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

2024-10-07 12:02:24 文题网 阅读:

    他毫不犹豫地写了离休报告.似乎是急不可耐地想歇息疲惫的筋骨,松弛绷紧的神经,迎接桑愉晚暮,可单位每组织旅游或疗养把机会送上门去,都被他谢绝了。他说,他很忙,仿佛人生又要从头开始。

    1988年盛夏他忽然不见了,同道好友也是“云深不知处”,莫不是回青岛老家避署去了?海风习习正好吹去疲劳,浪涛拍岸正好回味人生。

    去年盛夏他又出现了,状貌变化着实令人吃惊。仅一年,他的黑发稀疏杂染秋霜:面庞以憔悴呈现着苍老;高大的体躯“减肥”后像删繁就简的柏树,唯有深潭似的眼睛于疲惫中仍挣扎出些熠熠光彩来。

    “您是不是旅游了一趟‘炼狱’吧?”我说。“炼狱?”他幽默地一笑,“也不妨这样说。”

    1987年1月,儒学会在曲阜召开.专家学者荟萃一堂,气氛庄重诚笃。孔子蒸金会理事、省政协常委余石家石可发言了:“三孔经过历代扩修增添才有今天的格局,可近150年来除了破坏便是修补,并无增添.因为历来孔子不是被奉为神便是被斥为鬼……”

    省政协主席李子超听出点眉目来了,他对石可因了解而器重。“老石,说下去。”

    老石剑眉又展开,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为迎接国庆40周年、孔子2540诞辰,我想雕刻一套把孔子恢复成为人的生平事迹图作为献礼。”

    真是一语惊天!

    同年3月,石可坐在谷牧同志的办公室里。“很好。”听完石的设想,谷说:“你写个报告。”报告经各层审批只用了12天!艺术家感到了国家的厚望,也感到担子的沉重。

    他开始组织人力,选择助手,奔走原料和经费,然后起草字稿。

    他写不下去了,是文字障碍吗?不,一他不但精于金石版面和考古,且有文学功底。散文在《花城》发过头篇,征文获过两次奖。是知识的降碍!他不是孔子研究者,对侨学只一般涉猎.他翻阅资料,挑灯夜读,像迎接高考的学生:他长途奔波,登门求教,梁漱溟、张岱年、匡亚明、沈从文……他们接待他吗?

    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对石可并不陌生.50年代他活跃于画界,人美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建国以来最早一本画册,他的版画因获全国奖和国际奖名噪一时;但1957年后这名字湮灭了,直到他独具风格的作品数次进京  和出国展览赢得声誉……

    他们支持他,更因这一工作的意。

    谷牧看完他修改了29次的文字稿,关心地问:“老石,来得及吗?”只要我的健康不出意外。

    他在鲁西南一荒僻的小镇上进行雕刻,这里有武氏祠可借鉴中国最早汉画像石刻表现手法进行到一半时,他的健康险些出了“意外”。

    那天深夜,他肝区剧痛,腰直不起,刀握不紧.糟了,他想,沉疴痼病疾又窜出来开玩笑了!一来到小镇,他那脆弱的胃肠就不适应咸涩的水质,经常腹泻,服药无效。他瘦了,疲乏无力,但刻刀的负重不下40公斤!时间急速在刀下流走,他不得不振作精神一天工作l0小时

    刻成的石板一块块垒高,每块上计有数千刀,1840块大理石上共有多少刀?还提前了三个!“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可的名字源于此。但是石若能言……它一定会告诉世人:中国知识分子不屈不挠勇于奉献的精神!

    1989年9月26日曲阜举行隆重集会,作为主要献礼项目的作者,石可陪同参观,二行人在这长60米高1.75米大型石刻壁画——《孔子事迹图》前驻足观看。

    “这是中国版画史上的力作,必将引起中外文化界的的强烈反响。”版画界评论说。

    “这样扎扎实实的作品只有大陆的人能作了。在台湾,人们只想少出力多获利。”台湾大学一位教授概叹。

    谷牧同志带病参观后说:“这将是一件不朽的作品!”

    今年春节刚过,我去看他,见他在整理行装。“石老,您是要去旅游吗?”“旅游?噢,是的。”“去哪儿?”

    他说了路线图:诸城——洒水——曲阜……

    他说到诸城指导一种新型原料的陶器造型;到泗水协助恢复失传800年的鲁拓澄泥砚;到曲阜筹创孔庙二期工程——论语箴言新碑林……

标签:毫不犹豫写了似乎是报告地想石老急不可耐离休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