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向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2 16:38:45
《美丽的黄厝海滩》
美丽的黄厝海滩位于厦门海岸的东南岸,向东距小金门四点六千米,向南距大担岛、小担岛四千米。
从环岛公路向海边望去,远处的海水是那样蓝,像一片蓝色的天幕。远处是海,近处是天,海天相连一望无际。我抬眼望去,大海、沙滩、岛屿尽收眼底。我忽地产生一种错觉,一种认为自己在海面上飞翔的错觉。更加神奇的是,面朝大海,我居然忘记了所有的事物。
我赤脚走在细软的沙滩上,海风携着浪花三五成群地涌来,朵朵浪花贪婪地亲吻我的脚丫。清凉的海水让我忘记了炎热,那种脚下痒痒的、凉凉的感觉舒服极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追随那一簇簇浪花而来的贝壳们,它们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扇子,有的洁白如雪,有的五彩斑斓,梦幻极了!我还看到了淘气的寄居蟹,竟然寄居在可爱的小海螺里面,我也终于确认了,螃蟹果然是横着走的。
这一切让我和弟弟欢乐得不得了,我们穿着泳衣,带着泳圈,在浅水区快乐地戏水,我们小小的身躯随着涌来的海浪荡来荡去,咯咯的笑声,被海风卷入天际。不止这些,我们还挖了神秘隧道、建了海滨城堡呢!
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海面,微风吹过,金光闪耀、波光粼粼,好一幅美丽的大海日落图。妈妈再三催促,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缀夕阳,只是一片海蓝蓝。"
《狗》
哈士奇的智商有时令我怀疑——
说它笨吧,它的确笨手笨脚的,你让它向东,它能往南,往西,往北。说它聪明吧,它又能在一堆东西里轻易找到那个最好拆的目标,成天拆着拆那,一拆“没”烦恼,管你心里怎样,它都要全拆掉才罢休。可是,它有时候还会离家出走,一连就是好几天,任凭你怎样制裁它,它都不管不顾,偏拆。说它贪玩吧,也的确是啊,要不怎会几天几夜不回家呢?可是,它看到一点儿能捣乱的东西,又是多么精神百倍、全神贯注。它等待时机,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东西搞砸!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能拆:用锋利牙齿拆墙,用尖尖抓子磨沙发,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翻倒桌子,还在稿纸上咬洞、拉屎。它还会骂人,你会隐约听见一声“二百五”“狗东西”“傻儿”……也许是我解读过多,但它喉咙里咕噜咕噜发出的声音真让我怀疑是在骂我。
它什么都怕,总想把自己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爱作死,不要说见着同类,估计遇到老虎也敢斗一斗。
这种傻里傻气的小动物,真令人觉得可爱。
满月的二哈就更傻了,把狗妈妈的尾巴当成了火腿肠去咬,把玩具灯泡当玩具玩。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捣乱聚集地。它们到厨房里来了,厨房中的器皿可遭了秧。它们在厨柜里摔跤,抱着碗盘往地上摔,所过之处,乱成一团。你见了它们呆萌的小眼神,绝对舍不得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精力旺盛,淘气可爱!
老师评语:小作者家里的二哈真是可爱!作者善于通过生活日常的画面刻画小动物的形象,注重细节,语言轻松幽默,将拆家的调皮蛋写了出来。
《中考满分作文:回首》
回首
往事如一条小溪流,汇成大河,向东流去;但在记忆沙滩上始终有我一行深深的足迹,似一只铃铛在枝头摇曳,发出轻轻然且悦耳的响声。
是什么令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有如锦上添花?毫无疑问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是人们在不断追求中闪烁的光芒,是有着太多掺杂着的精神如有着顽强毅力的衬托……
坦诚相待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似溪中一滴水,只有融入到大海之中才不会干涸。欲要取之,必先与之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必须得尊重他人,友谊如清泉,滋润着你的人生,在你受挫时,你的知己好友会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你的话语会感染着他,拨动她心中的那根弦,催人泪下,会互相勉励,友谊不仅是真善美的体现,而且还是化身的白纸,没有世俗的污垢。
顽强的毅力可攀登一切高峰。尽管这意味着艰难、困苦,但功夫岂会辜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受困时抱着“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态度,又会有什么难事呢?世上任何一个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你“种”下的是汗水和辛勤,那么收获的必将是情理之中的成功。
人的一生一般都在追求:物质、精神,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奋斗的过程中往往会散发出一种异人的光彩,是充满自信且有着一股无与伦比的光彩荤绕在其身旁,有人会认为追求向来只有艰辛,何来美。其实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才是生活美的源泉,追求中有益开拓道路的武器。
生活之所以绚丽多彩,就是因为有了多种事物的衬托以及点缀,才会使过去很久很久的事依然在目。
《我的祖国》
我变成了一只鸟,
飞向天空。
飞到嘉峪关,
向东飞去。
一直到山海关,
在这近九千公里的行程中,
万里长城像一扇广阔的屏风,
矗立在祖国的边疆。
我从长城住南飞,
飞到了海南。
海浪拍打着沙滩,
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
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往西飞,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
挡住了我的去路。
我从太湖向北飞,
一直到北京。
啊,
京杭大运河,
跨越那肥沃的平原,
就像一条美丽的衣带。
我又向中部飞去,
飞到了陕西宜川,
只见壶口瀑布像一条巨龙,
那排山倒海的独特雄姿,
深深震撼了我。
飞啊,
飞啊,
我把大江南北全飞遍,
我的祖国真美好啊!
《老王》
老王老王,姓王,名向东,号东仙,字东圣。他很帅,一头蓬松而又乌黑的头发,惹得班上的女生们的“恶爪”不断向老王的头发袭来。一张爱笑的大嘴总是呈月牙状,一双充满着智慧的眼睛,总会带给你惊喜。
星期日,我去他家玩,他神秘地问:“要不要给你看个好玩的?”我一脸茫然,便跟着他来到了储物间,他转身拿出一张白纸,递到我手中,说:“这只是张普通的白纸,对不对?你摸摸?”我翻来覆去,观察了半天,看不出有什么奥秘,便给了他。谁知,他手捏住白纸的两端,大声道:“看好了!”他轻轻一拉,一折,一擦,一张嘎嘎响带水印的百元大钞便出现在了他的手中。我惊呆了,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仿佛能塞下好几个馒头。我出于好奇问其原理,他一脸坏笑地说道:“呵!你先把两张纸,记住是同等大小,贴在钱的两面泡上七七四十九天后晒干!”我当时崇拜他还真信了,我回去从老妈的床底下抠出100块钱,照他说的做,结果呢?我被老妈暴打一顿,罪名:“洗”钱!
这就是我那会玩魔术的东方圣人——我的好兄弟,老王。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南唐〕李煜的《虞美人》
[译文] 你问我究竟有多少哀愁。那哀愁正如春天的江水,滔滔不绝向东奔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虞美人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意思: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翻译
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回首往昔,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望着明月回想自己不堪回首灭亡的故国。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问君你能有多少哀愁,那过往的哀愁好像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走了。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一问,问得离奇。“春花秋月”那可是美好的景色啊!人们是多么期盼年年花好,岁岁月圆的景色。可是,此时词人偏偏言:“何时了?”繁花似锦、明月当空该什么时候了结呢?这一问充分地描绘出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的厌倦和对人生近乎绝望的心态。这一问,问得干脆,这一问,非失落感达到极点而不能出。
这一问,亡国之事,悲愤之思蜂拥而至。在这种痛苦感情的挤压下,很自然地想到往事。“往事知多少”句就如顺水之舟漂流而下。“往事”,在这里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做君主的时候。那时候“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那时候“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风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那时候看到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那时候感觉到的是“花月正春风”的快意和“秋风多,雨如和”的乐趣;那时候仪仗前导,嫔妃簇拥,武士护卫,大臣跟随,何等威风气派,繁华无比。可是,“几曾识干戈”!那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灰飞烟灭、飘渺无踪了。唉,“往事只堪哀”!这所有的“春花秋月”(代以前的美好生活)俱已成为过去,却为什么还出现在“我”眼前(实景)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小楼”,词人常常倚栏之处。因金陵城对于汴京而言,它在开封的东南边。“东风”一吹,自然就会引起词人的注意了。“东风”是不是从“我”的故国吹来的呢?家国之思,随即而来。词中一个“又”字,说明了词人常常感受得到东风的“侵袭”,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仍无法入睡的状态。无法入睡,那他便只有独自凭栏,眺望故国了。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亮还如当年一样圆,月色还如当年一样明,可是,这短短的几年中,人事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凭栏远望。对着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家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李白曾有诗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往事悠悠,不堪回首。虽说“东风无力”(李商隐《无题》),却将那颗憔悴的心吹落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站立在亡国之君的位置上大声抒发自己的亡国之痛,而不像蜀后主刘禅亡国后仍言:“此间乐,不思蜀。”他的抒情是无所顾及的,是纯真的、率直的,不见有丝毫作态。
词的上片主要是通过写“春花秋月”之景和“东风”之事勾起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为下片抒发亡国之恨做铺垫。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故乡望不见,双泪流满面。既然家国看不见,那就只好想象她现的样子。“我”所熟悉的雕栏画壁、玉砌台阶应该还是和从前一样吧?以前宫中的一切应该还是老样子吧?或许只是那些宫女们不复风韵了吧?“只是”二字一出,“物是人非事事休”之情形即现,这二字里包含了多少哀伤,多少叹婉?
以上六句在章法上都是一样的,一前一后形成对比,隔句相互呼应,一唱三叹,如词人一生的起浮跌落,结构相当严谨。
感情在痛苦中浸泡,当达到“剪不断、理还乱”的时候,词人再也承受不了这份折磨了,终于,爆发出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惊心动魄的一笔。词人嘴上虽说:“不堪回首”,而心中却念念不忘故国,就算心中无限的愁思都要向东而流。悲愤之情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汇成了以水喻愁的千古佳句。词人到底有多少愁呢?他的愁思就像那一江汪洋恣肆、缠绵奔放、昼夜不舍、迢迢不断、无穷无尽的春水。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好,“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却将其化成有形之物,使人可以具体体会出词人的感情:他的这一腔愁思并不是“多少”一个数字的问题,而且像那江春水一样是有深度、有广度、有长度、有力度的。这个比喻加倍突出了一个“愁”字,直接开启了“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只恐双舟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等以水喻愁的名句,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孤独患者》
太阳在窗外自西向东默无声息地兜了一圈又一圈,日历被硬生生地扯去了一页又一页,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我仰望着窗外瓦蓝色的天空,让阳光把我轻而易举地照射成透彻的蝉翼,我是孤独患者,被造物主遗弃了的,孤独患者。
(一)
总是和我的波斯菊一起坐在房间的一隅,阳光在窗外变换着脚步,热情的探戈,火辣的伦巴。尽管灿烂耀眼,却也改变不了周围的那股凉意。身旁的波斯菊开的甚欢,阳光与她跳着热烈的舞蹈,她笑得多开心啊!我也不由地笑了起来,我们的笑声游弋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显得那么突兀。那笑声艰难的向更远的空气里闯荡,也许,力量太微弱了吧仅持续了几秒便消失了踪影,只剩下钟声——“嘀嗒,嘀嗒……”每一声都铿然有力地响彻在房间里,砸在我的心上。
我和我的波斯菊不仅仅用笑声交谈,更多的时候我会用人类的语言与她交谈——尽管我对这种语言掌握的不太熟练。我告诉她妈妈今天做的啤酒鸭可好吃了,我告诉她爸爸今天给我买新裙子了,我告诉她我今天看小喵洗了澡……她很认真地听着我说的一切。有时候,她摇摆着身子告诉我她今天又长高了,今天又开出了一朵花儿……我们就这样聊着生活中琐碎的小事,嗯,有种同舟共济的感觉。
(二)
总是听见别人在背后议论着我,尽管是窃窃私语,可是那议论声经过我的耳朵像是刻意被放大了音量,那一字一句,像尖刀,在我的心室壁上雕刻出最美的花纹。
“那孩子,生得水灵灵的,可偏偏就得了这病,可真是造孽啊!”
“宝宝,看那姐姐,你要离她远一点,知道吗?”
“瞧,那女孩,怕是又犯病了,真可怕!”
“‘妖怪’又发功了,咱们跑吧!”
……
起初我还奇怪,为什么自己会遭大家如此嫌弃,可是渐渐的也就习惯了,这种习惯是将好奇的种子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地方,它仍在慢慢长大。迟早有一天,它会撑破我的心房。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院子里的香樟树下,抬头望天,透过绿叶的罅隙可以看到澄蓝的天空,清爽得没有一缕云彩人们不停地从我面前走过,没有人朝我看,可是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眼角那鄙夷的余光,像一张张薄纸片,随着风不知不觉划伤了我的皮肤。
就在这时,一个小女孩向我跑来,我看到她眼里无邪的光芒。大概是她的父母去便利店买东西了,我们俩开心地聊了起来。当她的父母从便利店里走出来看到女儿和我在一起时便冲了过来,一把把她扯离了我身边,仿佛我是会吃人的野兽,可他们那辱骂我时狰狞的样子才分明是活生生的野兽啊!他们那些露骨的字眼毫不客气地闯入我的耳朵,我的泪一点儿也不争气地冲出眼眶。
周围渐渐热闹了起来,我像个小丑般处于人群的最中心。后来,我冲出人墙,跑回家抱着波斯菊大哭了一场。
(三)
我时常犯病——听别人说这是一种病,可我觉得那只不过是我冷得瑟瑟发抖罢了。每当那时,我都被妈妈逼着吃下两颗白色的小药丸,不一会儿,便抖得没那么厉害了,妈妈就把我关入房间,像关了一只鸡鸭一样。密闭的房间像是一个佛龛,令人窒息。
饭点的时候妈妈会送进饭菜来给我。那氤氲在空气里的热气仿佛在告诉着我:“爸爸妈妈其实是爱你的。”
爸爸妈妈其实是爱我的。他们不仅会做可口的饭菜给我吃,还会给我买漂亮的花裙子。可为什么他们从来没有在我面前说过一句“你穿这条裙子真好看”呢?
爸爸妈妈其实是爱我的。当我在外边被人嘲笑辱骂时,是爸爸妈妈用他们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带我回家。他们从来没有像那些人一样笑我、骂我,可为什么他们不会安慰我却只是把我关在房间里呢?
爸爸妈妈是爱我的。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吧!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吗?爸爸妈妈不爱我。
当他们面对我时,我竟只察觉到——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一个陌生人。没有亲情!没有爱!只有寒冷的距离感。仿佛我与他们之间隔了一道深不可测的山谷。而山各却永被笼罩着凄冷的溟濛。
也许,上帝在造我的时候,我占据的空间太微不足道了,所以他才会忘了把正常人所拥有的美好幸福赐予我。可我不怪他,因为在这世间我至少还有一盆波斯菊。她在每一年的花季中装点着我空洞乏味的人生。
《我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一条清澈的溪流由南向东,昼夜不停地流淌,这里虽然不像大城市那样吸引来客,令人神往,但是这里的天然的天生桥、古老的南泉山,具有民族风格的古楼、花桥,吸引着许多外国朋友和四方游客,使人流连忘返。站在清澈的溪流边,朝远处望,一座座峻岭连绵起伏。
耸入云霄的山峰和苍翠挺拔的山林,真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而成,仿佛是哪位神工巧匠精心制作的景观。近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街道的尽头是农贸市场。里面可真热闹啊!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吃的、用的、穿的,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过了农贸市场,街道就安静、整洁了。一排排枫树和梧桐树舒展着枝叶。
清晨,迷人的雾气从山谷升起,整个街道浸在浮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吩: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驱散白雾,照射在人们的身上.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鲜嫩的蘑菇、优质的木耳等等还远销国外哩!我爱这富饶的“宝库”,我爱这美丽的山乡。
〔简评〕作者由“清澈的溪流”为出发点,由远到近给我们描绘了贵州黎平的山岭、山林和农贸市场、街道;突出山乡风光的特点,细写了迷人的雾、神奇的景,真令人神往!
《看大海景象》
站在远处向东望去,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水是洁净无比的蔚蓝色,像世界上最奇特的玻璃。正值上午10时左右,平静的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海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偶有微风,吹起千万粼粼的小皱纹。这时候,你会觉得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临近海边,踏着石板登上防浪堤,凭栏远眺,四周碧波荡漾,海堤回浪,如雷灌耳。
在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人工养殖场棕色的机帆船梭般地在海田里忙碌。大人告诉我,为丰富春节市场,眼下正忙着收人工网笼养殖的海贝和网箱养殖的对虾。来来往往的机帆船,打破了海面的宁静,不时地骚扰着在海面上嬉戏越冬的海鸟。一只海鸟惊起,万只海鸟相随。白色的海鸥,灰色的海鸥,成双成对的白天鹅,灰天鹅,还有许许多多叫不上名的海鸟,成千上万,遮天蔽日,惊叫声此起彼伏……此刻,大海沸腾了,回浪声,马达声,鸟鸣声,如同春雷滚滚,久久不息。
【点评】 写景采取由远及近的方法。先写远处看到的大海景象,无边无际,像是玻璃,蔚蓝平静,显示了大、平、静的特点。后写站在防波堤上观看大海的景象,碧波荡漾,回浪知雷,帆船穿梭,海鸟惊飞,叙述清楚,描写具体。
《有关责任的作文》
15世纪以前的世界,有如一架向东倾抖的天平,东方是文明的象征,西方则是愚昧、黑暗的世界。然而,经过了15世纪这短哲而动荡的一百年,世界天平的重心突然移到了西方。欧亚大陆板块仿佛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断层带”——西方世界在不断隆起,东方世界却渐渐下沉了。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正是促使这种“断层”产生的原因!
郑和与哥伦布一样,同是那个时代杰出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的壮举,实际上既是艰苦率绝的探险考察,也是举世瞩目的文化交流;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放眼世界”的象征,更是世界航海史上不朽的里程碑。在当时的农耕游较时代里,其作用和意义是不同凡响的。曾有人推测,如果当年“七下西洋”的行动不被终止的话,中国也许将比欧洲早五十年跨入航海时代。五十年的领先,就意味着下一个世纪乃至此后两、三百年的领先,意味着那条横亘于东西方之间的断层带将不会出现,意味着中国仍将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宝贵的时机终于在不负责任的指责声中永远失去了!
封建士大夫的目光是短浅的,他们对“下西洋”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直接功利上,他们派人“下西洋”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已,郑和没有为他们载来一座金山,也没有使明王朝真正成为“万国之国”,他们便自然觉拜此举“于国无益”,再也不愿继续尝试了。然而,纵观整个明朝的历史,正是这“七下西洋”的远航,使得全国工商业得到极大的繁荣。《明史》记载:“自东南诸蛮邦,及大西洋商舶,西域贾人,皆来贸,故宝物滇溢”,可见当时的中国已俨然成为东方最大的贸易市场。也正是在这段时期里,明朝的国力达到了空前的强盛,西与强大的帖木儿帝国杭衡,北以短短的时间解除了蒙古的威胁,东与朝鲜、日本结好,南则在东南亚各地建立了“宣慰司”,并开辟了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航路。但爱,自从终止“下西洋”,明政府取而代之的是下达了“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结果中国的经济日益走向下坡路,国力衰竭,北方受到瓦利的挑衅,东部海域则成为侨寇横行的世界……,由此可见,“于国何益”的指责,正是封建士大夫们急功近利的表现。
审视这一触目惊心的历史事实,人们不能不发问:是什么使得一个古老的优秀民族,一点一点以至于几乎完全丧失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言以蔽之,所谓“中庸之为德”、“过扰不及”也!两千多年前,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作为一种学术思想,儒学有着不可低枯的价位。可是,儒家学派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却代表了当时历史大变革中一批没落贵族的忍想,在一定程度上阻挠了历史前进。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迫使我们民族全盘接受了孔子的思想。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沿袭,“中庸之道”变为我们民族一种惰性的积淀,使我们的先民失去了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欲望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使我们的民族失去了蓬勃向上的活力......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强化着封建文化;封建文化又孕育了封闭式的心理。对科学技术的轻视,使我们从原来一个科技大国,成了世界上的落伍者;“天朝大国”的观念,“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扼杀了海上贾易和中国的经济,中国的封建社会不仅仅从它的顶峰滑了下来,而且到达崩溃的边缘……
由此观之,中庸之道,是造成我们民族惰性之道。今天,我们要振兴,必须清除封建的积习,找回我们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尧茂书只身漂流长江,中途不幸遇难。在举国哀悼这位英雄时,又有更多的青年继他之后奋然而起,终于一举漂流完了长江全程,’第一次征服了这条世界大河。这些壮士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青春的热血,激发着我们民族进取的意志。联系对于历史的反思,我觉得,这件事值得大书特书,因为它正体现着我们丢失已久的开拓进取精神。
历史的警钟长鸣!根除民族惰性,激发蓬勃进取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刻不容缓的责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全面振兴,走在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