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击筑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2-22 20:36:54
《人文击筑,科学和而歌》
人类的探索从起源之时延至今日,徘徊于人文与科学之间。有人选择了以人为本的绵绵情怀,有人倾向于遵循规律的客观精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智者,却是以理性辩其利弊,把握时代背景促其二者和谐统一。人文击筑,科学和而歌,为善生活之声。
人文,以人类文化之基因,广传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反对宗教愚昧,提倡科学。最初的科学精神便是由人文中繁衍而出的一种意识形态。“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思想自由若清风徐来,然而这种人文和科学的协调发展却在漫长的路途中悄然偏离了轨道。文艺复兴后期社会对于人价值的追捧推崇甚至达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看人文红遍,山河尽染。个人私欲膨胀、社会奢靡助长。人文!人文!人文!什么客观规律,什么开拓创新,通通人文来蔽。
待复兴之浪潮渐缓渐灭后,人类才开始收敛这种过度人文之声。不可否置的是人文的传播给社会带来了思想的自由与解放,这种进步也孕育了科技发展的土壤。因此一批批想要造福人类的科学家闻名于世,百舸争流将工业革命和商业竞争推向了高潮。知识之光,穿破黑暗。学术之风,吹散迷障。科技之花,艳压群芳。众皆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何以解忧?唯有科学。于是,19世纪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掉转车头,“知识改变命运”、“科学万能”、“古典课程(人文主义课程)空疏无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浩浩长歌,让科学主义逐渐成为学习的主流。昔时杨柳依,今朝却雨雪霏,人文遂愤起而去。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种“举世惟知识之崇”使得本来依附于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上升到一个与其对立的层面,导致无法挽救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层出不穷。
可悲、可怜、可叹!探索世界的失败经历使得人类一度陷入迷惘之中。恰如柳絮因风起,飘飘摇兮无所依。选择人文?西班牙作为最早崛起的大国之一,推殖民而舍工业,最终走向落寞。还有我国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皆为人文岁月稠。倾向科学?苏联可谓不见科学,泣涕涟涟;既见科学,载笑载言了。然而在急进中丢掉规律亦免不了解体的厄运。再从中国大肆批判应试之风来看,过分重视科学理论,是将人机械化而不是社会化。
人文情怀要注重以人为核心,错误的偏离只能让明敏之思沦为一泓毒药。个人崇拜,败尽了学识理性的滔滔浩瀚;物欲横流,流光了悲天悯人的亘古绵长。人文的发展应该遵循科学规律,并且在发展人文的基础上发展科学,才能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弘扬与传承。科学精神是以客观规律为基准的开拓创新,并非让我们固守理论。只有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放眼未来,才能保全人类最大的利益。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人类,科学精神作为人文中衍生出的意识形态,也必定要以人文精神作为引导,方能驻久长存。否则,“所谓科学,亦同趋于无有矣。”
驻足岁月的河畔,漫溯那源长的历史清流。鲁迅之弃医从文深识强健体魄惟解一时之忧,人文科学始治长久之患,故未舍远虑而取近忧。四百年前,伯爵悯弱者而助科研,以显微镜解世之病痛。今天,“科教兴国”倡科技而重教育,领华夏民族立于世界之林。这种兼顾人文与科学的精神和行为正是人类在漫漫长路中探索出的真理。
注重科学,不是让我们摔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道德瓦罐。把握人文,亦非要求我们漠视客观规律麻木不仁!“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共建人文与科学,需要的是“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性之源;共建人文与科学,需要的是“风物长宜放眼亮”的卓识远见;共建人文与科学,需要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拓创新。
人类的探索是一次跨越几个世纪的远航。左岸人文,右岸科学。无论是瑰丽惊险,还是风平浪静,前方的风景都在混沌之中静静等待我们。也许航路险且艰,但是聪明的水手会根据波浪的规律来判断是应该略微左倾右偏,还是长风破浪,迎头向前。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当今世界,尤肯达修女的人文情怀和施图林格博士的科学精神都不可或缺。人文情怀是人文主义的核心价值,科学精神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正是人文与科学的载体。离开了人类与社会,任何意识都无意义可言。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能够思想的苇草。正因为我们有思想,才需要用理性去辨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文与科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还必将在未来的日子中“上下求索”,在生活中融建人文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