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学问与潮流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17:26:13
《2024年高考作文真题预测:“学问与潮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除了你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你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激,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他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按惯例,百度一下,命题材料来源于潘光旦先生的一篇文章《学问与潮流》(《潘光旦先生文集》第2卷),原文的主要内容是在谈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应对社会的“潮流”的问题,原文到底怎样姑且不论,我们只要仔细阅读的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段文字即可。
根据所给材料,此作文属于现象(或事例)列举型材料作文。现象列举型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一般有松散型材料,如多则材料作文;或一个中心材料下的多种情形(或现象)的列举型,如本则材料。根据多则材料的内涵情况,一般可分为相同型、相反型、相对型、递进型、综合型五种。
相同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从天而降的苹果,成了牛顿的转折;一盆溢出的洗澡水,成了阿基米德的转折;一棵满是锯齿的小草,成了鲁班的转折;一张感光的胶片,成了贝克勒尔的转折。看似小的机遇也能带来大的转折。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相反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的作文立意所在,正反皆切入可立意。如2012年广东卷高考(微博)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相对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或相对,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片面性。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对立矛盾点,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如上面所引用的合肥三模作文试题。
递进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综合型: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排除干扰项,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种类型的材料作文审题难度不是很大,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
同中求异。如果几则材料是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或互补叠加。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异中求同。如果几则材料是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异中辨异。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再看作文的材料,材料列举了面对“激流”三种不同“主体”所采用的三种不同的应对方法,即“完全跟水走的”、“丝毫不动的”、“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的”。材料所说现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更是社会的,这一点考生是一下子就能读出来的。“激流”是社会的的隐喻,比喻社会变动或发展的趋势,或曰社会的“潮流”。三种不同的“主体”也就是三种不同的人的化身,三种应对方法也就是三种“人生的态度或方法”。据此,可以理解为:面对社会的大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或曰在社会这个大的潮流的裹挟下有的人只能如树叶、草根、落花般地随波逐流,听凭命运的安排,飘到哪就是哪,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有的人凭借自身的优势如石块、大树的根一样地固守,看“潮起潮落”,不为所动;更有不甘心的如鱼儿般的弄潮者,在激流中迎难而上,虽不一定前进多少,但拼命挣扎,奋力一搏,自有人生的快乐。
姑且名之为随波逐流派、固守坚持派和挣扎拼搏派。三种方式,三种人生态度,三个写作切入的角度:坚定自我,追求本真,难能可贵;可是,坚定的并非一定值得;随波逐流不见勇气,只有草率与马虎,可是随波未尝不是一种淡定释然;挣扎意味着坚强不屈,奋力一搏,可是挣扎一定有益?学生可以灵活处理这三种态度,有驳论,有立论,明确感情倾向,选取一个最擅长的论点。
从命题者的价值判断上看,可能会鼓励大家都去学学“鱼儿”,但作为高考(微博)作文的写作,本人认为价值判断上的对与错不能仅仅根据社会的价值观来确定,更要根据所给材料,只要是依据材料而提出的观点(偏离材料的姑且不论)就是合理的,就应该鼓励考生去自由发挥。
此作文试题应该说很有新意,至少具有开放的审题角度,能发散学生思维的特点。鄙陋之见,聊博一笑耳,敬请批评。
考场作文选录:
顺流·逆流·坚守
清流急湍,木叶落花顺流而下,不知所踪;
块石树根岿然不动,任尔激流;
锦鳞逆流而上,挣扎不屈服。
顺应潮流,常流于盲目,不知所踪,失去方向。如今,娱乐节目充斥各个电视台且形式多样,从“真人秀”“明星跳水秀”到每年的新人“选秀”,追求噱头、卖点的商业操作层出不穷。“娱乐没有圈”,在如今全民娱乐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情趣已由“审美”慢慢变成“审丑”。为了迎合这种需要,电视上各种搞怪、反串获得很高的收视率。如果只遵循“收视率”这根指挥棒,顺应潮流,这些大同小异的电视节目最终将被后浪拍在沙滩上,消匿无痕。
逆流而上,往往得不到掌声和祝福,在潮流中挣扎,很难进步。然而,向上的精神,敢于反抗的勇气,确实改变现状的唯一手段。毛泽东的诗中写他年轻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不反抗的生活是死气沉沉的,不沸腾的青春是不属于年轻人的。祖国,正需要年轻人扼住潮流的咽喉,在社会的风浪中搏击。
岿然不动,是对本真的坚守,是对潮流的包容理解,却又拒绝流于庸俗的骨气。相比于各大电视台的对收视率的狂热,杨澜,这位聪慧的女人显然有些不合群。“杨澜访谈录“十多年一直不瘟不火的播着,不媚俗、不投机。她在意的是人内心的交流,让中国仍存有真实的真挚的心灵启迪性的访谈节目。她访谈陆川导演,深入探讨项羽的内心世界,以及《史记》对鸿门宴记载的合理性。陆川说“项羽,其实有其心软的一面,刘邦是项羽放走的。凭着项羽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樊哙不可能立刻闯入。”我从访谈中看到了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突破,我读到了陆川的信仰,也读到了杨澜的坚守。
顺流,安逸,却麻木;
逆流,痛苦,却豪迈;
坚守,忍耐,却坦然。
人生的路,没有一条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人生的潮流中,内心所坚持的信仰要坚守,阻碍的浪花要勇敢搏击,拒绝无所谓的生活。
人生,就是要不停地奋斗,选择自己的路,坚定走下去。
以不变应万变
沧海霁月,落崖惊风。在生命的纵横阡陌中,有人如落花盘旋随波逐流,却如浮光掠影般转瞬即逝;有人如游鱼挣扎于洄流,却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有人却坚如磐石,坚守信念,以不变应万变,惯看秋月春风。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以不变应万变,是安之若素的人生智慧,是静水深流的哲学真谛,是内心深处的黄钟大吕,“于无声处听惊雷”。
以不变应万变,用宠辱不惊的态度诗意地生活。当塔莎·杜朵被当时的社会名流包围时,她选择以恬静不变的心态追寻佛蒙特荒野,“用度假的方式认真过好每一分每一秒”;当苏轼被云谲波诡的官场生活包围时,他选择以豁达不变的气度面对乌台诗案,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抒发自己以不变应万变的旷达胸怀。试想,倘若他们没有以不变应万变,而是沉湎于灯红酒绿。纷繁芜杂时,何来安徒生童话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何来“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千古绝唱?
以不变应万变,用乐观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潮起潮落。当我们为进退沉浮、大风大浪而身心疲乏时,何不学习莫言荣摘诺奖桂冠后的无声睿智?何不学习谈迁在于巨作被盗后的豁达坦然?何不学习欧阳夏丹成为“央视一姐”后始终如一?以不变应万变,不是墨守成规,陈陈相因,更不是追名逐利,浮躁不安,而是眺尽万家烟火处后理性的选择与不变的坚守。
以不变应万变,用不屈不挠的韧性谱写生命的华章。《周易》里说,“变则通,通则久”,我却不以为然。诚然,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流水不腐”的古训,但该变的是策略,不该变的是原则。反观当下,多少庸庸碌碌之辈功利性读书、工作、生活?抛弃了原应不变的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坚守,对事业的热情,用锈蚀的灵魂完全投入到万变的名利场中,最终智能换来像落花、游鱼一样悲剧性的收场。只有用不屈不挠的精神反抗,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应对,才能收获绽放人性光辉的精神之花。
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宠辱不惊,体味“待到菊黄佳酿时,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我们乐观淡然,领略“惟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清风”为伴的乐趣;我们不屈不挠,感悟“不畏艰辛到达光辉的顶点”的欣愉!
拒绝跟风
树叶、草根、落花顺流而下,省时省力,鱼儿逆流而上,勇做潮流中的挣扎者。于是,我们为鱼儿歌唱。
盲目跟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从众心理。无论是先前的哈韩风,还是如今的“中国大妈”横扫华尔街,引起“金荒”。在人们一笑而过之后,是深刻的思考,跟风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的同时,也矮化了人格的高度。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跟风”盛行的社会,拒绝跟风才能找到价值之所在。
专业影评人士常说,中国电影离国际水准还有很大差距,很多方面都有欠缺。另外,内容恶搞化,低俗化似乎成为票房的护身符。电影存在普遍跟风的现象,是因为中国人对中国电影行业的溺爱,致使它不能快速成长。在我看来,电影商品化只是影响其快速成长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电影行业缺乏一种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执着态度,为追求高票房,高效益,普遍跟风,将经典作品翻拍得面目全非,而这是一种致命的行为。李安的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收获了多项奥斯卡大奖之后,人们对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大制作,大阵容,不盲目跟风,寻找自己的生命主线,便是一部为人所称道的优秀作品。
在《宫》《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大红之后,人们逐渐对这种不合逻辑的娱乐剧产生排斥,此时一部《甄嬛传》横空出世,成为一部无论你怎么换台也不会停播的电视剧。究其原因,是导演没有盲目跟风。用一种淡淡的情调,融入中国元素诗词琴赋,使作品有很高的观赏性。可见拒绝盲目跟风,积极探寻一条新的道路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盲目跟风只会让人显得肤浅,有失大雅。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笑靥如花”,映面桃花别样红等是那个时代的追求。时尚也是一种对生活的回馈,它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随着全球一体化,时尚的浪潮以不可思议的样貌狂卷全球,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人们说起时尚的话题,总能侃侃而谈,神往不已。然而,在我看来,真正的时尚并不是名包名装,而是不盲目跟从,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风格路线。套用一句话说:生活中不是缺少时尚,而是缺少发现时尚的眼睛。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高博说:你觉得自己不够时尚吗?活出自己,你就是时尚。
鱼儿如果顺着水流,和树叶、草根、落花一起流下,那么它将不会看到前方的美景,更不会体会到搏击的快乐与余味。
我们是自然界大生命中独一无二的一滴,拒绝跟风,活出自己,散发庄严而神圣的光辉。因为,生命不须雷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