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孤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1 22:01:12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李白原文赏析和翻译》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政途失意后浪迹江湖中的某一年。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天宝十二载,李白南下宣城。行前,有诗《寄从弟宣州长史昭》,其中说道:“尔佐宣城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 自十年前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因怀才不遇一直抑郁不平。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独坐敬亭山》的写作年代值得商榷。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或许不是作于天宝十二载,而是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上元二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时,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这比较符合李白创作此诗的时空背景。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杜牧原文赏析和翻译》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唐】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
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可以眺望,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译文
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
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赏析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武宗、宣宗时期,牛李党争正烈,宦官擅权,中央和藩镇及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都有战斗,根本算不上“清时”。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汉代制度,郡太守一车两幡。幡即旌麾之类。唐时刺史略等于汉之太守。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长安西边醴泉县的九嵏山。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练;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将离长安到吴兴(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杜牧,一心想报效国家。他曾在京都长安任吏部员外郎,职位清闲,难有作为。他不想这样无所事事地虚度年华,所以这次请求外放,得到批准后,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心情。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唯美经典古诗词精选》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2、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苏轼《馈岁》
5、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6、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7、独立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辛弃疾《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
8、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纳兰性德《金缕曲·慰西溟》
9、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10、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1、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2、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1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4、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15、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6、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7、 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18、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丛中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20、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21、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22、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
23、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韦应物《闲居寄端及重阳》
2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5、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惠洪《青玉案》
26、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27、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裴迪《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
28、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2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30、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
31、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32、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数叶芭蕉。——石孝友《眼儿媚》
3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还如当初莫相识。
34、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35、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纳兰性德《相见欢》
36、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
《独坐敬亭山的诗意》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
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
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古诗词大全10篇精选》
1.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译文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
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
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中的上人,即灵澈。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2.南池·小男供饵妇搓丝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离。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注释
注:榼(音ke棵),古代酒器。
醪,浊酒。接li,古代一种头巾。
译文
小男孩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准备做钓鱼线,
丈夫倒裹头巾,身旁满满一壶浊酒飘出浓浓的香气。
太阳升起两竿高了,正是鱼儿觅食的时候,咬钩的鱼一条接着一条。
一家人欢欢喜喜在南池继续垂钓。
赏析
人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家人垂钓时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生活场面。读来令人感到温馨有趣。
3.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译文
旱情严重,桑树枝不生叶,土地干燥,腾起的尘土好像烟雾,人们吹奏着乐器到龙王庙前面求降雨。但是,富贵人家却整天听歌看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悦耳的声音。
赏析
此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4.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译文
我向芦花深处走去,群山掩映着潺潺溪水,在夕阳中显出明艳的美景。
打鱼人家打开房门出来迎接我的到来,小孩子偷偷的看我,狗也在一旁叫个不停。
我的头发和胡须都已经花白,穿着一件白色的布袍,笑着提着一条红鲤鱼来换乡村里的酒喝。
渔人殷勤的留我住下,明月高照之下,打渔船也归来了。
赏析
这首描写了一幅清新动人的水乡风俗画,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令人陶醉。
前两句写诗人寻访:一个偶然的日子里,朝着芦花丛中行去,但见波光粼粼,山色青青,好一派晚晴秋色!着一“偶”字,可见并非常来,而是忽然发现这宜人之处,就更显其风光优美了。用一“深”字,大有一种曲径通幽、诱人前往的情趣,其芦花飘飞、芦叶瑟瑟之景跃人眼帘。“行”字令人浮想联翩,诗人也许是乘着一叶扁舟而来的吧,或是独自闲步信走?不管怎样,总是一路观赏、一路欢愉,雅情逸致溢于言表,从中亦可想见渔人生活之诱人。后两句写渔家迎客:诗人的行踪,惊动了渔村里的狗,它叫了起来。于是村舍里的大人急忙打开门户,迎接远来的客人,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看个究竟。诗人先写“开户”,再言“犬吠”,足见渔家迎客速度之敏捷,感情之殷切,而且“犬吠声”起,于水乡宁静的氛围中,又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争窥”二字,活脱脱地勾勒出孩子们的形象,其机灵活泼、逗人喜爱的神情漾然纸面。这首诗,取材平易,只是渔家寻常事,但写得真切自然,情酣意浓,不做作,无斧凿,使人觉得纯朴的民风迎面吹来,好舒畅好舒畅!
5.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6.【双调】乔牌儿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暗吉。
【夜行船】富贵那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地下东南,天高西北,天地尚无完体。
【庆宣和】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凫短鹤长不能齐,且休题,谁是非。
【锦上花】展放愁眉,休争闲气。今日容颜,老如昨日。古往今来,恁须尽知,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幺】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岁光阴,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清江引】落花满院春又归,晚景成何济!车尘马足中,蚁穴蜂衙内,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碧玉箫】乌兔相催,日月走东西。人生别离,白发故人稀。不停闲岁月疾,光阴似驹过隙。君莫痴,休争名利。幸有几杯,且不如花前醉。
【歇拍煞】恁则待闲熬煎、闲烦恼、闲萦系、闲追欢、闲落魄、闲游戏。金鸡触祸机,得时间早弃迷途。繁华重念箫韶歇,急流勇退寻归计。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
7.正宫·白鹤子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一]。澄澄水如蓝[二],灼灼[三]花如绣。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四]。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五]。
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六]。
香焚金鸭鼎[七],闲傍小红楼。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八]。
【注释】
[一]“四时”二句:一年四季,只有春天的景象最为旖旎富丽;世间万物,惟有美酒最能助人逸兴。
[二]澄澄水如蓝:清澈的湖水如同蓼蓝的颜色。白居易《忆江南》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三]灼灼(zhuo zhuo):鲜明的样子。
[四]柳外:柳树帝、柳树下。缆:系住。
[五]骅骝骤:骖马往来奔驰。
[六]秋水双波溜:形容双眼象含着一汪秋水似的流动,顾盼。
[七]金鸭鼎:鎏金的鸭形香炉。
[八]“月在”二句:这是袭用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欧词这两句描写的是初春元宵之夜青年男女约会偷期的情景。
8.越调·凭栏人·题情
花债萦牵酒病魔[一],谁唱相思肠断歌[二]?旧愁没奈何,更添新恨多。
情泪新痕压旧痕[三],心事相关谁共论[四]?黄昏深闭门[五],被儿独自温。
【注释】
[一]花债:古人以好花比美人。故谓游冶生活为“寻花问柳”,“沾草惹花”,“花债”即相思债。酒魔:酷爱饮酒,象着了魔一样。
[二]相思肠断歌:有关男女相爱的情歌、夫妻相别的离歌之类。
[三]“情泪”句:极言相思之深。《西厢记》四本三折:“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重重迭迭的泪。”
[四]心事相关:彼此的内心活动是相通的。
[五]黄昏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9.南吕·金字经
蛾眉能自惜[一],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二]。情,夜深愁寤醒。人孤零,萧萧月三更[三]。
泪贱描金袖[四],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五]。期,一春鱼雁稀[六]。人憔悴,愁堆八字眉[七]。
【注释】
[一]能:只、徒。惜:哀伤、苦闷。
[二]“休唱”句:这是用白居易《对酒》:“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
[三]“萧萧”句:言三更的月疏淡轻盈。萧萧,形容月色的轻柔疏淡。
[四]描金袖:用金丝绣上花纹的衣袖。
[五]萋萋:草茂盛的样子。《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六]鱼雁:代指书信。秦观《鹧鸪天》:“一春鱼雁无消息。”
[七]八字眉:眉毛象“八”字形。
10.双调·寿阳曲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悠悠画船东去也①,这思量起头儿一夜②。
【注释】
①悠悠:远远地。
②起头儿一夜:第一夜。
【译文】
新秋刚到来的时候,心上人也匆匆离别。在一弯残月映照下,顺着长江流水,画船悠悠然向东远去渐渐隐没。这离别的愁苦煎熬整整折磨了我一夜。
《一首名叫青春的独奏曲》
青春是属于自己天边的那抹孤云,一直都静静地守候在你的心旁。
——题记
青春就像坐标点,而那个坐标就是生命的结束与梦想的实现。
每个人出生都在坐标轴的原点,每个人也是在不断努力下才一点点的向自己的方向前行,而在这个过程中勇往直前的则会在汗水中取得正解,而胆小软弱的则会在汗水中取得负解。当然每个人得到的解不同,每个人选择的路就不同。这个比喻就像是一名被实验高中破格录取的初二学生与一名早就辍了学提早进入社会的初二学生,他们的相较之下,无法掩盖的东西就是人生的命运,于是在那一刻他们就各奔东西了。
青春就像化学式,两个欢乐原子加一个苦涩原子才会是一个青春分子。
我的朋友经常会问我人为什么会有喜怒哀乐?细想这个问题,其实谁也不会知道这个答案,当然我也不知道,但是我依旧会回答,自己心态的不一,也就会导致是喜?是怒?是哀?还是乐?我爸爸经常对我说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目标,只要今天过得比昨天好就可以了,的确,无论昨天是悲是喜也无论今天是忧是乐,给昨天加上一个过去式,给今天加上一个进行时,让生活在精神的鼓舞下,自己就自然的加了一个青春比较级。
青春就像缕微风,轻轻地拂过你的双颊,轻轻地亲吻你的额头。
屡屡回家的路上,总会在公交车上找一个靠窗的角落,为的就只是感受到风儿,让微风淡淡的揉捏我的双耳,“哗哗哗”,它将我的烦忧带了去,它将我的苦楚带了去,这时就只剩下青春独有的纯度。
青春啊!你总是跳动着不和谐的音符,青春啊!你总是一篇华丽的歌幕,在青春这首歌里,它没有旁白,它没有技巧,它只有温柔的歌喉,诉说着不同的词幕,诉说着不同的曲调。
洗尽铅华,青春,依旧那么虚渺,青春,依旧那么短暂。
《静》
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静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宁静;静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娴静。
城市的喧嚣繁华,霓虹闪烁;都市白领的浓妆艳抹,高跟鞋挺,抑或西装革履;快节奏的生活,钢筋水泥般的牢笼,都是让人如此抓狂,压印和窒息。
想要在诺大的热岛中寻一方静土。阡陌的田园,泥泞的小路,树影婆娑,细嫩的柳枝随风摇曳,低矮的草屋前五棵柳树交错相间。大自然的气息,慵懒的感觉。五柳先生的闲倦恬静是现代都市人在大城市中所遥不可及的追求和渴望。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日子就如一阵狂风,还没来得及拉住帽子,它就已经飞走了。烦躁的情绪,多么想任性一回,摒弃一切,为自己的想法去碰壁,即使头破血流。
想要在无尽的烦恼中寻一片宁静。敬亭山上,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中还有一片白云。纵是诗人怀才不遇而孤独寂寥,但他还有大自然温柔的安抚,抚平心中的躁气。诗仙李白寄情山水,足游四方,他的宁静,夫复何求啊!
虽然我的眼睛努力地朝外面的大千世界睁着,看见的却是自己内心的世界。朋友爽约就拉下了脸,气愤如此。会因为身边的一些小小的事情而牵扯内心去注意,奇思乱想的都是些杂物。
想要在孤寂中享一份娴静。湿寒雨天,烛光摇曳,闪烁不定。独自坐等友人,蛙声聆躁,空气抑郁。赵师秀孤灯相伴,棋子相陪。若非心如止水,清心寡欲,何以这般娴静,大家之气。
静,并非无声。每一次的蜂飞蝶舞,都那么轻盈浪漫让人惊叹;每一缕的轻风掠动,都那么温柔闲倦让人舒心;每一丝的雨落竹林,都那么空灵超然使人心动。
诸多妄想茫然愤懑,都在静中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