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夏日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19 01:16:49
《溪畔夏日》
日头爬到头顶时,蝉鸣像被点燃的引线,在老杨树上炸开一片喧闹。我和朵朵踩着拖鞋往溪边跑,塑料鞋底蹭过晒得发烫的柏油路,“吱呀”一声滑出半尺远。
溪水藏在浓荫里,青灰色的卵石在水底明明灭灭,朵朵脱鞋就往浅水里跳,凉鞋被她踢在岸边,鞋跟朝上,像两只张着嘴的小鱼。“快看!”她指着水底,一群半透明的虾米正顺着水流漂,细腿一蹬,忽闪到石缝里去了。
柳树荫下,李婶蹲在平石上择青菜,竹篮歪在旁边,装着刚从地里割完的绿得发亮的空心菜。她捏着菜梗甩掉泥,顺手把菜扔进溪里,水流漫过菜叶,把泥沙卷走,露出嫩生生的白茎。“丫头们别往深里去!”她抬头一喊,一边再把手里的菜在水里荡了荡,水珠顺着叶尖滴下来,在溪里敲出细碎的响声。
对岸石阶上,张叔正蹲着刷摩托车的零件,脚边放着一个盛着肥皂水的铁盆。他戴着旧手套,拿着硬毛刷来回清理零件上的油污,泡沫顺着指缝流进溪里,被水冲成一缕缕白丝带。“李婶,今儿这菜看着嫩啊!”他嗓门亮,惊得柳树上的蝉静了半秒,又立刻炸成一片。
“回家吃西瓜啦!”奶奶的声音从巷口飘过来。我和朵朵慌忙往岸上跑,脚心沾着的水草甩了一路,跑过老杨树时,听见李婶还在跟张叔搭话,说傍晚要下雨,得赶紧把玉米收了。蝉鸣裹着水汽漫过来,闻着都带点凉丝丝的甜。
晚饭时,雨果然来了。“噼里啪啦”地打在窗玻璃上。蝉鸣被雨浇得低了些,混着屋檐淌水的声音。奶奶切开冰箱里冰着的西瓜,红瓤里嵌着黑籽,咬一口,甜水顺着下巴直往下淌。
“溪边的菜,明早准更嫩。”爷爷说这话时,窗外的雨正顺着柳树叶,滴进溪里呢!
《遇见广邑,遇见美好》
那个夏日的清晨,裹挟着草木的清香与雀鸣。我漫不经心地走在小径上,脚尖偶尔踢起一颗圆润的石子,看它骨碌碌滚远。行至一片开阔的坡地时,目光忽然被前方那面灰色的墙牵住——墙顶嵌着清爽的蓝色房梁,最惹眼的是“广邑”两个明黄的字,在阳光下像跳动的光斑,莫名就暖了心头。
微风掠过,发梢轻轻拂过脸颊。我带着几分好奇推开玻璃门,迎面撞上陈老师温柔的笑意,她像招待熟客般引着我,走进了那间后来无比熟悉的206教室。教室里站着的,正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吴老师。他架着黑框眼镜,头发虽有些稀疏,却丝毫不减精神气——素净的衬衫配长裤,脚下一双轻便的运动鞋,手里握着支电子笔,站姿笔挺,像株经冬不凋的松。
从吴老师的第一节课起,我便觉出了广邑的特别。从前在别的补习班,遇着难题只能硬着头皮装懂,而在这里,吴老师总能把每一步推导拆解得明明白白,直到我眼里的困惑彻底散开。课堂上更没有紧绷的压迫感,我大可以随心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答错了,等来的也从不是斥责,而是他温和的一句:“思路不错,再试试呀。”
紧接着的语文课,推门进来的是段老师。她留着利落的短发,脸上总漾着笑意,踩着高跟鞋,手持课本,步子轻缓得带着几分古韵。她的嗓音像浸了清泉,讲起课来又风趣得很,那些方块字经她一讲,仿佛都活了过来。我总听得入了迷,恍惚间就跟着她走进了课文里的世界——有时是童真烂漫的百草园,有时是墨香氤氲的诗卷,每一处都藏着惊喜。
在广邑的楼宇间穿行,总觉得周身都浸着书香气。每次走过靠近宿舍的楼梯,墙上那些励志的句子便会撞进眼里,像一句句轻声的叮嘱:“学习是日拱一卒的积累,悄悄拔尖,才能惊艳时光。”这里就像个藏着魔法的知识城堡,让人总也逛不够,离不舍。
广邑的老师们,从不止是教书的先生。他们会在你蹙眉时递过一杯温水,会在你对着习题发呆时蹲下来慢慢讲,会在你把心事藏进沉默里时,轻轻拍着你的肩说“有难处跟我说”。在这里,我不仅装进了满脑子的知识,更慢慢懂得了怎么跟世界相处,怎么跟自己和解。
遇见广邑,像遇见了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比从前更好的自己。这里是托着我长大的摇篮,是让梦想开始发芽的地方。真要好好谢谢广邑,谢谢每一位老师——是你们让我尝到了学习的甜,让我明白成长不止是分数,更是眼里有光,心里有方向。这段时光会永远揣在心里,带着它给的力量,一直往前走去。
《麦田的风景》
夏日清晨,我悠闲的漫步在田埂上,眼前豁然开朗:麦田如一张巨大的青黄绸缎铺展至天边。风一拂过,绸缎便温柔地起伏,涌起连绵的浪涛,簌簌低语着奔向远方,仿佛整个田野都在深深呼吸。天空高远澄澈,与麦浪在视线尽头亲密相融,让天地浑然一体,仿佛大地正捧出它珍藏的诗篇,献给天空细细品读。
我忍不住俯身轻抚麦穗,指尖触到一片清凉的露珠。饱满的麦粒密密地依偎在穗头,青绿中已悄然泛出浅黄,仿佛被阳光悄悄吻过。细密的麦芒尖尖地挺立着,调皮地轻刺我的手心,仿佛在与我耳语着成长的秘密。忽然,一阵风掠过,麦浪簌簌涌起,麦穗微微垂首,那起伏的姿态竟似无数谦逊的孩童,在风里悄悄交换着金色的梦。
田野深处,一位老人正弯腰拾起几穗遗落的麦子,身影在无垠的麦浪间显得渺小却安稳。他粗糙的手掌抚过麦秆,如同抚过时光的刻度。我望着麦穗谦卑地垂下头,仿佛明白了田野无声的教诲——最沉甸甸的收获,总是向着滋养它的大地深深俯首。原来麦田的风景不仅映在眼中,更悄然沉淀在心底深处,那是谦逊、是感恩,更是大地捧出的沉甸甸的金色诗篇!
《蚝香四溢的台山夏日》
夏日的台山,海风裹挟着咸鲜的气息扑面而来。随着暑假的到来,肥美的海鲜陆续上市,我跟着父母来到这座滨海小城,开启了一场寻味之旅。
在台山众多海味中,最令人难忘的当属台山生蚝。刚出海的生蚝壳上还沾着细碎的海藻,撬开坚硬的外壳,里面是饱满肥嫩的蚝肉,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白灼生蚝最能保留原汁原味,蘸上芥末酱油,鲜甜中带着一丝辛辣;蚝仔烙则是将蚝肉与蛋液完美融合,煎至金黄酥脆,咬下去外脆里嫩,满口生香。难怪台山人说:“无蚝不成夏。”
让我惊叹的是,生蚝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蕴藏着渔家人的生活智慧。在古旧的蚝油作坊里,我目睹了蚝油的诞生:老师傅将新鲜蚝肉倒入大铁锅,柴火慢熬,棕色的汁液渐渐浓稠。他手持长铲不停搅动,额头的汗珠混着蒸腾的蚝香,在作坊里弥漫开来。过滤后的蚝油色泽醇厚,只需几滴,就能让寻常菜肴焕发诱人鲜味。
更妙的是蚝壳的妙用。海边人家把蚝壳层层叠叠地嵌在墙面上,形成独特的“蚝壳墙”。爸爸告诉我,这可不只是台山海边人家就地取材的聪明,更是抵挡咸湿海风、防着小偷翻墙的天然屏障!我好奇地伸手摸了摸那凹凸不平的墙面,指尖传来糙糙的、硬邦邦的触感。瞧那些密密排着的蚝壳,边儿都微微翘起,尖尖角角直指蓝天,任谁想爬上来,都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海风咻咻穿过蚝壳间的缝隙,发出细细的呜咽,像极了老屋在低声絮絮叨叨。
这些被掏空了柔软身子的硬壳壳,就这么沉默地守护着屋檐下飘啊飘的熬蚝油咸香,也守着渔村人家平平淡淡的烟火气日子。
(小作者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尚雅学校七年级学生)
后 记
生蚝全身都是宝,它就像这海边人家生活的缩影,点点滴滴都透着智慧与珍惜,将大海慷慨的馈赠,化作了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温润与暖意。
家长感言
孩子通过味觉和视觉的体验,感受到食物除了除了美味的多元体验,增长知识,感知人间冷暖,是很好的暑期体验。
教师赏析
梓贤同学以细腻的笔触,将台山生蚝的美味与用途娓娓道来,无论是熬蚝油的烟火气,还是蚝壳建房的智慧,都描写得生动传神,让人仿佛嗅到咸香,触摸到粗糙的蚝壳墙。文章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平凡中的独特韵味,真是一篇有滋有味的佳作!(钟千千)
《九灵翠染,天窗玉涵》
夏日的燥热像张密不透风的网,裹得人难受。踏足广西,总免不了亲身体验一番水的乐趣。此时,最值得探访应该就是那被誉为上帝之眼的奇观——九灵天窗。
或是租一叶小船,或是携一方桨板,你可以划着它穿行至湖中央,望着四周山峦叠嶂,彩云闲游,阳光映湖碎金跃,微风过处漾涟漪,宛若李白笔下的“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之境这一刻,我仿佛走进了诗中梦境,指尖轻触水面,凉意顺着指缝漫进血脉,冰雪般清冽的触感从掌心炸开,恍惚间好像与传说中九位仙女的裙裾相触。俯身望去,桨板下的湖水呈现出蓝宝石般的剔透,阳光穿透水面时,竟将游鱼的影子拉长成灵动的诗行,而随波摇曳的水草,正在用碧绿的头发在水底点缀那宽阔的地毯。
当桨板轻旋着滑入主天窗的圆心,四围黛青色的山影忽然碎成粼粼浮动的翡翠,在水面漾开细碎的光鳞。仰观穹顶,棉絮般的云絮正以慵懒之姿漫过黛色峰尖,为这处“上帝之眼”覆上一层柔纱般的雾霭;俯瞰脚下深潭,地下水与地表径流的交界处泛着幽蓝光晕,恍惚间竟似触到了“青冥浩荡不见底”的仙界入口。此时若敛息静听,除了桨板划破水面的细响,岩壁上水珠坠落的清响与地下河的暗流淙淙,正合奏着自然的和弦——那是徐霞客笔下“石溜滴馀”的千年回响,在时光深处泛起悠悠涟漪。
暮色漫过峰林时,轻舟已泊于岸。回望那片天窗群在晚霞中渐次洇染琥珀色,忽悟陶渊明笔下“仿佛若有光”的隐喻原是伏笔——并非所有秘境都藏于桃花坞里,在这喀斯特峰林的褶皱深处,九灵天窗以水为眸,既倒映着诗行里的喀斯特秘史,亦珍藏着杨朔笔下的星河传说。当最后一缕日光吻别湖面,桨板犁开的水痕仍在暮光里碎成银鳞,恰似李白梦境的残片,正随波流向每个钟情山水的灵魂。
《夏日北京之旅》
一年级的时候,读了课文《我多想去看看》,北京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古老的城墙牵动着我的心,今年暑假,妈妈终于带我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北京。
我们的第一站是天安门广场。到达广场时,升旗仪式已经结束。清晨的阳光把天空洗得透亮,蓝天白云像被精心剪裁过的绸缎,衬得城楼愈发雄伟。檐角的黄色琉璃瓦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与朱红宫墙交相辉映,每一道雕花、每一片砖瓦都透着岁月沉淀的庄重。广场中央的旗杆笔直如剑,顶端的五星红旗正随着风势舒展,红得热烈,飘得昂扬。广场上的游人渐渐多得像散落的芝麻,但人们脚步轻缓带着敬意,仿佛都在这方天地里,悄悄触摸着中国的历史脉搏。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宫。”默念着这句诗走进故宫时,午后的阳光正斜斜地铺在庭院里。抬眼是一望无际的开阔,脚下是平整的白石铺地,几丛花木错落其间,几株秀松亭亭如盖,把暑气轻轻挡在枝叶外。一对十米左右高的华表立在须弥座上,汉白玉的柱身被蛟龙缠绕,云纹从底部漫到顶端,柱顶的云板承露盘上,蹲兽昂首望着远方,整座建筑透着说不出的庄严肃穆,让人忍不住放慢了脚步。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我们站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抬头望去,它真像一条苏醒的巨龙,从渤海之滨腾跃而来,穿崇山、越峻岭,掠过荒漠草原,直抵西部戈壁,两万多千米的身躯在天地间蜿蜒,每一块砖都刻着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走近了才看清,厚重的青砖被岁月磨得发亮,坚实的城墙带着风雨侵蚀的痕迹,巍峨的敌楼矗立在山脊,每一道裂缝里都藏着古战场的沧桑。登上敌楼远眺,烽火台在山脊上依次排开,风穿过箭窗时呜呜作响,恍惚间竟像听到了千年前的狼烟四起,战鼓雷鸣。
我们还去了颐和园,昆明湖的水波在夕阳下闪着碎金,十七孔桥的影子浸在水里,像一串被拉长的珍珠;逛了南锣鼓巷,胡同里的槐花香混着冰糖葫芦的甜,老北京的吆喝声从巷口飘到巷尾……
这次北京之旅让我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感受到了跳动在胸膛里的中华血脉。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与启示,勇敢面对每一个挑战,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与浪共舞》
夏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层层树叶,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蝉儿在枝头唱着轻快的歌。我们来到东钱湖亭溪,准备开启一场刺激的漂流。
我和爸爸来到漂流起点,眼前,湍急的水流裹挟着雪白的浪花,如脱缰的野马奔腾而下,礁石在水面时隐时现。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既期待又紧张。我们迅速穿好救生衣,戴好头盔,爸爸还反复检查了安全扣,那认真劲儿,仿佛在对接一项重要使命。
刚登上小船,“透心凉” 就猝不及防袭来。工作人员手一扬,水如细雨般朝我们泼洒。我们也不甘示弱,立刻还击。随着工作人员轻轻助推,小船像离弦之箭,一头扎进汹涌的浪涛中。浪花气势汹汹地劈头盖脸扑来,凉意瞬间侵占全身。小船在浪尖灵活穿梭,撞上礁石的瞬间,剧烈颠簸,好似要把人甩出去。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死死抓住扶手,尖叫连连。这狼狈又刺激的感觉,让肾上腺素疯狂飙升!
转过一道弯道,小船驶入平缓水域。刚想松口气,一队 “水仗大军” 突然 “杀” 到眼前。有人举着水枪,水柱如银蛇狂舞,疯狂朝我们射击;有人端着水盆,握着水瓢,脸上挂着不怀好意的坏笑,猛地将水泼过来。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冰凉的水已把我浇成了 “落汤鸡”。“反击!” 爸爸一声大喝,吹响了战斗号角。我立刻抄起水瓢舀起水奋力泼去。可咱们这小水瓢,哪敌得过人家的 “大杀器”,对方的水花如暴雨倾盆,劈头盖脸砸来。我眼睛都睁不开了,只能闭着眼,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乱泼。眼看就要败下阵来,不知谁喊了一声:“打那个拿大盆的!” 我和爸爸快速抹了把脸上的水,集中 “火力”,朝拿大盆的 “敌人” 疯狂反击。水花精准地命中他的脸,瞬间,他成了 “落汤鸡”,举着空盆,嗷嗷叫着,四处逃窜……
水仗的兴奋劲儿还没消散,“之” 字形连续陡坡又横在眼前。小船如脱缰的野马俯冲而下,强烈的失重感,仿佛要把我的灵魂甩出躯壳。眼睛被水糊住,我只能紧闭双眼,用疯狂的尖叫宣泄内心的震撼。等回过神来,我们已被冲到了下游,浑身湿透,却笑得直不起腰。那畅快劲儿,别提有多爽了!
水流渐渐放缓,夕阳像打翻的金粉,洒下柔和的余晖。回望这一路,那些惊险瞬间,早已化作心底藏不住的畅快……
(小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写下这些文字时,漂流的刺激还在我心里打转。这次冒险让我明白,勇敢就是——别怕,迎上去!
家长感言
陪孩子经历漂流,看她从紧张尖叫到笑着“战斗”,很惊喜她的勇气。这次漂流让孩子直面挑战,也让我们懂了:放手让她闯,她能接住风雨,长成更坚韧的模样 。
教师赏析
小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活泼生动的语言,将夏日漂流的刺激与欢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文中对水仗的描写尤为精彩,动作和场面的刻画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结尾用夕阳的余晖和回望的视角,将漂流的惊险与欢乐转化为内心的畅快,含蓄而富有诗意,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方红波)
《一个有趣的午后》
夏日的阳光像一把金色的梳子,轻轻梳理着大地,蝉儿在树上唱着熟悉的歌谣。就在这热得让人昏昏欲睡的午后,我悄悄拿出火腿肠,准备召唤我那群毛茸茸的小朋友……
我拿着火腿肠,朝草丛喊:“咪咪们开饭啦!”四只毛茸茸的小猫像小火箭一样窜了出来。一只小橘猫胆子最大,大胆地靠近,小尾巴翘得高高的;两只小三花有点害羞,躲在后面偷偷地看着我;还有一只小狸花特别着急,喵呜喵呜地叫着,好像在说:“快点给我尝尝吧!”
我把火腿肠掰成几小块放在地上,它们立刻围拢过来,小脑袋挤在一起,用小舌头吧唧吧唧地舔着,吃得很香呢!
看着它们吃得开心,我心里也像喝了甜甜的冰水一样,快乐极了!
《夏日的雷阵雨奇遇》
清晨,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挂在天边。忽然,乌云像一口倒扣的大锅,从天边翻滚而来,一下子就把太阳遮住了。轰隆隆,雷声像大鼓一样敲响天空,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接连不断地落了下来。小花和小草被雨点打得轻轻点头,好像在跳舞。风儿也来凑热闹,吹得树叶沙沙响。
行人们可忙坏了。有的飞快地往前跑,像小鹿一样着急;有的脱下外套,顶在头上挡雨;还有的赶紧跑到屋檐下躲雨。一个小男孩踩在水坑里,咯咯地笑着,溅起一朵朵小水花。
雨停了,天空重新亮了起来,太阳从云层中探出头,树叶被洗得闪闪发亮,水坑里映出了彩虹。这雷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给世界带来了惊喜和清凉。大家走出屋檐,深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第一次当小助手》
在炎炎夏日,稻田里绿意盎然,道路两旁的树木如卫兵般挺立,形成两列壮观的景象。几只小鸟欢快地飞过田野,叽叽喳喳地唱着歌儿。
今天是妈妈参与“永驻童城,七彩假期”公益托管送教下乡活动的日子。她为乡下的留守儿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实验课。我则有幸成为了她的小助手。我们的第一站是美丽的千家峒大远村。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便早早地来到了大远村村公所。
开始上课了。妈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有趣的科学实验课程:《神奇的紫甘蓝》和《虹吸现象》。首先,妈妈让我进行一场“魔术”表演。我将事先准备好的紫甘蓝汁倒入装有各种化学物质的杯子中。我让大家观察手中紫甘蓝汁的颜色,然后兴奋地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当我把紫甘蓝汁倒入这些杯子里时,颜色瞬间发生了变化,有粉红的、紫色的、绿色的、蓝色的,还有淡粉色的……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发出赞叹,脸上露出好奇的神情,崇拜地看着我。我感到无比神气!
随后进入了同学们的实验环节。妈妈让我给每个小组分发实验单、实验器材和待测液体。我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教室里穿梭不停。随行的工作人员纷纷夸赞我:“这个小助手真能干!”听到这样的夸赞,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当天,妈妈上午在千家峒大远村送教,下午又赶往松柏乡石岭村。有趣的科学实验为孩子们带来了难忘的体验。作为小助手的我,深刻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为了这次送教活动,妈妈不仅需要提前备课、制作课件、反复修改,还要购买实验器材,并亲自开车搬运上下车。
要上好一堂课,真不容易啊!
作为学生,我要更加尊重老师,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努力成为一名有用之才,回报社会的培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