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鸡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6:04:38
《鸡血屯档案》
屯子里生长着一种鸡血石,血石面色逡巡肤色鲜红,就像传说中的关公老爷。这是一个不会行走的生命,终日躺在后山深处,默默无语沉默了千年。听屯里老人们讲,鸡血石浑身通红,就像鸡的鲜血,血红欲滴,因而得名鸡血石。多少年过去了,屯里的老人换了一批又一批,鸡血石始终面不改色。太阳已经落得很低了,一股看不见的青烟从山前升起,一个下午又过去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神秘。
鸡血屯依山伴水,坐落在平原的尽头,是平原到山区的过渡地带。自古以来,山屯交通闭塞鲜有人来,里面的不出去,外面的人进不来,就这样鸡血屯就像后屯的大山一样沉默了千年。站在屯子的一头,注视着远方泛着青光的天际,灰沉沉的大地渐渐地陷入了黄昏。关于鸡血屯的由来,屯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凄惨的故事。在很久以前,那时鸡血屯还不存在,只有大山、河流,还有山里的夜莺。有一天,山里来了一位卖唱艺人,天气闷热,艺人口渴难忍,已经连续数日没有喝到清水了,正好碰到了这里的山泉,就伏下身子喝了起来。谁知当他擦干嘴角准备离开的时候,才感觉到这不是一般的泉水,特别的清冽甘甜,让他全身有一种说不出的爽气。就这样艺人为了能够天天喝到山里的甘泉,久久不愿离去,后来干脆留了下来,在后山的高坡上安了家。对于终日流浪在外、无家可归的江湖艺人来说,这是一件不平凡的事,艺人心里从此有了着落。故事到了这里,本来可以结束了,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蹊跷离奇的怪事,一天黄昏艺人像往常一样吃过饭后来到自家院中弹奏起那把跟随了他大半辈子的古琴,艺人陶醉了。故事恰恰蹊跷,就是这令艺人也陶醉其中的琴声引来了后山的滴血神鸡,神鸡径直飞来,啄瞎了艺人的双眼,飞回了后山。后来后山的山石变红了,人们都说这是被神鸡滴下的鲜血染红的,鸡血山由此得名。
屯里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几乎和鸡血山有着同等的历史,鸡血屯似乎也是因为出于对后山的敬畏而得名,就这样鸡血屯平平静静地生活了千年,无人问津。黄昏引领着黑夜,黑夜期待着白天,无数个日夜过去了,外面不知发生了多少事。后来屯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一日,屯里来了不知名姓的外人,他们跑到了后山看个不停,听屯里的年轻人讲,他们是大都市来的科探队,是来开发大山的。屯里老人慌了手脚,连连叫停,说那是神山凡人动不得,否则会有报应的,而年轻人却笑开了脸。原来后山鸡血石是一种名贵矿藏,可以做出各种工艺品,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就这样,小小的屯子热闹了起来,有支持的有反对的,而且支持声明显高于后者,后来老人们干脆永远的闭上了老嘴。在一片喧闹声和隆隆声中,鸡血山裂开了大口子,里面鲜血直流,就像鸡的鲜血,人们纷纷赞不绝口,说“好石!好石!”。一片红光泛落在西方的地平线上,夕阳映红了热闹的人群和光泽的山石,群鸟叽叽喳喳就像艺人的琴歌飞开了。由于失去了后山的阻挡,猎猎北风一年到头刮个不停,昔日的甘泉也不见了踪迹,野草为了生存变成了草根,不再滋生蔓长,天空、大地,一片灰白。
屯里的人顷刻间少了许多,年轻人都不见了踪迹,他们拿着开山的钱纷纷搬到了外地,有的竟然也做起了都市人,也许有一天他们还会盘算起别的大山,像当初对待鸡血屯一样,将沾满鸡血的双手伸向更多的屯子和大山。
《方章的制作》
浙江昌化鸡血石是出自我们家乡昌化的国宝,用它制作的方章享誉国内外。它的加工过程可谓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需要好几道复杂的工序。
第一步是取料。开采下来的鸡血石毛料跟普通的石头没什么两样—粗糙、不平整、不光滑、不亮丽。因每块石头的质地各不相同,因而,取料是一道细心的工序。一般情况下,是选取那些玉质集中、色泽鲜艳、体积又不大的鸡血石作毛料。
第二步是切章。毛料选好,然后是拿到玉石切割机上去开切。因方章都为长方体,所以它的每个平面都要求拉切平整,一般要求各个棱角都呈平行状态。切割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血质的分布,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血质,展示“血”的状态,充分发挥它的欣赏价值。
第三步是磨章。拉切好的方章还不够平整,须放到砂轮上磨制。磨制时,把方章置于砂轮上,舀上水,用手按住它来回磨擦。因为鸡血石玉质细软,所以,磨制时用力要均匀,否则会出现同一平面高低不平的情况而影响整块方章的造型。这个过程需要比较熟练的专业技巧,尤其需要耐心,在砂轮上磨完后仍有细细的斑痕,这时就要用水砂纸来磨,俗称“打光”。打光,就是用水砂纸按在方章上来回轻轻试擦,直至斑迹消失。至此,磨章过程才告结束。
第四步是上蜡。磨制好的方章,缺少光泽,需要上蜡。所谓上蜡就是将方章搁置火上,慢慢加热,等达到一定的温度(一般是6O℃ - 80°C)就马上涂上蜡油,晾干后,再将方章上的蜡油用软布轻轻拭去。上蜡完毕,方章的色泽就显示出来了。如果是纯白的方章,色泽宛如白锦;如果是带鸡血的方章,就会呈现出血色横溢的状态。
经过这四道工序,一块造型完美、流光溢彩的方章就制作完毕了。一般商店出售的方章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