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一个镇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2:34:15
《我的家乡》
大沥是佛山市南海区的一个镇。那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拥有“铝材第一镇的美称。
大浩湖树木茂盛,山清水秀,大浩湖极为漂亮。湖面吹过一丝丝清风,掀起了点点浪花,十分自然。如果没有清风,那湖面就像明亮的大镜子,着实让我想起“湖光秋月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诗句。
大沥还有一种特产——沙皮狗。这种狗的头看上去皱皱的,可摸上去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狗的皮毛就像地毯一样,舒服极了。因为它有这样独特的外表,所以,大沥的沙皮狗闻名海内外。
我喜欢我的家乡,它是多么美妙啊!希望家乡越来越富有,为2008年奥运会争一口气!
《忙碌的早晨》
微风轻轻地吹着,大雾弥漫着整一个镇,大家都明白,要下雨了,于是开始忙碌起来。
“快过来帮我收一下衣服。”妈妈对着我喊,我走到阳台,风吹着我的脸颊,吹乱了我的头发。我慌慌张张地收完了衣服,可风又开始做怪,把阳台的东西全都吹倒了,于是,我又有一个新任务——收拾阳台。
好不容易收拾完阳台,刚坐下擦一擦额头上的汗水,妈妈又急忙跑过来,喘着气说:“今天太急了,没有买菜,你去帮我买一下菜。”我叹了口气,让妈妈列了一份清单,就带着雨伞出了门。
走在路上,我张望着小区里的居民们,只见他们也收着衣服、打扫阳台,盯得如入了迷,又看见许多小蚂蚁正在搬家呢!一列队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突然,“轰”的一声,是雷开始叫嚷了。我回过神,急忙跑向超市。进了超市,这里望,那里找,逛了一圈圈,可算是把东西给买齐了,付过钱后,又提着沉甸甸的菜回了家。
“妈妈,你的女儿要被饿死啦!”一走进家门我就喊叫着,妈妈跑了过来,有些无奈:“谁让你那么慢!”我翻了个白眼,把菜提进了厨房,又回到房间里开始写作业了,不知不觉就做了许久,打开房门,妈妈还做着饭......
看了看时间,才十点半,走到客厅,打开了电视看。“哗哗”的雨声打在窗外,妈妈又让我去淘米,我撸起袖子,一副很有精神的样子,开始淘起了米,和着雨声,我唱起了欢快的歌曲。
雨停了,太阳照耀着马路,新鲜的空气扑了进来,忙碌的早晨终于结束了。
《发展的道理》
花都区的花侨镇是广州市最年轻的一个镇,成立于1999年12月,辖区为原花县华侨农场,人口近5千人,90%是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花侨,被当地人称为“小东南亚”。
建镇一年多来,花侨镇经历了超常快速的发展,供水、供电、通讯、排水排污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合同利用外资31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0万美元,基础设施投资2000多万元。去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为16153万元,比上年增长27.8%,纯收人706万元,比上年增长12%;外资出口完成790万美元,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14.5%;税收完成223.4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4%。这一系列的成绩,足以表明,这个广州市最年轻的城镇所蕴藏的经济潜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发出来。
这是一块热土,是一块热得发烫而又诱人的土地。置身花侨镇,就象置身一个沸腾的大工地,一股开发建设热潮扑面而来,令人血脉责张。
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花侨镇党委领导班子一年多来带领群众真抓实干而赢得的丰厚回报。花都华侨农场创建于1955年,是国家安置东南亚归、难侨民的一个带行政性的企业单位。由于长期受管理体制的制约,“等、靠、要”思想的束缚,导致农场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1997年,全场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2358万元,净亏99.8万元,职工人均年收人为1800元,而当时周边的北兴、花东等镇、村,工厂林立、欣欣向荣,农民早已过上“小康”生活了,而拥有14.5平方公里的华侨农场却静土一地,85%的职工居住在破烂的瓦房,华侨农场的步履已十分艰难。建镇后,如何尽快走出困境,发展经济不仅是广大归难侨的强烈愿望,也是首届镇党委领导班子肩负的历史重任。
“穷则思变”。花侨镇党委一班人,决心以发展,求生存,求出路,求活力。借建镇的契机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的东风,以发展为主题,以抓好经济建设、小城镇建设和招商引资三项工作为重点,优化提高第一产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加速推进第三产业,突出“侨”字特色,建设流溪河畔的“小东南亚”。
要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只有大办工业,这是花侨走向富裕,迈向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否则,解决就业、增加职工收人、城市化等等都是一句空话。于是镇党委领导班子形成“工业富镇”的共识,一方面组织人员到先进地区去学习参观,另一方面出台《关于鼓励和吸引外商投资的优惠措施和奖励办法》共32条。同时,又狠抓硬、软环境建设,由守株待兔式的招商转变为主动出击招商。
办工业,要攻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招商引资。杨江正、潘志军、刘顺强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出面,以诚感人,一个一个客商去请,见到项目就拉、就争、就“抢”。当他们听说,广州市新鸿贸易有限公司打算兴建环保海绵厂,杨书记、潘镇长立即带领镇招商办同志前去洽谈,几经往返,结果这家客商被镇领导的招商热情和办事效率所感动,硬是把厂办在花侨。事后,多家环保海绵厂也纷纷落户花侨。印尼籍华侨温碧麟先生曾于80年代在花县华侨农场办厂,后因故中止合作达10多年之久。建镇时他欲在花侨办厂,但迟迟下不了决心。镇领导知道后,多次与温先生联系,最后温先生被花侨镇的投资环境所吸引,打消了顾虑,决定在花侨投资800多万元兴办广州威娜制衣厂。
镇领导班子深深知道这一道理:硬环境不好,客商不来;硬环境改善了,软环境不好,同样也留不住人。他们决心在投资环境上下大力气,大办公路、建设水厂、改善通讯设施、美化绿化环境,营造东南亚风情,塑造花侨的新形象。台湾客商吴思颖女士在当地办百兴木制品厂有10多年了,她的亲朋欲从香港前来参观,均以环境差被她婉言拒绝,还曾一度想迁往外地。建镇后,花侨的形象靓起来了,她不但热情地邀请亲朋来参观,而且决定扎根花侨,并投资建1000万元的分厂。
迄今,花侨镇招商引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共引进项目15个,另有2个扩建项目。其中有首期投资2亿元、占地3000亩的泰湖山庄,有投资2286万元的华企工业集团,有投资500多万元的杨荷机械化奶牛场,有首期投资450万元的“小不点”鞋服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