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曲、被疏、被敬的清代文人谓之“病梅”,难道被中考、高考所束缚的我们不是“病梅”吗?
翻开我的随记本,你会惊奇地发现,在那名为《太阳雨》的小天地中只有快乐的阳光,没有悲伤的风雨,更不会有愤怒的冰雹。因为中考和高考对作文的要求是: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那些被人们称之为“灰色文章”的作品虽算不上“不健康”,但绝不符合“积极向上”的要求。因而我的《太阳雨》中,按老师、中考、高考的要求,记载了我中学时代的甜蜜回忆。
孰不知,正值年华的我们也有优愁!但是,在这样一个“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的时代,我们不得不为了保住“命根儿”而隐藏优愁。虽然我不会“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我希望,当我到了“欲说还休”的年纪,能在我的《太阳雨》中找到一个中学时代的真实的自我!这仅仅是“病梅”被曲的一个方面—或许这是有些“病梅”心甘情愿的,因为好像只有那样,才能取得所谓的“辉煌”,才能被世人所“欣赏”。
这样的“辉煌”伴随着什么?
黑板上画一个圆,老师问:“它是什么?”幼儿园的稚童有他们丰富的想像—月亮、车轮、脸蛋、皮球……然而到了中学生眼里,就只剩下一个圆了;更可悲的是,到了大学生面前竟无人敢回答这是一个圆。这不仅仅是被“曲”的我们的悲哀,也是成千上万的教师的悲哀,更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病梅有病梅馆藏身,我们有什么?或许你会说:“教育制度的改革,能建造一座‘病梅馆’。”不,我们无需企盼在“病梅馆”中得到拯救——甚至无需什么“病梅馆”面对这样的教育制度,我们敢于迎潮、弄潮,我们能够找回真实的自我。“病梅”将不复存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霜雪中的梅花将更加“烂漫”,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旧“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