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里却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17 11:48:29
《谁的功劳大》
深夜,小主人睡着了,文具盒里却吵吵闹闹。原来,文具们正在争论谁的功劳最大。
铅笔挺直腰板说:“每次写字都离不开我,没有我,主人一个字都写不成!”橡皮不服气地跳起来:“写错字时全靠我,没有我,作业本早就成大花脸了!”尺子也加入争论:“数学课上画线段,我可是主力军!”卷笔刀慢悠悠地说:“没有我,铅笔头秃了谁来管?”
它们越吵越凶,谁也不服谁。
第二天数学课上,老师让画线段。尺子还在生气,故意扭来扭去,害得小主人画得歪歪扭扭。写错字时,橡皮也闹脾气,结果“刺啦”一声把本子擦破了。铅笔写得又粗又黑,卷笔刀却躲在盒子里不肯出来。
看着乱七八糟的作业本,小主人急得直掉眼泪。
文具盒爷爷叹了口气:“孩子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你们吵架的结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帮助小主人学好功课啊!”
文具们羞愧地低下了头。从那天起,它们再也不吵架了。铅笔认真写字,橡皮随时待命,尺子稳稳压阵,卷笔刀及时帮忙。在小主人的文具盒里, 团结合作让一切都变得美好起来!
《文具大逃亡》
晚上,小明睡着了,他的文具盒里却“吱吱喳喳”地开起了大会。
铅笔第一个抱怨:“小主人总是用我的头使劲写字,写错了就让橡皮擦我,我的头都被磨烂了,好疼啊!”
橡皮擦哭着说:“我更惨!他上课无聊,就用小刀在我身上‘动手术’,你看我全身都是伤疤。”
钢笔也叹气:“唉,他老是把我乱丢,我的笔尖都摔歪了,写字直流‘口水’。”
尺子灵机一动,说:“我听说小红特别爱护文具,要不,我们去找她吧!”大家都举手赞成。
于是,文具们悄悄爬出文具盒,来到了卧室门口。他们一起用力推门,可门太重了,纹丝不动。
钢笔聪明地喊道:“我想起来了!小主人是转动那个把手开门的。我们叠罗汉吧!”
文具们一个踩一个,像搭梯子一样。最上面的钢笔用力往下一跳,“咔嚓”一声,门开了!
他们用同样的办法打开了小红家的门,顺利地躲进了小红的文具盒里。
第二天,小红发现后,把文具还给了小明,说:“你的文具好像迷路了,跑到我这里来了哦。”
小明拿回文具,却一点也没改,反而更用力地咬钢笔,还把尺子当飞镖玩。
这天晚上,文具们又开会了。钢笔气得冒墨水:“这里没法待了!我们必须再次逃跑!”
这次逃跑可不顺利,他们被四只大老鼠盯上了!老鼠们把他们抓进洞里,流着口水问:“你们闻起来香喷喷的,是什么好吃的?”
钢笔勇敢地说:“我们不是食物!我是钢笔!”
一只大老鼠凑近闻了闻:“那你身上怎么有米饭味?”
钢笔不好意思地说:“因为……因为小主人有一次把我掉进饭锅里了……”
老鼠们决定明天再吃他们,放心地睡着了。等老鼠们打起呼噜,尺子小声说:“我有办法!我上课时学过,这叫‘杠杆原理’!”它把自己架在钢笔上,用力一撬,真的把大石头推开了!
文具们逃出来后,还用大石头堵住了洞口。他们坐在洞外喘气,钢笔说:“我们还是回去吧。不过,等小主人考试时,我们都不出力,让他知道不爱护我们的后果。”
期末考试那天,小明可倒霉了:想用钢笔,它不出水;想用橡皮,它擦不干净;想用尺子,线画得歪歪扭扭。结果,他只考了10分。
小明看着满是红叉的试卷,难过地想:“这一定是文具们在惩罚我……”
从那天起,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他给铅笔戴上笔帽,轻轻擦拭橡皮,把文具摆放得整整齐齐。
文具们开心极了,工作起来特别卖力。从此,小明的成绩越来越好,经常考100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文具都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朋友,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呀!
《我与书之间的故事》
我小小的房间中有个不大的书橱,不大的书橱里却塞着上百本的书。
父亲是个爱极了书的人,打小就喜欢买书看,家里的书越积越多,加之后来我又买了许多,便只好买个橱来摆书了。
我喜欢看书,这也是有缘故的。小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最爱让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信口便能说出许多,因此心中极为崇拜父亲。长大后,睡前爱听故事的毛病也改不了,父亲便从从前买的书中寻出一大摞,一本一本、一回一回的说给我听。那时候,我便觉着,书是这么一件神奇的东西。
后来,我便寻思着自己看书。可家中的书大都是文言的,看起来费劲又难懂,于是便想着自己买书来看。起初不知什么书好,便就什么书都买,浪费了不少的钱。可父亲是个极爱惜书的人,从未丢掉过买来的书,以至于家里现在还用着八三年出版的词典,且崭新如初。
父亲见我这么糟蹋书,买来了也不看,心疼得紧,便带我去就近的图书馆办了张借书证,让我到那儿找书看。
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不下两年的书,才找着了真正对自己胃口的。图书馆的书几乎被我看了个遍,这便再也待不下去了,转战到书城,乐呵乐呵地买书去了。
父亲最爱鲁迅的书,言传身教之下,我便也爱看鲁迅的书。事实上,起初也并非爱看,只是盲目的崇拜罢了。小时候根本看不懂鲁迅的文章,只是觉着父亲说的、做的总是对的。上了初中之后,无意中看了几篇鲁迅的文章,竟不自觉地迷上了。母亲总说这是遗传,我却觉得,这是命中注定。鲁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浮夸的比喻,字里行间都是最真实的生活。这也是我一直追寻的,最“简单”的故事。
曾经袁枚提出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认该是“书非买不能读”。在我的心目中,书是有灵性的,是有归属感的。我总认为,有了主人的书是无法归属于自己的,故而每每读借来的书,心中总存有些芥蒂。这是我读书的怪癖,好书非要自己拥有不可。
父亲总说我对书的理念很不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书籍于我而言并非只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更是传递给我乐趣的特殊的朋友。
这便是我与书的故事、与书结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