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名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10 02:33:41
《借光的典故》
战国时,秦国有一位将军,名叫甘茂,下蔡人。秦惠王因他为秦国立过战功,曾任命为“左丞相”。秦昭王时,因故获罪,便逃出秦国,投奔齐国。
《战国策•秦策》载:甘茂刚走出秦国东边国境上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南),恰巧遇见苏代。苏代是洛阳人,这时正充当齐国使者来访问秦国。甘茂对苏代说:“你听说过江边姑娘的故事吗? ”苏代说:“没有。你讲给我听听! ”甘茂于是讲道,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天晚上,姑娘们都聚在一起做活计。其中有一位姑娘,家境贫苦,买不起灯油,其余的姑娘们讨厌她,说她爱占便宜,拒绝她参加。这位穷姑娘说: “我虽然买不起灯油,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到,把房间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到就能舒适地干活,这 对于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 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 ”姑娘们听了她的话,觉得有理, 便把她留下。
甘茂讲完了故事,接着说:“我现在离开秦国,准备到 齐国去,愿意做些打扫房间、铺设坐席的工作,希望不要拒 绝我! ”苏代说,“好,我一定让齐国把你好好地留下来。” 苏代答应了甘茂的要求,设法向齐湣王〔湣mǐn〕竭力 推荐,甘茂就被任命为齐国的“上卿”。
从别人那里分享便利或荣誉,后来就叫“借光”。常被 用作请人给予方便时的客套语,和“叨光”、“借重”之类 的意思相仿。
《可爱的糖糖》
我家有一只布偶猫,名叫糖糖。它胖乎乎的,身穿白底暗花的外套,圆圆的脑袋,顶着尖尖的耳朵,一双宝石似的眼睛闪烁着蓝色的光芒,绝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它优雅高贵,像童话里的公主。例如:它常常抬头挺胸,迈着优雅的方步,从客厅到厨房,从房间到庭院。它轻轻地走,又轻轻地来,悄无声息。它气质高贵,举止优雅,令人联想到古代齐国公主姜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它很调皮。我玩风火轮赛车的时候,它总是兴致勃勃,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一双大眼睛瞪得圆圆的。我的小赛车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风驰电掣般地呼啸而来。我激动得手舞足蹈,大喊大叫。说时迟,那时快,“嗖”的一声,糖糖一跃而起,用爪子扑向奔驰的赛车,“啪”,赛车立刻偏离轨道,飞出很远,我无奈地摇摇头……
有时候它温柔有加,喜欢用它那柔软的皮毛一个劲地蹭我,还冲我“喵喵”叫呢!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觉得糖糖是只超级可爱的猫呢?
《桀犬吠尧的典故》
汉景帝(刘启〉时,有个名叫邹阳的,据说“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起初,他和严忌、枚乘等,同在吳王刘濞〔Pì〕那里做官,因为他们都既有文才,又有口才,所以很受器重。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不愿随从,便上书谏劝。吴王不听,他就和严、枚等一起投奔梁孝王刘武。梁孝王的心腹羊胜和公孙诡,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了不少坏话。梁孝王信以为真,大怒,把邹阳逮捕入狱,并且准备把他处死。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为自己辩白。他列举了 不少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曾怎样被怀疑、不信任,而实在都是忠贞之士,他要求梁孝王细察真情,不要冤枉好人,并且应当重用人才。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狱中上梁王书》。当 时,梁孝王看了,很受感动,就把邹阳释放出狱。
邹阳的《上梁王书》中,有这样的话:“桀〔jié〕之犬可使吠【fèi】尧,跖【zhì】之客可使刺由。”
桀,夏朝的末代君主,相传此人暴虐无道;尧,传说中 一位上古的圣明君主;跖,据说是春秋时的大盗(实际是奴隶起义领袖);由,即许由,传说中的淸高之士,尧打算把天下让给他,他拒绝了。邹阳的话是说:“暴君”的狗可以听从指使向“圣君”狂叫,“大盗”的手下门客可以听从指 使去谋刺“高士”。从这句话产生了成语“桀犬吠尧”。(吠,狗叫。)
“桀犬吠尧”,比喻臣仆奴才像桀所畜养的狗一样,只知听从主子的指使去咬人,而不问谁善谁恶。这句成语,也说作“跖狗吠尧”,意思完全一样。例如:《战国策•齐策》载,田单是齐国的名将,齐襄王封他为安平君,名誉很高。貂勃却表示厌恶,说:“安平君,小人也! ”田单知道了,特地备酒招待他,并且问他:“我什么地方得罪过你,因此惹你生气了? ”貂勃答道:“跖之狗 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跖的狗向尧乱 叫,并不是因为它尊敬妬而不满意尧,狗只知道不咬主人而 可以咬它主人以外的任何人。”田单听了这话,第二天便请 齐襄王任用貂勃,给他官职。那时,齐襄王跟前有九个得宠 的臣子,他们恶意中伤田单,挑拨齐襄王和田单的关系。貂 勃于是挺身而出, 对齐襄王列数田单的功绩,大大赞扬田单。齐襄王觉得貂勃的话很有道理,便把那九个臣子一并处死,对田单则更加信任了。
《史记•淮阴侯传》载,汉髙祖把蒯通【蒯kuǎi】抓来, 下令把他烹死。蒯通大叫冤枉,汉髙祖说:“你教韩信谋反,还叫什么冤枉! ”蒯通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于是髙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 其主。——跖狗吠尧,并不是尧不好,狗当然只知道帮它的主人去咬那不是主人的人。当时,我只认得韩信,还不认得您哩1……”
因此就有了这样的说法:“跖狗吠尧,吠非其主”,或“狗吠非主”、“犬吠非主”。
《别做“掩耳小迷糊”》
暑假里的一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古代寓言》的书,当我读到《掩耳盗铃》的故事时,我一下子就笑出声啦!那个小偷捂着自己耳朵就觉得别人听不见铃铛响,这举动也太傻啦,就像我弟弟偷偷吃糖,以为躲在衣柜里我就看不见一样,特别好笑,可我仔细想想,又觉得这个故事里有好多值得去我深思的道理呢。
故事里的小偷想偷铃铛,又怕铃铛响了被人发现,居然想出“把自己耳朵捂住”的办法,结果刚碰到铃铛,就被人抓个正着。现在想想,他这行为就是自己欺骗自己,就像我上次数学考砸,把试卷塞进书包最底层,以为能逃过妈妈的‘火眼金睛’。结果,纸终究包不住火,这不就是现实版的‘掩耳盗铃’吗?
平时,这样的“掩耳小迷糊”其实还挺多的。我们班有的同学作业没写完,就把作业本藏起来,以为老师不会检查;我有一次偷偷玩游戏没写作业,后来被老师发现,不仅要补作业,还被妈妈说了,要是一开始就老实承认,也不会这么麻烦啦。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收获很大。我想以后遇到问题,我要敢于直面它。如果自欺欺人就跟“掩耳盗铃”一样,只会把自己绕进去。与其绞尽脑汁地遮掩,不如大大方方地面对、主动去解决。前天我不小心打碎了家里的花瓶,虽然很害怕,但还是主动跟妈妈承认了,妈妈反而夸我诚实呢。所以呀,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我们怎么想就改变,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把事情真正处理好哦。
朋友们,让我们都摘下那只‘掩耳’的手,做勇敢的小主人,让铃铛只响起在诚实的天空里!
《我家的小乌龟》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龟,我给它取名叫“小番茄”。
小番茄浑身都是暗绿色的,它有一个硬硬的壳,一个椭圆的小脑袋,四只小爪子,还有一条细细的小尾巴。它的壳上是许多不规则形状的图形,看起来像“棋盘”一样。每当有陌生人靠近它的时候,小番茄就把头和四条小腿缩进壳里,真是聪明呢;而当家里人靠近它的时候,它却总是在玻璃缸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仿佛在说“主人好呀”,真是可爱呢!
小番茄最喜欢吃小虾了,每次我把小虾丢进它的玻璃缸时,它都是歪着小脑袋,死死盯住小虾,然后猛地一抬脖子,就把小虾吞下去了。
我家的小乌龟又聪明又可爱,我真的很喜欢它!
《含羞草》
含羞草原名叫得意草,因为它太骄傲了,主人便将外表不起眼的它和别的美丽多姿的花放在一起,它羞愧极了,所以只要别人一碰它,它就会“害羞”。它是一株知错就改的可爱小草,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了它。
含羞草真的会“害羞”吗?我觉得很神奇。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一盆含着草让我仔细观察。果然,我一碰它就把叶子收拢。过了一会儿,我再去观察,发现它的叶子又不知不觉中舒展开了。
为什么它会“害羞”呢?我从一本书上找到了答案,原来含羞草叶柄基部有一个叶枕,充满水分,胀得鼓鼓的。受到振动,叶枕下部的细胞里的水分就会立即向上部和两侧流去,于是叶枕下部凹陷,上部鼓起,小叶就会合拢,过一会儿又自行恢复了。
我非常喜欢含羞草,不仅因为它的神奇,还因为小小的含羞草看似柔弱纤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教会我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希望含羞草一直能陪伴我。
(作者系嘉兴南湖实验学校407班陶子睿 指导老师屠小丽)
《可爱的小鸟》
我有一只可爱的小鸟,我给它取名叫“奕彩”。
清晨,天气晴朗,我的小鸟“奕彩”就叽叽喳喳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好像在说:“小主人,快起床,太阳晒屁股啦!”它可爱极了!有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像两颗黑宝石。身上的羽毛软软的,摸起来特别舒服,翅膀上还有几撮彩色的飞羽,展开时漂亮极了!它的嘴巴尖尖的,可锋利啦!
有一次,它好奇地用锋利的小嘴巴去啄窗台上的小花朵,结果把花瓣咬碎了几片。它好像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有点害怕地看着我。我并没有责怪它,反而想逗逗它,伸出手想跟它玩游戏,没想到它“扑棱”一下就吓得飞到笼子顶上,又飞到杆子上,飞来飞去,真像个调皮的小捣蛋鬼!
“奕彩”的性格确实很调皮,它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天天把笼子里的小铃铛咬得“叮当叮当”响,好像在演奏音乐给我听。它还特别喜欢吃瓜子,我常常喂它。我读书的时候,奕彩就会安静地站在旁边,歪着小脑袋,呆呆地看着我,好像也沉浸在我的读书声中,听得入了迷。
每当我放学回家,刚走进门,奕彩就会“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主人,你回来啦!我好想你呀!”当我感到无聊的时候,它也会叽叽喳喳地叫,仿佛在安慰我:“小主人,别难过,我陪你玩呀!”
小鸟真是我的好朋友,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我爱我的小鸟奕彩!
《家喻户晓的典故》
汉朝人编撰的《列女传》里,有如下的一篇:
有个名叫梁姑姊的女子,一天,她的房屋不慎失火。她哥哥的一个小孩和她自己的两个小孩,都在屋里。她就冒火奔进屋去,本想先抢救她哥哥的小孩,可是抢出一看,却是她自己的一个孩子。这时,火势已猛,没法再进去了,她急得双脚直跳,捶胸大哭道: “这怎么得了呀!我不是要背上自私的恶名了吗?我怎么可能户告人晓使每户每人都了解真相呢?我还有什么脸皮见人啊!……”说着,不顾一切,投身入火,终于牺牲。
“户告人晓”后来都作“家至户晓”,意思是宣传到各家各户,使人人知道。《旧唐书•魏谟传》唐文宗诏书: “疑似之间,不可家至而户晓。”《宣和书谱•叙论》:“ 【帝王】不出九重深邃之地,使四方万里,朝令夕行,岂家至户晓也哉。”《朱子语类》卷八十四:“上下习熟,不待家至户晓,皆饥食渴饮,略不见其为难。”
“家至户晓”后来又变为“家喻户晓”,意思也变了,谓家家户户全都明白(喻〔yù〕,明白),形容人所共知。
现代学者胡适《逼上翠山》:“与其作不能行远不能普及之秦汉六朝,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
《己饥己溺的典故》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个以善于耕种闻名的人,名叫稷【jì】,也叫后稷。那时,正是唐尧当政。尧任命稷为“农师”叫他掌管农业。
据说,稷从小就喜爱农事,常把野生的麦子、谷子、大豆、高粱以及瓜果的种子收集起来,种在地里。成人以后,对于农业更是非常专心,还利用木材和石片,制造了一些简单的农具。他担任“农师”的时候,亲自参加劳动和指导耕种,并大力普及耕种知识,传授耕种方法,作出了出色的成绩。后来虞舜继承唐尧为领袖,任命他继续管理农业。人们十分爱戴他,直到他死后许多年了,还把他奉为“谷神”,立祠祭祀。
另有传说,那时有一个人,名叫禹。据说当时水灾严重,受灾面积极大,而且前后连续了二十多年,人民苦不堪言。尧曾命鲧〔gǔn〕去治水,治了九年,没有成功。舜继位后,又命鲧的儿子禹负责治水。禹奔走各地,发动群众,凿山开河,大兴水利,一面疏泄洪水,一面救济灾民,经过了十三年的艰苦奋斗,才克服了这场大水灾。人们崇敬他,称他为大禹、禹王爷,也立了禹王庙来纪念他。
到了战国时代,儒家的代表人物孟轲,也称赞过稷和禹。在《孟子•离娄》中,他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由,通“犹”。)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禹能想到天下有人溺在水里,如同自己溺在水里一样;稷能想到天下有人在挨饿,如同自己也正挨饿一样。他们把群众遭受的苦难,看作是自己的苦难,所以他们自觉地感到这样的着急。”这种“急群众之所急”的精神,在古语中就叫“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或简作“己饥己溺”。意即对别人的苦难表示深刻同情,并把解除其苦难引为己任。
《我的同学》
我们班有一位聪明可爱的小男生,名叫张艺怀,他个子不高,和我站在一起,比我矮半头,他的头发短短的,像小刺猬的刺一样一根根竖起来。他眉毛浓浓的,下面长着一双乌黑的眼睛,思考问题时总是眨巴眨巴的,闪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嘴巴不大,但能说会道。
他还是个小书迷,一有空他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每当课间休息,同学们都出去玩耍了,我总能看到他捧着书, 谁叫他,他都不理,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而在课堂上,他总是那个最积极发言的人,因此,他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
这就是我的同学张艺怀,你喜欢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