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校园生活

2024-09-11 11:22:54 文题网 阅读:

    1950年父亲由上海调到北京工作,我离开了上海市立市西中学考人北京师大附中四部。从上海到北京第一个感受是学校政治空气很浓,好像许多事情都跟不上形势,尤其是当时延安来的同学,在学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中都起着领导作用。在署假举办党训班、团课对我影响很大,我参加了抗美援朝宜传,扫盲工作,还请吴运铎同志当我们的辅导员,很快我也当上少先队队委会主席。

    第二个感受是附中的教师素质很高,教我们数学、生物的老师是师大教授,毛鹤龄先生教我们物理,她是北京市优秀教师,学校教导主任,还当过我们的班主任。地理老师讲课绘声色,以致我们年级有位女同学立志要学地理。附中教师有一个共同特点是讲课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当时许多学校没有实验设备,而我们却能做各项实验,还经常进行课堂直观教学。英文当时是很不吃香的,大都要改学俄语,学校当时坚持自由选学语种,我在上海一直学英语,这时改学俄语,有一些同学仍坚持学英语,直到毕业。我想当时学校坚持开设英语,是顶着很大压力,今天看来是正确的。

    第三个感受是同学们都很团结,互相谈心,追求进步,我们班一半以上同学都参加党课学习,许多同学都渴望刚满18岁就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高三毕业时,各班都有几名党员,我是班上三名党员之一,其他两位是陈图河和郭金雪。1952年的新年晚会上,我们全班同学都互写寄语,写在彩色纸上,我们称为“珍贵的友谊”晚会,至今我还珍藏着这些“礼物”。

    第四个感受是学校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年年要开运动会,并按不同部戴不同色的帽子(因那时买不起运动衣)。中午我们都在学校包饭,吃的是窝窝头、咸菜,大家都吃得很香。

    学校生活三年,我天天从锦什坊街玉带胡同步行到和平门外学校,全程要走45分钟,每逢走到学校后全身是汗,年长日久,锻炼出了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到今仍担任着金屁所所长的繁重工作,与在学校里的锻炼是分不开的。

    1950年学校谱写的新校歌,给我印象很深,对我一生的成长有着指导意义,教育我们要有“五爱”的品行,要健康好学,团结前进,学好文化,老老实实服务于人民。至今我能全部唱出来。时时刻刻牢记校歌内容,做到身体力行。

    我非常热爱我的母校,时刻关心着母校,母校是我确立人生观的地方,我常常以自己是附中的校友而自豪,凡是路过学校门口时,总要进去看看(尽管现在没有认识的老师和同学了)。

    我现在任中科院金属所所长,负责两项国家攻关项目,指导数位博士生学习。

标签:难忘北京工作上海父亲校园生活1950年调到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