要啊。

    有些同学通常急于发表自己的高见,所以当别人说话时,只是盘算着待会儿该怎么说,张开了嘴巴想方设法打断对方的说话,让自己能来个“千里黄河水滔滔”,实属下下策。

    注意倾听是内心完美的一个外现。事实上,注意倾听本身就是为自己待后的发言铺下了成功的开端。

    那么,轮到自己开口时,应注意什么呢?

    少说几个“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不要老是说‘我想’,而是多询问对方,你认为如何?”如果相反的,有个同学在短短几句话中,竟用了10几个“我”字:我的衣服、我的书、我的文具盒……你想,听众对他的印象会怎样?

    亨利·福持曾说过,“我”字的专卖者是把拳头往自己嘴巴里塞的人。确实,假如你在说话中,不管在场的听众情绪如何,只是一个劲提自己如何如何,这是举起大扫帚在撩拨他们厌烦和反感的心弦。说话如同驾驶汽车,应随时注意标志;如果红灯亮了,仍然往前冲,那以后的事,势不善妙。

    当然,少说自己仅是一方面,还需要——

    多赞美他人

    无论你我他,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让对方了解他的长处,认识其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融洽你和他的人际关系,为继续交往创设美好的情境。

    著名的女排教练郎平,对队员的要求是出名的严,从没有过半点马虎。可是当队员受到挫折时,当比赛失败时,郎平却一反往常那副“凶神恶煞”相,一口一个鼓励,一句一个赞美。因为她深知,此时队员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绝不是雪上加霜。赞美是一首动人的诗,它会使疲倦的身心得到放松;赞美是一道灿烂的阳光,它会使失意的心灵顿时明朗;赞美是一块神奇的磁石,它能拉近你和他两颗心的距离。

    赞美的方法多种多样,或者真挚热情,或者含蓄委婉,或者自然流露。但万变不离其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那么,批评总该要有的吧?完全正确,不过也要把握分寸,注意对象和场合,尤其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圣经》上说:你不该以假证据来逼近邻人。然而,有许多人偏喜欢有意无意地传播流言蜚语以致于伤害了别人,尤其是当该人不在场的时候。

    有意伤害别人是卑鄙;无意伤害别人是愚蠢。所以,一旦发现自己将要说出的话中带了哪怕是一枚刺,那么先闭住嘴巴,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别人当面讥讽我,或者背后搬弄我的是非,我又作何感想?这么一想,该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吧?

    明白了这一点,即使是当面批评也要想一想被批评者的心态,学一下邹忌,来个“讽谏”,使他能乐于接受。这样你才是一个诤友,你和他的交往才能地久天长。

    总之,在交往的听说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态度诚恳,把握分寸,避免任何可能伤害别人的成分。这样手执交往获得成功的金钥匙,定能叩开朋友的心门,携手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