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非常喜悦的心情,向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推荐胡晓梦同学写的这一本书。
这是一本令人喜爱的书。
它象一束带着清晨露珠的水仙花,放射着浓郁的幽香,展现着野趣盎然的勃勃生机。
读它令人喜爱,读它野趣盎然,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既不是专业作家,甚至也不是成年人,而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她发表第一篇作品《吵架》时,才只有14岁,而现在,当她写最近的一篇作品《爱》时,也只有17岁。
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她面前展开的这个大干世界,对于她来说,就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感受,而在她笔下所反映出来的折光,就有着独特的色泽和韵昧。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的是:一颗童真烂漫纯洁可爱的心在跳动。在她那稚嫩纯洁的心灵上,周围的一切,是多么可爱啊:那蓝蓝的天空,那悠悠的白帆,那沙滩上的微风,那江上的夕阳,那第一次登台唱《小松树》时的掌声,那参加作文、书法比赛的奖状,那深沉似海的父母之爱,那慈样严格的恩师之情,那作文比赛得奖后全国各地工人、农民、老师、学生、战士们寄来的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一啊,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呀,多么可爱呀,多么迷人呀。
她深深地感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幸福。
正因为她如此热爱生活,如此热爱这个世界,正因为她有着这么一颖童真无邪般纯净的心灵,所以她对于生活中那些假恶丑的东西,就显得特别敏感,特别憎恶,正如眼睛藏不住沙子一样,她的纯洁的心灵上,也容不得半点邪恶。
《吵架》一文中,她对于那个依仗“四人帮”的势力耀武扬威欺压邻居香嫂的憎恶和讽刺,在《客人》中,她对于那个利用职权勒索敲榨的小贪官冯科长的丑恶灵魂的无情鞭挞和揭露,都表现了她的这种嫉恶如仇维护正义的高尚感情。
我记得,我第一次读晓梦的第一篇作品《吵架》是在1983年的初夏。湖南《小溪流》编辑部开展了一次全国少年作文比赛活动,我应邀做为评委,参加了这一次评选活动。在当时许多作文中,这一篇《吵架》引起了我们大家很大的兴趣和注意。因为我们从这篇文章中,看出了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一双明亮敏锐的眼睛,一支朴素流畅的笔。她很注意描写她所熟悉的日常生活,而却又不拘泥于一般生活琐事,而是着眼于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和社会的不正之风,善恶之别。
这在一般少年的作文中,是难能可贵的。
因此,这篇作品,被评为一等奖的第一名。
也就是在这次发奖大会上,我看到了胡晓梦。
完全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举止谈吐还是满身孩子气。
她代表获奖作者上台讲话,这讲话也很有意思,不同一般,别开生面,到现在我还记得不少,游览南岳时,我们一边观赏,一边聊天,她时而咯咯地笑几声,时而稚气地说几句。
“《小溪流》好,不开后门!”
这句话,把我们大家都逗笑了。
孩子气十足,可这是她发自肺腑的声音。这句天真烂漫的话中,包含了多少发人深思的内涵啊。这是对《小溪流》的赞扬,也是对那些搞不正之风的刊物的批评,(又岂止是对刊物编辑部?)也是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鞭挞和控诉。由此,也可看出她的纯洁的童真和爱僧分明的情感。
是的,晓梦有着一颗多情善感的心,也正是这样的一颗心,才能够从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可爱的和丑恶的可僧的东西,而寄以热爱赞美和厌恶僧恨。这就是为什么她能从人们并不注意的卖鸽子的小女孩身上,发现她正直善良的灵魂,而给以热情的赞美;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而寄以深切的同情,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无耻,而给以无比的僧恶……
不仅如此,晓梦还有一个勤于思考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头脑。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思想早熟的表现,但我却明显地感觉到:她不同于一般年龄与她相仿的孩子。她比别的同龄人看得更多,想得更多。正因为如此,所以她才能从一只被咫风卷落的台鸽的身上,想到它与一般鸽子不同的存在价值,想到它与海峡对面的密切关联和重要意义,想到楼下那个孤独的老阿婆的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思念远方亲人的感情。
正因为如此,所以她才能从她那新结识的女友—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在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而忍不住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吁:
“救救农村女孩子!”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她才能从日常的课堂生活中,发现那个一直默默地坐在一边不引人注目的“蓝衣少女”的金子般纯洁高尚的心灵,并用诗一般的语言,发出了激动人心的赞叹:
一纯洁的女孩,懂得尊重人的女孩,你给了别人勇气,给了别人力量,甚至燃起了别人对事业的热情,然而还没有等她说声谢谢,你就走了,永远走了!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从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简老师那颗警良厚道热情似火而又一丝不苟严格以求的可贵的心,写出那样一个品格高尚形象鲜明的老园丁的形象。
但是,要写出动人的作品,光是这些还不够,还必须有驾驭文字、表现生活的能力。在这方面,晓梦也是很值得称道的。她的文笔流畅、简练、朴素、优美。她善于撷取一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事物的特点。善于从一般常见的平凡生活中,挖掘和反映比较具有深刻内涵的主题。《吵架》和《客人》看起来,都是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但经她写出,却有了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反映了具有典型性和时代特征的生活现象,发人深思,令人警策,也使人称快。
《我的老师》、《卖鸽子的小女孩》、《买花》等,也都是以简练的笔墨,短小的篇幅,写出了一个个具有鲜明形象的人物,生活气息浓厚的环境。
《白帆之歌)),简直就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散文诗。
有着悲剧意味的《蓝衣少女》,又何尝不是充满了诗的含蓄、深沉的感人力量呢?
这一切,当然不是仅仅靠着聪慧,更不是靠着侥幸所能达到的,而是靠着脚踏实地的刻苦努力,努力学习和努力实践。
完全可以看得出来:晓梦是读过不少文学书籍的,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契诃夫的短篇对她是有影响的。当然也可看出另外一些中外文学名家所给予她的薰陶的痕迹。
文学这门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有几分功力,就出几分货色。一个人文学修养如何?文字功力的深浅,从她的作品中,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来的。晓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上述种种特色,正是她刻苦钻研文学著作,努力进行写作实践,注意锤炼文宇功力,提高写作水平和表现能力的结果。
也正是由于这种努力,所以从1983年的《小溪流》全国少年作文比赛评奖中获得一等奖之后,胡晓梦又在以后的几年中,接二连三地获得了1984年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优胜奖及福建省《中学生语文报护国庆征文”一等奖,国际青年年“年轻人日记”全国青年征文比赛二等奖等8次奖励,
真是年年获奖,连连夺魁。
这决非偶然。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获八奖,也决非一日之功。
这成绩令人高兴。
我特别高兴的是她很年轻,这么早就走上了文学之路,而且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其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只要她继续扎扎实实刻苦努力的话。
现在,晓梦已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了。她有幸能在这么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深造,是值得欣慰的。
新闻系是一个很好的专业,它可以广泛地接触生活,可以很好地锤炼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敏锐性,为文学创作积累深厚的生活基础,提高思想水平和文学修养。我相信:这个学科,对于晓梦在文学事业上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晓梦今天所取得的,还只是初步的成就,她的这些作品,也还是发韧之作,她还很年轻,前面的路还长着呢。
晓梦的故乡漳州,是盛开水仙花的地方。
我衷心地祝愿:晓梦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在学习上,在创作上,都能继续迈着坚定的步伐,取得优异的成绩,象漳州的水仙花那样,开放出晶莹洁白纯朴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