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人畜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2:47:33
《境,念》
若无境,则无万物;若无念,人畜无异。
——题记
万物生于境之内,生生不息;人与万物之中,生念,然则与万物不同。人之念亦为人之境。镜之好恶参半,念亦然。若境崩,万物皆毁;若念崩,人则痴傻。境约束其念,而念又生其境。人皆有三念,若人三念三境皆全,则为臻全之人。
一境 贪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这一辈子,从母亲的怀里呱呱落地,到成长死去。说穿了,无非就为了吃喝二字,锦衣玉食可过活一世,粗茶淡饭亦可过活一世。但吃喝是为了生活,而生活并不是为了吃喝,倘若这人早晚吃吃喝喝,岂不是成了圈养于城市里的猪了?
人正应有这第一念,才体现与其他飞禽走兽大不相同。佛门有三毒:贪、嗔、痴。但我却认为,这三毒实为人的三念。这第一念,便是贪。
我们原本生活在这荒芜寂寥的大地之上,若不贪,若不贪食贪穿,何来现在这等文明的发展。原始人不甘于吃些生冷野果,不甘于只填充自己的饥肠,所以心中渐渐萌起了贪念。而正是这贪念,我们从生肉生果,到熟肉熟饭,再到至今餐桌上华丽丰盛的美食;从一叶遮羞,到锦衣丝帛,再到现在舒适大方的时装。即使这贪念带给了我们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品味,也同样带给了我们灾厄,但若深究下去,这也只是一念之间的差错。
家喻户晓的“泼皮破落户”王熙凤,一生为人四处讨好八面玲珑,各种毒辣的手段都只是为了满足她心中的贪念,若她心中无这股贪念,这“凤辣子”可能也只配沦落为贾府中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无人问津的小媳妇罢了。而话又说回来,王熙凤败也败在她的这股贪念上,若是他这股贪念收敛三分,也不至于落得个回首惨痛,短命而死的下场。
如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有尽头吗?没有,与这人的贪念一般,及时“望尽”这贪念,在它还没有将灾厄带来时收住它。往往只一念之差,则是喜剧或悲剧的收场
二境 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第二念为嗔,嗔是人七情六欲中最为激烈的情感,也是人最难约束的念。嗔就是一个人的怒火。乍一看,嗔念岂不是可有可无的?若人无嗔念,心平气和的多好,大家见了面相敬如宾嘘寒问暖拱手作揖,该是一幅怎样美好的景象?错!人若少了嗔念,只会变得颓废而已。人有贪念,自然会碰见不顺心的事,这时人若一味的压抑这股嗔念,只会导致怒气转移向其他的情感,例如悲伤、郁闷等所有负面的情绪,适当的发发火,对自身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倘若这股嗔念不受人心境的约束,只是一念之差也会酿成惨剧。
贾宝玉便是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宝玉的一生受尽了贾府人封建的安排,他的任性只是为了发泄对家族摆布的不满,说他不谙世事?那倒未必,在那个极度封建的环境下能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浊气逼人。”这番话来,只能说他“语不惊人死不休”了。可惜在那个时代,这番话只会被当做他对家庭不满所使的小性子罢了。宝玉这么有性格,成于嗔念也败于嗔念,他对贾府诸多的不满,全部都写在了脸上。以致于贾府的人对他的怒气感到习以为常,若宝玉能将这份嗔念隐藏到与宝钗结婚那日一口气发出来,众人便会觉得有大事来临,说不定能与林妹妹比翼齐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的嗔念既是怒气也是对自己心中真实想法的诉求,若为自己的目的隐藏在心里,只为达到目的一刻儿放出来,会成为利器。倘若经常表露在外,只会让他人对你感到厌烦,就更别提目的了。往往只是一念之差,前者身心舒畅,后者一地悲凉。
三境 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痴念是人类高于其他生物的情感之一。人因为爱而变得痴,因为痴而变得伟大。痴念成就了两个一:一个离愁别恨,一个皆大欢喜。
黛玉则属于前者。“心若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本是她最大的优点,姣好的面容,如蔷薇花一般的高傲,只为心上人而放的自尊,这些无疑是她的闪光点,也是为她的离去所埋下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锁。
如果仔细想想,黛玉心中没有对宝玉深深的爱恋,对宝玉痴痴地想念,她也不会在贾府里寄主这么长时间。也是这痴痴的想念,造成了她久卧病榻,最终落得个“花落人亡两不知”的结局。黛玉的死是悲惨的凄凉的。若深究,只能怪罪于她的一念之差。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爱本身是难以寻找的,若寻找到自己钟爱的人或物,应当立即抓住,既然是你的你逃也逃不掉,不是你的你也强求不来。若你尝试过争取却始终得不到,就要学会放弃,放弃心中的这股痴念;若你寻找到了却从未尝试过争取,那只能让别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又只是一念之差,曲终人散尽,春残花落无人知。
人之三念需三境所约束。若人无这三念,只会如行尸走肉一般,但这三念若是一过,则会悲剧连连。都是三念,会用三境约束三念,就不会因为一念之差而“一步错步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