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3-12-02 13:42:19
执着,永恒
生命,是美丽的,但生命,不是永恒的。
在绵绵的人类历史中,人们总是力求个人的长生,力求生命的永恒。虽然,个人的奋斗,个人的追求在大自然的极限中失败了。然而,与此同时,人类生命的另一种形态—文明,却在原本那一片苍茫的大地上诞生和延续。
当我们穿越了时间隧道,回到五千多年前,当我们站在古埃及的吉萨高原上,当我们俯瞰着那由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所组成的法老陵,仿佛能听见斯芬克司正在诉说着埃及一代又一代法老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众所周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王族的安息地。尊敬的法老在死去之后,希望他的木乃伊在这结构奇特、氛围神秘的金字塔里,得到还魂,得到复苏。周而复始,最后获得永生。
多少年过去了。法老长睡在金字塔中,始终没有再醒来,而忠心耿耿的斯芬克司依然守卫着这个属于古埃及的世界;法老最终也没能还魂,斯芬克司也最终没有等到老获得永生的那一刻,但他们世世代代的厮守,始终如一的厮守,却守住了古埃及人高智慈文明的结晶。虽然,法老的永生失败了,但古埃及人对永生的追求,却使古埃及文明通过金字塔得到了永生。
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永恒的追求,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一直延续下去。
当我们回到13世纪的欧洲,当我们沿着莱茵河或多瑙河的两岸徐行,当我们的视线随着哥特式教堂的尖顶,那一点一点向高处延伸、直至云霄的尖顶向上移动,便能感受到当时人们对永恒的追求,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眼中,那高耸人云的尖顶,是连接人间与天堂的梯子。通过这座梯子,人们便可以从人的世界到达神的世界,从而得到永生。
大教堂,却在世界建筑史上画上了浓浓的一笔。虽然,欧洲中世纪的人们对永生的追求失败了,但却给人类留下了艺术瑰宝—永恒的建筑文明。
古代的中国,人们也同样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生命的永恒。
古时的历代帝王有多少人热衷于追求永生的炼丹术,从三国到唐朝,再到宋朝,多少年来,炼丹术依然不朽。“用磁、汞、黄、白之物放在一起灼烧”,便能炼就“长生不老的仙丹”。这是东晋时吴人葛洪的记载。而就这样炼就出炉的仙丹,非但没能助帝王长生不老一臂之力,反而让多少食丹者因中毒而早早地离弃了生命。
为了长生,反而缩短了生命,固然有些可笑,但在他们丧失生命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生命,新的事物—近代化学。古代中国的人们,也没有因为炼丹术而获得永生但他们在追求永生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科学—化学的生命,科技文明的永生。
生命固然可贵,然而,没有人能够得到永恒的人生。
生命诚然美丽,然而,没有人能够抗衡自然的极限。
毕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的文明是永恒的。让我们把对生命永恒的追求,融人到对文明永恒的追求中去,去创造一个又一个永恒的美丽,去迎接一代又一代文明的新生!
美丽的梦
我们降落在月芽般的小岛上,岛上四周有茂密的树林,其中有一片绊红的桃花林,非常好看。我们一班人沿着桃花林行走,不一会儿,来到了一片湖水前,湖的岸边有丝绒般的绿草地。
这时天气开始炎热起来,有人提出要游泳,徐老师也同意了。第一个跳人湖水的是周励,接着,大家争先恐后地跳下了水。水里冒出了一股草莓的清香味,使人很想喝一口。这时沈径渭说:“这湖水我尝过了,是甜的。”我听后,也喝了起来,真不错,又香又甜,又爽口。大家也都喝起了这种口味像乐百氏奶味般的湖水来。由于游得太高兴,我们离岸已很远了,我一急,可把我急醒了,我从未来世界回到了现实,我多么想美梦成真啊!
词的美丽
大概和“灯下看美人,比白日更美三分”的感觉异曲同工吧,我更喜欢和着浙渐沥沥的雨声读宋词。只觉得宋词的美——无论是含蓄的美、纤柔的美、多情的美,还是热烈的美、豪放的美、悲壮的美——在这穿越时空亘古不变的雨声中才能得到更完美的途释。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句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骋,洋洋洒洒地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知词者才能领会得来。
宋词分两派:豪放和婉约。因而词中的情也分两种:抵御外侮、优国优民之情与山水风月、伤春怀人之情。前者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后者朦胧浪漫,徘侧缠绵。两种不同风格的美丽构成了绝妙的宋词。
在歌舞升平的北宋盛世,苏轼的“大江东去”开豪放词的先河,贺铸以剑客气宇“少争侠气,结交五都雄”,为豪放派词路披荆斩棘。靖康变起,南宋偏安,一批爱国将领和主战朝臣,在风雷激荡的斗争中引吭高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辉煌的一页。然而,词中虽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有“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錿洛,洗洞庭”的大将,却没一个能促使皇帝下定决心收复失地。纵然“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到头来仍是"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豪放词中最多的,便是这种报国无门的失意与无奈,其拳拳赤诚让人枪然涕下。豪放词是壮美的,更是凄然的。每读辛弃疾、戴复古、文天祥等人的词,我的心总是很沉重。这哪里是词,分明是一声声震破苍弯的呐喊,一句句以死报国的誓言!只可惜“为子死孝,为臣死节,死又何妨”的豪情支撑不起风雨飘摇的南宋。当历代豪华一去不返,词人的背影渐行渐远时,这些如高天长风般不衰不朽的词作流传至今,向人们讲述一个屈辱王朝的“词史”。
我崇敬豪放词中的凛然正气,钦佩那百折不回的英雄气概,但我却承受不了豪放词的沧桑重荷。于是,我将眼光移向了婉约派,移向宋词中另一处祥和的美景。那里的天是“碧云天”,地是“黄叶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那里有长袖舞姬“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有守望的佳人“妆楼颧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有多情的词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连那给朋友的信笺也因“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使得“红笺为无色”……读婉约词,我的思想是放松的,心情是平静的。但易安却是让我心碎的词人。她作品中那种凄凉的美常使我泪水涟涟:“人比黄花瘦”的痴心,“却上心头”的深情,“寻寻觅觅”的愁苦……字字句句皆是泣血而成,读之怎不教人心酸!使伴雨读词的我幸运地有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寄托,并拥有与词人只可意会的亲切。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
美丽的秋天作文400字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田野中,身旁有一棵大树,脚边有一丛小草,它们之间的默契使我拥有一种安详的感觉。
抬头望去.天空中似乎有某种灵动的东西挑拨心弦,吹着远古的落寞奏开一段心曲,渺远极了。不远处的池塘里却闹声正欢。我在这静与动的世界的交错里安静地坐着。
白云轻风。不远处,树叶踩着碎碎的步子悠悠地走来,带着几许愁几许优伤几许苦痛,那凄美的生命曾令我热泪盈盈。不在意的时候,秋天就来了。用心感受,你能发现叶子真的在告别,那一份深深的失落似乎是与生俱来的。那是一种世界,心灵的世界。有时候可以忘却,却永远也无法将之抛弃。
风吹草动。我看见小草颤巍巍地在风中正用心去倾诉,倾诉一种歌声,轻得不用心永远也感觉不到。一只蜻蜓点了一下草尖又在风中走了,远了。小草似乎带着一种企盼。企盼什么?朋友或知音?于是我认真地观察小草。只有指甲大小的小花四周是紫色的,中间是浅红的纯净的毛绒绒的,让你的目光中充满了柔情。说不清是为什么,一瞬间我被这个世界里的孤寂和真诚打动了。也许,人生在纷繁的白日红尘中永远也找不到心与心的交流和宁静。在这个广袤的世界里,孤独是人生的永恒的叠句。在这柔柔的目光里,我迷失了自己,忘记了自己。“野草的根本不是深的,花叶也不美。不错的,“寒冷的寂静从天而降,日夜拥抱着,拥抱着这惟一的火绒草”(高尔基),那是永远凝固的世界,却又是永远追求着的世界。它们从不过问人们是否注意过它们,它们只是用生命的赤诚和执著去展现永恒的美丽,就如落叶告别枝头那一刻永远缄默一般。
当我抬头时,一阵长风从千里万里的大地深处扑面吹来,仰起头,深深吐了一口气,而池塘里依旧“战火纷飞,硝烟弥漫”,这与那份宁静的世界是多么的遥远呵!
评语
这是一篇人与自然的时话,作者从秋天落叶枯草中,感受到“那是一种世界,心灵的世界”,悟出了“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灵性的”。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感觉到的却是作者丰富的心灵世界,我们不觉得作者是在写文章,而是其内心情感的自然流落。生活需要敏感,更雷要思考,有时不经意中的一个念头,就可以铺就一篇美文,关健在于要用心去感悟,去交流。”
美丽的秋天作文600字
秋天,除了那诱人的累累硕果外,唯一的装饰便是秋日的气息。阳光是金色的,照在叶片上,深深浅浅、斑斑驳驳;空气很醉厚,到处弥漫着成熟的韵味。
觉青依旧.小析依旧,快乐老家依旧;还有百合,还有水菊,还有萨克斯。另外,与众不同的是,在她俩的老座位旁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顾千年铁树!小析抚摸着树叶,打趣着对觉青说:“店老板是不是想以这棵铁树作为我们友谊的千年见证呢?”说完,小析顿感沉寂,觉青愣愣地盯着铁树,喃喃地说:“我想看到它开花……”
她们不再幼稚,她们有同感:她们崇尚自然,她们沐浴秋天。乍看,是成熟了不少。越来越偏爱,倚坐在同一张椅上,倾听着,畅谈着,天空、宇宙、人生。
“青儿,你说什么是自由呢?我怎么总感觉没有空间?”小析向觉青问了这么个怪怪的问题。
“嗯—”她也一时答不上来,抚摸着刘海,笑着:“自由,我想就是自身存在的理由,要去体味生存的喜悦和悲伤,自由的世界是靠每个人自己双手创造的。空间,只是自由的一种简单的形式,我想,心灵的自由是自己给予的,那里总归有着一方净土。”
小析闪动着美丽的大眼睛,托着下巴,看着觉青微微泛红的脸,她尽力去理解着这一番话,但远不可及,心中的弦被轻轻地拨动了一下。凉凉的寒意袭遍了小析的全身,她感觉到心的一方果真有一块净土,她可以在那里释放自由,当然和青儿一起。多情的秋天哪,小析叹了口气。觉青也很惘然,愁绪一下子缠住了她的神经,她突然害怕前面的那位渴望自由的好友会在秋日过后变样,发生什事,她也只是一种赚朦胧胧的预感。
铁树,成熟,这一年的秋季有了太多新的东西,她们接受了秋的洗礼,融人了那宽容沮暖的怀抱。冬藉的萧索,季的尾声在圣诞气团的伴随之下悄然而至。北风,冬箱,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冬天存在的生命。冬天,要来的终归是要来的。
相约在电话中,相见在快乐老家,她和小析都在这清冽的季节继续着她们的每件事。
她,非常想给小析一个惊喜,有好几次与小析见面时投有送她水菊了。这种天气,要找到这种花是极其不易的,但她还是找遍了沿街的所有花店,为的只是那一束简简单单的水菊,可能,还有别的。她的直觉告诉她,下一个店有,肯定有!
开门,誉见了搁在角落的几枝小小的水菊,躺在水瓶中,雅致,特别。她露出了会心的微笑,给水菊包上暖暖的橙色外衣,大步流星地朝老地方走去。
“小析等急了吧?这次她肯定会乐疯的!”觉青一路想着,几经奔波使她额头渗出的密密汗珠,此时正在风中慢慢地被吹干。 惫外,小析还没到。她看了看手表,还有两分钟,小析是从来不会迟到的。“两杯不加糖的意大利咖啡!”“我点一首回家曲!”觉青准备好了一切,心焦地等待着另一个主角的出现。回家曲吹了一遍又一遍,咖啡冷了又热,热了又凉。小析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她伫立在门口,望着路人,怎么也寻找不到那昔日欢蹦过来的小析,什么寒冷,什么刺骨,她都没有感觉到。心头一饭,不祥的预感笼罩了整片天空,黑压压的。她木然了。
“那女孩死得好惨,大半个身子都被压在车轮下,一只手却伸出老远,鲜血都染红了手中的百合花!”她的耳边飘来了这么一阵足以使她死上千百次的话语。“小析,一定是她!”“不不,不可能,她会给我送来百合花的!”觉青的思路顿时处于一片棍乱状态,她不能想像小析为了给她一份惊喜,找遗了花店,买到了百合花,匆匆赶来,一辆车疾驶而来,小析躲闪不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想着把百合花送到青儿手中!
她不相信的事实被证实了。她宁可拿自己的生命去补回那片塌陷的天空,可是,死神带走了已经属于觉青的一部分。而且走得很远很远,再也不会回来……血染的百合和那流泪的水菊,成了她记忆中永远抹不去的痛处。
萧索的寒冬带走了小析,带走了水菊,带走了老地方中一个为她而设的专座……
她还是坐着,还是盼着,她相信小析会来,会来送水菊,会来听萨克斯,会来快乐老家坐坐。她猛然间发觉,旁边的千年铁树是因为什么而开了花。
呵,她在乐曲中看到了小析模糊的身影向她走来,带着百合花,向她诉说着找到了真正的快乐老家,找到了那份自由的归宿……
葡国游记
这块安躺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土地,是那么美丽,那么教人心醉。我们在远东的一隅,与她距离虽远,但关系密切。而现在经过了十多个小时的飞机旅程后,亲自踏足在这块土地上,心情是兴奋的,感觉是不真实的,却又感到很亲切,因为神驰已久的葡国旖旎风光,现已置身其中。
今年春天,本校参加了葡国大发现委员会所举办的“澳门·葡萄牙·学校·国际网络”(MPEI)电脑网络比赛,我们与葡国埃武拉的一间中学编成一组参赛队伍,更有幸取得了冠军。作为比赛奖品,我们一行19位学生和3位导师,于8月4日开始了为期12日的葡国之旅。
古语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次葡国之旅,确实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抵达的第一天,我们便参观了里斯本市内的贝宁(Belem)名胜区。它之所以叫贝宁,是因为殷理基王子曾下令在这里建造教堂来供奉圣母,故以伯利恒(Bethlehem)的葡文名命名。我们参观了对着海岸的圣耶罗米修道院,但这间修道院的正门位于不易见的凹陷处,与它裸上的白色外墙和宏伟外观成了强烈的对比。进人修道院,能见到天花板上雕刻了很多葡国的国徽,用石膏线连着形成一张网,象征着宇宙。而左右两边摆放着航海家达·迩马和诗人贾梅士的石家,我们都对这些石家感到很新奇。这些石家其实是一个个石棺,石棺上再雕刻出与尸体一模一样的石像,周围还刻有关于他生平的事迹,例如达·迎马的石棺外就刻有海藻、缆绳和帆船。沿着会众席向前走,转人中门,进去便是曼奴尔风格的后花园。不可不提的是,这个有两层结构,中间有喷水池的后花园,在欧洲是相当著名的。葡国的早上已有猛烈的阳光,当阳光照进这古色古香的后花园时,遍布园廊的雕刻便显得分外精致。阳光还照出了影子斑驳的层次感,亦把喷水池喷出的水照得银光闪闪,整个花园确实有欧洲中世纪的古典气派。离开了修道院,我们继续在贝宁区的岸边游览航海纪念碑,可惜的是贝宁塔上正在修葺中,要用书上贝宁塔模样的背景板盖着。
吃过了午饭,我们便到即将举行九八世界博览(EXPO'98)的会场参观。这次博览会决定于里斯本举行,是由于1998年距离航海家达·迪马发现印度大陆正好500周年(1498一1998),为纪念他的航海创举,凡参与那次航海的国家都赞成于里斯本举行。虽然博览会于次年才举行,但会场的大部分场馆如葡国馆、海洋和乌托邦馆已差不多竣工,会场的负责人还邀请我们到会议室,为我们介绍他们在这填海而成的广大场址的设计规划。会场内还有一系列图片展览,详细介绍了这次世界博览会的规模。
到了第二天,我们便向期待已久的埃武拉出发,去参观与我们携手“作战”了四个月的加布里尔佩雷拉中学(Escola Gabriel Pereira)。当我们到达的时候,葡国的师生们已在门口欢迎我们,当我们握手和彼此介绍时,心情实在兴奋。我们彼此透过网上历时四个月的交流.已了解了对方城市的风土人情,但却素未谋面,本来都担心见面时感到陌生,现在的情形却刚刚相反。葡国的师生们非常热情,我们都一见如故。从他们灿烂的笑容之中,可以见到在他们心中已和我们建立了友谊,而非单单的比赛拍档。葡国师生带我们参观了埃武拉市的著名景点,当然包括了圣法兰西斯古教堂内的骨祠。骨祠确实所言非虚,因为这间暗室,全是用真正的人骨铺嵌出来的,据说古时的修士就是在这里灵修的。参观完毕,我们在埃武拉的行程便告一段落,但大家并没有离愁别绪,因为已约好在八月中旬与葡国师生在澳门再相聚。
第六日,我们前往波尔图。波尔图是葡国第一位皇帝的母亲的出生之地,她曾将波尔图送给大主教,由教会统治,自此皇室成员不允许在这里居住和建造皇宫。但波尔图在古时是通往北欧的重要港口,因此自第一皇朝后,约翰一世便由于利益问题,逐步收回对波尔图的权力。他首先让皇室人员在此结婚,自己亦在圣法兰西斯科教堂结婚,其儿子殷理基亦在此出生。之后,他逐步让更多的皇室成员在此居住,好逐步收回对波尔图的全部权力。
位于波尔图的著名的建筑很多,其中一幢是于19世纪建成的商会大楼。经玛利亚一世皇后的批准,始能于修道院的遗址兴建的这罗马式的建筑物,揉合了各时期的古典主义,例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位于中心的玻璃屋内廷。它采用新古典主义,用了彩色的磁砖铺地,并在楼底悬挂了曾与葡国通商的国家的国旗。夏天,这气息优雅的内廷更可用做咖啡座,或在那儿开音乐会。其次便是这贸易大楼宝库的阿拉伯厅。葡萄牙和西班牙曾一度被阿拉伯人统治,故这大厅的风格和装修,完全依照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南部皇宫的风格。这里之所以称为宝库,是因为这大厅除地板铺上了色彩斑斓的地毯外,四壁至天花板是金碧辉煌的,尤其是墙壁,镶满了金箔制成的可兰经经文。另外,在楼梯大堂和二楼处所用的大多是麻石和花岗岩等坚硬的岩石,但仍到处可见精细的雕刻。在用做商业法庭的大厅处,导游小姐特别告诉我们,仰首所见层次分明的雕刻其实是一块油画的天花板,这使我们无不对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喷喷称奇。
不讲不知道,原来西班牙和葡国的斗牛传统是源出一辙的——均起源于罗马时代的希腊,本是用来训练军队的。到中世纪,斗牛才正式发展成一种运动。起初形式是一致的,都是骑着马来斗牛,但西班牙曾一度禁止斗牛,故再复兴时便变了形式,改为不用马。计算起来,葡国的斗牛历史还比西班牙早呢!
由于篇幅和辞穷的关系,我只能简短介绍在葡国这三个城市的所见所闻,其实我还有很多很多话要说,如大大小小的堂,修道院,洛加角,大学城科英布拉……在这次葡国旅程中,我并没有把在澳门听到的有关葡国的信息与在这里亲眼所看到的作比较,因为事实上不能比较。当你见到那精致的雕刻,那美轮美灸的建筑物时,你必须用心灵去作全新的感受。这次葡国旅程所经历到的,是美丽的,是崭新的,是丰富的,更是难忘的。在这12天中所接触到的葡国文化风情和葡国旖旎风光,实在永世难忘。直至由葡国回到澳门,那种兴奋的心情仍是久久不能平息。
美丽的绝情谷
湖北有个绝情谷,这是我去了才知道的。因为地处偏僻又没有人工开发,所以问起外地人大多不知道,但问起当地人却是人人知晓。
绝情谷处在两座高山的怀抱之中,左边的高山叫灵秀峰,小巧而炯娜多姿;右边的叫绝情崖,面向绝情谷的一面如刀削一般,光滑、笔直。据说很多年前,分住灵秀峰和绝情崖的两个部落的有争端。后来,一位绝情崖的青年和一位灵秀峰的女孩相爱了。但女孩的父亲误以为绝情崖的青年欺骗了他的女儿,一怒之下杀死了那个青年。女孩悲坳欲绝,从灵秀峰的高峰上跳了下去。族人们把她葬在她和青年生前幽会的山谷中。第二年,这个山谷中开出了一种火红的花,终年不败。从此人们就管这个山谷叫绝情谷,那花就叫苦情花。
还记得站在绝情谷中观赏那灿烂得如火似锦的苦情花时,感到的慑人的宁静,还有说不出的神秘。山谷中长满了红色的眩目的苦情花,一大片一大片,仿佛没有尽头,一直到天边,和夕阳连成一片。细细观察,每一株苦情花遍体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刺,但小刺之上却是娇艳欲滴的花朵。花有6瓣,每一瓣都由花心向边缘逐渐变红、等到花瓣边上已经像人的鲜血一样殷红了。也许这花真是那可怜的女孩的血染成的吧!
凋谢了的苦情花随着山涧流水漂走了,但很快又会有新的花开放。我俯下身子看着一朵刚刚枯萎的苦情花,是什么原因使它干枯后依然这样美丽呢?我轻轻地扶起它,惊讶地发现它身下正生长着一朵幼小娇嫩的小花。这朵已经死去的苦情花还在为它的后代遮挡那谷中凛冽的寒风。一时间,我惊呆了。对死亡的恐惧是一切生物与生俱来的本能,而惟一能战胜这种恐惧的就是爱。有爱就可以无惧于死亡,就能在最后一瞬间开出最美的花,留下最绚丽的回忆。一朵花开的同时,就意味着另一朵花在凋谢。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留下了无尽的爱,这爱是后代赖以生存的源泉,是它们给予人间最珍贵的一份礼物。
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一直到生命的尽头,然后它又会变成别人的阳光。能够为别人的生命带来光彩会是我一生的荣幸!
评语
本文篇幅短小,却意蕴丰富:美的山谷、美的传说、美的小花,不但给人美的感受、美的联想,而且给人美的启迪、美的升华......
再见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芽,又香又白人人夸……。”耳畔又响起这熟悉的乐曲,而我的思绪也
随着音乐飘扬,飞到了那魂牵梦绕的江南小镇。
我从小住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由外婆一手养大。一提起江南,自然让人联想到水乡,小桥流水,茉莉花……确实,外婆家的门外紧邻着一条小河,一座小小的石拱桥横卧在河面上。在我的记忆中,小石桥残破的青石桥板上布满了绿茵茵的苔醉,像一位满脸皱纹、饱经风箱的老人。听外婆说过这桥已有上百年了,但这却丝毫不减我的兴致。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头扎红蝴操结的小姑娘在桥头上玩耍,而这条门前奔流的小河也伴我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默默地记载粉小女孩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夏天,我在河里游泳,抓小鱼;冬天,小河也是不急不慢地流着,从不结冰。对当时的我来说,它蕴藏着无穷的魅力,是一块永远可以发橱出乐趣的地方。
外婆当时在房后开出一片园子,种了些菜呀,水果呀。噢!对了,还有一株茉莉花。记得当时我只有三四岁,并不知道这叫什么花,只知道很香,每当到了花开的季节,整撞房子都以着淡淡的花香,可以香好一阵子呢!有一回,我为了钓鱼,就在菜园里挖饭绷,差点把茉莉花给弄死,结果被外婆狠狠地骂了一倾。事后,外婆老是跟我念叨,说每种花里面都住着一个小花仙,他们是掌管花的,与花同在。当花枯萎时,小花仙也就死去了。
说来好笑,后来我就一个人偷偷跑去菜园摘了一朵茉莉花,想看看里面是不是真的住了一位小花仙。当我小心冀翼地拨开花瓣仔细找了半天时,连个人影儿都没看到,自然十分失望。我怕外婆知道我又去掐她的花了,心急之下,便想到一个好主意:把花放到嘴里吃掉。这样花跑到肚子里了,外婆看不到了!当时自己还高兴了好一阵子,觉得自己真的很聪明!
外婆十分偏爱茉莉花,记得外婆总是把茉莉花采来放在茶叶雄子里。有时外婆一打开盖子,香气扑鼻,茶香加花香,沁人心脾。每当晚上我睡不着时,外婆总是一手轻拍着我,一边轻轻哼唱着“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香香也香不过它。”这首歌哄我人睡。那朦胧的月光,缥缈的耿声,轻轻的拍打,花香四滋的庭院,恍惚间好似一首安宁而和谐的催眠曲,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进人甜甜的梦乡。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多么希望时光倒流到十多年前,那样的话,我定会珍惜那段时光的。想一想,许多事好像都是这样,当它就在你身边,垂手可得时,你往往会忽略掉它的存在,或视而不见。反之,当它离你而去了,你才会发现它的好,备加珍惜怀念起来,总想追忆那似水年华。唉!太多的曾经我未曾把握,太多的机会我一再错过。与其事过境迁之时感叹,不如用心好好地珍惜所有。
请保护青蛙
在美丽的树林里,有一个清澈的小池塘,池塘里有许多青蛙。青蛙是对人类有益的动物,为了防止人们乱捕青蛙,护林员就在池塘边上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禁止捕蛙。
一天清晨,一位叔叔提着渔网和竹篓来到了池塘边,他对那块牌子根本就不加理睬,他在护林员不在的时候,用渔网捕捞了一些青蛙,就拿到市场去叫卖了。小明的妈妈在下班的路上,经过市场,听见远处有叫卖声:“谁买青蛙!谁买青蛙!又大又便宜……小明的妈妈就买了几只。回到家后,给小明和表弟做了一盘油炯青蛙,你看,两个小家伙吃得多香啊!
我觉得这是个应该引起人们深思的事情,我们全社会的人都知道:保护有益的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可那位捕蛙的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大众的利益,真是缺少社会公德啊!有的人说:“不就是几只青蛙吗?捕了就捕了,为什么那么在意啊?”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你捕一只,他捕一只,那么青蛙就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了。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日本的大蝙蝠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人们不断地捕杀它们,本世纪中期,还有上万只,可现在,已经完全灭绝了。结果田鼠猖撅,庄稼受灾。如果青蛙减少,稻田里的害虫就会增多,害虫增多农作物就会减产,我们人类社会不就受到威胁了吗?
最后,我想向人们说一句:请保护这些青蛙,因为保护青蛙就等于保护环境,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银树
寒冬来临,北国江城,柳枝成束,银装素裹,美丽极了!这就是惹人喜爱的树挂,我们也叫它银树。
这里的风光,早晨最妙。你走上松花江堤,放眼望去,就会发现亮晶晶毛茸茸的银条。在霞光里,一簇簇枝条像金线银线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真是“江堤尽戴银甲”,这绝妙的奇景,使人惊叹。你顺着江岸往前走,偶尔还会发现几棵松树傲然挺立,就像白玉雕成的大伞。松塔变成了雪白的大绒球,松枝也像用银粉涂过一样。你再看堤岸下边的房前院落,还会奇迹般地发现有一株或两株迎风斗雪的冬梅,旁逸斜出的枝条上怒放着一朵朵粉红色的梅花,单薄的花像敷了一层胭脂,娇艳极了。
总评:小作者能够认真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得非常细致,的确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妙绝伦的雾景观。如若在结尾处再升华一下会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