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庙里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0-24 07:53:35
《"大魔王"刘老师》
我们的体育刘老师,身材高大,像庙里的门神。平时板着脸不苟言笑,表情严肃得像包公。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有神的眼睛,那仿佛不是眼睛,而是扫描仪,能把任何细小的动作捕捉到,比鹰的眼睛而还精准。
刘老师的眼神特别毒。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练军姿,我前排的同学想要擦汗,手才抬起来一点。不好,被发现了!只见刘老师眼睛一瞪,眼神凌厉仿佛有无数利箭蓄势待发,那威力,不亚于炸弹爆,一瞬间,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那个同学也被刘老师眼神来缚住,像被施了定身术,不自觉站得笔直,一动也不敢动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我也为他捏了一把冷汗。同时,生怕刘老师的眼神箭射伤我,心跳不自觉加速了。心脏的每一次跳动好像都在提醒我,如果不认真,那些悬在空中无形的箭,随时会转变方向,射向我,让我受伤。我们全班在刘老师的威摄下站得整整齐齐,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刘老师这才满意地把目光收了回去,我们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我一直以来以为刘老师就是个“大魔头”,直到上次我们学校进行队形队形比赛。我们班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我无意中看见刘老师站在角落里,罕见地笑了。那一刻我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刘老师,您把温柔藏进了严厉里,那一声声口令,是雕刻我们意志的刀;那一道道锐利的目光,是我们成长轨迹的准绳。您用最凶的面孔,守护着我们最棒的童年。
《三个和尚》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只有一个小和尚,他整天一个人忙里忙外,还要到山脚下挑水。但他很勤快,总是把水缸装得满满的。
有一天,庙里又来了一个大和尚。小和尚对大和尚说:“你到山下挑水去吧!”大和尚觉得自己比小和尚大,却要受他支使,心里不服气,很不高兴地说:“我比你大,你怎么能让我自己一个人挑水呢?还是咱俩一起抬吧!”就这样,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
又过了些日子,庙里又来了一个胖和尚。胖和尚好吃懒做,小和尚和大和尚对他都很有意见。胖和尚却说:“有意见,你们也别做呀!”这下,庙里的事谁也不管了。下山打水时,三个和尚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大家都不去。水缸底朝了天,三个和尚宁愿渴着,也没有谁愿意去打水。
庙里的老鼠渴得受不了, 晚上就跑到大殿里,偷喝油灯里的油。老鼠碰倒了油灯,引起了大火。三个和尚被大火惊醒,急急忙忙想去水缸里舀水灭火,可缸里一滴水也没有。他们只好拿起桶,到山下挑水。可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后庙就被大火烧光了。
阅读心得
三个和尚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愿去打水。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相互推脱。
日积月累
近义词:勤快—( )
反义词:勤快—( )
学习方法
1. 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并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
2. 将“日积月累”的答案在“留言区”留言。
上期答案
近义词:雄伟—(巍峨)
反义词:雄伟—(渺小)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全诗的意思及作者》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出自唐朝诗人郑谷的古诗作品《鹧鸪》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注释】
⑴雨昏:下雨天空阴沉
⑵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
⑶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译文】
鹧鸪在温暖的烟色荒地上面嬉戏,只见他们五彩斑斓的羽毛那么整齐;看它们的行动举止,类别与平日活泼的山鸡相象。天空阴沉雨水淋漓的时候,从巴丘湖,洞庭湖东南湖边的青草地上经过;黄陵庙花瓣飘落,只听鹧鸪的啼叫声音。
【鉴赏】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这首诗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用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笔下,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精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出丰富的联想。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这一带既有黄陵庙的传说,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令人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