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说服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7:18:10
《说服的近义词是什么》
说服的近义词是什么
导语:说服的近义词是什么呢?如:在辩论中要说服对方,必须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说服解释】:1.用理由充分的话开导对方﹐使之心服。
近义词:劝服 压服
反义词:自愿
相似词:口服心服 心服口服 说好说歹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礼服 服软 朝服 慑服
说服的造句
1) 经过办案人员的说服教育,他退回了所得的全部赃款。
2) 教育人要说服而不是压服,往往压而不服。
3) 老师对我们总是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从来不简单粗暴。
4) 挽救失足青年要坚持耐心说服,不能简单粗暴。
5) 老师用说服的方法教育学生,效果很好。
6) 这个人非常固执,没有人能说服他。
7) 他的性格十分倔强,想要说服他并不容易。
8) 他以一张能说会道之口说服了众人。
9) 对待孩子要耐心地说服教育,不要一味责骂。
10) 老师费了很多口舌,才说服了他。
11) 经道说服教育,他已经改过自新了。
12)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
13) 校长的报告很有说服力,大家听了心服口服。
14) 对方那么难缠,你都能说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烂之舌。
15) 对于坚持错误意见的人,我们不能压服,而只能用说服的方法,以理服人的方法进行教育,帮助其改正错误。
16) 他为自己的新论点找到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论述得头头是道,几乎无懈可击。
17) 领导上对李刚多次地说服教育,真是情至意尽。
18) 他很难说服她去旅游。
19) 我们应该用无可争辩的.道理说服人,而不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20) 我们要生动活泼地、具有说服力地教育青年工人端正劳动态度。
21) 我会说服他改变主意的。
22) 要让人家口服心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
23) 他的演讲很有说服力。
24) 她说起话来不仅有条有理,而且颇有说服力,真是能让顽石点头!
25) 她真是固执,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她说服。
26) 这道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有说服力即可。
27) 在辩论中要说服对方,必须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成理。
28) 王庆在这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很有说服力。
29) 由于他们对你非常信任,所以你去进行说服动员工作,一定是如运诸掌,很快解决问题。
30) 小明终于被他说服了。
【说服的近义词是什么】
《说服性的演讲稿》
说服性的演讲稿
演讲稿可以帮助发言者更好的表达。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服性的演讲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听众是:
同龄人
二、成果:
让大家相信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1、结束后,听众了解/认同:
由于从小就学习高难度的中国民歌才导致了中国人民唱歌走调
2、为实现这一结果,听众需知:
1)唱歌的音准是与一个人找音距的能力有关的,音距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
2)从小学开始我们的音乐课本就充斥着各种高难度的中国民歌,而中国民歌的音域跨度都比较大,让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难以找到准确的音距,导致了后来的音准问题;
3)外国的民歌大部分为比较简单的'音调,难度较小,容易找到音距,比如像在国内很红的《送别》的曲子也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3、听众感受到:
1)学习中国民歌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感到困难的;
2)不要因为自己唱歌走调而感到自责,难过。
三、关联性:
1、音乐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唱歌;
2、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唱歌为什么会走调;
四、要点明确:
通过对比中国民歌与外国民歌,得出中国民歌是导致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歌是中国人民唱歌走调的重要因素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自己唱歌为什么会走调呢?有的人说唱歌走调可能是一种病,还有的人说唱歌走调其实跟你的听力有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中国13亿人民而能把歌唱好的只有那么一点点人,而人家国外人口虽然少但是歌手也不见得少啊,为什么中国人民唱歌比较容易走调呢?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了,那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到我们的小学时代吧。
在说到小学音乐课之前,让我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唱歌走调。唱歌走调说白了就是你的音准不好,而唱歌的音准是与一个人找音距的能力有关的,音距就是一个音到另一个音的距离,比如1234567这几个音之间都是有距离的,像我们用简谱的话是看不出来的,在五线谱上就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每一个音符的音距,比如1到2的距离是这样,而你只能唱到那样,那就是跑调了,你把2给弄丢了,找不到它了。
好的,现在我们可以从脑海深处把小学音乐课本找出来,翻开它,你就会发现我们的音乐课本里就充斥这各种类似于《歌唱祖国》《走向新时代》《春天的故事》《茉莉花》等等这样高难度的中国民歌,就算是号称是儿童歌曲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也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举例唱一段)想想当年的音乐课上,是不是几乎每个人都唱的面红耳赤,一副马上就要断气晕过去的模样。因为这些中国民歌的音域跨度都比较大,让还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难以找到准确的音准,再者,我们的音乐课本上都是采用简谱教学,不像五线谱,每一个音都分布在不同的位置,这也是有助于我们去找音距的,而都是数字的简谱,就很难让人产生音距的想象,难以找到准确的音距,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音准问题。
感受过我们大中国的小学音乐课本,我们再来看一下人家外国小朋友都是在唱一些什么歌。当我们在唱《走向新时代》的时候,人家唱的是“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仔细看一下人家音调“11 55 66 5 44 33 22 1”跨度比较小,也在小朋友可以掌控的音域范围内,不用憋的半死才唱到那个音。《送别》这首歌大家应该都听过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其实呢,这首歌的曲子也是从外国传进来的,然后用中文填词,这首歌的音调也是比较简单易学,朗朗上口,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了,唱起来比较不那么吃力,基本都是普通人能到达的音域范围内。这时候就不得不提起,红遍我们大江南北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了,虽然曲调也算得上是朗朗上口,但是它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九曲十八弯的音调,唱着唱着就要跑偏了,也是普通民众驾驭不了的大歌。想一想,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超过我们音域范围的中国民歌,各种高音各种唱不上去,整天扯着嗓子吼,有的时候我们唱不到某个高音的时候,我们脑子就会下意识的降低音调来唱,久而久之,这样不准的音准就深深的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我们可能还会觉得自己好厉害,什么音高都上的去,殊不知,早就跑调到不知何处了。
所以,想要唱歌不走调,除了先天的条件以外,小时候的音乐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小学音乐课本其实应该多一些童真童趣的音乐,一些简单的音符,音调,并不需要那么多高难度跟高技术的东西,简单的唱好一首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歌其实更能让人开心。
现在,我们也这么大了,唱歌走调一时半会儿也是治不了了,但是这也不是我们的错,只能说从小就学这么高难度的中国民歌又有几个人是真的能唱好的呢?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当我们的浴室歌王,歌后,ktv麦霸,唱歌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说服性的演讲稿】
《说服450字》
今天,弟弟在阳台上欣赏着玫瑰花。他越看越喜欢,就不由自主地摸了一下。玫瑰是有刺的,弟弟的手被扎到了,疼得他哇哇大哭。
弟弟怒火中烧,想要折断玫瑰花。在那关键的时刻,从玫瑰花里站出来一个人。她长得小小的,和蝴蝶的大小差不多,而且瘦瘦的,头发颜色和玫瑰花一样是红色的,她手里还拿着一把玫瑰做的剑。她对弟弟说:“不许折断玫瑰花。”弟弟眼珠子都凸出来了,不服气地说:“为什么?”玫瑰花小人温柔地对弟弟说:“因为玫瑰是***妈用钱买来的,是给你们全家欣赏的,如果你擅自把它折断了,***妈会打你屁股的。”弟弟像拨浪鼓似的摇着头,说:“才不会呢,而且你把我的手指给刺破了,你得赔!”玫瑰花小人说:“这简单,只要轻轻一拔或者用绣花针把刺儿挑出来就可以了。再说,玫瑰花上的刺刺到你手上,这可是你自找的,因为你先用手摸花,想折下花,花才刺你的,你不折花,也不摸花,花才不随便刺你呢!”弟弟想了想:也是,如果我不碰它,我不会被刺到的。想到这儿,他就说:“好吧,我就原谅你吧。对了,快帮我把刺拔掉,我快疼死了。”玫瑰花小人说:“只要你不折我的花,我就帮你。”弟弟说:“好的!”玫瑰花小人爬到弟弟的手指上,把刺儿拔了下来。
玫瑰花小人的口才真不错,后来她和弟弟成了好朋友。
《说服妈妈养小狗350字》
今天放学的时候,在路边的花丛里我发现一只身上脏兮兮的小狗,本来我准备顺手把它带回家,但我又想了想,我如果把它带回家,妈妈一定不会同意养它的。就这样,我站在原地想了几分钟,那只小狗在我的脚边转,看在它那么可怜,我选择毫不犹豫的把它装进书包里。
一路狂奔到家,刚进门就看见妈妈坐在沙发上,餐桌上也都摆满了饭菜,我直接把书包放在沙发上去吃饭,可就在这个时候小狗叫了一声“汪汪。”妈妈把书包拉链打开,小狗直接从书包里跳出来,妈妈也下了一跳。
妈妈说:“你看它脏兮兮的,你还把它带回来,还有啊,我不是说过不让你养狗吗?”我说:“我不会当误学习的,养小狗也可以培养自己热爱观察的习惯,我们也可以给它打狂犬疫苗,不会生病的。我不会让家里乱糟糟的,会及时处理好小狗的垃圾。小狗很可爱,有了它后家里会更热闹的。”妈妈听了我的这些话,欣慰的点了点头。
从今天开始,我家里就多了一位成员,今天也是我第一次说服妈妈。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舌战群儒谁没被说服?》
舌战群儒的是谁?
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意在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统一全国。荆州刘表新亡,其继承人幼子刘琮望风而降,暂依刘表的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然用计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小胜了两阵,但最终还是因兵微将寡难以抵敌,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后来到江夏与刘琦(刘表长子)会合。
曹操大兵压境、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这样,就发生了《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场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使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口才、学识的较量,也更是敏捷的思维和胆识的较量,这一段对话非常精彩,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有力佐证!
“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第一个上来发难的是东吴谋士中的一号人物张昭,这个人是孙策手下的老臣,当是孙策临死时,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可见这个人物在东吴的地位!
张昭的发难尖刻而锋芒毕露,简直就是一个下马威!虽然他的言辞带有羞辱和人身攻击的特点,但仍不失儒生的礼仪和客套,他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一步步逼迫孔明承认自己无能,最终达到羞辱孔明、杀一杀孔明傲气的目的。他和孔明斗了三个回合,但最后不得不甘拜下风,弄了个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被孔明含沙射影地讽刺了一通,只能暗暗地喊肚子疼。
第一个回合: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张昭先投石问路,听说阁下经常自比管仲乐毅,是这样吗?张昭的试探之语,如果换了别人来回答,大概会说,不敢当!哪里哪里!那都是别人瞎说的,我怎敢自比管仲乐毅啊?但诸葛亮毫不客套、毫不退避,沉着应答,将话锋接了个正着,是啊,这只是我的小可之比。看来诸葛亮的口气很大,底气也十足!
张昭暗自高兴,这正是他需要的回答。心想,果然不出所料,孔明这小子还是年轻啊,看来这个小子一下子就进套了、中计了,于是他步步紧逼,开始了第二个回合的发难。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这一次,张昭说到了当前的政局,想以当前刘备失败的事实逼迫孔明承认自己无能。不是吗?刘备得了你孔明,说他如鱼得水,准备大展宏图于天下,但却连自己驻扎的荆州也守不住,如今已被曹操夺去了,不知你们高层是怎么策划和决策的?
但孔明仍然底气十足,十分沉稳,是的,我们暂时处于不利形势,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果要胜利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吗?至于我们暂时屯兵江夏,那是为了别有良图,至于下一步采取什么策略,这是军事机密,不是等闲之辈可以知道的。恕我无可奉告!
两个回合下来,张昭越发得手,他暗自得意,心想孔明你小子还是年幼无知,你已不知不觉已经进了我的圈套。既然你已经承认自己曾经自比过管乐二人,那我就将管乐二人的在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和你目前的狼狈状况作一番比较,我看你接下来怎么答复,看你不出洋相才怪呢?!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言辞如此尖刻,观点如此咄咄逼人,羞辱和人身攻击并用,如疾风骤雨一般向孔明袭来!
且看孔明如何应答。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尪赢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这时候,孔明还是不躁不怒,不温不火,沉着冷静,谈笑自若。孔明淡淡地一笑,先是打了一个比喻,表明自己的心胸和平生抱负,把话题轻轻荡开,使僵持的充满火药味的气氛有所缓和,也为自己换回了很大的面子:大鹏鸟展翅翱翔万里,它的志向岂是那些小鸟们能知道的?
然后,孔明用比喻论证自己的观点,证实了自己的非凡的谋略和军事才能,证明自己与管乐二人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随后又用事例论证,指出刘备集团暂时失利的原因,和预期取胜的希望;最后孔明反客为主,反戈一击,含沙射影地指责像张昭之流只是夸辩之徒,虚誉欺人之辈,虽然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但是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三个回合下来,张昭被弄了个无言以对,自取其辱。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斗败了张昭,孔明已经取得了一大半的胜利,接下来,谁会出来发难呢?这个人就是虞翻。他说:“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孔明说:“曹兵乃蚁聚乌合之众,虽百万不足惧也。”虞翻接着说,你们累战累败,还说什么不惧,这不是吹牛,说大话吗?!
其实,孔明已经看出了他是持“曹兵威胁论”的一个谋士,于是他抓住这一特点,一针见血,直指他的痛处,指出他的指导思想上的空虚和谬误:“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是的,我们在抵抗曹兵中曾经失败过,但我们几千人的微弱兵力都不怕曹操的虎狼之师,你们江东兵精粮足,还有长江的天险在屏障,但却人人怕得要死,个个都在唆使主子屈膝投降,你们这样胆小如鼠,还有什么脸面在世间为人?!虞翻当然无话可对。
第三个上来发难的是步骘,他直接讥讽孔明是苏秦张仪之流,是一个只会舌辨的谋士。孔明没有辩驳,接住话锋,说,就是苏秦张仪,还有匡扶人国之谋,也不像你们这些怕死鬼只知道投降,你们有什么资格嘲笑苏秦张仪之流?!把这个步骘说的无言以对,满面羞惭!
第四个发难的是薛综。其实这个薛综持的是“王朝兴衰论”,指出汉室的灭亡、曹操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所以东吴不可逆历史潮流而行事。言下之意,那就是只有投降才是上策!
平心而论,这一观点是有道理的。孔明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怎会不知道这个王朝兴衰的道理?他在隆重对策时不就分析了曹操的实力了吗?——“此诚不可与争锋”,但这时候孔明是不能就范的!于是孔明抛出了王朝正统观点论,不仅仅是反唇相讥,我看几乎是诅咒和辱骂:“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这一骂,骂的有理有据,骂得痛快淋漓!而且又极符合当时的儒家正统学说,当然薛综无言以对,只有白白地挨骂了!
第五个上来发难的是陆绩。他的观点是“等级门第论”。他说什么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而刘备乃是织席贩履之夫,怎能与曹操相抗衡?
看来这个陆绩是想用等级观念来羞辱刘备、诸葛亮。诸葛亮轻而易举就将它的观点驳倒了,并以事实论证,指出这是狗眼看人低的小儿之语:“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第六个上来发难的是严畯,他批驳孔明强词夺理,谈得不是正论,并质问孔明平时治何经典。看来是想用“学院派”来标榜自己,并批评孔明没有什么学识。第七个上来发难的是程德枢,他批评孔明好为大言,爱吹牛,大概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这两个看来都是“学院派”的,都是想用经典和学问来压倒孔明。
没想到孔明的一番话,用雄辩的不可反驳的语言反击了那些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世之腐儒”、“小人之儒”,说他们只知道“寻章摘句,唯务雕虫,专工翰墨、好后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说的这两位学院派的人物无言以对!
欣赏完了诸葛亮舌战群儒,再说说诸葛亮出使江东的真正意图。虽然孔明口口声声说什么刘皇叔是汉室之胄,领导的军队是匡扶汉室的正义和仁义之师,而且面对曹操的百万雄师是如何如何的不畏强敌,是如何如何的勇敢,是多么的视死如归,但冷静观之,这只是外交上的辞令,是言不由衷的蛊惑人心之语,因为他内心里却打着另外一个如意算盘。那是什么呢?
诸葛亮自有他自己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作为刘备的军师,他自然要为刘备集团着想,要抓住有利战机,在曹操与孙权的南北军的战争中渔利!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军队和兵力只有几千人,将领也只有关、张、赵等人,而关羽的一万人,也是他借人家刘琦的。其实,所以诸葛亮的阴谋目的在于:“亮借一帆风,直至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若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也。”
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用心是险恶的!他其实是想说服孙权,想让他与曹操大战一场,自己则坐山观虎斗,然后于中取事,坐收渔翁之利!这就是诸葛亮的本来面目,这与他舌战群儒时使用的外交辞令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总之,诸葛亮舌战群儒就像交响乐的一个雄壮而华丽的序曲,是他出使东吴的外交活动的一个序幕,但这一序幕的出色上演,是诸葛亮才学的又一次出色表现,使诸葛亮在三国中的知名度更高了!诸葛亮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的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智激吴侯孙权和都督周瑜,最终促成了孙刘联盟,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因此诸葛亮这一次外交活动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