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多用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7-20 02:00:32
《汗马功劳的典故》
古时作战多用马。战马疾驰疆场,冲锋陷阵,每战都要出很多汗。战斗经历越多,出汗当然也越多。因此,形容有战功,就叫“汗马”。亦泛指功劳。
《韩非子•五蠹[dú]》就有“汗马之劳”的说法。《战国策•魏策》也有:“张仪说〔shuì〕楚曰:‘不费汗马之劳, 不费十日,而拒扞关。,”(扞〔hàn〕扞关,古关名。 )
《史记•晋世家》叙述春秋时晋文公的一段故事时,也说过“汗马之劳”的话。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所以又称公子重耳。他曾流亡国外达十九年之久,后来回国做了国君,而且称霸一时。当他回国之初,即位为晋文公时,对于随从他流亡的人员,一一论功行赏。有个小臣名叫壶叙,见三次行赏都没有他的份儿,便对晋文公说:“君行三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晋文公当即把行赏的标准向他说明: “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 此受次赏;矢石(箭矢炮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我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故且及子。”
《史记•萧相国世家》和《汉书•萧何传》也有一段有关“汗马之劳”的故事。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忠心耿耿,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担任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古县名,今湖北光化西北),食邑八千户。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拚死拚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议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 ”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 “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大家听了, 便谁也不吭气了。
“汗马之劳”,现在一般都说作“汗马功劳”,形容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劳。“发踪指示”,也成为一句成语,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亦作“发纵指示”。《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六年》:“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一“材”多用,不亦乐乎800字》
说起写作文,有些人会觉得比较头疼,也有人会认为这不过是小菜一碟,下笔如万马奔腾。对我来说就是后者,而且因为学校的作文每次都限制600字,我在写的过程中还不得不精简一些。我获得过好几次作文竞赛的奖项,不过要说缺憾就是我从来没有获得过国家级竞赛的一等奖,最多也就是获得二等奖。
写作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材。很多人觉得写作文“难于上青天”都是因为无话可说,因为每天的生活都比较枯燥,特别是现在到了疫情期间生活就更单调了,除了在家和上学根本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这里我就分享自己写作的经验,权当抛砖引玉。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生活当中确实没有太大的乐趣,我们也很难接触到更广阔的天地。这就更需要我们在积累素材的时候多多用心,除了多去关注一些新闻媒体,并且多读书、看电影或者是看动漫,还有一个容易为我们忽视的问题就是同一个素材可以在多个方面进行运用,这就是所谓的一材多用。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同的素材也有可能有不一样的用法。例如有一次我需要处理一个图片格式转换的问题,在网上查找对应解决方案时发现有的方案简单易行,也有的方案明显更加复杂,步骤比较繁琐。最终经过尝试才找出了一个合适的方法。
这件事情既告诉我们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不唯一,也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应该局限自己的思维,不能固守成规,而是应该积极去寻求不同的答案。同时这还是一个在网络时代如何遴选出自己所需要信息的事例,不能盲目相信他人给出的信息,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应该坚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历史事件更是如此。从五四运动当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新青年除旧革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也可以看到旧势力的顽固与反动,更能看到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的无所适从,还可以感受到封建价值观对于人们的毒害何其之深。重男轻女这样一错误的思想,是被女性传承下来的,其中又包含着多少女性的自我否认。
学会多角度挖掘素材和思考问题能够让写作过程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一材多弥补了我们眼界的局限,而且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
《一物多用话食堂》
一物多用话食堂
日前父母出差,家中无人,天天混迹于我校食堂,感慨 万千,特撰随笔一篇:
时代在变化,食堂也在改革。如今,我校已建成具有现 代化的多功能食堂,具体功能如下:
1、体育场。我校领导对学生关爱有加,生怕我们只顾学 习,而忽略了对自身的锻炼,于是特地将我校食堂挪了又 挪,一直挪到了后门旁。这一招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为 啥?我校的教学楼一般地处前方,距离后门的距离少说也有 那么五六百米,就算我们这新教学楼赶到食堂来回少说也得五六分钟。这样一来,在下课时,道路上,食堂边,就常常 可以看到飞奔而来又疾驰而去的身影。难怪一中的田径队能够取得如此佳绩,感情离不开我校领导的英明决策啊。
2、健身房。就算你有足够的毅力,能够熬上一上午,他们还是有让你运动的方法。在中午时分,食堂人头攒动, 五千精英同时汇集于此,以图一饱的情况下,就算有十二个窗口也不管用。在这里排队只会越排越后头,这样的话就只 能发挥身体上的优势,通过“柔道”等方式抢占先机。就算你再怎么瘦弱,经过几次“锻炼”,身体也就强壮了吧。
3、博物馆。这个词好像用的有点不恰当,但又的确如此。看到食堂的饭菜,就禁不起让我想起了80年代的伙食。 我一般只在课间去吃吃点心,结果不由得大吃一惊:煎包一周才供应一次,春卷一个月才能吃到一次。有一次和朋友一 起去吃馄砘,结果找了半天愣没看到汤匙,用筷子吃馄砘,估计这也是一个创举吧。至少一看到食堂的饭菜,我就能够 领会到非洲小朋友的可怜,能够体会到爸爸他们当年的处境……真是极富“教育”意义哪!!!
4、球场。此球场非彼球场也,此球场指看球的场地。这或许是食堂唯一能被人称颂的地方了。两层楼,四台29寸大彩 电,只要有比赛,就会锁定CCTV5。遇到湖人VS火箭这种重大比赛,电视前必然是围的密不透风,科蜜姚蜜自动分成两 派,拼命的摇旗呐喊,那个壮观哪。当然,我和几个同学这么做的副作用是上课迟到,结果被狠批了一顿;NBA全明星 赛时,人流达到了高峰,保守估计,小小的一台电视前起码围了百来人。如果来个检查 团的说不定还会给造成错觉:这食堂的饭菜一定是太好 吃了,下课都这么多人。目前开业酬宾阶段,物价均为8折优惠(作者:别小瞧, 还是可以吃死你的),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哎……
昨天随笔发了下来,上面多了一段评语:
堂堂气派的食堂也变成了你歪批的对象,见到此 文,我脑中第一反应――你的坏笑。
究竟是我写错了,还是老师没有去过食堂呢……要知道 许多东西是要看本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