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此情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8:14:49
《此情可待应珍惜读龙应台《目送》有感800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我在龙应台的《目送》里最喜欢的一段话。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发生的一些极为平常的小事:华安小的时候“我”送儿子去小学时,儿子活泼的样子,并写了“我”目送儿子上大学时,他的不耐烦以及渐渐与“我”更疏远的变化,让“我”联想到自己当年,父亲目送自己去上大学时的情景,并写了几十年后,父亲渐渐苍老,“我”目送棺材里的父亲的悲哀以及不舍。
作者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我初读时不甚了了,再读时我心戚戚。后来当我和妈妈一起朗读的时候,我侧目不小心瞥见了妈妈的白发,我的眼泪在眼眶里就不禁打转了。我更体会到“目送”大约就是人生里悲酸无奈的常态吧。也正因为失去是人生的必然,因此,我们更需要珍惜。
人会不断的长大,也会渐渐的老去,最终便会与地相依。而时间更淘气,才不等那些爱磨蹭和爱玩的孩子,一去也就不再回头了,就像《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亦像《论语》中的名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总是会带走一切,非人力可为。
春节前,我和妈妈一起整理房间。我推开抽屉,看到那个又小,又被我摆弄的,有点歪的银手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远方的亲人——我的奶奶。从小我就是被她带大的,因为小时候爸妈上班很忙,让奶奶从龙岩过来带我。奶奶说我一天到晚总是乱跑,就算是吃我最爱吃的米糊也不会老实坐着。奶奶就让我戴着这个手环,奶奶听到手环的叮当声才能安心。但与奶奶相处的时光很短暂,我上了幼儿园,奶奶就回老家了。我只能在放假时,回老家去看奶奶。
但是过了几年之后,我看了一本书《游山玩水上北大》。我似乎心一动,看到北大两字,就已迫不及待,所以每到放寒暑假,我总是央求妈妈带我去游山玩水,这也让我忘记了在远方正等着我去探望她的奶奶。父亲多次问我说要不要回去看奶奶,可我总有很多不回家看奶奶的理由。读着这本书,我突然感觉到时光的无情,我的奶奶在一天一天的老去,而我并没有珍惜。
轻轻地合上这本书,我拿起了电话,“奶奶,我想您了……”
《但愿此情不散》
时光蹁跹,溜得快步流星,我们所记得的,只是它的尾巴。记忆深处灵魂都无法磨灭的,才是它最美的样子!
曾几何时,榕树底下,你我陪伴而读。
微风有些温柔,吹得心痒痒的,格外舒服。郎朗读书声迎风而起,稚嫩的声音穿过树下小甲虫的双耳,我们的声音是那样一致,有点小默契。风逐渐变大,我们有了兴致,开始比谁读得快,咂砸乱的声音向和尚念经。每次我输了,总耍赖皮,借机再比一次,彼时上课铃声准时响起。来不及走,我们便又比跑。飞奔的脚步踏在青石板上,嗒嗒声在狭窄的楼梯上荡起波波回音。
曾几何时,花前月下,你我争吃月饼。
中秋佳节,赏月最佳时间,夜晚,是一家人团座吃饭的温馨时刻。一如既往,我在小院里“打坐”,与室内家人热闹格格不入,他们说,我喜清净。他们说,我是累了。他们说,我有心事!他们说……
一道倩影匆匆跑来,衣裙随风飘,你美丽的面容出现在夜色里,增添几抹光彩。他们终是不再说了。
是了,我在等你啊!人生中八个中秋,你就这样陪我度过。你手里拿的,是月饼,我握在手心里的,亦是月饼,我们交换着品尝,又吃了不同味的。
曾几何时,我发现自己离不开你——我最好的朋友兼知己。
而那时——我们终是面临分离。
舍不得你,悠悠倩影。舍不得你,侃侃而谈。
是不是我抓住了时光,就能留得住你,而你,还在原地等我!
《再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记
再转一个弯。
微弱的灯光,飞虫缠绕在灯泡旁不肯离去。凝视着那有些模糊不清的门牌号,踏上楼梯,沉重的脚步打破了夜的寂静。摸着已生锈的扶手,踏上最后一级台阶。走到那扇门前站定,呼吸逐渐局促。灯蓦地灭了,黑暗中飞虫嗡嗡作响,我抬起握得发麻的拳头,在褐色的门上,按响了门铃。
灯光再一次亮起来,门被打开,从门后探出一个脑袋:
“谁?”
“我,找吴一凡。”
“出来,有人找你。”
紧接着,是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吴一凡出来,问:“怎么了?”
皙白的脸庞,棕色头发,浓浓的眉毛,大眼睛的构造,他,即使在这模糊的灯光下,人依然像发着光。
“明天,我就要走了。”
“是吗?”
灯又在一瞬间灭了。无尽的黑色与宁静之中,我们俩竟都沉默不语。几乎看不清他的轮廓,恍惚间,我似乎看见了存在于他心中的一盏灯,跳跃着,闪烁着。在无尽头的漆黑中,仿佛温暖了所有的黑,也温暖了我的心。
“真的要走了?不回来?”
“可能吧。”
灯又被我们说话声震醒了。眼前,依旧是个俊秀的男孩,明亮的大眼睛,深藏着依依不舍与惋惜。
时间以光的速度在流淌。灯灭了再醒,醒了再灭。我从来都没想过,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
无语了很久,我转过身,任冰冷的泪在脸上肆无忌惮的流淌。灯突然灭了,望向窗口,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它们总在一起,我们总要再见。
再见......
为了再见......
《一棵树》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题记
夕阳下,一棵大树与一座低矮的楼房相依相偎。
小男孩刚开始记事,这棵树便已伫立在他家门口。看到它的第一印象便是高,他从未见过如此高的树。男孩问过外婆树为什么这么高,外婆很严肃地告诉他:这是她的外婆在小时候栽下的,已经一百多岁了。“一百”,与他自己的年龄相比,这个数字多么大。从那时起,他便对大树充满了敬佩之情。
男孩并不优秀,也不爱说话,在学校也不怎么被人待见。树是他唯一的心灵依托。每天一放学回家,他便靠着树坐下,向它讲述一天发生的事,或捡到一块奇特的石头,或又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了……他把树当做唯一的朋友,将一切快乐与伤忧分享与树。树每每听完后,都会落下几片叶,像是寄来了回信,有风时那树叶发出的簌簌声更是给了他满意的回应和无尽的安慰。
他听外婆说过,这树是有灵性的。他是相信的。每每看见一群大人坐在树下闲话家常,当他们大笑时,树便也随风而笑;当他们有一刻的沉默时,树也不发出一丁点儿声音。自始至终,它都像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在一旁静静倾听着,默默附和着。
冬日,树叶飘零,只剩光秃秃的枝干,男孩觉得树太孤单,便在树下堆起了雪人,边堆边说:“怕你无聊,让雪人给你做个伴吧。”说着,脸上露出平日里难得的微笑。他望望树,又望望雪人,笑嘻嘻地跑开了。
冬去春来,很快便到夏日,树给那家人提供了一块凉爽的绿荫,男孩喜欢拉着父母坐在下面,时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手拉手绕着树欢乐地游戏。晚上,有蝉在树上鸣叫,微风吹拂,树的摇曳与蝉鸣相和,使他在燥热的夏夜也能安然入睡,梦中是他与树快乐的游戏。
那户人家渐渐富裕起来,为了男孩更好的学习与生活,他们搬去了城区的一幢高楼里,男孩也换了学校。新的学校,新的同学都友好地对待他,老师也不时鼓励他,他似乎忘记了树,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而那儿,只剩树与空屋互相依偎。
之前的邻居对他的父母说,每夜似乎都能听见树的啼哭,扰得他们不得安睡。当然,这些话男孩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忙着学习,忙着交友……
若干年后的一天,母亲与男孩在路上散步,和他聊起儿时,那时他总受欺负被冷落,那时没有如今这般赶忙着生活,那时门前还有一棵可乘荫的大树。噢,树,他记起来了,那是最不该忘的东西啊。他紧攥着手,抬头望望天,问道:“妈,那棵树后来怎么样?”“卖了,卖了200元。”母亲的语气里分明有一丝忧伤。“啊?”随着一声惊讶,没人注意到他的嘴角在抽搐······
他没想到,一段感情,一段岁月,再加上树本身,最后只值200元。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这种思念之情无法消除,紧锁的眉头刚刚松开,但在心里却又惦念开了。
[出典]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 ,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月满西楼歌曲
译文: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译文二】
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仅留一丝残香,素白的竹席里透出凉意,仿佛充满秋天的忧愁。我轻轻地解下轻柔的丝裙,(换上秋装,)孤独地登上美丽的兰舟。南归的秋雁从云中掠过,却没有将锦书捎回,只有那凄冷的月光溢满西楼。
容貌如鲜花一样容易凋零,青春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头。同样一种相思,化作两处的闲愁。难以排遣的,是共同拥有的那份相思之情,刚离开紧蹙的眉头,却又到了烦乱的心头。
【赏析】
这是一首别离词,是词人和丈夫分离后的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词人怀远念归。开篇一句点出时令,大概在清秋时节。“红藕香残”写户外的莲藕,“玉簟秋”写室内的凉席,这两处描写都是在渲染节气。此句色彩明丽,含蓄深沉,景中含情。花的开落,是大自然的规律使然,人生也是如此,悲欢离合才是世态常情;玉席变凉,这一方面是肌肤所感,另一方面更是心中所感。这一句内涵丰富,为全词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随后五句交代词人一天的行动。“轻解罗裳”两句,写词人心事满怀,于是泛舟河上。“独上”二字,说明词人是独自一人。“云中”一句,直写相思之情。可随后词人并没有任情感随意抒发,而是仅此一句便戛然而止,最后两句又落于景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情景交融,营造出一种迷离的意境,使人愁绪暗生。这两句景物描写生动、优美,颇能惹人愁怀,令人读之黯然。
词的下半部分写离愁之深。“花自飘零”一句,上承前文的景物描写,下启后文的情感抒发,写落花流水之景,寓情于景,呼应上文的“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随后两句,直抒胸臆,写自己的相思之情,这里视角暗转,抒情对象不再只是词人一人,而是把其丈夫也并入其中,两人都为相思所苦,可见他们情意之深。最后三句,写相思之苦无法摆脱。词人笔法高超,“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相对应,对仗工整,妙笔生花,把相思之情的微妙变化描绘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
赏析二:
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潜少鸣)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这份美好的感情,原本是值得回忆追念的;只是当时身历其境,毫不在意,如今想起来,只留下一份惆怅与迷茫。
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
出自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注释:
①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一种多弦的弹拨乐器。李商隐妻王氏善弹此乐器。无端:无缘无故。五十弦:传说古瑟有五十根弦,后来古瑟多为二十五根弦。
②一弦一柱:叠句,一弦一弦,暗示情感之回旋往复,也可解为一音一阶。一条弦有两个固定弦的柱,上句言五十弦,可能指五十个弦柱(实为二十五弦)。
③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偶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晓梦:清晨之梦,此时梦轻亦短暂。似有长夜难眠之意。
④望帝句:望帝: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暮春而鸣,也哀痛亡国。《寰宇记》:“蜀王杜宇,号望帝,后因禅位,自亡去,化为子规。”子规,即杜鹃。春来杜鹃啼鸣,直至口中出血而不止。春心:杜鹃在春天啼鸣,望帝化为杜鹃之愿,谓之春心。比喻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怀念。
⑤沧海句:明月照着宁静的海面,粒粒珍珠闪着银光,仿佛盈着泪水。珠有泪:传说南海有鲛人,其泪能出珠。此句,珠即是泪,泪即是珠。在柔美月光和宁静海面的背景里,这个盈着泪水的女子没有出现,但她的美,跃然纸上而非语言可以表达。
⑥蓝田句:阳光洒在蓝田山上,远远地点点玉闪着光,忽明忽灭,仿佛灵玉生烟。蓝田:山名,今陕西西安东南,山中产玉。上句,静如水之美(阴性美),此句,动若火之美(阳性美),皆写美女形态。
⑦可:难道。惘然:迷惘的样子。末两句诗说出一个真理:人生自然有悔,当我们面对值得珍惜的,往往盲目,不识其价值,等到觉悟时,已然错过。
译文1:
锦瑟呀,你为何竟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我心如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如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韵译】
锦瑟呀,你为何竟然有五十条弦?每弦每节,都令人怀思黄金华年。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明月高照,鲛人泣泪皆成珠。蓝田红日和暖,可看到良玉生烟。
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译文2:
不知什么缘故,锦瑟会有五十根弦,我现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历历在目,心情难以平静。像庄周那样,我在清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飞舞的蝴蝶;像古蜀国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大海茫无际涯,明月照在苍碧的水面,鲛人的眼泪化成万千明珠;蓝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袅袅轻烟。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更何从追寻呢?
译文3:
锦瑟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
一弦一柱另我想起了华年。
庄周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
望帝把一片春心化做杜鹃。
月光下大海明珠潸然下泪,
暖日中蓝田宝玉朦胧生烟。
此情此景迄止今天才追忆,
在当时就已使人不胜怅然。
赏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直译为: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
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议最大的诗作之一。此诗以含意的隐晦、意境的朦胧而著称,也以其特有的朦胧美和丰富的暗示性,吸引历代诗评家和注家一次又一次地试图了开她神秘的面纱。
李商隐之诗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李商隐之诗之所以难解,典故的运用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因为李商隐之诗往往是逐句用典,而且用典时又“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乃至一典多用。故诗句的意义往往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锦瑟》一诗所引用的典故更不只一个,而这些典故经诗人加以融合,“经过主观想象的创造,而具现一个全新的意象。它已脱离原典的历史时空湖概念而存在,而独立为一种当下赶法的意象了。”本文将归纳分析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评析,并通过分析典故在该诗中的运用试图作出解读和赏析。
《关于夫妻恩爱的句子》
1、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2、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4、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5、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6、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7、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8、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9、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2、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1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1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15、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18、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