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美丽人生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3 03:23:24
《妈妈的美丽人生作文》
妈妈的美丽人生作文
现代社会非常的富裕,但现在的小孩,却个个都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来不会去想想,现代的荣华富贵都是上一代打拚的耀眼成果,而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妈妈也算是上一代努力生活的人,所以我自从懂事后总是对妈妈非常的欣赏。妈妈非常的清瘦,但是精神充沛,而且听爸爸说,年轻时,妈妈是学校里的校花。我想也是,因为虽然岁月带走了青春,但是妈妈的美貌仍一如往昔,看起来还是非常的年轻。我欣赏妈妈的不是美貌,而且以身做则的态度和生活的智慧。以身做则是任何一件事,妈妈都不会说说而已,而是要我和她一起做到,而聪明的表现是因为妈妈在公司里总是把事情做到最好,同时妈妈的'人缘也非常的好。
美丽下班回家之后大约七点了,吃完饭、洗完澡就已经八点多了,但是她的事情就好像永远做不完似的……堆积如山的家事永远等待着妈妈,所以一家之主在我家不是爸爸了,而是妈妈。
妈妈是我们家经济的来源,瘦小的妈妈一肩扛起这责任重大的事,这就是我欣赏妈妈的主因,妈妈是女强人,也是我心目中的女英雄!无论如何,我希望我长大之后可以给妈妈享受荣华富贵,带妈妈玩遍全世界,吃遍天下美食,完成她的心愿。
【妈妈的美丽人生作文】
《观《美丽人生》有感》
他们安然的把他们的笑容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温暖了一片大地,侵透了一片灵魂。
——题记
基多,这个幽默而睿智的年轻人,他的人生里充满机遇,看他的幽默和自然,看他追逐心爱的无数句:“早上好,我的公主。”看他与朋友的争相奔走,看他与多拉的多次偶遇,看他似真似假的神奇动作和平实却温暖人心的幽默。他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里穿梭笑容,勾勒出无数个笑语和欢声。但终究快乐着,渲染着我们。
多拉,她勇敢地走上了自己的爱情指引的方向,她好不犹豫的舍弃荣华和富贵,她坚定而心疼的离开同样深爱着她的母亲。亦多次惊喜的看着基多的出现,终于在平静里享受他热爱的生活,她抱着她的儿子,就像抱着全世界,他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最普通最辛勤却最幸福的母亲。它终究幸福着。温暖着我们。
没有什么比快乐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揪心。当基多的幸福生活刚开始时,他的犹太身份是他被抓去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本不用去集中营却毅然地随他们上了火车,最真挚的爱情,在此刻完全体现出来,基多的儿子,正处在享受童年的纯真与快乐时,却身陷这个人间炼狱,可他却用孩童的目光去看待这一切,对他来说,这个社会远没那么残酷,太阳的光芒每天都照在人们身上,可正是这份纯情与社会的黑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感到更加悲哀。
在最后一刻,约舒亚与母亲相逢了,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是如此的美好,小男孩开心的高呼着:“我赢了,我们自由了。”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可我的心还是被狠狠的揪了一把。此时此刻,对于约舒亚来说,他的生活是幸福的,他又深爱他的父亲和温柔坚强的母亲,尽管在未来属于他的人生还充满着未知数,但只要有不向命运屈服的心,他一定可以创下属于自己的人生。
对于我们来说,人生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次游戏,充满艰辛和心酸,我相信只要能走过来,成功之门将向我们打开。
《《美丽人生》观后感——生活中的泪》
泪是人情感最真实的表达。泪的存在不是为了说明失败的脆弱,更是对人生苦乐跟超脱的诠释。
片头,《美丽人生》带来的是无尽的喜悦与欢乐,是一个家庭的美好。幽默风趣的父亲,温柔贤惠的妻子,天真可爱的孩子,一幕幕带来的都是生活的美好。
可是,一切都在一瞬化为乌有。
纳粹破坏并拆散了这个美满的家庭。一位深爱着孩子的父亲就这样用一种嬉笑的口吻告别了他的孩子。是永别,也许在最后一刻,他是多想流泪。但他深知必须强颜欢笑才能保全孩子的生命。
影片的最后,妻子与孩子是一直微笑的,也许有些反常,却也不难理解。影片想要传达出一种理念——微笑活下去。
微笑是泪的另一种境界,我们无法避免一些悲剧,本能告诉我们伤心就要流泪,但内心难道不能撕扯那枷锁,让泪隐没在眼眶中,笑着面对一切呢!
《观电影《美丽人生》有感》
前几天刷微博时候,看到叙利亚的相关消息,心里不由得跟着抽搐了几下。像之前人们常说的,其实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好像确实是这样,因为国家弱小,那些子民也免不了随之遭殃。每次看到那些黑黑瘦瘦的小孩,本该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在每天都小心翼翼的生活,要想着怎么才能够温饱,怎么才能免于死亡,心疼的同时,又很是无奈。这部由意大利国宝级导演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关于亲情和爱情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肺腑。该片曾获得嘎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部大奖。值得人们深思与珍藏。
《美丽人生》故事背景是战争前的意大利某处一个小镇。逍遥乐天的犹太青年人基多,用了英雄救美女的一招,嘻嘻哈哈的出现在银幕之上。基多很有女人缘,也因此遇到了女教师多拉,成就了一段良缘。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可是本该平淡幸福的生活,也在这时发生了转变。因为纳粹的到来,生活由喜转悲,也因此讲述了深厚的父爱与一个男人的担当。基多为了尽可能避免战争对儿子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直以游戏的方式在跟儿子经历这场磨难,虽然最终被识破,但是蕴含的浓浓的父爱感人深刻。
《美丽人生观后感》
【篇一:美丽人生观后感】
一日的跋涉,使我的双腿瘫软。呆坐在课桌前,所以晚上看一部电影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当一串串看不懂的英文字母浮现在电脑屏幕上时,我眼花缭乱,随后,便看到大的“LifeisBeautiful”的字样。作为本片的主题,它异常的醒目。
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中,每个人都会生活得很快乐。片子的主人公是个犹太人,名叫基度,他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有时甚至给一种在游戏的感觉。在他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对想要的不懈追求。戏弄高官,假扮检学官以及后来被纳粹抓捕后对儿子所形容的游戏,使观众觉得他轻浮,去又透着成熟睿智。
基度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身处逆境之时仍然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德国纳粹党人强迫犹太人为他们工作,其度和他的叔父、儿子都身陷其中。他屡次凭借自己的才智化险为夷。但结局是悲壮的,基度在寻找妻子的时候被纳粹发现,结局可想而知……
片子的结局固然可悲,但基度却尽了他最大的能力为他的家人创造出幸福。所有的困苦,灾难,在一个旁观者眼里看来,好像都只是一场游戏。逆来顺受,使他的境界高出常人一等。或许一个人的聪明是上天赋予他的,但一个人的成功决不是只有聪明才可以实现的。基度在别人眼中或许并不是一个成功者,甚至可以把他定义为一个失败者,但在我眼中,他,成功了。
最明显的,基度所具有的是成功者的品质。他可以以看游戏的方式去看一件大事,就是因为他的思维,他的处事自有着独到之处。
再思考我们自己呢?一件小事就可以引发轩然大波,我们如何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又如何才能做到逆来顺受,身处顺境也能提防那些潜在的危害?我们无法像玩一场游戏一样去看一切,无法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试问,读到这里,你是否对自己的人生思考或质疑过?
【篇二:美丽人生观后感】
在又苦又累的远足过后,晚上真的好好休息一下,于是我们就看起了《美丽人生》。
男主人公看起来见自己先一个小丑,明显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后来她爱上了女主人公,尽管是身份多少不符,以为是意大利的贵族,一位是犹太人,但却阻挡不了他们深深的爱情,最后他们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或许你认为故事已经结束了,但这却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他们一家幸福地生活了几年后,他们的噩梦开始了。因为男主人公是犹太人,所以他就被意大利人拉去征兵,当然孩子也逃脱不了这个悲惨的命运。但是他们被抓后,父亲不想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于是他骗孩子说,我们在玩游戏,只要积满一千分,便可以开着坦克回家。当孩子看见父亲正在做苦工时,不禁起了疑惑,但是父亲却说他们是在做坦克,当孩子要找妈妈时,父亲却说,只要有了一千分就可以开着坦克找到妈妈了……母亲虽然是意大利贵族,但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甘愿当作犹太人做苦工,甘愿受着最低级人类的生活。最后这座城市被另一个国家攻陷了,眼看着就要解放了,但是噩运又再一次降临到男主人公身上。在解放前夜男主人公为找到自己的爱人,不幸中枪身亡。第二天,孩子走了出来发现了坦克,并随着坦克找到了妈妈,并与妈妈永远地生活在一起……
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不禁泪如雨下,我不敢相信,故事就这样结束,男主人公就这样为了自己深深爱的人永远离开了人世,就在解放前的那一夜……父母永远是身边最爱我的人,或许在此之前我不那样觉得,可看完这个故事后,我却深深地记住了,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一直在欺骗孩子,直到最后。孩子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这个父亲善意的谎言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这个父亲只要孩子好,宁愿自己再苦再累那也值得……
只要当了父亲的人,不管是谁都会变的伟大,都愿为孩子付出所有的一切!
【篇三: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是学校在我们远足回来的当天晚上给我们统一看的。在看电影之前,我原以为这是一部轻松诙谐的喜剧。
然而,电影的主要内容却脱离了我想象的轨道。该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的意大利——生存与此的犹太人全部被德国的纳粹组织抓入集中营。其中就有该片的主人角基度与他的叔叔以及儿子祖舒华。这位父亲不忍心让五岁的儿子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于是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告诉孩子说他们只是在玩一个游戏,只要赢得这场游戏,就可以赢得奖品——一辆真的坦克。
我不得不惊叹,这是一位多么坦然,乐观,睿智的父亲!即使如此不幸,却依旧幽默;即使每天要作为奴隶干那最肮脏吃力的货,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高兴与亲切和蔼。更令我惊叹的是,是基度的妻子,祖舒华的母亲——黛丽。她本是一个毫无犹太血统的意大利人,却执意搭上通向集中营的火车;她本是一位贵族小姐,却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了一切。想到这儿,我又是激动又是感动,强行的克制,才是眼中的泪没能从眼中淌下来。《美丽人生》?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又会时不时地将影名内容作比较,总觉有明显的格格不入。这明明是一个悲惨故事,为什么又要选用如此美妙轻松的名称呢?这其中必定是包含有诸多的讽刺,苦闷以及苦中的一点甜蜜吧。之后我又必须称赞导演的英明,编剧的精明以及演员演技的精湛。
不知不觉地,在边观赏电影边做出思考的过程中,故事已经入尾声。主人公在集中营混乱时寻妻,却不幸被俘,最终被杀害。在经过儿子躲藏出的视线范围,他尽量做出可笑的走姿,尽可能地表现出从容与无畏。而男孩在无声无息之中走出暗处,竟真有一辆真的坦克出现在他面前。后来在美军的帮助下,他终于与混在“女囚”中的母亲团聚。
男孩在最后向母亲叫道“妈妈,我们赢了!我们赢了!”以及另一句耐人寻味的言语:“这就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就是我父亲所赐于我的恩典。”
【篇四:美丽人生观后感】
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把疲惫的自己安置在教室的某个角落,静静地看完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多一些滑稽幽默的色彩,这个名叫基度的男人以他那最可笑、最笨拙、最幼稚的方式追求着被万千人捧在手心的公主黛丽,每个人都会这么认为吧,一个像从精神病医院里跑出来的患者怎么可能会得到多拉的青睐呢?出乎意料地,他们在一起了,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故事似乎总爱在最美满的时候毫不留情地摔得支离破碎,他们一家三口因战争被捉到了工地制造坦克。基度开始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他的孩子祖舒华,望着他那依然滑稽的举动,渐渐地我开始为我刚开始的认识感到无比惭愧。其实,在生活中,我不正缺少这种乐观、浪漫与释然吗?那个宁静得令人毛骨悚然的夜晚,似乎注定有着什么劫难将要降临。基度换上了女囚装,小心翼翼地混进了妻子所在的女囚群中。人算不如天算,厄难终将纠缠着他,在他生命竭尽前,上天恩赐给他最后与儿子对望的机会。他还是选择用白色谎言遮住祖舒华的眼眸,尽可能用可笑的走姿展现出这永不枯竭的父爱。一声枪响,残酷,冷漠,弥漫了整片天。
银幕定格在她们母子相拥的画面,心里被慢慢斟上了柔软与感动的美酒。导演美化了这个黑色的行径与过程,用这个令人深省的美好与善良将这黑色更加深刻。我不得不感叹导演的残酷与机智。看了这部影片,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亲情,一个家的可贵。
总是经过许多才明白一些事一些人的珍贵。从前的我,也许只是那个激动地向母亲呐喊“我们赢了!赢了!”的祖舒华。单有着欢欣与雀跃,却全然不知父亲付出的巨大代价。父爱固然伟岸,总归是有消散的时刻。就让它飘散在那片蔚蓝的天空,铭刻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中,永不磨灭。
我羡慕基度与黛丽的爱情,那种褪去热情却始终不变的爱情,抑或,亲情。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和我一样,当黛丽坚定地走上火车时,在心中苦苦哀求,不必上去了吧。我想她应该知道那铁路的尽头并非快乐,而是通往无尽的痛苦。然而,她却毅然选择踏上火车,放弃那万千人所垂涎的荣华富贵。这样做,值得吗?是我不懂,她对基度的爱已跨越生死,又何必说是金钱?名利?
作为一个人,我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像基度那样捧着最诚挚的爱与热情去取乐我爱的、爱我的人。他之所以至死还是那般快乐幸福,是因为他相信生活是充满爱的,是充满欢笑与希望的。他热爱生活,它的存在是对生命的歌颂,对生活的享受。学会笑对生活,生活需要爱!黑暗与血腥不会带走快乐,重要的是我们的意念与心。
一个美丽的传说,教会我释然,教会我去爱。
《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开始我以为是部喜剧,毕竟美丽一词为褒义,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地过完一生才算得上是美丽。
电影的前半部分确实是这样。男主基度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他对女主黛丽一见钟情,并且以他的机智也赢得了黛丽的芳心。
故事从这里转折。由于基度一家生活在二战时期,且基度以及他们的儿子祖舒华都是犹太人,以致于他们被纳粹分子强行带到纳粹集中营,黛丽为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基度为了祖舒华在童年里不留下阴影,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们只是来做个游戏,获胜者可以得到祖舒华梦寐以求的坦克。这对父子当时乐观的情绪与旁边人的绝望格格不入,即使每天都这么劳累了,基度回到集中营依旧笑脸迎对儿子。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啊!即使疲倦得躺下就能睡着,但他仍然会逗儿子开心。浓浓的父子情,我穿过屏幕传递了出来,让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虽然最后基度为了寻找黛丽而死了,但他给儿子留下的不是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虽然这个游戏后面代表了一个残酷的人生,但这丝毫不影响这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和妻子深沉的爱。
美丽人生,基度有个幸福美丽的家族并且为了祖舒华和黛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人生是美丽的,祖舒华有个美好的童年,有个风趣的父亲,他的人生也将是美丽的,黛丽,她有一个快乐的丈夫和儿子,他的人生因此而美丽。
在我看来,人生的美丽不单指外貌,快乐,更重要是有意义,有内涵,人生因这两样东西才美丽!
《美丽人生观后感》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影片,它的名字叫《美丽人生》,十分感人。
这部电影是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犹太人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他勇敢地去追求她,并孕育了一个孩子。后来,犹太人和他的妻子、儿子被关进了监狱,这位慈爱的父亲不停地告诉儿子,这只是一个游戏,保护了孩子的童心。同时,他是一个好丈夫,他用尽一切机会向妻子传达爱意,温暖观众们的心。但在电影的结尾,这位犹太人却悲惨地死去了,给全片留下了一个遗憾。
所以人们说它是“喜剧的开头,悲剧的结尾”。
这个犹太人勇敢、机智,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担起一个男人的重担,拼尽全力保护妻儿,真正尽到了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责任,用自己的行动向观众们诠释了“爱”这个美好而伟大的字眼。他对妻子的爱,是爱情。他为了表达对她的这份情,不惜冒险用广播喊出来,利用做侍者的机会,为她播放那首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的《船歌》,想尽了全部办法。他对儿子的爱,是父爱。他用尽自己所能,尽可能地保护着儿子,也保护着他那颗珍贵的稚嫩童心。
爱,遍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父爱、母爱、友爱……爱是一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去爱别人,也没有人爱他,那他的生活将是灰暗的。只有经过爱的滋润,生命之树才会长大、开花、结果。只有让世界充满爱,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美好。
爱,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是人间最复杂的情感。爱,是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爱,是热心助人,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爱,是善良仁慈,富有同情心……大爱无私,“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美丽人生观后感》
影片的前半段主要讲圭多热烈追求多拉的种种离谱举动,刻画了一个滑稽幽默无厘头的形象,特别是他冒充从罗马来的督学在课桌跳脱衣舞的场景,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当圭多骑着绿马从婚礼的现场将多拉带走则极具梦幻色彩,影片的前半段是一个无厘头男人邂逅一个女教师的故事,经过一番周折,两人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前半段,我们对圭多的感觉或许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前半段结束于他们家中的后花园,而这里也是影片的转折点。
后半段开始时从花园出来的是三个人,他们有孩子了,一家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犹太人地位极低,政局动荡,影片中父亲带着孩子路过几个商场,门口写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孩子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写,父亲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喜好不同,然后问孩子不喜欢什么,孩子说蜘蛛,父亲就说那好那以后我们书店就不欢迎蜘蛛,仔细一想,父亲的这番言论何不尝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天真,让其远离种族歧视的烂潭。
当他们的外婆要来参加孩子的生日是,事情出现了转变,家里一片狼藉,犹太人被带走运往集中营,多拉没有抛弃加入主动要上车,我感受到了这世间有一种爱就爱无价,相知、相伴、相死。
父亲从踏入集中营开始,就为孩子编织善意的谎言。说在这里是玩游戏赚积分,只要得到一千分就可以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父亲的乐观贯穿始终,尽管他知道在前面等待他们的可能是死亡,然而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为了不让纳粹集中营的残酷生活对孩子产生阴影,他始终用善意的谎言来欺瞒孩子,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我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也颠覆了圭多的形象,他是一个遭受歧视的犹太人却是一个乐观伟大的父亲。
在最后片段,德国人撤了,盟军来了,一辆真正的坦克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天真的孩子还以为是他们得头奖了,却不知他的父亲已死去,背景音乐放的是轻松的音乐,却让人感受不到轻松,相反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影片快结束时长大后的儿子说“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作的牺牲,我得到了他给我的礼物”的确二战结束后,有许多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对非人生活的往事回忆痛苦不堪,集中营的生活对他们的内心产生阴影,于此我更加敬仰圭多,如果没有他以乐观的心态来使孩子远离纳粹党肮脏黑暗的统治,孩子的未来我们不敢想象。
我们何不把生活喻为一架钢琴,顺境是白健,逆境是黑键,然而只要黑白键的相互交奏,才能弹出美妙的歌曲,让我们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吧!
《《美丽人生》观后感》
即使活在最悲催的世界里,但为了守护最重要的家人,也要勇敢的微笑;即使挣扎在最恐怖的纳粹营里,但为了救出心爱的妻子,也要坚强的活下去;即使跌落在最肮脏的地狱里,但为了保护最心爱的儿子,也要学会善意的说谎,而这就是一个男子汉成长应该付出的代价,这就是一个丈夫婚后应该坚守的诺言,这就是一个父亲成家后应该肩负的责任。这就是《美丽人生》所讲述的故事,一个悲伤到极点,痛心到极点,扎心到极点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灰暗惨痛的二战时期,作为一个犹太青年,乐观善良的主人公圭多一直都在夹缝中生存着,为了梦想,为了生活,为了爱情,圭多吃了很多苦,遭了很多罪,受了很多伤,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丢掉最初的梦想,他也没有摒弃善良的本性,他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也没有失去对真爱的渴求。所以上天有好生之德,仁慈的上帝给予了圭多他所想要的一切,也慷慨的让他感受到了一阵诚挚的幸福,可是幸福总是那么短暂,欢乐总是那么稍纵即逝,在命运的捉弄下,在暗黑的时代下,在战争的炮火下,在纳粹的无情下,在人性的残酷下,圭多的梦碎了,圭多的家没了,最后的圭多甚至连性命也没有了,这真是让人觉得心酸又心痛。
可是不管现实再怎么样残酷,圭多也没有时间去抱怨,没有时间去消沉,没有时间去逃避,没有时间去悲伤,相反,为了让孩子保住性命,为了让孩子保住童真,为了让孩子免受伤害,为了让孩子消除恐惧,圭多只能想方设法的把这一切悲惨的遭遇演绎成了一个刺激的游戏,他真真是一个勇敢的父亲,是一个有智慧的父亲,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在伤痛与苦难中煎熬的圭多告诉孩子,他们现在只是在玩一个游戏罢了,而这场游戏的胜出者会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坦克,所以无论现在过得多苦都要坚持下去,就这样他巧妙的让深处饥饿,寒冷,恐惧中的儿子有了一个全新的心境,有了一个美好的期待。
可是命运并不会因为你可怜就放过你,在没有人性可言的纳粹面前,圭多只能沦为一个无辜的炮灰,他也只能沦为一个战争的亡魂,可即便这样,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留给孩子的也只有搞怪的表情和逗趣的动作,他这如山如海的父爱真是让人泪目不已。不过好在结局是让人有一些慰藉的,善良的孩子在父亲的保护下活下来了,还坐上了自己最心爱的坦克,这真是再幸福不过了。
父爱如山,父爱如海,父亲的爱是世界上是最伟大的力量,也是世界上最温情的感动,让我们为圭多点赞,也为世界上的千千万万个父亲点赞。
《《我们仨》《干校六记》整合阅读之“美丽人生”》
教学设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书写的是"凡人小事",这些课文的选择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小人物"身上的光辉,比如《老王》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既有对文中老王这一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也有透过文本对作者杨绛深入了解,因此,不妨通过拓展课外阅读《我们仨》、《干校六记》这两本小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真正理解平等、尊重、命运、同情和人道关怀,触摸一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魅力。
对于七年级的同学来说,以《老王》这一课文的学习探究,激发阅读兴趣,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熟读精思,打通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渠道,可以让学生能初步体会到以文本助读文本,以阅读推动阅读的妙处,从而达到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阅读寻踪:通过阅读走进钱锺书杨绛一家,了解一个知识家庭的生活。
2.片段剪影:通过品读片段学习钱锺书杨绛两人的热爱知识、淡泊坚韧、乐观豁达的精神品质。
3.写作借鉴:体会文本内容细腻真实,将人物精神和深沉的情感都蕴含在文字中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假如你的人身自由遭到了限制,你最想做什么呢?相信同学们的答案一定是多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一对老夫妻的答案。
杨绛问钱锺书能不能在窝棚里住下,钱锺书直言物质享受可以不要,但是没有书是过不下去的。1970年前后,年近六十的钱锺书杨绛夫妇所在的文学研究所被分批下放到干校学习,一帮专家教授们跑去乡下学农、学工、学军,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吃住都很困难,每天还要下地干活,还要"开会"、"学习"。在这样极度不自由的情况下,二人最想做的是能够读书,而读书这件事,夫妻俩坚持做了一辈子。(屏显:两人读书合影)
能给出这样的答案,如此执着于读书,这对老夫妻又是怎样的人呢?
二、走进文本
(1)勤学求知的智慧之光
杨绛,原名杨季康, 1911年7月17日,出生在江苏无锡。其父杨荫杭先生是当地有名的律师,在父亲的熏陶下,她从小热爱读书,父亲曾经问她:“三天不读书怎么样?”她回答说:“如果一两个星期都不读书就算白活了!”后来杨绛想到清华外文系去读书,但当地却没有招生考试的名额,她只能由东吴大学辗转到清华大学去借读。
钱锺书,字默存,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父亲钱基博是一位大文豪,担任过清华等多所大学的国文教授。父亲对长子的训诫很严格,读书方面要求颇高。钱锺书15岁就开始系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19岁以外文满分、国文特优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相传这位才子时常在清华“扫荡”图书馆,那么他是怎样读书的呢?
钱锺书博览群书,也能兼顾专精,有些书会反复读很多遍。他一生究竟读过多少书已无从考证,但是从他遗留下来的笔记中可以找到些踪迹:中文读书笔记就有1.5万页,摘记了三千多种书籍,还有3.5万页的外文笔记摘记了四千多种书籍,读书心得23册,有两千多页。后来他的手稿笔记由杨绛整理出来,便是一部巨著——《管锥编》。(屏显:读书笔记图1)从这一串数字,我们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怎样的钱锺书?他是文史天才吗?我想,"天才"二字不足以抵消他的努力,他确实有文学天赋,并且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为之努力着。钱锺书这样的读书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一学,同学们就从这本书的读书笔记开始做起吧!(屏显:钱锺书笔记图片2)
小结:在钱杨二人的人生路上,书籍陪伴他们走过或平淡温馨,或艰难坎坷的人生旅途,无论遭遇如何,他们始终坚持阅读。
(2)相亲相爱的亲情之暖
在清华园邂逅之后,志同道合的两人迅速结婚了,钱锺书考取了庚子留学金,办完婚礼之后,杨绛陪同他远赴牛津求学。异国他乡,意气风发的年轻夫妇也难免要面对重重考验。刚到牛津,钱锺书就与这片土地来了个亲密接吻,磕掉了大半个门牙。
钱锺书曾经自叹"拙手笨脚"。此后在英国牛津的生活中,杨绛也渐渐认识到自己的先生在生活方面的“笨拙”,不过她总是乐在其中。
杨绛很爱用"冒险"这个词,在文学世界里肆意遨游的两位文豪,却被生活困住了手脚,日常生活虽然平淡,但是在杨绛的笔下,柴米油盐里也充满了乐趣,"出门散步是一种冒险","买菜做饭也是一种冒险",他们一家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生活情趣,哪怕在下放干校时期,也有"冒险记幸"一篇。语言朴实细腻,幽默风趣,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深奥晦涩的词句,这对夫妻是一处宝藏,值得我们一起去书中挖一挖!
《我们仨》这本书分为三部分:
我们俩都老了;
我们仨失散了;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第一章的部分,我们看到两人都已经老了,以杨绛先生在老年的一个美好的的梦境背景来进行展开——夫妻二人一起外去散步,有说有笑,不知走到了何处。彼时,太阳西沉,苍茫的暮色中,钱锺书不见了。杨绛四顾寻找,却找不到一点踪影……
第二章记录了一个"万里长梦",讲述了他们一家人在人生的最后旅程中相依为命。丈夫和女儿相继生病入院,却在相隔很远的两家医院,杨绛常常来回奔波,照顾两个她最亲爱的人。时隔多年之后,再次回忆起来也依然痛苦不堪,因此选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将一家人的音容笑貌,那些实实在在的有趣的细节与梦境相结合,将过于沉重的死亡别离寄托在了梦中。比起奇妙的梦境,那些真实地细节更吸引我们。
比如,文中写到秋风中柳叶黄落,运用环境描写,用寒柳、秃柳,暗示死神逼近,象征死别、永别。情景相生,悲情不言而喻,含蓄典雅,值得我们反复品味。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却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典雅的文字值得我们一品再品。
这个简单温馨的小家面对世事的浮沉,仍然保持着“与世无争”“与人无争”的朴素愿望,只想相聚相守,各自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最后“我们仨”只余一人,无依无靠,而面对命运的波澜,杨绛始终平和、坚韧,独自吞下所有的苦,执着地在人间寻觅归途。最后一个部分,作者交代了写作缘由,再次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学者之家的感情至深,窥见了他们充满智慧的美丽人生。
小结:短短的一本小书,却让我们翻开之后,忍不住跟着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打动最深的还是那平静克制的语调都掩盖不了的深挚的情感。
(3)能屈能伸的精神之力
读完之后,不少人会心存疑惑:"我"最亲爱的两个人都失去了,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我"整理钱锺书遗稿出版,还坚持写作,完成了一部又一部作品?
①笔耕不辍,学者的担当。
假使可以,杨绛也想跟着钱锺书“逃走”吧,然而她深知自己还不能逃,她还要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应尽的责任。
钱锺书对于杨绛的评价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非常巧妙地结合了看似不相容的三种角色:妻子、情人、朋友;面对丈夫和女儿相继去世,杨绛没有沉溺与悲伤,不但整理出版了钱锺书的手稿笔记,还笔耕不辍,写出了很多作品。这是家人的爱,也是学者的担当。
②不畏磨难,坚韧不拔
在下放干校期间,沉重的体力活动于年轻人来说都很难应对,更何况是年老体弱的夫妻俩,但杨绛从未抱怨,而是在这当中体悟出:“最经磨的还是人的血肉之躯!”直到2016年5月去世,杨绛在这世间走过了105载,走过抗战风雨,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经受过许多斗争,但是她都坚定地走过来了。
③历经风雨,依然故我。
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劳动改造,批斗,下放等激烈的政治运动,不少人经受不住身体和精神的折磨选择自杀。而钱锺书杨绛夫妇则不相同,别人写“记屈”“记愤”“记愧”,他们只平静地记录自己的经历,仿佛那些伤痛不曾在他们身上留下痕迹。
胡乔木高度评价此书:“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不去夸大痛苦,也绝不粉饰太平。
"下方记别"讲述了一家人前后几次分别,有一家人的牵挂和担忧,细心收拾的每一件行李里都是温情,也有生离死别的悲伤,女婿得一因为不想编造名单杀害别人,最终含恨自杀。当女儿在火车站送别杨绛时,火车缓缓驶动后,车窗外已经看不见女儿的身影了,杨绛只能合上眼,让眼泪流进鼻子、肚里。白发人送黑发人,那是怎样的疼痛,又要如何接受和消化,才能以这样平淡的话语来陈述。
除了分别之苦,干校的生活基本都在劳动中度过,但是杨绛却略去了大量的汗水,记录下了那些苦中作乐的片段,那些有人情味的片段。
比如《干校六记·学圃记闲》中,钱锺书拿了邮件回来,路过杨绛她们经营的菜地,隔着小溪叫一声,匆匆问答几句,就能让心里感到慰藉。有时候,小溪干涸了,钱锺书可以一跃而过,不用绕道,夫妻两人便可以经常在菜园相会了,杨绛说这“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
年过六十的老夫妻,两人在分属不同的连队,偶尔才能见上一面,而在杨绛眼中,却把这难得的会面写得缠绵悱恻,充满情趣。夫妻相守,再苦的生活也有盼头,有那么一丝丝甜。不仅有身体的劳苦,还有生离死别的辛酸,面对这样的生活,他们当真就无怨无悔吗?
《干校六记·误传记妄》里提到解放前,很多人都出国了,钱杨二人明明有很多条路可以走,而他们终于还是撇不下祖国,舍不得亿万个素不相识却同属一体痛痒相关的同胞,杨绛曾问过钱锺书是否后悔,而两人的选择始终如一。
杨绛在这本书的结尾处说:"我还是依然故我!"面对一身风雨,这是亲人给她的支持,是知识带给她的底气,才能在这场历史的波涛席卷之时,站稳脚跟,不被任何东西裹挟入洪流之中,依然坚守自己的根基和本心。走过的万水千山,光明与黑暗,动荡与颠簸,都化成了寻常生活里那些细密的针手掌,一一织进人生。人生最美好的风景,不是波澜壮阔的经历,而是阅尽千帆之后,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小结:年少时以书为友,求学路上以书为媒,当世界上充满了苦难和风云变幻,他们却始终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片净土,淡定从容走过一生,这是他们所热爱一生的知识给予他们的精神力量。
三、开卷有益
一本《我们仨》让我们走进了一个学者之家,收获了一些读书方法,还品尝了一杯清新醇香的文学之茶。我们甚至可以由此看到: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简朴而又温馨知识家庭,彼此互敬相守、互帮共济、共担得失。
本书收获的赞誉很多,但也只有走进文本,我们才得以窥知一个伟大的学者之家的真实模样是那样的朴素而温馨,单纯而低调,也从文字的缝隙里看到钱锺书与杨绛的另一面,学者光辉下平凡的一面。
结语:开卷有益,读完这本书,也许我们对于开始的那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也能够知道为什么钱杨夫妇一生都爱读书,书籍馈赠给我们的不仅是无穷无尽的知识,还有笑对人生风雨的精神力量,以及不受一切约束的真正的自由!希望同学们能够去拥抱属于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