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周末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28 13:12:39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上个周末,我坐高铁去南京。盐城高铁站人山人海,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独自背着一个巨大的袋子,像驮着一座沉甸甸的小山,艰难地前行。我立刻跑上前去托起袋子的一角。奶奶转过头连声说道:“谢谢,谢谢!”妈妈连忙给我抓拍了一张照片,她竖起的大拇指就像一把红彤彤的小火炬。
到达南京后,我们换乘地铁。在地铁售票机前,有一位老爷爷东张西望,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妈妈上前询问,并耐心地帮他买好了票。爷爷用那双枯树枝似的手接过票,他不断重复:“谢谢,太谢谢了。” 那枚地铁币落入机器,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在给妈妈点赞。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南京之行,我和妈妈都做了好事,我们得到了双倍的开心。因为帮助别人,自己的心里也会觉得幸福。
《爷爷的新手机》
周末归家,葡萄架下,爷爷蜷藤椅上,指尖摩挲着旧手机,眯起的眼缝里,映着斑驳的外壳,按键数字模糊得像老照片上的墨点。
“爷爷,送给你的新手机!试试呀!”我兴冲冲凑过去,晃了晃手里的礼盒。他指尖还黏在旧机边缘,头都没抬:“旧的用着顺,不换。” 我抿抿嘴,指着旧机卡壳的黑屏:“您看,都卡顿成这样啦!新的能视频通话,还能发视频呢!” 爷爷这才慢慢抬眼,接手机时,指节小心翼翼地轻轻擦过盒沿,像怕碰疼了什么。
我挨着他坐下,握住她的食指点屏幕:“您看,这个绿标是微信,点进去——对,就像按旧机拨号键!再点这个框框,就能敲字发消息啦……旁边这个小摄像头,点一下,就能看见咱全家脸!” 爷爷的指腹蹭过屏幕,涩涩的。
临近晌午,爷爷坐回葡萄架下,新手机搁在膝头。他戴着老花镜,把联系人一个个存进去,每输一个号码,就瞥一眼旧手机,像在跟旧时光里的牵挂对账。
午后阳光漫进堂屋,新老手机并排趴在茶几。旧手机外壳褪成斑驳的黄,像张褪色的老照片;新手机屏幕泛着灰亮色,活像个神气的少年。爷爷摸了摸旧机冰凉的背,忽然笑了,把它轻轻推进抽屉——像是把一段旧时光,收进了岁月的木匣。
看着爷爷渐渐熟稔的模样,我懂得了,爱与陪伴,才是最不会过时的“科技”。
《游旗峰公园》
周末的早晨,洁白的云儿衬托着蓝蓝的天空,云朵飘飘,像棉花糖一样。春光明媚,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暖洋洋的,正是赏花的好时机,我和妈妈便来到旗峰公园里游玩。
一走进公园,一股清香扑鼻而来,那淡淡的清香,让我流连忘返。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海。千花百卉争明媚,有的红胜火,有的白如雪,有的粉像霞,还有的紫似烟。它们是那么耀眼,那么蓬勃,又是那么神秘、璀璨啊!
赏完花朵,我又来到小溪旁。溪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湖水清澈无比,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小溪从石子间流下来,水流急的时候,水流从上面飞泻下来,像一条小瀑布,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又汇成下面的小溪,小溪继续奔腾,那一瞬间,又犹如仙女散花。小溪里的小鱼时不时就从嘴吐出小珍珠,锦鲤鱼还从水里跳出来,翻了一个跟斗,真是“好运连连”。
公园就像一幅画,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公园。以后,我还要再来旗峰公园。
《晕染在墨香里的热爱》
墨香,宛如一位忠实且温柔的闹钟,在每个周末的清晨六点,准时将我唤醒。当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古朴的砚台上,宛如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我已然伫立在那充满墨香的书院前。
犹记得考书法九级的前一夜,我久久凝视着《兰亭集序》中“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那些被王羲之写在蚕茧纸上的字,仿佛有了生命,此刻正在我的宣纸上微微颤动,好似在与我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去年冬天参加市级比赛时,命运跟我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我的右手大拇指生了冻疮,医生建议停笔两周,可决赛就在三天后。妈妈心疼地把暖手宝剪成小块,小心翼翼地贴在我的大母指指缝间。我戴着露手指的手套,毅然决然地继续练字。每一次写“捺”画,都要用力顿笔,那疼痛如同一把尖锐的针,每一次收锋都像是在伤口上撒盐。决赛那天,当我写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最后一横,宣纸的角落悄然晕开了一朵淡红的梅花——那是冻疮裂开渗出的血珠,它竟成了这张作品最独特、最珍贵的印章。
时光回溯到六年前,那时我刚上完幼儿园大班。在少年宫,我邂逅了书法。老师笔下的“永”字,宛如一位灵动的舞者,笔尖行走时如同跳舞时的足尖,轻盈而优雅。墨色渐渐由浓转淡,仿佛字也有了会呼吸的脉络,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后来我才明白,那种着迷便是“一见钟情”。如今,每一次临帖,我都像是在与颜真卿、苏轼这些老朋友促膝长谈。我懂得了,真正的美,从来不怕被重复千万遍,就像经典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四年级的那个冬天,我们前往敬老院写春联。一位老爷爷盯着我写的“福”字,聚精会神地看了很久。他笑着说,这个字右半边的“田”像笑着的眼睛,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私塾先生说的“字要有筋骨,更要有温度”。那一刻,我恍然大悟,书法于我而言,不仅仅是横平竖直的功夫,更是一场将中国千年文化基因融入血脉的神圣仪式。当我的毛笔轻轻亲吻着宣纸,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先辈的手正与我隔空相握。
那些在晨光中颤动的笔锋,宛如灵动的精灵;那些在寒冬里绽放的血红“梅花”,恰似坚韧的勋章;那些被老爷爷认可的温暖笑意,如同璀璨的星光。这些都是时间赠予我的秘密礼物。书法教会我的,不只是运笔的技巧,更是一种生命的姿态。每当我展开一卷新的宣纸,就像是在续写中华民族这本永远未完的壮丽史诗。而我墨黑色的字迹,正是五千年文化跳动的最新脉搏。这份热爱,终将成为我生命中的印章,在未来的每一天,继续印刻着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美丽印记。
《我学会了包饺子》
周末的一个上午,妈妈在厨房包饺子,边哼着歌边包,我看着妈妈包得那么开心,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学包饺子!”妈妈点头并答应教我包饺子,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于是我手拿着饺子皮,一手拿着筷子,仿佛胜券在握。
我先用筷子夹了一大团肉放在饺子皮上,再把肉馅儿包了起来。正当我想向妈妈炫耀的时候,饺子皮的边缘裂了一条缝。妈妈告诉我:“你把肉放得太多了,而且要在饺子皮边边抹点水,这样才能包得紧。”我再一次拿起一张饺子皮,又在里面放了一小团肉,按照妈妈的指导,在饺子皮的边边沾了点水,再包起来,结果饺子皮就像花苞一样自己打开了,妈妈又对我说:“你把肉放少了,所以它就自己打开了。”
此时此刻,我看着窗外,天空正下着倾盆大雨、雷电交加,我对自己没了信心。这时,妈妈对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于是我又信心爆发,拿起一张饺子皮,接受刚才的教训,往里面放了适量的肉馅,再在边边沾了一点水,最后对折包起来。这次,饺子既没有露馅也没有被打开,我兴奋地尖叫起来,妈妈也为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又一次看向了窗外,此时,雨过天晴,天空中还挂着一道彩虹,那道彩虹,就像我脸上的笑容,非常好看!
这次包饺子让我知道了,一二次失败证明不了什么,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对文化信仰微笑》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
———题记
这个周末,我们一家去了南岳衡山,我们边说边笑,走到了山脚。
山脚的文化街很是繁华热闹,爸爸妈妈领着我们进了一家当铺。对比其他店,这里就略显的清冷了。柜台中只摆着清一色的香火,但细看,上面被加粗的字迹又有所不同,有求财运的,求气运的,也有化太岁的。我看着,只是在心底暗笑,不过是封建迷信罢了,并不放心上。
再往前走一段距离,眼中赫然出现了一座庙宇。深红色的漆墙,墨色的瓦片,处处透露着几分古朴。院中有一座单独的庙宇,庙前有一棵古树,枝干上锁着上百上千的铁锁,枝头飘摇着红丝带,树下有人解缘。殿中貌似人很多,我便随着人流挤了进去。
我轻轻迈入门槛中,一阵浓厚的浮烟飘来,压低身子在雾中摸索,好让自己看得更清楚。可映入眼帘的一幕却狠狠戳中了我的心:
不大的殿中央,端坐着两尊佛像。一像坐落于左,宝相庄严,眉间一点朱砂痣,尽显慈悲与智慧。眉宇间,佛光普照,包容万物。另一位端坐宝莲台,唇角轻扬揽入世间一切温柔,深邃的目光,跨越千年仍洞察世间万象。在佛像的脚边,有人手捧贡品双眼轻合面上挂着一丝恬淡的笑,有人双手合十于胸口嘴唇轻启颂着赞歌,还有人举起香火,俯下身去,头颅低垂,谦卑又虔诚的笑着。
我静静地,远远张望人群,又不住抬头仰望佛光。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中国人信佛不只是为了愿望实现,更因为佛学以其深邃的智慧和慈悲为怀的理念,为世人提供了心灵的慰藉与指引。在人生的旅途中难免遇到困难和挑战,学会从佛学中找到力量和勇气。
心如静水,悠然自得。塑像的一抹微笑,尽显佛韵之美。双手合十,祈福夙愿。只垂下头思考,眼中的轻浮逐渐被信仰的光辉所遮盖,会心一笑,是唤醒古老的精神烙印,是历史灰烬中不灭的余温……
【点评】文章讲述了作者认知的转变,从开始的“暗笑”到最后的“会心一笑”,完整展现了思想成长过程。作者通过细致观察,体会到信仰给予人们的心灵慰藉。文中“封建迷信”与“佛光普照”的对比鲜明,“历史灰烬中不灭的余温”等语句富有深意。这不仅是个人的思想升华,更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文章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引人深思。
《我和爸爸打羽毛球比赛》
周末上午,我和爸爸开始了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
首先,爸爸把球打给我,我用球拍直接把球打了回去。可爸爸也不甘示弱,用力打了回来,因为爸爸这个球打得很刁钻,速度也非常快,给我来了个措手不及,让我没有接到球。我打着打着,慢慢找到了经验,比如爸爸打球的方向,还有打球的姿势,试了一下还挺灵,因为有几回爸爸还被我打败了。可我刚刚一放松下来,爸爸又直接把球给打了过来,我又没接住球。我马上吸取了这次教训,开始了猛烈的进攻。过了一会儿,我感觉有点累,虽然没有人给我加油,可是一想到胜利的荣誉,我就一下子又来了劲,用力地打起球来,让爸爸一直接不到球。
最后,我和爸爸又打了一次三局两胜,最终是我赢了。
经过这次的打羽毛球比赛,让我感受到坚持的力量,也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骄傲。
《上海自然博物馆一日游》
六月的一个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
顶着高温,我们走进了博物馆的大门,凉气扑面而来。站在宽敞的大厅里,我立刻就被这个奇妙的世界吸引了。在展厅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的标本,它们静静地浮在空中,仿佛刚刚从一望无际的大海中跃起。看着它们的身躯,我似乎看到了它们在大海里自由遨游的样子。
我最喜欢的就是博物馆里的恐龙了。庞大的马门溪龙屹立在展厅中央,时而摇头摆尾,时而发出低吼,像从远古传来的咆哮,帅气极了。除此之外还有帅气的永川龙,可爱的翼龙。抬眼看去,一块块栩栩如生的化石,让我们见证地球生命的起源。
接着,妈妈带我去看了博物馆里的4D电影。随着座椅的震动,我跟着恐龙们来到了史前文明。在一次次的穿行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恐龙的知识,见证了它们的辉煌。
老师告诉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学到了很多,一天的参观结束了,我依依不舍,下一次,我还要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白日梦,也美丽》
周末,阳光洒在羽毛球场上,风里飘着青草的香。我正挥拍击球时,眼角扫到一对母子——小男孩圆滚滚的,眼神亮晶晶地盯着球场,拽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也想打球!”妈妈笑着说:“你这小胖子,跑两步都喘,还打球呀?”这话像寒霜般冻住了男孩的笑容。他抿着嘴低下头,手指微微摩擦裤缝。看着他的模样,我的思绪忽然飘回了多年前的那个上午……
那时的我也是个小胖子,抱着舅爷送我的专业羽毛球拍去上课。刚进教室,尖嗓子的同学就炸了锅:“哟,小胖墩拿这么好的球拍,不怕挥一下就喘不过气?”其他人哄笑起来:“赶紧回家睡大觉吧,别浪费好东西!”我涨红了脸争辩:“我就是要学!”他们笑得更凶:“就你?做白日梦还差不多!”周围同学都别过脸,没人替我说话。那一刻,我攥紧球拍,指甲都掐进了掌心——他们说我是白日梦,我偏要做出个样子!可躲进厕所时,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下来:我真的能学好吗?
那天回家,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连晚饭都没吃。妈妈轻轻敲开门,坐在床边摸了摸我的头:“宝子,告诉妈妈怎么了?”我露出了极度伤心的神情,把白天的委屈一股脑说了出来。妈妈揉了揉我的脑袋,认真地说:“胖只是你的现在,不是未来呀。只要肯努力,没有做不成的事。”她的手掌暖烘烘的,像一束光,给了我前行的方向。
从那天起,我成了球场上最拼的人。坚持不断去练习,汗水湿透衣衫也不停下。发球越来越稳,扣杀越来越有力量……几个月后,当我在学校球场上灵活击球时,曾经嘲笑我的同学都看呆了——那个被叫做“白日梦”的胖子,真的打出了漂亮的球!
思绪飘回来时,那对母子已经走远了。朋友喊我:“发什么呆!该你发球了!”我笑着应了声,挥拍击球的瞬间,忽然明白:刚才的小男孩,还有曾经的我,都曾被笑做“白日梦”。可正是这些被嘲笑的梦,成了推着我们向前的勇气。就像大地上的风,看似轻柔,却能托起飞鸟——只要敢做梦,再遥远的梦,也能一步步走成现实。风吹过,我笑着发球,心中明白,白日梦,同样很美丽!
《快乐的周末》
成长,是一个人从懵懂到明智,从稚嫩到坚强的过程。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挑战和奋斗,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花儿争艳斗丽,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我感到非常开心。然而,就在我正在欣赏这美好的景色时,我不小心踩到了一块滑石,摔倒了。我疼得眼泪直流,我以为爸爸妈妈会马上过来安慰我,可是他们并没有。他们只是站在一旁,用严厉的眼神看着我,告诉我要自己站起来。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痛苦和困惑。我开始质疑,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这么对待我?为什么他们不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帮助?我感非常孤独和无助。然而,正是这种痛苦和困惑,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我开始明白,爸爸妈妈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希望我能够学会独立,学会面对困难,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独立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我学会了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自己解决问题。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都没有放弃。我明白了,这就是成长。
成长,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喜悦。它让我们学会了独立,让我们学会了面对困难。它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我会珍惜这个过程,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成长的痕迹。
指导老师:祁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