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银盘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14:20:13
《我和嫦娥过一天》
在静谧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月光宛如一面无暇的银盘,高悬于浩瀚的苍穹。那月光如丝如缕,柔柔地洒到窗边,也轻柔地洒在我的脸上,望着满天的繁星,我的思绪也渐渐飘远……
忽然,一道耀眼的金光闪过,我的面前出现了一位身穿白色纱裙的嫦娥仙子,衣袂飘飘,仿佛与云雾融为一体。她面容白皙如玉,眼眸犹如深邃的秋水,清澈而迷蒙,透着神秘的光芒。
嫦娥轻声问我:“你愿意与我在广寒宫的顶端俯瞰全世界吗?”我欣喜地点了点头,嫦娥便挽着我来到了广寒宫。
嫦娥的广寒宫,宛如一座冰雕玉砌的城堡,散发着幽冷的光辉,周围被一层云雾笼罩。宫门高大而威严,在月光的照射下折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我们来到了宫殿的最顶端,那是由琉璃瓦覆盖而成,层层叠叠,俯瞰周围,环绕的是清幽的花园,各种奇异的仙草仙花竞相开放,闪闪烁烁,并散发着阵阵迷人的芳香。
嫦娥仙子让我坐下,并且品尝天宫的美食,各式精美的糕点吃得我不亦乐乎,我翘起二郎腿,一边品尝一遍俯瞰世界,美丽雄伟的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雄伟而壮观;那汹涌澎拜的长江,奔腾在华夏大地上,浩瀚无比;五方的名山高耸入云;太空飞船在银河里飘摇……
接着,嫦娥又带着我来到了窑池仙境。池水里的荷花亭亭玉立,粉嫩的花瓣娇艳欲滴,荷花上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光彩夺目。清风吹拂,吹皱池塘的一池碧水,波光粼粼,水面幽香阵阵,又浮动了荷花的摇曳,袅袅婷婷。
一瞬间,嫦娥和壮观的美景全都消失了,我四处寻找:“嫦娥仙子,嫦娥仙子……”“喊什么呢?快起床吧!太阳都晒屁股了!”耳边传来妈妈的唠叨声,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原来这是一场梦啊……
《走月亮》
中秋节的夜晚,一轮像银盘似的月亮从大山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湖水里漂洗过吗?月光石那样洁白明亮,照亮了提岸上的垂柳,照亮了微波荡漾的湖面,也照亮了,照亮了茂盛的树林……
这时候妈妈喜欢牵着我的手,一起在多了银的湖面旁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弯弯的月牙斜挂在天空中,远处稀稀朗朗有有两颗星星,忽然,一颗小星星没站稳,“扑通”一声,变成了流星,划过天空,形成一道优美的弧线,月亮好像受到了小星星的惊吓,从旁边扯下一块白云遮住脸,好像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一阵凉风吹散了云雾,月亮又重新露出了它秀丽的的脸蛋,像小姑娘撩去了披在额上的乌发,向人们露出了笑脸。
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古老的村寨已经修善一新,斑驳的墙面经过一番重新粉刷,犹如给它穿上一件白衬衫光洁如新。马上就要秋收了,秋收前,要把村里的晒谷地场清理干净,这是村里的传统。秋蝉鸣叫着,夜色随之而来,猫头鹰发出一阵阵咕咕声,顽皮的小猫咪在古老的围屋房顶上上窜下跳,哐当声中、黑影闪过....从果园的方向飘来果子的甜香,是脐橙,是柑橘,还是秋梨?都有。在山岗上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那些灯笼一般般金灿灿的果子挂满枝头。溪水潺潺,很开心地吟唱着。是啊,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就是我们家的菜园子吗?春天,春节前秧下的土豆成熟了,我在菜地里捉蚂蚱,我把蒲公英花吹得漫天飞舞,飞向它们最喜爱的肥沃土地,睡到来年再冒新芽。看!草坪上飞舞着许多萤火虫,就像夜空中星星一样,眨着眼睛。我举着一的把网兜,快乐的在草坪上追逐可爱的萤火虫,把兜住的萤火虫都装在玻璃瓶中,和哥哥一起在被窝里玩充满想象的星空游戏。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弯腰低头,稻田宛如一个被月光镀亮的银海。有猫、有蒲公英、还有猫头鹰......多么奇妙的夜晚啊!
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偶尔还可以听见草丛中蟋蟀弹琴的声音。时而还可以听见一阵悦耳的歌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人们在跳广场舞。望着那明亮的月亮,我突然想到了一则故事《嫦娥奔月》,我仿佛看到了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树下有一只小玉兔在那里快乐地玩耍,嫦娥则深情地凝望着我们。
多么美丽的夜晚啊,我和妈妈走月亮。
《烛光里的英雄》
一个寂静的夜晚,大银盘似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夜空中的小星星也一眨一眨的,好美的夜色啊!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拿出作业本,认认真真的写起作业来,正当我写的入迷,我的周围突然一片漆黑,用“伸手不见五”指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这电停得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不停地想这、想那,恐怖血腥的场面一股子向我涌来,我越来越害怕,仿佛附近有一头野兽在暗处盯着我,随时上来把我吃掉,突然我想到了救命稻草——蜡烛,我摸着拉开抽屉,又摸到了蜡烛和打火机,点燃蜡烛,四周顿时变的亮起来,蜡烛发出的光把恐惧和害怕取走了,有了光我便继续写起了作业。没过多久,只听到“嘀”的一声,来电啦!家里变得亮堂起来。
来电之后,我看着那原来20多厘米长的蜡烛,只有十厘米左右,一种敬佩感油然而生,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而且不图回报,这种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为了别人,的确做到了“粉身碎骨皆不怕”的地步了,他这种要求人甚少,给予人甚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在炎炎烈日下站岗的交警叔叔;在讲台上辛勤耕耘的园丁;在科研领域勇于奉献的航天人;在火场中奋力救人的消防员……你们就是蜡烛,是时代的楷模,是中国的脊梁,更是民族的骄傲!
我对蜡烛怀有敬意,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默默奉献的精神打动了我,我爱蜡烛,更敬佩那些有蜡烛精神的人。我希望这种精神能够砥砺新时代的青少年永远向前行!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及全诗欣赏》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出自刘禹锡《望洞庭》
注释: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月下洞庭图:皓月之下君山如一只青螺,立于如银盘般平静的洞庭湖水之上。诗人采用了缩景的方法,把八百里洞庭湖水缩为可以摆在案头上的精美的工艺品,可谓别出心裁。短小的诗句之中已见诗人高旷的情怀。
全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意思: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平静好像铜镜没有打磨。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似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
作品简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2]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关于描写月亮的作文》
月亮既是伟大的,也是悲伤的,更是温馨的。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出过不朽的诗篇:“今人不识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正像李白所说,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对月亮产生了一份独特的感情。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褪去了明亮的光辉,留给大地的是暗红中的忧伤,也许是一份恐惧,把人间带进了黑暗之中。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我抬头一看,好不惊喜,啊,月亮,原来是月亮!月亮用她那皎洁的光辉抚摸着大地,大地更有了一些妩媚和神秘,我们也就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梦幻。
看一看,想一想,深感月亮是伟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月亮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当一个二传手,把光明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奉献给人们。有了夜晚的光明,人们就特别喜爱月亮,月亮代替了路灯,这黑暗里的光明啊,是多么的真贵呀,使人们的心里也亮了起来。夜空中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天空和山川自然,照亮了大地,更照亮了人类的心灵。月亮,心灵之夜的明灯。
月亮又是悲伤的。她的苦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寂静的夜里,她是孤单的,没有任何知己陪伴,也没有任何一点点人声的热闹,有的只是如水的空冥,无边的寂寥。她还有什么法子呢?也只好把自己微弱的光洒在了环宇,自己为自己解闷,制造一些阳阳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她最殷实的欣慰了。
月亮更是温馨的。她陪伴了散步的人们,陪伴了旅途劳累的游子,更安抚了远在他乡的亲人。正如李白诗中写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充满了人文关怀,他不嫌弃任何一个人,当你高兴的时候,忧伤的时候,不知所措的时候,她都是你的好朋友,与你娓娓道来。
在中秋节,月亮是最圆的,那时,她才得意洋洋地放出她那明亮的光辉,也许这天晚上是月亮最得意的时光。
月亮并不总是顺心如意,有时瘦瘦的,可怜兮兮,弯弯的,像是有什么劳役累弯了她的腰,像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怎经得起旷宇中的海啸巨浪呢,,也似一把总在劳作的镰刀,够累的。看到了弯月,宋朝词人就发出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的感慨。
月亮的美,在于她美若天仙的气质,更在于她幽幽怨怨的灵魂。月亮,我们灵魂的家园。
《以月亮为主题的作文》
亮悄悄地上来了,就像一轮银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上。月光静静的洒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们那多姿多彩的的生活,犹如一支优雅宛转的月光奏鸣曲。
“快下来,带你吃团圆饭去。”妈又在催促了。随后,我们便到了外婆家。
外婆一看见我,亲热地摸了摸我的脑袋,给我一个月饼,“乖孙女儿,给。”我眯着眼睛,笑着拿了月饼,坐在椅子上……咦?这月饼正像天上的的那轮月亮的形状,我的脑海里好像隐隐约约的出现了一些画面……可怎么也想不起来。我很想知道,于是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拼命地想啊想……
我和家人一起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好像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羞的小女孩,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八月十五定为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能与家人团聚。
我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节。
最热闹的要数晚上了,等到月亮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在院里摆一张饭桌,上面放满了月饼、瓜果、月饼大小不等,全家围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团圆。大家坐在一起,说说工作,学习中事,唠唠家常事……其乐融融。供完月神以后,奶奶就把最大的一个月饼切开,全家有多少人,就切多少块,切的时候要从中心下刀,切成尖尖的长块。月饼吃到嘴里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风土人情就像长长的线,绵绵的丝,绾成一个结,它使我留恋忘返。明天我就要回太原了,我那激动的心情还沉浸在节日氛围中……
此刻,天上的星星闪出亮光,地上的小草反射出绿光,学校红楼前的灯笼发出了微微的红光。只听天空一声巨响,五颜六色的礼花飞上天空,地上几十双眼睛,一齐投向五彩缤纷的礼花。小朋友们开心地叫了;老奶奶们微微地笑了;年轻的阿姨们叽叽喳喳地乐了。
绚丽的礼花请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从树梢中缓缓升起,显得那样高贵、典雅。它披着银纱,迈着轻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将它的美丽展示给人们。它是纯洁的象征,天使的灵魂,华丽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银,金似一颗明珠。它璀灿夺目,将柔和的月光洒向人间,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丽令我神思万里。
古有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今有人类登月的壮举。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思乡情怀的对象,古代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到月亮,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知有多少人曾经为月亮的美丽感叹不已呀!月亮永远是那样皎洁,高高在上。
我好奇的呆望了月亮很长时间。爸爸见我那么出神的看着月亮,便问我:“你在望什么呢?”“我在找嫦娥和玉兔呢!我已经看到他们的影子了,旁边还有一颗桂花树,我想到月亮上去。”爸爸听了我说的话笑了笑,说:“你看到的不是嫦娥和玉兔的影子!”“那月亮上的是什么呢?”我追问道。“你看到的是月球表面凹凸不平的一些环形山,而产生的视觉感!”听了爸爸的话,我还是不相信,依然坚持我的想法:“那个就是玉兔和嫦娥,《西游记》里曾经演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哈哈,你怎么那么傻呀,那些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故事,根本就没有‘嫦娥奔月’。”妈妈在一旁说。接着妈妈又拿出有关于月球的资料。我看了以后,才明白过来。
中秋之夜,月亮显得格外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喜欢座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据说吃月饼像征着合家团圆,几百年来我的家乡一直有这一传统风俗。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便早早聚集在阳台上,一边赏月,一边吃着月饼。桌上的月饼各式各样,有豆沙月饼、水果月饼、火肉月饼……还放着各种糖果。月亮渐渐地升上了中天,金色的圆月仿佛像一个大月饼,微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像妈妈的手在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这时劳动了一天的奶奶开始为我们讲起了“吴刚划桂”、“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许多神话故事。听听奶奶的故事,看看天上的圆月,我觉得自己也仿佛进入了角色。
这时在一边喝着茶的爸爸也接上了话茬,他用手指着圆月说:“你看,月中的吴刚正在砍桂花树呢?”我抬头一看,真的,月中真的好像有一个人在使劲地在砍一棵树呢。爸爸又喝了一口茶,笑容可掬地说:“吴刚砍了一年,才从桂花树砍下一片叶子,从天上掉到人间就变成了金叶子,这一片金叶子会掉在人间最勤劳的人家门口,这家人便会富起来,所以,你长大了要勤劳,勤劳就是财富。”听着爸爸的故事,我又一次进入了想像之中,我仿佛看到那桂花叶子正在飘飘悠悠地从天上飘下来,正巧落在我家的门口……
沙、沙、沙……起风了,旁边的树木起伏不停,我仿佛像童话中的小仙子在梦中游荡……
《广寒宫》
今夜,月圆如银盘。
我独坐沙滩上,仰望苍弯。广衰的夜空如一挂墨蓝的丝绒帷幕,衬托着月的皎洁,星的生动。此刻的海显出前所未有的凝重。它像一块从沙滩铺下去的巨大的丝绸,偶尔荡出一丝皱褶。月光下的一切都变了颜色,沙滩是淡蓝,海水是浓黑,而岸边突兀的岩石,竟镀了银似的晶亮。久违了,这月圆之夜。
我不知是何人初见月,也不知这月何时初照人。而亿万年了,月仿佛是勿勿时光中永恒的行者。万古的风尘湮没不了她的圣洁,千秋的轮回改变不了她的模样。我们的祖先曾在这月下虔诚地祭拜,我们也曾在这月下听那古老的传说,诗仙太白曾举杯邀明月,文豪东坡也曾把酒问青天。在人们的心目中,月就是团圆,就是安宁,就是祥和。
而就在四百年前,侵略者的炮声震碎了月的圆满。海面汹涌着阵阵怒涛,月的碎片撒在浪尖上。古人说“月若无恨月常圆”。月怎能不恨呢,当她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离开了母亲的怀抱,从此咫尺却似天涯!月怎么能不恨呢,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从此,再不见月圆之夜。
“往事只堪哀”,那是后主的懦弱。华夏民族自古就是敬仰月亮,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是面对疯狂的列强,千百万炎黄子孙勇敢地站起来了!月照在前线,照着战壕中英勇杀敌的英雄:月照在后方,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夜空中飘荡。月照在青纱帐,那里有游击队员矫健的身影:月照在西柏坡,那里有司令员彻夜不熄的灯火。月盼了一年又一年,终于盼来了重圆的那一天。
然而,被强占的孩子还不能回家。谁说明月不谙离恨苦!多少个夜晚,多少人对月祈祷重逢的日子快些到来;多少人对月忆起故乡的美好。月载不动这沉沉的乡情,她痰了。她倾听着人们的愿望,她依然盼望着。
今夜,就在今夜,四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月的笑脸满盈盈的,滋出温柔的光。夜己深沉,天凉似水,行云有影月含情。看着回到母亲怀中的孩子,月怎能不欣慰欢喜呢?
涨潮了。微咸的海风轻抚着我的脸,微沮的海浪唱着欢乐的歌。夜空中,点点繁星如粒粒珍珠镶在黑丝绒上。它们簇拥着月,好像我们围在老人身边,眨着天真的眼睛,听他讲那过去的事情。静静地,你听,月真的在缓缓地诉说,她说着广寒玉兔的神话,讲着板桥掬月的传说,也说着四个世纪前的风云突变,更轻轻地告诉我们:“今天这月圆之夜得来不易,千万好好珍惜!”
海上升明月,四百多年待此时,四百多年的苦苦企盼,只为今夕,月又圆。而我,依然遥望着台湾海峡的那边,企盼着:何时,月更圆?也就是千禧年。
千禧年的头一天,我禁不住内心的喜悦,破例起了个大早,准备和奶奶去赶集。一进门,我便瞧见身穿新世纪潮服的奶奶:灰色的大衣,粉红的围巾,青青的长裤,还专门配着一双毛皮鞋。脸上还洋溢着甜甜的笑容。我不由得上前拉住奶奶的手笑哈哈的与奶奶并肩同行。
一路上,奶奶不停地讲党的政策好,祖国的强大,把过去被外国人割去的领土,都一一收了回来。
到了市场上,奶奶不买吃的,也不买穿的,却径直走到写对联的小屋里。只听奶奶对写字的老伯伯说:“先生,快给我写三个‘福,字”。老先生停下手说“福满人间,普天同福!好奶奶接着说:“第一个‘福’字,不要那么大,但要刚强有力,我要把它贴在粮囤上。老先生应道:“民以食为天,太妙了,好,我愿你家年年有余粮。”“第二个呢?”“第二个‘福’呀,一定要圆,因为明天我在澳门的儿子要回来了,我全家也就可以团圆了,所以这个福字一定要圆”。老先生也乐呵呵地答应着。我歪着头,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是啊,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我的叔叔呢,只记得每年八月十五奶奶总要留下一个月饼放在月光下,我问她时,她总是说给澳门的叔叔吃的,如今,澳门回归了,只见她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那第三个‘福’呢?”我迫不及待地问,奶奶笑眯眯地说:“傻孩子,你不看见咱们家也盖起了楼房吗?以前只是两座矮屋子,如今红砖绿瓦的楼房,就像雨后的竹笋,平地而起,这不是一个大大的福吗?”老先生边应着边写。不一会儿,一个大大方方的“福”字跳出了纸面.奶奶边称赞写的不错,边说:“我要把它高高地挂在大门上,让全村人都有福。”
付了钱,我和奶奶喜洋洋地往家走,在我们的前面将是一条宽畅的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