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它是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8-21 02:26:06
《会唱歌的铁皮城堡》
我的书桌上有一个精致而又美丽的储蓄罐。它是妈妈送给我的礼物。
早晨的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储蓄罐的身上,粉色的外衣闪着细碎的光芒,就像是撒了糖霜的草莓城堡。它的个头不大不小,方方正正的脑袋上有着一个精巧的电子密码锁。一旦我往里面塞硬币时,它就会唱起“叮叮咚咚”的歌声来。如果我往里面塞入纸币,它好像还会对着我微笑呢!
我打开储蓄罐,看着里面辛辛苦苦存下钱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这十五个硬币是我自己打扫房间时妈妈奖励我的;这张十元纸币是我第一次数学拿满分时妈妈给我的鼓励;这一堆崭新的五元是舅舅结婚时,我的一声声祝福换来的;这张最大额的一百块是我坚持上了几十节的网球课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
它不仅会唱歌,还会生气呢!有一次我打开储蓄罐,想拿出一点钱去买玩具,它就瞪着一双愤怒的眼睛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小主人!你怎么能乱花钱呢?”我听了之后,害羞地低下了头。在它的监督之下,铁皮城堡里的内存越来越多,马上我就可以买一套全新的《哈利波特》了!
感谢你,我的粉色城堡,你不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位忠实的朋友,你陪伴着我,让我学会了节约和责任!
《漫游郁孤台》
它是一位沉默的守望者,静立千年,其挺拔身姿俯瞰着赣江与章江的汇流,见证着这座古城从喧嚣到沉静再到繁华的岁月流转,郁孤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历史与文化的光华。
暮色渐沉,像一块浸了墨的绒布,郁孤台的轮廓便在渐浓的夜色里显出几分朦胧的古意。青石牌匾高高耸立,镌刻着“四贤坊”的三个字透着历史的厚重,四位贤人的石像巍然矗立。军门楼在夜色中尽显古韵,路灯次第亮起,像一串被打翻的星子,暖光四溢。光影在砖石中流淌,游人们举着手机记录着生活的场景,下方剔透而梦幻的字样醒目,让古老的军门楼与当下流行文化交织,在传统的历史中增加了青春活力。
走进繁荣的街区,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地板蜿蜒曲折,飞檐翘角,铜铃不再摇晃,只把白日里积攒的阳光藏进铜锈,静等月光来叩门。街中小摊琳琅满目:吹糖人、手工陶瓷花、非遗扎染……心中满是惊奇。抬头望去,灯带上缀着细碎光点,好似银河漫溢,灯牌悬于半空,上有诗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北望,射天狼”等。
偶经蒋经国旧居,这座建于1940年的仿俄式小楼,白墙灰瓦,鱼鳞板墙上泛着岁月的痕迹,走入庭院,白玉兰树枝叶繁茂,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小路隐在浓荫之下,星光点点,百年榕树根系盘根错节在地底下,爬山虎沿着墙壁的褶皱,层层叠叠的绿叶好似翠绿的浪潮,常有身着宋朝服饰的游人撑着伞,裙摆掠过沾满雨水的藤蔓,晕染上了青苔的湿润与花儿的暗香,她们驻足拍照,在镜头里定格成诗意的瞬间。
脚下的石砖乘载着千年的记忆,每一块都仿佛在低语,诉说往日的辉煌与沧桑,微风轻拂带来淡雅的花香,是时光的味道。远处的赣州城已浸在灯海里,霓虹与窗烛交叠成一片流动的光河,而台上的石凳、碑刻却始终浸在月光里,带着一种不被打扰的宁静。偶尔有晚归的飞鸟掠过檐角,翅膀划破灯光与月色的交界,那一刻,古台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左手牵着喧嚣的现世,右手握着泛黄的诗卷,在夜色里站成了赣州城最温柔的注脚,那古老的城墙,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我和榕树的故事》
在我家附近,有一棵榕树,它是那么高大,那么令人难忘……
自从在家附近瞧见这棵榕树后,我便对它情有独钟,几乎每天都会去看望它。那棵榕树静静伫立着,似在凝视着我,我满心欢喜地与它交了朋友。望着它高大的树干,恍惚间,我觉得它能为我遮风挡雨。
从那天起,只要一放学,我就会去找大榕树玩耍。我有时会和它玩捉迷藏,无论我藏在哪里,榕树总会让风婆婆悄悄把我找到;我有时会和它玩石头剪刀布,它好似能知晓我的心思,我出石头,它便伸出树叶将其包裹;我出剪刀,它就挺出树干,让我奈何不得;我出布,它则用树枝将布穿破。我还会和榕树“吃东西”,吃饭时,我会带着水来与榕树一同“享用”。
可到了高年级,最让我烦恼的便是作业。作业如同一把枷锁,将我困在“牢笼”之中。我和榕树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它在我的记忆中,也渐渐模糊。
一阵风吹过,带来了秋天的气息,也带来了那一张张令人愁肠百结的成绩单。风在我眼里,不再是之前那位和我玩捉迷藏的婆婆了。
我不仅成绩不佳,还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在回家的路上,风吹了过来,可它似乎是想跟我说对不起。我继续走着,走到了小区门口。
我不由自主地走到了榕树前,心中五味杂陈。忽然,一片黄叶飘落,紧接着,榕树上的黄叶一片片落下,上面仿佛映着我童年与榕树相伴的画面。
我看到了童年的时光,决定继续努力学习。
《我是路它是墙初三作文》
我是路它是墙初三作文
那是在公元前551年,四灵之道——麒麟祥降于鲁国西境,大野泽地,瑞气纷呈,红光满天。此后,祥瑞之光便笼罩了嘉祥小路我的名字叫做路。
我的存在只有一个使命,就是用身躯承载过往的人,直至生命完结。鲁迅曾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路了。而我,就是这样诞生的。在我诞生之初,人们并没有因为多了一条路而欣喜。的确,一条连着更多土路的土路,带给人的只是更多的坎坷和尘土,这有什么值得欣喜的呢?这样想着,我只能欣然接受了这个现实,开始了我的工作生涯。那时,每天都有许多人从我身上经过。老人,小孩,妇女,壮汉无数的,大大小小的脚印从我身上踏过。
我很感激他们,是他们创造了我,使我稚嫩的肌体愈加壮实。可是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每看见我都皱着眉头,连连叹气,嘉祥这个穷乡僻壤,果然没几条好路唉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没听他们提起过理由。我依旧努力做一条好路,供他们通行。没过多久,一群人到来我身边,手握图纸冲着我指指点点几天后,另一群人对我开始了彻彻底底的改造,在我泥土构成的皮肤上覆盖了一层坚固的水泥。竣工后,从我身上走过的人愈来愈多,冲我指指点点的人也多了起来,只不过,没有了那时的抱怨。
之后,一种叫做自行车的东西开始陆陆续续从我身上驶过,最后竟出奇地多了起来。车上的'人,有时是洋溢着笑容的少年,有时是絮絮叨叨的中年妇女,连带着坐在后面手捏五分钱冰棍的孩子,无论他们在做什么事,都掩饰不住那满面的春风和满心的欢悦。后来,一群口里嚷着要想富,先修路的人又对我进行了第二次改造,他们的身后还跟着挖土机和压路机,把我的左邻右舍挖出一个个大洞。马上就到我了,恐惧让我紧闭了双眼。再睁开眼时,我看到了一辆辆汽车行驶过黑黝黝的地面——那是刚刚淋上的柏油。我是一条路。一条正在不断发展的道路。老墙它是一堵墙。经历了岁月的摩梭,它的身上斑斑驳驳。它低头看了看环绕在自己身边的废墟,感慨万千,不由得叹了口气:唉想当初想当初在它还是一面崭新的墙时,一对祖孙经过它面前。
爷爷拉着孙子的小手,口中轻轻哼着:嘉祥县,破猪圈,东关到西关,三十六扁担那时起,它便明白了,自己所诞生的地方——嘉祥,竟是如此贫穷。它很懊恼,在它的计划中,它本不应是一面普通的墙。它想要成为名墙,一面堪比柏林墙的名墙。可是,摆在它面前的是铁铮铮的事实——自己早已成为一堵普普通通的墙。左面是家属院,右面是集市,它直直地横在中间,成了两边的分界线。这个家属院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一家做饭,满院飘香。
另一边的集市上,小贩和行人的声音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渐渐地,它便习惯了这种生活。突然有一天,几个人来到它身边,用刷子在它身上刷了几个红色大字——发展才是硬道路——邓小平。听那些人说,这是什么改革开放。不过它似乎对这没有兴趣,它只想做一面墙,用不着发展。某天,它觉得右面闹市里的喧嚣声少了起来,取而代之的广播机,高亢的叫卖声和自行车的叮铃声。渐渐地,闹市里的小贩也少了起来,闹市消失了。听他们说,他们都要搬到农贸市场去,那里又大又宽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摊位。之后,原先的闹市区上林立了一栋栋大楼,要比家属院里的墙高出几倍。于是,原先的闹市褪去了喧嚣,浮现出繁华的轮廓。就这样,墙身后低矮破旧的小楼与它面前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对比。墙苦笑,它终于成了一堵柏林墙,墙里是贫穷,墙外是繁荣,自己则成了它们的分界线。它也知道,柏林墙最终只能被推倒,作为发展的障碍,自己的命运也只能是被拆除。
望着身后刚刚被拆除的低矮楼房,不禁又感慨起来,耳畔传来了一个苍老的声音:惟有发展,才能改变中国,惟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呀!后记虽没有上海的繁荣,苏杭的美丽,北京的闻名于世,但如今的嘉祥,却是被勤劳的嘉祥人民塑造了血肉,被改革开放的潮流赋予了精魂,它一天天在进步,未来还会继续发展!
【我是路它是墙初三作文】
《写书包的作文》
写书包的作文范本
第1篇
它是一个蓝色书包,书包前面印有我最喜欢的小熊威尼的图案,宽宽的背带,四周镶着湖蓝色的滚边,滚边中间有一条普蓝色的拉链。里面是粉蓝色的里子,里面分别有五层,每一层的开口都上有拉链,第三层里还有一只红色的小螃蟹。这是一个普通的书包。因为它和所有学生的书包一样:开始它是瘦瘦的、扁扁的,里面只有两本书和两个本子,一只铅笔盒,偶尔放只小狗狗和一些糖果。后来它渐渐地长胖了,书包里的课本、本子增多了,有时还有手工劳动课上用的彩笔盒,小尺子,小剪刀、手工纸、胶水等,以及在学校订阅的《快乐作文与阅读》、《少年时代报》,后来小狗狗换上了自己制作的鸡毛毽、面具等,每逢星期一,还有绳子和乒乓球拍做伴。最后,书包变成了大块头了,里面有了厚厚的一叠书,又多了词典、字典,有时,它的嘴巴都合不拢了。我们喜欢把书包当作凳子坐在操场上看电影、玩游戏等,有时我们把书包叠在一起,上面放上一根棍子就跳起高来了,于是书包又成了我们的跳高架了,我的书包不仅聚集着许多有趣的事,而且我还利用它做过不对的事情呢!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去坐公交车,车来了,我们上了车,我先抢了一个座位坐下,又想起奶奶,就用书包为奶奶占了个座位,正在这时,只听见一位一位家长对另一位家长说:“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学生,自己走开了,书包放着,也算顶个人?”当时我羞得满脸通红,把书包拿起来让给了一个老人,老人对我笑了笑,我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虽然这只书包离开了我,但它所做的一切,却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
第2篇
书包是每个小学生必不可少的,我也不例外。上任一年的老书包已经有些旧了,需要洗一洗。前天放学回家后,我一眼就看到了靠在椅子上的书包,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去。妈妈说:这是我朋友的女儿送给你的,虽然用过,但看上去就像崭新的,她的成绩在一直是名列前茅,数一数二,所以一直担任班长一职,我知道妈妈有她的寓意,希望我用上这个功能齐全的书包,成绩也能像那位姐姐一样优秀。
这个书包外表大气,色彩艳丽,是由紫色、粉红色拼色组成的,前面有三位迪斯尼的公主,她们总是微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小主人,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书包的背面那两条宽宽的双肩带上有一层软软的海绵,非常人性化,背上它你不会觉得吃力,反而会觉得轻松!
我和它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我的学习资料,就由它管理,安排得非常合理。我的书包一共有三层,第一层管理我的钥匙包和卫生纸,第二层管理我的尺子和小本子,第三层管理我的课本、作业本和我的'文具盒,书包右边有一个粉色的小网兜,是管理水杯的。我立刻把我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分门别类地装好,这些书娃娃是我的好朋友,它们整整齐齐地躺在书包里。书包变得肚子大大的,大得好像能装下整个世界,装下很多很多的知识,就像知识的海洋。我把满满的书包背在身上,在屋里走来走去,心里感觉美极了。直到我把胳膊累酸了,背累痛了,我才把书包放下,这时,那三位公主好像在笑话我:小妹妹,别光顾着臭美啦!
我爱我的书包,它是件特殊的礼物,也寄托着妈妈的希望
第3篇
说起书包,它绝对是有着悠久发展史,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至少在中国尚未被淘汰的一种文化产物。想起来,它真是功德无量,但凡是有知识有学历的人,哪一个不是得先背着它走路?
最早的书包是一种书箱。历届披红挂彩的状元先前在肩上披着的可不是那红花,而是那蕴集了无数文化瑰宝的书箱,是压在他们身上十余年的书箱。
再后来,取代书箱的是单肩斜背的书包。这种书包在中国着实盛行了一段时间。听妈妈说,她小时侯就背过。那种单一的形式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那种书包盛载着那一代人极强的求知欲,人们忘不掉它是因为它让人们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大环境影响,他们不得不把它小心的珍藏,取而代之的是一把锄头或一个拎包。从此,书包也便成了他们神圣而又悲哀的向往。
时代在前进。书包成为梦想的岁月早已随着历史的巨浪翻滚而去,接踵而至的是书包泛滥的时代:双肩、单挎、斜背、月亮式这不能不让我们的父辈不无感慨的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再没有人视书包为至圣至洁之物了。相反,它们已成了所有学子的埋怨说它是负担。怎么不是呢?足有十几斤重,占了体重的七分之一一定是治疗驼背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不知不觉中,它似乎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那沉甸甸的不是书本,而是父母的希望。
岁月在流逝,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背上书包。一旦有一天你真的告别了它,那意味着你已失去了一种极其美好的东西,是校园生活,亦或是你匆匆的青春时光?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学生不可一日无书包。说不尽道不完的书包呀,你将引领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走向未来。
《绿》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生命的活力,它是自然的标志,翡翠般的绿如天赐之福,沁人心脾,他总是在春季给人们带来和风细雨般的静谧。
一场潇潇绵绵的春雨过后,世间万物都是绿的,自然,心境也是绿的。在这种清新自如的环境下,我在乡下的农村里总是第一个察觉到的,整个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街小巷的角落里衬着青绿的嫩草,显得生机勃勃,它带着大自然的原野生态感让周围更加违和,我住在一条小胡同里,门外是一条农村里普遍的羊肠小路,一旁的花瓣上还留着清晨那清泽的露珠,苍翠欲滴,尔后喝一杯清茶,细品,顿时舌尖一股清香,这股清香随着舌尖蔓延,直到肺腑,甘醇沁凉,在每一个朝气蓬勃的清晨浑身都充满了活力。
在这个清晨里,绿,再次给我带来元气,望着长进院子里的树枝,枝干上的点点绿叶为大树点缀上了色彩。绿,给生命带来活力,绿,给活力增添元气。
不管是那翠绿的嫩叶,还是那潇潇洒洒的春雨,或是上浮下沉,清新悠然的茶叶,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笔尖上扬扬洒洒,笔在手中落下,细看文稿,不知觉间,窗外滴滴答答的又下起了雨来……
《绿》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生命的活力,它是自然的标志,翡翠般的绿如天赐之福,沁人心脾,他总是在春季给人们带来和风细雨般的静谧。一场潇潇绵绵的春雨过后,世间万物都是绿的,自然,心境也是绿的。在这种清新自如的环境下,我在乡下的农村里总是第一个察觉到的,整个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街小巷的角落里衬着青绿的嫩草,显得生机勃勃,它带着大自然的原野生态感让周围更加违和,我住在一条小胡同里,门外是一条农村里普遍的羊肠小路,一旁的花瓣上还留着清晨那清泽的露珠,苍翠欲滴,尔后喝一杯清茶,细品,顿时舌尖一股清香,这股清香随着舌尖蔓延,直到肺腑,甘醇沁凉,在每一个朝气蓬勃的清晨浑身都充满了活力。在这个清晨里,绿,再次给我带来元气,望着长进院子里的树枝,枝干上的点点绿叶为大树点缀上了色彩。绿,给生命带来活力,绿,给活力增添元气。不管是那翠绿的嫩叶,还是那潇潇洒洒的春雨,或是上浮下沉,清新悠然的茶叶,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笔尖上扬扬洒洒,笔在手中落下,细看文稿,不知觉间,窗外滴滴答答的又下起了雨来……
《绿》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生命的活力,它是自然的标志,翡翠般的绿如天赐之福,沁人心脾,他总是在春季给人们带来和风细雨般的静谧。一场潇潇绵绵的春雨过后,世间万物都是绿的,自然,心境也是绿的。在这种清新自如的环境下,我在乡下的农村里总是第一个察觉到的,整个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街小巷的角落里衬着青绿的嫩草,显得生机勃勃,它带着大自然的原野生态感让周围更加违和,我住在一条小胡同里,门外是一条农村里普遍的羊肠小路,一旁的花瓣上还留着清晨那清泽的露珠,苍翠欲滴,尔后喝一杯清茶,细品,顿时舌尖一股清香,这股清香随着舌尖蔓延,直到肺腑,甘醇沁凉,在每一个朝气蓬勃的清晨浑身都充满了活力。在这个清晨里,绿,再次给我带来元气,望着长进院子里的树枝,枝干上的点点绿叶为大树点缀上了色彩。绿,给生命带来活力,绿,给活力增添元气。不管是那翠绿的嫩叶,还是那潇潇洒洒的春雨,或是上浮下沉,清新悠然的茶叶,都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在笔尖上扬扬洒洒,笔在手中落下,细看文稿,不知觉间,窗外滴滴答答的又下起了雨来……
《读《浙江好家风》有感》
家给人温暖,它是人们唯一的定所。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训,是指家庭或家族祖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就是一个家的规矩。
从我记事起,爷爷都要和我说起他小时候的故事,感叹要懂得珍惜幸福、回馈社会。上了小学之后,我听爸爸讲起:“你的祖籍是温州,爸爸小时候啊,爷爷的家境没有现在这么富裕,爷爷小学读完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我一手托腮,一边想象着奶奶勤俭持家的样子,一定很辛苦吧!“后来,爷爷创办了自己的皮革厂,开始有了钱,他就捐了五万元给村里修路。那时候的5万元可值钱啦!那时候万元户可都是很少有的。”爸爸对我讲述着爷爷的历史。“那么多钱捐出去,他不心疼吗?”我好奇地问,想起爷爷平时穿的那么朴素,一看就不像一个有钱人,我要买个乐高他都觉得贵,爷爷居然可以一出手就捐款5万元,有点不理解啊!
这次小长假,我跟爸爸回了老家,那里有爷爷捐款修建的吴家祠堂,发现爷爷经常关注社会新闻,家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他都会热心牵头,力所能及地帮助。
这让我想起我看的的一本《浙江好家风》里的类似故事,这书里有个陈龙正的故事,也是讲他不沉溺于奢侈的生活,乐善好施,经常救济人们粮食,帮助人们,并且带头捐款,还鼓励富商们一起捐款做善事。我渐渐有些懂了。
从一年级开始,爸爸妈妈就带着我组织小朋友义卖,把自己家里闲置的书、玩具等整理摆摊,还去网上批发一些书签、电子手表等义卖,有时候,我也用超轻粘土做一些小玩意,什么挂件啊,笔筒啊之类的,虽然费功夫,但是能够卖出去,还是很开心的。为了给灾区小朋友或者贫困学校的学生筹得更多的善款,我会想些推销的方法,卖力地兜售:“阿姨,我们为灾区义卖,你看这个书签现在买五赠一,很划算的,还能献爱心,买几个吧!”看着爱心箱里的钱越来越多,我觉得满满的成就感。在自然博物馆、在西湖文化广场,都留下了我和同学们奔走义卖的身影。
除了义卖,我还和朋友们一起去西溪湿地那里游客集中的地方捡垃圾,送给游客我们自己制作的环保小书签。一个上午,我们就像是一个个探测仪,眼睛不停地搜索着地面的香烟头、餐巾纸、废弃包装纸等垃圾,有时候还为了用筷子夹同一个垃圾你争我抢。
幸福源于对生活的满足,感恩源于对幸福的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珍惜幸福、回馈社会”这八个字的含义,虽然爷爷和爸爸从来没有把这八个字写出来,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在让我体会,带我传承。
《小学生之友读后感》
有一本书,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有一本书,它是一位知识丰富的学者,在我不知所措时,指点我,教诲我。这本书就是书中的新秀,书中的派头——《小学生之友》。
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恰似翻开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恰似看见了人间的真情。这本书中的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精致。这本书也似一杯耐人寻味的绿茶,总是让我爱不释手;这本书更像一盏陈年的佳酿,让我慢慢体会做事的道理。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无限探索、智慧魔法。因为我非常热爱读这本书,所以我读了里面的很多文章,什么《奇博士破案》《童话小镇》等等丰富多彩的故事,但给我最大感悟的文章是《假如给我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当翻开这本书时,里面的故事真让我无法自拔,爱不释手。第一个栏目是一首诗歌,这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作品,使人领悟到了文采的乐趣。一篇篇优美的诗歌,令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无法自拔。书中的句子让人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在《美丽的彩虹》中让我懂得了母亲的伟大,作者写出了对母亲无限的内疚。这篇小小的文章激起了我对母亲无限的思念。在《小记者大擂台》中我与小作者交流,他们笔下,人和事都丰富多彩,跃然纸上。在书上小作者畅所欲言,放飞了自己的心声。
当然,除了我的简单介绍,还有很多神采飞扬的文章等着你去发现,去慢慢体会。当你翻开这本书时,一定会跟我一样,无法自拔,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