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的写字桌上摆着一只圆锥的模型,那是初中时的数学老师送的。他常说:这小小的圆锥里蕴涵着生活的哲理。
那时的我还小,觉得不就是个立体空间的玩艺儿吗?与漏斗并无两样:尖嘴,圆底。难道真那么深奥吗?
然而随着时光流逝,渐渐地我开始有所领悟了。
如果把圆锥在平面上作投影,会发现什么图形呢?从侧面看是个三角形,从上面往下俯视却是个圆。啊,多奇妙!两个不同的角度,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图形。要是圆锥人格化了,当我们观察分析这个“人”物性格时,不恰是△和○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多重个性吗?噢,把数学上的投影法弓‘申到语文教学中对人物进行鉴赏,文理相通,异曲同工—真是妙哉,妙哉!
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得到不同的结论,把它统一起来,辩证地看待,你便会有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这就是圆锥的启示之一。
如果给你一把刀,去切圆锥,那么能切得哪些图形呢?一般常规法△和○是容易得到的,是否还有别的呢?有,突破常规,变换切角,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便会出现在你眼前。
这不禁使我联想起儿时玩的游戏—苹果里找星星。说穿了就是切苹果。按习惯把苹果由上往下一切,那星星就躲起来了。如果你标新立异来个拦腰截断,就会发现苹果核的图案恰好是颗星星。试一下,你一定能找到。
如果说投影圆锥能给人看待问题的启发,那么切圆锥则予人处理问题的启示。有时候,对于一个事物,不妨一反常规,突破固有思维定势,大胆地换一种“切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拦腰截断”,就发现不了苹果里的星星;没有变换切角,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终究截而不露。
回顾历史,爱因斯坦正是大胆怀疑牛顿经典力学中的时空绝对论,另辟蹊径提出了时空相对的观点,继而创立了《相对论》;看今朝,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党改变了方针,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切换”;展望未来,21世纪的中国更需要我们这一代新人,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去“切出”一座宏伟的社会主义大厦。
我曾做过一个梦:茫茫晓雾初开,浩浩旭日东升,我手捧圆锥,带着它的启示,迈人21世纪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