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一鼓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8:12:08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秋季刚开学,作业较少,晚辅时一鼓作气消灭掉!悠哉地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经意间发现小区宣传栏和楼梯口都换上了新海报——垃圾分类,人人有责。
这让我不由地想起2019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日本大阪环球影城游玩,印象最深刻的就是 “垃圾分类”。
妈妈在网上预定了一间民宿,可以一家三口住一起,自己做饭,洗衣服等,比三个人挤一间十多平方米的酒店要便宜,舒适,方便。房东在进门的桌上留下了“居住秘籍”,用中、英、日三种文字详细介绍了注意事项,其中包括日常生活垃圾分为五大类的说明---
资源垃圾(报纸、杂志、纸箱、饮料瓶、牛奶盒、旧衣报、布类等);
可燃垃圾(厨房垃圾、塑料产品、橡胶产品);
不可燃垃圾(金属制品、小型电器、碎玻璃、易拉罐等);
有害垃圾(电池、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
大型垃圾(电视、空调等家电和桌椅等旧家具)。
每天早上8点要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房东还提醒我们,如果看不懂,或者没学会分类,请将垃圾留在屋内,不要处置,否则会因垃圾分类处理不当而被罚款,最高罚款三万日元(约1700人民币)。
我仔细打量这个白色外壳的垃圾桶,看起来像一个储物柜,安置在厨房,位于冰箱和洗菜台中间,抽屉样式,上下共分为四格,每一格用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套着,外面有垃圾分类的图案标识。第一天我非常不习惯,不知道怎么丢垃圾。
“妈妈,牛奶盒放哪里?”——“资源垃圾”
“妈妈,香蕉皮放哪里?” ——“可燃垃圾”
“妈妈,薯片袋子怎么放啊?” ——“可燃垃圾”
“妈妈,爸爸问这个玻璃牛奶瓶怎么办?” ——“不可燃垃圾”……
妈妈教我看垃圾桶上的标示,我第一次这么小心翼翼地丢垃圾。
白天我们走在街上,基本看不到垃圾桶。用过的纸巾,零食包装袋,空水瓶等,都存在我们自己的背包。走到地铁口,终于看见被打扮地五颜六色的垃圾桶!我们像中奖一样开心,快速将背包里的垃圾按种类分开,准确无误地送它们“回家”。
我和妈妈聊天时了解到,日本人近乎偏执的垃圾分类,起初也是苦不堪言,能坚持下来,有他们的法律和社会环境支撑。特别是从娃娃抓起,在幼儿园设置专门的垃圾分类游戏,教娃娃们识别各种垃圾的种类,告诉他们应该如何丢弃,培养他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小学后又开设专门的社会学科,组织学生参观垃圾工厂分类回收,让垃圾分类知识和意识在孩子们心里扎根,几十年下来,自然就根深蒂固,成为常态。
对比一下,我们小区的垃圾分类更容易。每栋楼都有固定的垃圾处置点,垃圾桶分四种颜色管理,且标示明显。考虑到有老人或者小朋友投放垃圾,桶身和宣传栏上用简笔图案配合文字进行详细说明。例如:
蓝色“可回收物”桶,画有纸盒、塑料类、易拉罐、金属等;
红色“有害垃圾”桶,画有废电池、废墨盒、药品、灯泡、杀虫剂等;
绿色“厨余垃圾”桶,画有骨骼、内脏、果皮、茶叶、落叶、饭饭等;
黑色“其他垃圾”桶,画有陶瓷、尘土、一次性餐具、宠物粪便、烟蒂、厕纸等。
我们家有三个垃圾桶:
一号最大,放在厨房存放“厨余垃圾”;
二号最小,放在鞋柜边存放“有害垃圾”;
三号绿色盖子,放在卫生间存放“其他垃圾”。
我们家的“可回收物”,例如快递纸箱,废旧的作业本,草稿纸,旧衣服鞋子等,奶奶会用绳子捆好,存放在爷爷的电动三轮车箱里。周末收废旧物的老乡会过来取走,并给奶奶几元钱。“换一包盐是绰绰有余的。”奶奶常常乐呵呵地说。
垃圾分类要成为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觉行为,依赖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全民从小养成的对环境和资源的敬畏,真挚的情感,高度的自觉自律性。
垃圾分类,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