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秘密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20 19:03:06
《声音碎片》
昏晨的夕阳染红了半片天,温柔得像少女的秘密,浪漫得像宇宙的星辰。想把星辰予你,邀约一场拼凑声音的梦旅。
风吹呀吹,叶落呀落,雨朦朦胧胧,日扬扬洒洒,这世界就像一个水晶球,不缺美景,也不缺动听如梦境的声音。
当我漫步于溪边,听到清溪缓缓流淌的声音,源远流长。溪水潺潺,风应和着溪水淙淙的缠绵,轻拂我的耳畔,如流星划过天空,美妙的声音像在唱一首没有结尾的歌。听啊,溪水时缓时急,时而低语,时而高唱,溪水不似大江浪花滚滚,也不像湖水荡不起涟漪,而溪水就是大自然界最独特的一派声音,它既有少女轻贴你发间轻柔呢喃般的涓涓细流,又似仙女不染尘俗般的孤清韵雅。
溪水是素绕心间的一泓清泉,而绿原的声音就像破笼而出的自由之鸟,狂傲不羁。
我奔跑于绿原之上,展着双臂,任风刮过我的脸颊,任这煦日穿透我的身躯。听啊,风声在耳边呼啸,如同野鲁在咆哮,带着野性的呼唤,自由奔放。疾风飒飒,又带着些许柔情,与绿色相衬应,风声伴着飞鸟翱翔至天空的鸣叫,蓝天白云,在此刻也被这原野的自由之音盖了过去,变成了鸟之音与风之歌的陪衬。这声音,仿佛在诉说着生命不息。你我肆意奔跑,抬头仰望去聆听,外面有更广阔 的天空,向往自由或许是原野的声音。原野用狂傲之音呼唤我,蝉鸣用动人歌声俘获我。
我走在林间的小道上,树荫郁葱,蝉声悦耳,就像一副美丽的画卷伴着此起彼伏的蝉鸣,看者心驰神往,听者心悦耳顺。我闭目着,侧耳聆听:这蝉鸣像一首二重奏,高音尖锐刺耳,低音昏沉迷人,两者相互应和着,时远时近,像新叶萌发,像光苞盛开,像清新的香草冰淇淋,入口即化。蝉儿藏于林间,不见其身,却闻其音,给这绝美的音符增添一丝神秘。突然,蝉声终止,余音消散,或者说根本没有余音,随之高亢的情绪伴着戛然而止的蝉声在此刻被摧毁,像一首诗没有落笔,极好的文章断更不续,,像你我的故事没有结局......
这些声音像碎片,片片紧密,拼凑着,直到最后一块被拼起,一-副声音的画卷才完美呈现。
《“香肠嘴”奶奶》
我有个小秘密,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分享。我的奶奶变样了!她的眉毛变得又黑又粗,嘴巴变得又红又肿,上嘴唇凸了出来,下嘴唇凸出来的更多了,像两根又红又亮的香肠。
“奶奶!你怎么了?”我赶紧跑过去,紧张地抱住她。
奶奶抬起香肠嘴,含糊不清地说:“奶奶嘴上起了个痘……”还没说完,连忙捂住了嘴,眼睛完成了月牙,像是在笑,又像是在躲。
我瞪着大大的眼睛,盯着奶奶的嘴唇,她说话时,那两根香肠不停地颤抖着,我生怕它们掉下来。
“奶奶,你的嘴是被蜜蜂蛰了吗?”我疑惑地问,奶奶摇了摇头。
“奶奶,那你一定是偷吃好吃的了!”我肯定地说,奶奶又摇了摇头。
妈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奶奶是出去臭美啦!”
我更疑惑了,怎么越臭美越丑怪了呢?
妈妈又说:“你奶奶呀,下午偷偷地去纹唇了,就是把红色的颜料用针印在嘴唇上。爱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呀!”
我听着赶紧用手捂住了我的嘴巴,隐隐地也觉得疼起来。好吧,怪不得奶奶的嘴巴变成这样了,我可不敢像她这样臭美呀!
《石膏笔的小魔法》
小区那片光溜溜的水泥地,是我和小伙伴们的“秘密画板”。每年暑假,我们就揣着石膏笔往楼下跑。
我最会画圆滚滚的东西了。蹲在地上攥着石膏笔,先画个胖圆,添几道深绿条纹,再在旁边画道弯弯的缝,假装是刚切开的西瓜,连籽都用指尖蘸着灰点了几颗。小伙伴朵朵蹲过来,指尖蘸了点口水抹抹笔尖,在西瓜旁画了只竖耳朵兔子,前爪还搭在瓜皮上,歪着脑袋像真要啃一口。我赶紧在左上角画太阳,故意让云朵遮了一半:“太阳躲云里乘凉呢!”朵朵又画了个歪歪的水池,里面画了几条扭扭的小鱼,“兔子热了好来喝水呀。”我们趴在地上涂涂画画,手心沾了白灰也不管,还扒着对方的胳膊争:“我的兔子耳朵更像小树叶!”
下雨天过后才叫神奇!湿乎乎的地面像吸了水的宣纸,石膏笔一落下去就晕开淡淡的白边,比晴天清楚多了。上次雨后我画的小猫,连胡须都根根分明,朵朵说像楼下那只总蹲车顶上的白猫,我们就围着画学猫叫,真有只猫从灌木丛后探出头,吓我们一跳,又抱着肚子笑半天。
这水泥地旁藏着很多蚊子,一到傍晚的时候,蚊子总来“偷亲”我们,可就算胳膊上叮了几个小红包,我们还是爱蹲在地上画。看着石膏笔在地上划出白色的线,就像把夏天的光都收进了笔尖,多有意思的“小魔法”呀!
(小作者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华清街小学四年级学生)
后 记
在水泥地上用石膏笔画画,能很大的发挥我对画画的兴趣,我特别特别喜欢。
家长感言
一直都知道孩子喜欢画画,有一天突然发现她用石膏笔在地上画了好多古风小人物,画的特别像,简直太让人惊喜了!
教师赏析
这篇作文虽短却处处是“小发现”:石膏笔能擦掉是小惊喜,雨后颜色更亮是小观察,连蚊子“偷亲”都写得有趣。文中没有复杂的词句,却用孩子的视角,把小区角落的快乐写得具体又温暖,这正是最动人的表达呀。(孟轲敏)
《同桌的秘密》
老师带来了一个扎高马尾的圆脸女生,这个女生成了我的同桌。
她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每次大小考,满分学科她拿了个大满贯。渐渐地我发现她有点不一样:老师夸她,她嘴角从没弯过;同学碰掉她的笔盒,她也只是慢悠悠捡起,动作像按程序运行。更奇怪的是她有个随身携带却从没打开过的银色保温杯。
体育课间,同学小陈走路绊了一下,水杯里的水不偏不倚全洒在她身上。她立刻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了。只见她走路模样怪异,动作僵硬,每步都顿一下,像机器卡壳,我忍不住跟了上去。
到了角落,只见她按下袖口上的一颗银色纽扣,纽扣瞬间闪起淡蓝荧光。接着她胸口位置缓缓弹开巴掌大的小口,里面嵌着圆柱形物件,像大号电池。她取出“电池”放进口袋,又打开保温杯,从里面拿出一个同款圆柱,只听“咔嗒” 一声打开的小口合上了,胸口又恢复如初。
我不可置信地开口问道:“你是机器人?”“是的,我是实验机器人。”她毫不隐瞒:“程序设定,被发现身份要如实告知,避免恐慌。”“机器人也要学习吗?”我疑惑道。她看着我说:“学科知识很简单,但人类情感复杂。我能解读表情,却不懂这些表情产生的原因,这是我要学习的内容......”
“叮铃铃,叮铃铃”,阳光温暖地洒进房间,起床闹铃准时响起。原来是场梦啊。我揉揉惺忪的睡眼,回味着梦里同桌的话。或许某天,真会出现这样的机器人:带着读懂人心的温柔,帮孤独老人解闷,陪迷茫学生谈心,用从人类身上学到的温暖,反过来拥抱世界。
《我的秘密基地》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一个地方,那就是我奶奶家的小花园。那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小花园,更是独属于我的秘密基地。
为什么是一个秘密基地呢?因为在这里,没有人会打扰我,我能享受一个人独处的自由时光。进入院子,就会被大片大片的鲜花围绕,它们可都是奶奶的宝贝。花朵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裙子争奇斗艳,好似在举办盛大的舞会一般。而在院子的东北角有一顶白色的大帐篷,那顶帐篷就是我的主要活动地点了。帐篷里有一个小桌子,桌子边是大堆大堆的娃娃,桌子上有一个可爱的台灯,暖黄色灯光照亮了帐篷里的小小天地,看上去很温馨极了,也是这盏台灯,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学习的夜晚,点亮了名为知识的灯塔。
去到帐篷外面,就是大篇片草地。上面种了爬山虎、竹子、梅花、桃花等植物,我经常可以闻到植物的清香咧。每到放假的时候,我就会回到这个美丽的花园,在这里游戏、玩耍,有时我还会约上小伙伴在这里野餐玩过家家,院子里常常是一片欢声笑语。
奶奶的小花园不仅是我的秘密基地,还承载了我许多的欢乐时光。欢迎你们来我奶奶家作做客,快来和我一起玩吧!
《石头里的秘密》
一晃眼,暑假马上就要结束了,回看这六十天里的点点滴滴,每一件事都像一颗星星在脑海里闪耀,而其中最明亮、最耀眼的一颗星星便是我去顺德研学的时候了。
思绪回到一个月前。我背着包踏上了前往顺德的校车,路上,我看着窗外的景色,车上的热闹声被耳朵拒之门外,此刻,我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中。
过了约有三小时,我们到酒店了,放完行李,导游便带我们去了第一个景点——溶洞。溶洞里十分凉爽,常年保持18度,当时户外足足有34度,每个人都满头大汗的,一进去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透心凉。里面的石头奇形怪状的,每一个都好似一把刀、剑。导游告诉我们,这些千奇百怪的石头有一个名字,叫——钟乳石。钟乳石形成一般需要几千甚至上万年,每一块都珍贵无比呢!
第二天的时候,导游带我们去了茶园。那里茶香四溢,十分美丽。我们先去采了茶叶,导游让我们采两片叶子一棵苗,我采了满满一篮呢!
接着,我们把采来的茶叶倒在滚烫的锅中,戴上白色手套,翻炒起来,直到茶叶没有水分了为止。翻炒完毕,我们把茶叶倒在桌上,反复碾压茶叶,直到茶叶碎了为止。然后,我们跟随导游做了一杯奶茶,可真好喝啊!我们还做了一块茶皂,圆圆的,有一股淡淡的茶香。那一天,所有人都玩得不亦乐乎。
接下来的一天,我们走了玻璃桥,玩了丛林穿越,游了泳。而这些美好的回忆变成一颗颗星星在脑海中闪耀......
《《穿过地平线》读后感3篇》
第一篇:《地球的“悄悄话”》
提纲
1. 地球的“秘密日记”:李四光爷爷说地层像地球的“年轮”,每层都藏着几亿年的故事
2. 日记里的“大事件”:地层中的贝壳证明这里曾是大海,恐龙化石记录恐龙时代
3. 我的“听地球计划”:收集路边石头、观察雨后泥土,猜测它们的“前世今生”
4. 计划里的小乐趣:给石头贴趣味标签,像建“地球秘密小博物馆”
李四光爷爷的《穿过地平线》太神奇了!他说地球就像个爱写日记的老爷爷,而地层就是地球的“秘密日记”——一层压着一层,有的发红像傍晚的晚霞,有的发黑像深夜的夜空,像用彩笔写满了故事。我读到“地层里藏着贝壳,说明这里以前是大海”时,赶紧跑到小区花坛边,蹲下来挖了挖泥土,果然找到一粒小小的贝壳碎片,摸起来滑滑的,好像还带着大海的湿气。
最让我惊讶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爷爷在书里说,那里发现过鱼化石,就像大海给高山留了张老照片。我趴在地图上找喜马拉雅山,想象几亿年前,一群小鱼在现在的山顶游来游去,突然觉得脚下的土地不是硬邦邦的,而是会变魔术的地球爷爷,悄悄把大海变成了高高的山峰。
我开始执行“听地球计划”:下雨后,我会去看泥土里的小石子,猜它们是不是从很远的山上“跑”来的;课间观察操场边的树,想知道树根扎进的土地里,藏着多少年前的故事。我还把捡来的石头都放进小盒子,给它们贴了有趣的标签——“可能是恐龙踩过的小垫子”“也许是大海寄来的邮票”,盒子里的石头越来越多,像个小小的“地球秘密博物馆”。
老师看到我的石头盒子,笑着说“你快成小地质学家了”。其实我只是跟着李四光爷爷,慢慢听懂地球说的悄悄话而已。现在每次路过路边的石头,我都会停下来多看两眼,好像它们会偷偷告诉我:“我知道一个地球的老故事哦!”
修改建议
1. 增加“验证发现”的细节:比如“我把贝壳碎片带给科学老师看,老师说‘这可能是淡水贝壳,说明这里以前有小河’,我赶紧在标签上改了‘小河的礼物’”
2. 补充“听地球”的新发现:比如“我发现小区墙角的泥土颜色不一样,上层是褐色,下层是黄色,像地球日记换了新的彩笔”
写作建议
1. 用“五感描写”写地球“日记”:摸贝壳的光滑、看地层的颜色、闻泥土的味道,让地理知识有画面感
2. 给“地球秘密”加童趣想象:比如把恐龙化石想成“恐龙留下的明信片”,把地层想成“地球爷爷的作业本”
3. 记录“不懂的问题”:比如“我还不知道石头上的花纹是怎么来的,把问题写在笔记本上,打算下次问爸爸”
第二篇:《跟着李四光爷爷“找石头”》
提纲
1. 石头里的“大学问”:火山岩带小孔、鹅卵石是圆的,不同石头有不同“来头”
2. 我的“石头收集册”:给每块石头做“身份证”,记录发现地点和特点
3. 收集里的小趣事:给鹅卵石画眼睛、和妹妹争论石头的故事
4. 发现的小惊喜:石头上的波浪纹,藏着古代海水的痕迹
李四光爷爷在《穿过地平线》里说,石头不是普通的硬块,是地球派来的“小信使”,每个“信使”都带着地球的秘密。他说火山岩身上有好多小孔,是因为岩浆里的气泡跑掉了,像妈妈烤面包时烤出的小洞;鹅卵石圆圆的,是被河水“按摩”了好多年,把棱角都磨平了。我读得特别着迷,第二天就拉着爸爸去河边找石头。
在河边,我果然捡到了一块光溜溜的鹅卵石,握在手里像个小鸡蛋,摸起来滑滑的,和妈妈戴的鹅卵石手链一模一样。我还在山脚找到一块带小孔的石头,凑近闻了闻,好像能闻到淡淡的土腥味,爸爸说“这可能就是火山岩”,我赶紧把它装进口袋,像捡到了宝贝。
回家后,我做了本“石头收集册”,给每块石头都做了“身份证”:火山岩的“身份证”上画了小火山,写着“来自火山的礼物,身上有气泡小孔”;鹅卵石的“身份证”画了小河,写着“被河水按摩过的石头,摸起来软软的(其实是光滑)”。我还在鹅卵石上画了双圆眼睛,对着它说“你被河水按摩时疼不疼呀”,妹妹看到了,笑着说“姐姐对石头说话真傻”,可我觉得,石头一定能听懂我的话。
最让我激动的是上周,我在公园捡到一块带波浪纹的石头,纹路弯弯曲曲的,像小河里的水波。我赶紧跑去告诉爸爸,爸爸蹲下来看了半天,说“这可能是古代海水冲刷的痕迹,这块石头以前可能在海边呢”。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都是这块石头的故事——它是不是见过小鱼游过?是不是听过海浪的声音?
现在我的“石头收集册”越来越厚,每次翻开都像在和地球的“小信使”聊天。李四光爷爷说得真对,只要认真看,石头里藏着好多大学问呢!
修改建议
1. 增加“石头对比”的细节:比如“我把火山岩和鹅卵石放在一起,火山岩硬邦邦的,鹅卵石软软的(触感),它们的‘经历’完全不一样”
2. 补充“分享发现”的情节:比如“我把波浪纹石头带去学校,给同桌看,他说‘这像我画画的波浪线’,我们还一起查资料,想知道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写作建议
1. 用“拟人化”写石头经历:比如“鹅卵石被河水‘按摩’了好多年”“火山岩带着岩浆的‘热气’来到人间”,让石头有“生命感”
2. 记录“收集过程”:比如“找火山岩时,我爬了好几个小土坡,手都弄脏了,但找到时特别开心”,体现探索的乐趣
3. 联系“生活常识”:比如“看到鹅卵石,想起妈妈的鹅卵石手链,原来它们的来历一样”,让知识更贴近生活
第三篇:《地球是个“大拼图”》
提纲
1. 会动的“拼图块”:李四光爷爷说地球表面的板块像拼图,会慢慢移动
2. 拼图的“小脾气”:板块碰撞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像拼图“打架”
3. 我的“拼图观察”:在地图上画板块边界,用泡沫板做“地球拼图模型”
4. 模型里的发现:模拟板块移动,明白喜马拉雅山为什么会“长高”
读《穿过地平线》时,李四光爷爷的“板块学说”让我觉得特别神奇——地球表面不是一整块,而是分成好多大大的“拼图块”,它们会慢慢挪来挪去,就像我玩拼图时,轻轻调整小块的位置。有的“拼图块”慢慢分开,中间就会出现大海;有的“拼图块”撞在一起,就会挤出高高的山峰,太有意思了!
我还知道了,这个“地球大拼图”还有小脾气呢。如果两块“拼图”挤得太厉害,就会发生地震,像我拼不好拼图时着急发脾气;有的“拼图”下面藏着滚烫的岩浆,忍不住喷出来,就变成了火山。我在地图上找中国的位置,发现我们站在“欧亚板块”上,它正被旁边的“印度板块”慢慢推着,所以喜马拉雅山每年都会长高一点点,像“拼图块”在偷偷往上“长个子”。
为了看懂板块怎么动,我找来了几块泡沫板,用彩笔在上面画了不同的颜色,做成了“地球拼图模型”。我用手轻轻推着蓝色的“印度板块”泡沫板,往黄色的“欧亚板块”泡沫板上靠,慢慢的,两块泡沫板撞在一起的地方鼓了起来,像一座小小的“喜马拉雅山”。我一边推一边说“慢点长,别摔下来呀”,弟弟看到了,也过来帮我推泡沫板,说“我们在和地球玩拼图游戏呢”。
现在我看地图时,都会用彩笔把板块的边界画出来,像给地球系了好多彩色的带子。爸爸说我的“拼图模型”很像“板块运动模型”,可我觉得,这更像在和地球做游戏——只要轻轻动一动“拼图块”,就能看到高山、大海的变化。李四光爷爷让我知道,原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个会慢慢“变魔术”的大拼图呀!
修改建议
1. 增加“模型改进”的细节:比如“第一次做的泡沫板太滑,一推就掉,我在下面粘了小纸片,‘板块’就不会乱跑了”
2. 补充“观察新发现”:比如“我发现地图上的非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边缘好像能拼在一起,像以前是一块大拼图”
写作建议
1. 用“玩具类比”理解抽象知识:比如把“板块”比作“拼图”,“地震”比作“拼图打架”,让复杂原理变简单
2. 记录“动手过程”:比如“剪泡沫板时剪歪了,重新剪了好几次,才做出圆圆的‘板块’”,体现动手的乐趣
3. 联系“自然现象”:比如“看到新闻里说地震,就想‘是不是两块板块又在挤啦’”,让知识和生活结合。
如果您想让孩子跳出课本,用“探索家的眼睛”看脚下的世界,李四光先生的《穿过地平线》绝对是必入之选!
这本书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亲笔撰写,没有晦涩的术语,只把地球的秘密藏在孩子熟悉的事物里:路边的石头可能是“地球的信使”,脚下的泥土藏着“几亿年的日记”,连喜马拉雅山都曾是一片大海——孩子读着会突然发现,原来每天踩的土地、捡的石头,都藏着惊天动地的老故事。
它不只是讲知识,更能点燃孩子的探索欲:跟着书里的方法收集石头、观察地层,甚至用泡沫板做“地球拼图模型”,孩子会主动蹲下来看泥土、追着石头问“你从哪来”。文字浅显易懂,四年级孩子能轻松读,还能帮孩子养成“观察-提问-探索”的思维,写作文时也有了“地球故事”这样独特的素材。
让孩子翻开这本书吧,从一块石头读懂地球的过去,用好奇的脚步丈量世界的神奇——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与探索力,会成为孩子成长中最珍贵的财富!
《芦苇荡冒险》
稻田那边的芦苇荡里藏着什么秘密?遥遥望去,那一片芦苇荡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向我们招手。我和伙伴们决定去芦苇荡来一场冒险。
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我们朝着芦苇荡前进。稻谷杆被堆成一块块草垛,我们跨过草垛,终于站到了芦苇荡前。
阳光下,芦苇荡像一片闪着金光的海洋。风儿吹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抬脚迈入,裤脚立刻被芦苇挠得痒痒的。芦苇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费些力气。这新奇的一切,让我们好奇芦苇荡会通向何方。
当我们跨进芦苇荡,似乎失去了方向感,世界只剩下前进和后退,然而新奇感包裹下的我们并没有察觉这有什么问题。突然, “啊!” 一声尖叫把我的注意力拽了回来。表姐跌坐在地,一脸惊恐,双手颤抖着指向前方:“有……有蛇……这里有蛇!” 我们凑过去,只看到蛇尾巴一闪。大家吓得不敢大声喘气,紧紧挨着,轻轻慢慢挪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什么。
几十分钟过去,我们仍困在芦苇荡中。弟弟一脸困惑,拽拽我:“都这么久了,咋还没出去?不会迷路困这儿了吧?” 他绝望的表情,让我心里更慌。我们像没头苍蝇似的乱转,啥也没找到。风吹动芦苇沙沙作响,似在嘲笑我们的慌乱。没办法,只能凭感觉摸索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爸爸的呼唤。“是爸爸!爸爸来啦!” 弟弟惊喜大叫。我们已经顾不上其他了,朝着声音的方向狂奔,终于逃出了芦苇荡。
回头望去,霞光似轻柔的绸缎,铺在芦苇荡。芦苇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梦幻的感觉。刚才遇见蛇的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慌张好像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小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这次的芦苇荡冒险,惊喜和惊吓接连不断。要是爸爸没有来找我们,我们能自己走出来吗?
家长感言
虽然我没有和孩子一起经历这次芦苇荡冒险,但读完孩子的作文,我仿佛身临其境。
教师赏析
小作者围绕“芦苇荡冒险”展开,从进入芦苇荡到遭遇蛇的惊吓,再到迷路的慌张,最后获救的欣喜,情节起伏,描写细腻。如表姐的“跌坐、惊恐、颤抖、指” 等神态和动作描写,让场景更鲜活了。(方红波)
《成功的秘密的经典哲理故事》
成功的秘密的经典哲理故事
那一年,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美国的一家大名鼎鼎的凯利公司,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生存考验,销售额急剧下降,一大批高级员工陆续离开公司,剩下的许多员工也深感前景岌岌可危,纷纷开始考虑自己的退路。一时间,公司上下笼罩着浓浓的悲观氛围,公司也到了崩溃的边缘。
面对困境,公司总裁艾弗森别出心裁地召集员工聆听一场极为生动的演讲,大大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在这急需激励众人斗志的关键时刻,被邀来演讲者不是商界叱咤风云的成功者,而竟然是只有十岁的小报童约翰!演讲的方式也极为特别,总裁艾弗森与报童约翰两人在台上进行了一场旁若无人的平淡无奇的对话,但对话的用意耐人寻味。
艾弗森开门见山地说:约翰,你送报纸多长时间了?
约翰骄傲地说:三年了,从我七岁那年就开始了。
艾弗森问:送一份报纸平均能赚多少钱?
约翰微笑地说:现在是每份报纸赚十美分,不包括偶尔的小费。
艾弗森问:看你每天都乐呵呵的,赚钱的路走得一帆风顺吧?
约翰依然微笑着,说:我每天都很快乐,这是真的,但赚钱的路并不顺畅。刚开 始送报的时候,送一份报还赚不上两美分,而且非常辛苦,因为在那个街区送报的人太多了,许多孩子比我大,还有一些成年人,他们做得早,也比我有经验。
艾弗森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后来是怎样击败竞争对手的呢?
约翰不无得意地说:不是我击败了竞争对手,是他们自己击败了自己。看到送报赚钱难,他们都悲观地认为干这个肯定赚不了钱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前景可言,一个个都改行去做别的了,而我却满怀希望地坚持下来了,而且把这份工作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赚钱了。
艾弗森说:约翰,你从没想过要换一份赚钱的工作吗?
约翰坚定地说:没有,因为我做律师的祖父告诉过我成功最大的秘密就是坚持到底,即使在我每周只赚三美元的那些日子里,我也没有想到要换一份工作,我一直坚信自己能够赚到我希望多的钱。励志文章 果然,现在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除了自己送报,我还雇了八个帮手,把送报的区间和客户扩大了许多。目前,我正在筹备成立一个送报公司,准备尝试当老板的滋味哩。
艾弗森赞赏地追问:当年和你一起送报的那些人中,现在有比你赚钱更多的吗?
约翰骄傲而果断地回答:没有,他们中倒是有不少人很后悔当初没有像我那样坚持下来, 其中有四个现在已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这时,艾弗森总裁激动地站起来,说:谢谢你,约翰,你今天给我们做了一次极为精彩的演讲。
说着,他递给他一张一千美元的支票。
约翰很惊讶:你付给我的报酬太多了,我只是随便说说我的'经历而已。
艾弗森总裁赞赏地抚摸着约翰的头,怜爱地说:孩子,我相信,你今天这番演讲的价值,要超过我所支付报酬的一万倍。
谁都不会想到,当年十岁报童一次极为简单的演讲,竟如一粒火种点燃了许多一度消沉的心灵,使凯利公司一步步壮大成为世界赫赫有名的跨国集团,报童约翰本人后来也成为美国的报界大亨。善良的谎言
这位小报童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他也是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所以说我之前提过的坚持加积累,等于希望,而且是必定成功的希望。最后想说的是,成功的秘密就是坚持。
【成功的秘密的经典哲理故事】
《一次秘密行动名人故事》
一次秘密行动名人故事
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
他十一岁那年,读了美国小说家库柏写的一本冒险小说,书中对海洋千奇百怪的描写,激起了他美好的向往。
一天,小凡尔纳一大早就出了家门,直到午饭时还没有回来。全家人急得团团转。母亲担心他下河游泳遇到了不测,弟弟妹妹猜想他可能被歹徒绑架。正在众说纷纭的时候,有个摆渡的船工前来报信说,他曾看见小凡尔纳被一只小艇送到三桅船“珊瑚号”上去了。这艘“珊瑚号”虽然已经起航,但中途还要在潘伯夫港停泊,所以,只要抓紧行动,在入海之前还可以赶上它。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又惊又喜。父亲皮埃尔·凡尔纳马上动身,乘上一艘速度最快的“皮罗斯卡费斯号”河轮,于当天晚上六点钟赶到了潘伯夫港。当他登上“珊瑚号”后,果然发现小凡尔纳泰然无事地坐在船舱里。一时间,他怒火中烧,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小凡尔纳狠狠揍了一顿,接着,又像赶鸭子上架似的`,把他拽到了河岸上。
原来,小凡尔纳私登“珊瑚号”,是为了看一看向往已久的大海。为此,他费尽了心机,磨破了口舌,总算使船上的服务员开了恩,答应他免费上船。
第一次海上探奇的计划破产了,但小凡尔纳没有灰心丧气。这次“私下出海”的第二年,他终于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见到了烟波浩淼、广阔无垠的大西洋。
【一次秘密行动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