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赋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3 00:24:32
《险中求胜的比赛》
我喜欢跆拳道,因为它让我肆意潇洒,赋予我无畏的精神。——题记
在我的成长中,有许多的比赛,在深圳跆拳道武馆那一次的比赛最令我难忘,这也是我的第一场跆拳道比赛。
比赛分上下两场对决不同的选手。进入场馆后,我环视了一圈在场的选手,他们个个抬头挺胸,眼睛正视前方,仿佛对这场比赛志在必得,但这更能激起了我的斗志。我默念教练的话:“坚持就是胜利。”
哨声响起,我低头走向场馆中间,脚步声在胸腔回响。等站定抬起头看见对面的3号选手,我顿时觉得场馆内空气稀薄,令人烦闷。3号比我高一个头,手臂比我粗壮,腿部肌肉也很发达。
在互相鞠躬弯腰之时,回想着对手的高壮体格和胸有成竹的神态,我的瞳孔倏地扩大;手下意识摸向已经松动的牙;吞咽着口水,我那摩拳擦掌的姿态瞬间被击破。但等抬起头我只能掩去慌张,架稳姿势。
一声“哈”起,对手起跑。我偏了下头,他的拳头就带着一阵急速的风声从我耳旁挥过。“幸好躲得及时,要是被击中头部,对手就得三分。”我庆幸到,但在这空挡,他踢中了我的腹部,获得了一分。
拉开距离,我看着屏幕上翻动的数字,有些慌张着急。视线连忙锁定对手,猛地冲向他,毫无章法的施加拳脚。这令对手再次抓住机会,连踢中得两分,也险些令我犯规。屏幕上的数字瞬间变成3:0,我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这样下去必输无疑。
借着互相打量的空隙,我强制自己冷静,心中分析道:“我个头比他矮,不能猛攻。但我很灵活,或许可以以巧取胜。”我慢慢平复急促的呼吸,脑子里一遍遍过教练教的躲闪技巧。
这次我没有主动攻击,选择原地等待。见他高抬腿,我猛地低头转身一拳打在他肚子上,拿下第一分。但我心中没有丝毫情绪起伏,因为还不够。我继续躲闪,抓住一切机会得分。
等比赛还剩30秒时,击中头部得五分,其他部位三分,比分也变成了5:7。但高出两分的我仍不敢松懈,只要他击中我身上任何部位,胜者就是他。我们都没有动作,比赛陷入了胶着。
最后10秒,3号开始伺机而动。我紧盯他,他的胸腔剧烈起伏,额前密布细小的汗珠,只见他挪动腿脚。我听到“啊”的一声,见他跑来,我屏气凝神,攥紧双拳,双目盯住他。快到我眼前时,只见他迅速前倾,拳头朝向我的腰部。
突然的下蹲让我来不及思考,在他的拳头快要蹭上我道服下摆时,我猛然抬腿先拳头一步,踢上他的头部,获得5分拿下比赛!我摸下额前的汗珠,放松紧绷的姿势,向对手鞠躬。
到了最后一轮,我的对手是一个矮个子的小男孩。有了上一场的历练,这轮比赛让我肆意潇洒了一回,我打得很顺畅,速战速决,获得胜利,拿到第一名。
这次比赛,让我明白:遇到强大的对手,要勇敢去面对,不能退缩,以自己的长处,去攻击别人的弱点。遇到弱小的人也不要骄傲。冷静沉着全力以赴。
《青春感言》
一直在为自己圆一个梦,
却不知不觉偏离了当初,
年华赋予支离梦想,
断断续续,
青春背负错杂情仇,
跌宕起伏,
水皆向低,
那是无畏追求,
人皆向远,
却难定高处,
迷丛中谁人怜助?
万物的声音告诉我,
花开未必向阳处,
丛草未必不孤独,
发现万物皆有梦想,
靠自己收拾命运的残局,
心灵不要无助,
不要哭诉,
将所有自卑抛至九霄,
前方就是日出......
《“知足常乐”之我见》
‘知足常乐’是中国的古训。今天人们常赋予它这样的含义:在物质生活上、个人利益上,知足才是常乐,在神精生活上,工作学习方面,不知足才会常乐。这样的看法貌似辩证,其实似是而非。我们的看法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常乐之道都是“相对的满足,绝对的不满足”。相对的满足,是前进的支点,绝对的不满足,是前进的动力。两者兼而有之,才能进步,才能常乐。 生活上应该相对满足,否则欲壑难填,利令智昏,“事业,二字固然无从谈起,弄不好还会赔上身家性命,又何乐之有?但这不等于说人们就随遇而安,清心寡欲。试想,如果原始人对生活都那么“知足’,就只能停留在茹毛饮血、土处穴居的水平.所以,生活上同时还应该做到“绝对的不满足”。回顾历史,正是这种不知足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只有热爱生活,希望生活更美好的人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即使从个人利益来考虑,也应该同时具备绝对的不知足精神。如果人们都满足于现状的话,油灯就不会被电灯代替,折扇就不会被电扇代替。现在的生活与原始社会已有天壤之别,但我们绝不能安于现状,坐享其成,而是要继续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这样才能享受到奋斗的快乐,也才有可能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 精神生活上人们注重“不知足”这是对的.如果有了一点进步就沾沽自喜,则会停滞不前,也就谈不上“常乐”。但精神生活上也应有相对的满足,这种相对的满足,大而言之,能振奋民族的精神,鼓起民族自信心。现在有准谈起 “四大发明”就会有人认为“阿Q",这实在令人不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和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足有目共睹的,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为什么不能谈?实行经济开放后,人们的视野开阔了。
“讲究横向比较,,有些人就只于到自己的差距,以至于自暴自弃,自怨自艾,其实大可.不必。“横向比较”固然不可少,“纵向比较”也不能丢,从“纵向” 的角度看,我们取得的进步足可引以自豪。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能振奋精神,使斗志更加昂扬,便能更勇敢地而对未来,脚踏实地,急起强迫,敢于赶超世界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小而言之,我们中学生在学习上,也需要相对满足,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辛勤耕耘的果实,使白己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如果一味强调不知足,对微小的成功不屑一顾,就会失去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萎靡不振,畏葱不前,就会愁眉不展,灰心丧气,如此形成恶性循环,那就不是“常乐”,而是 “常愁”了。
相对的满足,绝对的不满足,这一处世态度也合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的、发展的,这种变化和发展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阶段性与永恒性的统一。看不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变化发展的稳定性,好高鹜远,那就会庸人自扰,欲速不达,走向自己的反面,而看不到这种发展的绝对性,又会安于现状,裹足不前,两者都是各执一端,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此处世,也决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可言。
【评析】 人的思维有一种惰性,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况,总习惯于沿着前人或自己的思维老路走,摆脱不了思维的惯常进程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如果从事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这种思维习惯的局限性还不是很明显,顶多是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不能开辟新的局面而己;但是对写作来说,这却是个致命的弱点。“文章最忌随人后”,一个问题,一种看法或观点,许多人都说过了,你还人云亦云,那就是在干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文章写作本身就意味着创造,任何一个作者的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给读者提供点儿新东西,是既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的新产品。这的确很难。特别是当你写的是一个老生常谈、大家谈得很多、很滥的题目,那出新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本文的最可贵之处,就是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摆脱惯常思维进程的影响,慧眼独具,在人们谈得很多、很滥的“知足常乐”这个命题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如果正面论述“知足常乐”,这显然是沿袭了前人思维的老路;若论述“不知足者常乐”,在开始,无疑是个认识的突破,是对固有思维定势的超越,但这种文章早有人写过了,这一认识又已成为一种“定势”和惯常看法,而且又已有人将它“突破”和“超越”了,那便是本文开头提到的,人们常赋予这个古训的含义:在物质生活上,个人利益上,知足才是常乐;在精神生活上,工作学习方面,不知足才会常乐。现在,就连这样看来十分正确的观点,也不能再简单地加以重复了,要进行一番再突破和再超越,这看来儿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我们的小作者却实现了这一突破和超越,尽管在更大的范围内,也许有人已这样说过,但是,就中学生的作文这片园地来说,这却是一株夺目的新苗、新花,发出清新隽永的芬芳。
小作者之所以能作这种再突破和再超越,得力于发散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角度的转换。前者要求人面对一个论题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后者要求人改变思考问题的着眼点。比如本文的题目,一般人总是在知足不知足这一二值判断上作文章,小作者就换了个视角,从相对地知足和绝对的不知足上展开论述,这样“知足”、“不知足”或“这知足那不知足”等等观点都被推倒,而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这一观点在理论上更富辩证精神,在事实上也更符合生活实际,从效果上也更有助于人们在实践中正确对待成绩和不足,既不好高鹜远,又不安于现状,实事求是,开拓进取。文章仅就这一点便应给予充分肯定,值得大家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