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奶奶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19 11:42:29
《我懂得了奶奶的“慢”》
奶奶的动作总带着种不慌不忙的从容,像是踩着云朵在走路,轻悠悠的,从不见急。每天早上我背着书包往门口冲,她还在厨房慢悠悠地擦桌子,抹布在桌面上画着圈,连桌角的木纹都要细细抹过。等我傍晚写完作业,趴在阳台栏杆上看晚霞,她才端着小凳子挪到晾衣绳下,把衬衫、袜子一件件摘下来,抖一抖,再叠得方方正正。我总忍不住催:“奶奶,快点呀!”她就眯起眼笑,手里的动作不停:“慢点儿好,慢了才出细活。”
那个周末,我缠着要跟她去菜市场,想看看她这“慢”到底藏着什么名堂。她牵着我的手,掌心温温的,我们顺着人流慢慢走。肉摊前,她跟卖肉的张叔唠两句家常,问这肉是今早刚杀的吗,又弯腰看看肉的纹理;青菜摊前,她把小油菜一棵棵拎起来,翻着叶子瞧背面有没有虫眼,手指轻轻掐掉发黄的边角。我拽着她的衣角晃:“奶奶,都差不多啦,快点买吧。”她举着棵带泥的菠菜给我看:“你瞧这根上的土,潮乎乎的,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才这样,放两天都新鲜。”
回家路上,我才发现她的布袋子里藏着小心思:鸡蛋躺在最底下,裹着层软纸,上面压着块干净的布;刚买的酱香饼用棉布包着,热气裹在里面散不去;就连一小把香菜,都被她用橡皮筋捆成整整齐齐的一小束。走到楼下台阶时,她忽然停下,弯腰捡起个东西——是我早上掉的橡皮,在地上滚了半天才被她瞧见。她掏出手帕擦了擦橡皮上的灰,塞进我兜里,眼里闪着光:“你看,走得慢了,才捡得到这些小宝贝呀。”
那天中午,她要做我最爱的糖醋煨猪脚。我趴在厨房门框上看,她把猪脚切成大小匀净的块,泡在冷水里,时不时换盆水,说要把血水都泡出去。接着在砂锅里放几块冰糖,小火慢慢搅,等糖化成琥珀色的糖浆,冒起细密的小泡,才把肉块倒进去翻炒。她握着锅铲的手轻轻晃,让每块肉都裹上糖色,再倒进醋和酱油,添上热水没过肉,盖上锅盖,转成最小的火。
火苗在灶底轻轻舔着锅底,锅里咕嘟咕嘟的声响像在哼歌。奶奶坐在小凳上守着,隔会儿就掀开锅盖搅一搅,怕底下的肉粘了锅。阳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她银白的头发上,泛起软软的光。等肉香顺着锅盖缝钻出来,漫得满屋子都是时,墙上的钟已经走了一个多钟头。
我夹起一块放进嘴里,肉皮糯得像要化在舌尖,牙齿轻轻一碰,骨头就脱了下来,咸甜的汤汁混着肉香在嘴里散开,比外面快餐店里的速成肉多了层说不出的醇厚。奶奶坐在对面,慢慢喝着粥,看着我笑:“这肉啊,急不得。火大了炖不透,时间短了不入味,就得小火慢慢煨,才能出这股子香。”
我嘴里含着肉,忽然懂了。奶奶的“慢”哪里是磨蹭,是把日子当成了需要细煨的汤。她慢慢擦桌子,是怕漏了我藏在桌缝里的橡皮;慢慢收衣服,是要把校服的领口理得平平整整;慢慢挑菜、慢慢炖肉,是把心放进每一件小事里,让寻常日子也透着股熨帖的暖。
原来慢下来,不是浪费时光,是把日子过成了值得回味的滋味——就像那锅猪脚,在慢慢的等待里,熬出了最浓的香。
《母鸡们的美食节》
上午,晴空万里。奶奶在菜园里抓了很多胖胖的大青虫,交给我和轩轩一起喂母鸡。
我一看到这些虫子就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我心爱的母鸡们的美食节就到了。
我急急忙忙地来到鸡群中央,还没等盆子落地,母鸡们就看到了这些肥美多汁的大青虫,它们好像在说:“宸哥哥,你不能丢了这些人间美味,快给我们吃吧!”于是我二话不说,急忙和轩轩忙活起来,我们拿着剪刀把大青虫一条一条地从盆子里夹出来丢在鸡群中央,并且大声地说:“谁先抢到就是谁的,先到先得!”只见几只母鸡健步如飞,不停地扑腾着翅膀往大青虫的地方前进,旁边的母鸡见了急红了眼,也争先恐后地向前跑去,有些母鸡甚至大打出手,经过几秒针的争夺,终于有一位幸运儿用喙啄到了大青虫,它立马往鸡群相反的方向跑去,想自己美美地享用。这时我看到了精彩的一幕:三只母鸡争抢一条大青虫,它们争来抢去,好像在拔河,结果把大青虫搞了个五马分尸,撕成了三段,大青虫一点一点的被它们吃掉了。看着它们那馋样,我和轩轩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们的笑声久久回荡在蓝蓝的天空中。
突然,有一只黑母鸡扑腾着翅膀,从天而降,用脑袋把盆子撞翻了,把我们两个搞得措手不及。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盆子里的大青虫都被母鸡们一抢而空。
咦!怎么有只黄母鸡没来?那只黄母鸡怎么没来呢?我凑近一看,啊!原来它在吃“辣条”---蜈蚣。只见它娴熟地用喙先啄几下蜈蚣的脑袋。蜈蚣仿佛在说:“你这个坏蛋,看我怎么收拾你!”可是蜈蚣还没得及使出绝招,就已经落入下风了。紧接着,黄母鸡用它尖尖的喙衔着蜈蚣左一甩,右一甩,然后往地上丢,让它来了几个死亡翻滚,几个回合后,直到把它甩晕才肯慢慢享用属于它的“辣条”。
从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强者生存,弱者淘汰。怪不得人们常说:“落后就会挨打。”
我猜,今天母鸡们应该开心坏了,因为它们享用了这么美味的食物。
《我和春天捉迷藏》
星期天中午吃完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出门了。我们要去"小九寨沟"找春天玩!妈妈说那里可漂亮了,就像童话世界一样。
从奶奶家出发,我们像一队探险家,沿着植物园的围墙走。我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突然看见前湖的水面闪着亮晶晶的光,像撒了一把小星星。过马路时,爸爸紧紧牵着我的手,我的心扑通扑通跳得好快。
哇!这里的春天真调皮!她躲在刚冒出头的小草里,藏在奶奶找到的野菜里。奶奶教我认马兰头,它的叶子像小船;野芹菜闻起来香香的;荠菜最好玩,叶子像小锯齿。我采了一大捧,感觉把春天都捧在手心里啦!
最刺激的是过独木桥!木头圆圆的,我像走平衡木一样张开手臂。走到中间时,我偷偷往下看,溪水在对我眨眼睛呢!爷爷在后面喊:"别怕,春天在给你加油呢!"
奶奶蹲在溪边抓螺蛳的样子真有趣。她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手在水里摸来摸去。"快看!"奶奶举起一颗螺蛳,它的小房子转呀转的。我们把它们装在袋子里,螺蛳们好像在说:"带我们去看春天吧!"
回家的路上,我的小脸红扑扑的。原来春天不是躲起来的,她就在我们身边:在野菜的叶子上,在溪水的歌声里,在我采到的每一颗螺蛳的小房子里。明天我要告诉同学们,春天最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啦!
《科技如桥》
去年国庆搬新家,奶奶嚷着要来“逛逛”。我去大门接她,走到门口时,她盯着密码锁眨了眨眼,像撞见会变戏法的铜锁:“这门咋没个钥匙孔?” 我顺口打趣:“您可真‘low’!” 话出口就悔了——奶奶喉结动了动,把到嘴边的话咽回去,脊背又弯了几分,低头佝偻着身子戳着地面。我忙拽住她袖子:“奶奶我开玩笑呢!您看,这能输密码,还能按指纹!再也不怕您老糊涂忘带钥匙啦!” 她意味深长地点头,眼角笑纹里晃着光:“现在技术,真发达。”
进了家门,小狗猛地扑过来狂吠。奶奶唬着脸骂:“非要养这畜牲!满屋子毛,指不定藏多少虫!” 我早料到这出,像变魔术似的掏出一瓶驱虫水,倒进扫地机器人底座。按动开关的瞬间,机器人“嗡”地滑出去,转着圈吞掉狗毛,原本像雪地的地板,眨眼间亮得能照见人影。奶奶凑上去瞅,眼睛瞪得溜圆:“城里人真舒坦!咋不造个专门遛狗的机器人?” 这话逗得我笑出眼泪,她却认真等着我回答,活像在问“啥时能上天摘星”。
这次,我悄悄备了份惊喜——给奶奶的智能手机。每次看她布满茧子的手,像握着块烫手山芋,在老年机按键上磕磕绊绊,就想着:该让奶奶摸摸“新时代”了。
我把手机递过去,说“先熟悉熟悉”。谁知她一不留神滑进抖音直播间,枯瘦的手指在屏幕上慌慌张张画圈,像被惊到的蝴蝶。迷茫的双眼洇着无措,喉结急促地动:“我......我是不是玩坏了?” 那模样,睫毛耷拉着,眼角还泛着刚才急出来的红,活像个被没收糖块的孩子。我指尖一划退出界面,她长舒口气,可眸子里还闪着后怕——那一刻,我突然心疼:原来对她而言,科技是这么陌生又可怕的东西。
没一会儿,我教会她刷短视频、打视频电话、发语音。看她学得认真,鼻尖沁着细汗,忍不住夸:“奶奶真聪明!” 她抿嘴笑,却又慌慌摆手:“先学这些够啦,再多就记混啦!” 刚摸到智能机的她像个好奇宝宝,刷到啥都举着手机喊我看。瞧见儿媳孝顺婆婆的视频,竟抹着眼角的皱纹问:“我老了,你会不会也这么待我?” 惹得我又笑又酸,忙说“肯定会”。
后来她突然拍着大腿笑出声:“这小猫咋还会炒菜?” 我笑着解释是AI,还打开豆包,上传她和爷爷的旧照,让AI把两人“合”在同一张照片里。看着屏幕上,爷爷的笑纹里盛着光,奶奶的眼角笑出了月牙,连皱纹都透着喜,她直夸:“跟真的似的!”
夜里,奶奶抱着旧布偶贴在胸口,眼角映着手机屏幕的微光,亮得像揉碎的星子。她轻声说,想起从前啃树皮嚼草根,窝头渣子都要数着颗吃……说着,眼角滑下一行泪,却又很快抹掉,嘟囔“现在日子真好”。
科技如桥,一头连着奶奶的旧岁月,一头通向我们的新日子,让生活真的插上了翅膀,能往更暖的地方飞。
《等等亲爱的他们》
我的爷爷奶奶,守着乡下几亩薄田,仿佛和科技浪潮绝缘。
几年前,父亲给二老添置了智能手机。他想听听田里的蛙鸣,想看看老人们晒得黝黑的脸。老两口捧着手机,像捧着稀罕物件,却总把它 “用坏” 。我们打电话过去,十回有九回,听筒里传来冰冷的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奶奶总委屈地说:“不知道咋回事,它自己就没声儿了。”
每次回乡下,教手机充电成了必修课。我们握着他们布满老茧的手,点充电图标、插充电线,像教孩子学走路。可不出一周,准能接到爷爷电话:“手机又黑了,充不上电咯。” 回去一看,要么充电线被随意扔在角落,要么手机连着充电器,却压根没插进插座。
那次,父亲从奶奶同村好友那儿听说,爷爷体检测出高血压。他瞬间慌了神,手指颤抖着拨电话,听筒里机械的关机提示,让他的脸瞬间煞白。“万一有啥急事儿,联系不上可咋办!” 他扯着我就往乡下赶,车轮碾过柏油路,带起的风里,全是焦虑。
到家时,日头正毒,奶奶守着空荡荡的院子,听见响动,眯着眼从屋里挪出来。父亲顾不上擦汗,忙问:“我爸呢?” 奶奶指了指田的方向,“在地里薅草呢,说庄稼离不开人。” 我们沿着田埂找,看见爷爷佝偻着背,在玉米秆里时隐时现,汗把后背洇成深色。劝他回屋,他还嘟囔:“草不除,要跟庄稼抢营养。”
回了家,父亲盯着奶奶,声音发紧:“降压药呢?医生说必须按时吃!” 奶奶攥着衣角,小声说:“没买,那机器测的,准不准哟?我和你爸寻思,兴许是弄错了……” 她眼神闪躲,满是对科技检测的迟疑。
之后好些天,我们守着二老,重新教手机操作,把充电步骤写在硬纸板上,贴在墙上;教他们看电量图标,像教认新种的庄稼苗。讲体检数据时,父亲蹲下来,握着爷爷的手说:“这机器,就像咱田里的好把式,能早看出庄稼毛病,也能早看出人的毛病,得信它。” 爷爷抽着旱烟,吧嗒吧嗒响,烟雾里,皱纹似乎浅了些。
科技浪潮还在翻涌,别让亲爱的他们孤零零挣扎。慢一点,等一等,把科技的温度,细细传递。
《我的奶奶》
我奶奶有一头蓬松的卷发,鹅蛋脸,大眼睛,见到人总是一脸谦和的微笑。她身材适中,气质优雅,一点儿也不像是个早已退休的人。
奶奶是个烧菜好手,每天在厨房里忙碌着。起锅烧油、烹炒煎炸,奶奶烧菜的动作行云流水。即使是最普通的青菜,经过她巧手烹调,出锅后不仅色泽翠绿,而且美味多汁,我们全家都爱吃。奶奶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哪怕是最普通的咸鸭蛋,奶奶也要剥好后仔细切成小块,再一瓣一瓣排列到青花瓷盘里,旁边还配上一朵焯过水的西兰花。端上餐桌后,仿佛在白瓷盘里盛开了一朵金黄的菊花。不用吃,就是看一眼,也让人垂涎欲滴。到家里来的客人,只要吃过奶奶做的菜,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的。爷爷曾经得意地夸赞奶奶是我家的“御用大厨”。因为做菜,奶奶的手臂有时会被热油烫伤,我问她疼不疼?奶奶总是笑着说:“没事,没事。”
奶奶平时可温柔了,就像是我和弟弟最贴心的管家。平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奶奶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有时候弟弟不知道为什么哭闹起来,奶奶总是不厌其烦地一直哄着他,直到把弟弟逗笑了才算完。可是,如果我和弟弟犯了错,奶奶一下子就变得严厉起来,仿佛一个出色的川剧演员,转眼就换了另一副面孔。那天吃饭的时候,弟弟一直拿着爸爸的手机玩。奶奶提醒了两次,可弟弟玩得正嗨,根本就听不进去。奶奶忽然沉下脸,把手里的筷子“啪”的一声拍在桌上,对着弟弟就是一通教训。看着平时笑眯眯的奶奶瞬间变成了一只“呲呲”喷火的“大火球”,弟弟赶紧放下手机,乖乖地端起了饭碗。
奶奶对我的学习特别关心。她退休后原本在一家食堂里帮忙,这次放暑假,爸爸要送我回老家参加一个培训班学习。奶奶知道后,立刻辞掉工作,陪着我一起回到了老家。这些天,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除了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准备各种营养美味的食物,还坚持接送我去培训班上课。
这就是我的奶奶,一个温柔、慈爱、偶尔“变脸”的“御用大厨”。
我爱奶奶!
老师点评:本文从三个侧面描写奶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爱而又严厉的奶奶形象。尤其是对奶奶做菜的描写生动形象。
《节俭的奶奶》
在我的家中,有一位特别的长辈——我的奶奶。岁月染白了她的头发,银丝如霜,却总是被她梳理得整整齐齐;时光在她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可那双眼睛依然炯炯有神,笑起来时,两道弯弯的“小月牙”便会挂在眉眼间。奶奶身材娇小,却精神矍铄,浑身透着一股利落劲儿,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几十年如一日的节俭习惯。
奶奶对纸盒的珍视到了近乎执着的程度。走在小区里,只要瞥见路边有废弃的纸盒,她就会快步上前,弯腰捡起,仔细地将纸盒抚平、叠好,小心翼翼地捧在怀里带回家。日积月累,家中的一角渐渐堆起了一座“纸盒小山”。待数量足够,奶奶就会用麻绳将纸盒捆扎结实,颤颤巍巍地拉着去废品回收站。看着奶奶佝偻着背,在称重、算账时认真核对每一分钱的模样,我常忍不住抱怨:“攒这么久才卖几块钱,又累又不划算!”可奶奶总是笑着摇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这些纸盒看着不起眼,积少成多,用处可大着呢!”在奶奶眼中,这些被人丢弃的纸盒,都是能派上用场的宝贝。
对待剩菜剩饭,奶奶同样珍惜得很。每次饭后,饭桌上若还有剩余的菜肴,全家人都劝她倒掉。奶奶却总是连连摆手,眼神中满是心疼:“这都是我费了心思做的,倒掉多可惜!热一热还能吃,可不能浪费。”她总说,粮食来之不易,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都饱含着辛勤的汗水。
直到有一天,奶奶的举动彻底改变了我对节俭的看法。那时,我迷上了一款售价八十多元的乐高积木,满心期待地向妈妈提出请求,妈妈面露难色,有些犹豫。就在我满心失望,以为愿望要落空时,一旁的奶奶却毫不犹豫地掏出钱包,大手一挥:“孩子喜欢就买!只要对孩子有益,花多少钱都值得!”那一刻,我望着奶奶慈祥的脸庞,突然明白了她节俭的深意——她并非吝啬,而是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刀刃上,将省下的钱花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花在家人真正需要的时刻。
从那以后,我终于懂得,节俭不是小气,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珍视。奶奶用她的言传身教,教会我珍惜每一份资源,也让我明白了,爱与付出,才是节俭背后最温暖的底色。
《我最想去的地方》
听爷爷奶奶爸爸说
有个地方百花飘香
听老师说
有个地方书声琅琅
那个地方书架成行
那个地方实验室令我向往
那个地方的音乐教室、美术室
还有宽大标准的体育场
全国各地的学子们
齐聚课堂
成为华夏复兴的栋梁
我知道那个地方
距离我还很遥远
但是,我会努力学习
不懈拼搏
实现我的愿望
《中秋节的奶奶作文》
中秋节的奶奶作文
每年的九月,总能见到奶奶忙碌的身影。临近中秋,我又开始催着奶奶做糍粑饼。“快了。”奶奶总摸摸我的头,乐呵呵地说。
中秋,在我童年的期盼中,总来得很及时。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我已经超出奶奶半个头。中秋,如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悄然无声地落在了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奶奶说,该做饼了。我欢天喜地地跑到厨房,嚷嚷着要打下手。奶奶笑着点了点头。已经熟了的米饭散发出淡淡的香,温热的面粉与芝麻都准备妥当,接着一个个糍粑饼从奶奶手里“变”出,白得可爱,也看馋了旁边的我。
趁着这个时候,锅里的糖芋头也好了,一个个都变成了可爱的红色,香味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院子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一首首稚嫩的童歌里。
没来得及尝一口,便看见奶奶在煎饼了,一个个雪白的饼在奶奶的指挥下变成了金黄色,我的期盼也一下子被实现了。
中秋饼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和哥哥在奶奶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中秋之后长高。奶奶一双操劳的枯手,也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当哥哥也站在她身后,慢慢地成人时,却发现,奶奶早已一笑白头。
每年,奶奶似乎是这个节日的主持人,年年中秋,她做的似乎比谁都多。当我默默地走到她身后为她敲背时,才发现,这些年,我没怎么让她省心过,尽管,我在家最怕她。
中秋,安详而又宁静,它带着秋天的凉风,简淡、玄远。院中的小狗,红色的八仙桌,邻家小孩可爱的小鞋,以及在厨房的那抹身影,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不息的运河,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奶奶的中秋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里的九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中秋节的奶奶作文】
《小学作文:奶奶和中秋节》
小学作文:奶奶和中秋节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奶奶的`生日,大家一起在奶奶家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我坐在我爸爸的车里,准备去奶奶家,因路太远,我在车里美美的睡一觉,“咔嚓”听到这个声音,我从梦中醒来,慢慢的睁开眼睛,哦,原来是到奶奶家了,我穿好鞋,打开车门,飞快的跑到门口,“咯咯”奶奶打开了门,我大声的喊:“奶奶,生日快乐!”奶奶高兴的不得了。连忙说:“快进屋,快进屋。”奶奶拿了一杯水给我,我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接过,生怕会掉下来。
我们吃完晚饭,我拿着水站在月光下,月光倒映在水杯里,让我想起奶奶说的一个故事《猴子捞月》。
过了一会,我们要回家了,我跟奶奶说了再见,并且说了祝福。
在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车里,透过透明玻璃,静静的赏上月,月亮像一位穿着五颜六色衣裙的仙女,在跳舞,我想这位仙女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