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藏着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9-12 15:50:22
《那只小灰兔,藏着老师的爱》
裴老师在画画比赛前后给予我的教导与鼓励,如一束温暖的光,始终照亮着我前行的路。那份藏在细节里的关怀,像一颗温热的糖,甜在心头,我永远铭记于心。
记得画画比赛前夕,因忙于做奥数作业,我几乎完全搁置了绘画练习。眼看同学们早已投入练习多日,我才匆匆拿起画笔。面对眼前空白的画纸,心底不由得发慌:“糟了,这样下去,肯定拿不到一等奖了。”我垂着头怔怔坐着,满是沮丧。就在这时,裴老师温柔的声音轻轻飘来:“斯羽,来一下。”
我心里一紧,以为定会因疏于准备挨批评,只好慢吞吞地起身,像只怯生生的小兽,一步一挪地走到她面前,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老……老师,我在。”出乎意料的是,裴老师压根没提练习的事,而是笑着从包里掏出一只穿着白衣服的小灰兔玩偶,轻声说:“这个送给你,比赛时别紧张,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她眼里盛着笑意,我接过玩偶的瞬间,一股暖流顺着指尖淌进心里,抱着小灰兔安安静静地回到了座位。
没过一会儿,裴老师又招手让我过去。她拿起画笔,指着我的画稿细细指点:“这里添些细节,画面会更饱满;那边的人物比例调大些,能更好突出主题……”伴着她耐心的讲解,我渐渐沉下心,连着练了好几节课。尽管前后算下来,也只认真练了三次,但每一次都格外用心。
比赛当天,看到“未来”这个主题,我瞬间慌了手脚,急忙跑去找裴老师。她轻轻蹲下身,语气依旧温和:“别慌,你可以把‘未来’用美术字嵌在画面里,再配上你最擅长的图案,肯定能出彩。”寥寥数语,让我心里的慌乱一扫而空,稳稳当当地完成了作品。只是比赛结果公布时,我只拿到了二等奖。
原以为会听到批评,可裴老师只是轻轻摸了摸我的头,目光温暖又坚定:“这次没拿一等奖没关系,你已经拼尽全力了。下次继续加油,老师一直相信你。”
那一刻,仿佛有一双温柔的手轻轻托住了我的沮丧,所有不安都烟消云散,只剩满心的踏实与安心。裴老师就是这样,用包容化解我的焦虑,用鼓励照亮我的底气。那只小小的灰兔玩偶,至今还伴我入眠,每次看到它,就像看到裴老师温柔的笑容——原来老师的爱,从不需要大声言说,早已藏在那些温暖的细节里,悄悄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
《想起它,我就后悔》
回忆起童年,它像一本书,字句中藏着童年的喜、怒、哀、乐。其中那件事,让我一想起来就满是后悔。
那天,我悠闲地瘫在沙发上,眼睛牢牢黏在电视屏幕上,完全没察觉小狗蹦蹦的异样。蹦蹦焦急地在我脚边“汪汪” 直叫,声音里满是求助,可我像被电视施了魔法,不耐烦地吼:“蹦蹦你闹啥!别叫了!” 它却叫得更急切,我一气之下,把它踢进笼子,它这才安静,可那安静里,藏着说不出的委屈。
直到晚上,妈妈下班回家,一眼发现蹦蹦不对劲,赶紧带它去宠物医院。我在医院病房外焦急踱步,透过门缝,看到医生给蹦蹦打针,它疼得浑身发抖,我的心也跟着揪成一团。“蹦蹦会不会得了重病?” 自责如潮水涌来 —— 要是我上午就发现异常,带它来看病,是不是就不会这么严重?
医生终于出来,我忙扑上去问:“它怎么样了?” 医生严肃说:“你是主人吧?它病情严重,得马上手术。” 我的声音瞬间发颤:“我……好、好吧,为什么会这样啊?”
蹦蹦被推进手术室,我看到它时,它早已没了往日活泼劲儿,虚弱得让人心疼。我悄悄哭了,怕它听见,满心都是“如果早点带它来医院,是不是就不会病得这么重”的愧疚。
时间一分一秒熬着,晚上十点,蹦蹦终于被推出来,可还处于昏迷状态。医生沉重地说:“虽脱离危险,但情况不好,它可能撑不过几周了。”自责再次把我淹没,没多久,蹦蹦还是离开了。
要是有后悔药,我愿回到那天,早点发现它的异常,带它就医。可世上没有后悔药,这份愧疚与后悔,成了童年里一道难以愈合的伤,时刻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小生命,别等失去才追悔莫及。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读后感3篇》
第一篇:古人的“小笑话”里藏着大道理
提纲
1. 好笑的故事:《守株待兔》里的农夫,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天天蹲在树桩旁等,田里的禾苗都荒了;《刻舟求剑》里的人,剑掉水里只在船上刻记号,说“等船靠岸再捞”,引得旁人直摇头。
2. 笑话里的错:农夫错在“想不劳而获”,放着庄稼不管;刻舟人错在“不知变通”,不懂船动剑不动的道理,这些糊涂事现在也能见到。
3. 笑着学道理:笑过之后就明白,做事要踏实不能等运气,遇到变化得灵活应对。
中国古代寓言里的人,总爱闹些让人笑出声的笑话。守株待兔的农夫最有意思,他蹲在树桩旁,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兔子可能跑来的方向,腿蹲麻了就换个姿势,午饭就啃个干硬的窝头。太阳把他的脸晒得黝黑,可他还是不肯回家,眼睁睁看着田里的杂草长得比禾苗还高。这让我想起弟弟,上次在公园捡到一块带花纹的漂亮石头,就天天揣着空口袋去蹲点。他把口袋里的泥巴倒出来,对着太阳翻来覆去地看,像农夫检查有没有兔子来,嘴里还念叨“怎么还没有漂亮石头”,最后只捡回一裤兜土。
刻舟求剑的人更让人着急。剑“扑通”掉进水里,他不急着找,反倒掏出小刀在船帮上刻个记号,慢悠悠地说:“等船到岸,从这儿下去找。”船都开出老远了,剑还在原地沉着呢!爸爸说这叫“死板”,就像他换了新手机后,还按旧手机的按键顺序划来划去,急得直拍桌子:“怎么找不到相册呢?”
这些笑话越想越好笑,可笑着笑着就懂了:做事不能学农夫“偷懒等运气”,也不能学刻舟的人“抱着老办法不变通”。现在我写作业,遇到难题会自己查字典、画图分析,不会像农夫那样等答案;玩新的积木套装时,会先认真看说明书,不像爸爸那样“刻舟求剑”啦。
修改建议
1. 补充农夫等待时的环境细节,比如“傍晚蚊子围着他嗡嗡转,他挥挥手说‘别打扰兔子来’”,让固执的形象更鲜明。
2. 描写刻舟人刻记号的动作,如“他眯着眼睛比画半天,在船帮上歪歪扭扭刻了道深痕,还得意地拍了拍船板”,突出他的自作聪明。
写作建议
1. 用“五感描写”让场景活起来:写农夫时加入“太阳晒得皮肤发烫”(触觉)、“窝头嚼起来硌牙”(味觉),让读者像亲眼看见一样。
2. 用“因果链”讲清道理:比如“农夫天天等兔子(因)→ 田里长草(果)→ 最后没饭吃(后果)”,通过一连串结果让道理更清楚。
第二篇:寓言里的“小勇士”和“小聪明”
提纲
1. 勇敢的智慧:《愚公移山》里,愚公带领全家挖山,说“子子孙孙挖下去,总有挖平的一天”;《黔之驴》里,老虎先观察再行动,最后识破驴的本事。
2. 聪明的样子:愚公的勇敢是“认准目标不放弃”,老虎的聪明是“摸清情况再动手”,都不是蛮干。
3. 我的智慧:学愚公坚持每天练跳绳,学老虎观察同学怎么跳远,发现“有方法的坚持”最管用。
中国古代寓言里藏着不少有智慧的角色。愚公家门口的两座大山挡住了路,他不搬家也不抱怨,扛着锄头就带头挖山。手上磨出了水泡,就用布包起来继续挖,还笑着说:“今天多挖一块,明天就少一块。”七岁的小孙子也拿着小铲子跟在后面,虽然只能挖起小土块,却学得有模有样。这让我想起学跳绳,一开始我只能跳3下,就像愚公刚挖山时,一天只能挖几块石头。可我每天放学练20分钟,绳子磨破了手心就贴个创可贴,现在能连续跳100下了——原来坚持就是最厉害的“小聪明”。
老虎对付驴的办法更妙。一开始它怕驴的大叫声,就躲在树林里偷偷看:驴只会扬起前腿踢,踢不到就站着喘气。观察了三天,老虎终于明白“这家伙没真本事”,一下子扑上去打败了驴。这像极了我学跳远,先看同学怎么摆臂、怎么屈膝,发现“起跳时往前倾一点能跳更远”,还记住“落地时要弯膝盖才不会摔”。观察了两天才敢试,结果比直接瞎跳的同学跳得远多了。
现在我遇到难办的事,就会想起这两个故事:难的事像愚公那样“每天挖一点”,不懂的事像老虎那样“先看明白”。古人的智慧,原来早就藏在这些小故事里啦。
修改建议
1. 增加愚公家人的互动,比如“愚公的儿子挑着土筐说‘爹,今天挖的土够装五筐了’,女儿端来水说‘歇会儿再挖’”,体现全家齐心的力量。
2. 写跳绳进步的细节,如“从‘绳子总绊脚’到‘能连跳10下’,再到‘100下’,把绳子甩得呼呼响”,让坚持的效果更具体。
写作建议
1. 用“小步骤”展现大道理:比如写愚公挖山,不说“他挖了很久”,而是写“每天挖三个时辰”“土筐换了五个”,让“坚持”有具体依据。
2. 用“对比”显智慧:比如老虎“先观察”和“直接冲上去”的结果对比,愚公“每天挖”和“放弃不挖”的结果对比,让智慧更突出。
第三篇:我给寓言人物“当小老师”
提纲
1. 想帮忙的人物:《郑人买履》里的人,宁愿跑回家拿尺码也不用脚试鞋;《掩耳盗铃》里的人,以为捂住自己耳朵别人就听不见铃声,真想给他们出主意。
2. 我的“小办法”:教买履人“用脚试鞋比尺码准”,劝盗铃人“别偷东西,自己挣钱买”。
3. 当老师的发现:原来这些人不是真傻,是想告诉我们“别死板”“别自欺欺人”,帮他们改错时,我也学会了道理。
读中国古代寓言时,我总忍不住想给故事里的人当小老师。《郑人买履》里的人拿着尺码去买鞋,发现忘带了,转身就往家跑,店员喊他“用脚试试不就行吗”,他还摇头说“我只信尺码”。我真想追上去,掏出画纸给他画双鞋子,旁边写“脚=活尺码”,再画个大大的笑脸,提醒他“试试更靠谱”。
《掩耳盗铃》的人更逗,偷铃铛时怕别人听见,就捂住自己的耳朵,叮铃铃的响声在他耳边震天响,可他还以为别人都听不见。我想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听不见,不等于别人听不见呀!要是喜欢铃铛,不如帮店里扫地挣钱,自己买一个多好。”妈妈说我是“操心的小老师”,可当老师的时候,我好像更懂他们错在哪里了。
上次数学考试,我算一道题得出答案是8,却觉得“平时都是得10”,手都要改答案了,突然想起郑人傻乎乎回家拿尺码的样子,赶紧停住了。心里说“可不能学他死板”,重新算一遍,发现确实是8。原来给寓言人物当老师,自己也会变聪明呢!
修改建议
1. 补充郑人跑回家的样子,如“他攥着空口袋,跑得满头大汗,鞋子都跑掉了一只,嘴里还喊‘我的尺码,我的尺码’”,突出他的死板。
2. 写盗铃人的动作细节,如“他踮着脚摸铃铛,捂住耳朵时手指缝都没捏紧,铃铛一响吓得差点坐在地上”,让滑稽感更强。
写作建议
1. 用“对话”让建议更生动:比如对郑人说“你看,把脚伸进鞋子里,不挤脚就是合适的,比尺码方便多啦”,像真的在给他讲道理。
2. 用“前后变化”显收获:比如写自己“以前做事爱照搬老办法”,现在“会像给寓言人物提建议那样,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体现成长。
给孩子选书,不妨试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藏在笑话里的智慧课堂 —— 守株待兔的农夫傻得可爱,却悄悄教会孩子 “踏实做事才靠谱”;刻舟求剑的人笨得好笑,实则告诉孩子 “灵活应变很重要”。
书中每篇故事都像块 “道理糖”,孩子笑着读故事,就把 “坚持”“变通”“真诚” 这些成长必备的品质咽进了心里。更妙的是,故事短小明快,带拼音的版本适合低年级孩子自主阅读,家长也能随手拿起一篇,睡前 5 分钟就能和孩子聊出思考:“如果愚公是你,会怎么移山呀?”
从课本里的必读书目,到生活中的处事指南,这套书让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学会懂事,在古今对照中明白道理。给孩子书架添上它,就是给成长送了份 “有趣又有用” 的礼物。
《大禾方鼎的”笑脸”里藏着什么?》
暑假里,我跟着妈妈去湖南省博物院”寻宝”。刚走进二楼”湖南人”展厅,就听见一阵惊呼——“快看!那个鼎的脸好像托马斯小火车!”顺着声音挤过去,一尊四四方方的青铜鼎正端坐在玻璃展柜里,四个面上竟都刻着方方的人脸!妈妈说,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大禾人面纹方鼎”,是湖南最特别的”镇馆之宝”。
第一次见到它,我立刻被那四张”脸”吸引住了。鼎高约40厘米,宽24厘米,重20千克,像个敦实的小卫士。它的四个面都是人脸造型:宽宽的额头,圆圆的眼睛,高挺的鼻梁,嘴角微微上扬,既像在笑,又像在认真地”看”着什么。凑近看,人脸的轮廓和线条特别流畅,连眉毛和耳朵的纹路都清晰得像用尺子画的,这就是我们美术课学到的”对称美”,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居然有这么厉害的手艺!最有趣的是,这四张脸远看还有点像动画片里的托马斯小火车——圆头圆脑的,仿佛正”呜——“地鸣着笛,从商朝的时光隧道里”开”到了今天。
可谁能想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小卫士”,差一点就永远消失了呢?讲解员指着展柜旁的说明牌告诉我:1959年,宁乡的一位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时,一锄头挖到了埋在土里的方鼎。他不知道这是宝贝,觉得”一块破铜”占地方,就把它敲成十几块铜片,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当时废品站的铜堆成了小山,这些碎片混在里面,眼看就要被熔成铜水重新加工。多亏省博的专家们听说了消息,火急火燎地赶过去,在废铜堆里一块一块翻找,像在沙子里找金粒似的,终于把所有碎片都找了回来。后来,修复师傅们用了好几年时间,才让方鼎重新”站”了起来。现在看它光洁的表面,根本看不出曾经”粉身碎骨”过——我猜,它心里肯定在偷偷喊:“谢谢你们救了我!”
为什么说它是独一无二的宝贝?除了这四张特别的”脸”,鼎的内壁还刻着两个小字”大禾”。专家们说,“禾”就是稻子,“大禾”可能是古代一个部落的名字,也可能是在祈求”大丰收”。湖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也许三千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靠种稻子过日子。每到播种或收割的时候,部落首领就会把这个方鼎摆出来,在里面放上粮食,对着四张”人脸”祭拜:“河神啊、土地公啊,让稻子长得比人还高,让粮仓装得满满的吧!”那四张”脸”,说不定就是他们心中的”丰收之神”呢!还有一种更有意思的说法:这张圆润的脸,可能是一位女首领——在很久很久以前,女性也能当部落的大管家,带着大家种稻子、管粮食,多厉害呀!
站在展柜前,我盯着方鼎的”笑脸”出了神。它的嘴角微微上扬,是不是在说”看,现在的湖南多会种稻子!“?去年秋天,我跟着爷爷去田里割稻子,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爷爷说:”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都上千斤了!“三千年前的人们要是知道,肯定会吃惊得合不拢嘴吧?方鼎上的人脸,也许就是古代湖南人对”吃饱饭”的期待;而我们今天能每天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不正是把古人的期待变成了现实吗?
回家的路上,我还在想着方鼎的”笑脸”。原来文物不只是玻璃柜里的”老古董”,它们是会”说话”的——大禾方鼎用四张”人脸”告诉我们:湖南人从很久很久以前,就爱着这片土地,盼着粮食满仓;用”大禾”两个字告诉我们:吃饱饭这件事,对每个人都特别重要;用它”失而复得”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件文物都是时光的信差,需要我们用心保护。
下次去省博,我还要站在方鼎前,对它说:“谢谢你呀,把三千年前的故事讲给我们听。现在,我们会好好吃饭,也会好好保护你!”如果你也好奇它的”笑脸”里藏着什么,记得去二楼展厅找它——围着它拍照的人最多,准没错!
《知识“硕鼠”啃呀啃》
我超爱看书,书里藏着好多好多“知识小糖果”!看书能让我像小树苗一样使劲长知识,还能教我变魔法——把好词好句变到造句里!不过找这些 “小糖果” 时,得用 “专注放大镜” 才行。书里的知识还能蹦到作业本上、课堂里,帮我打败 “难题小怪兽” ,太好啦!所以呀,我是抱着书就开心的小书虫,书是我的 “知识宝藏袋”!
我也喜欢写作业!当作业本上开出“全对小红花” ,我心里像放了烟花 ,“知识小口袋” 又鼓啦!这说明我上课像小海绵 ,把知识全 “吸” 进去。现在看图写话时,我能变出好多有趣句子,妈妈都夸我像会讲故事的小精灵 ,进步大得能飞起来!写作业就是我的 “快乐魔法阵” ,一转圈就开心!
学习像玩闯关游戏!把课上学的知识像小秘密一样说给妈妈听,妈妈眼睛会发光,开心得要飘成小云朵!我也跟着笑成小太阳,因为妈妈的表扬是最甜的“奖励糖”!
我这只知识“小顽鼠” ,从书里、作业里、学习里,啃出满满一仓库的 “知识大苹果” ,要一直啃呀啃,变成超级知识达人!
《芦苇荡冒险》
稻田那边的芦苇荡里藏着什么秘密?遥遥望去,那一片芦苇荡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向我们招手。我和伙伴们决定去芦苇荡来一场冒险。
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毕,我们朝着芦苇荡前进。稻谷杆被堆成一块块草垛,我们跨过草垛,终于站到了芦苇荡前。
阳光下,芦苇荡像一片闪着金光的海洋。风儿吹动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抬脚迈入,裤脚立刻被芦苇挠得痒痒的。芦苇没过膝盖,每走一步都要费些力气。这新奇的一切,让我们好奇芦苇荡会通向何方。
当我们跨进芦苇荡,似乎失去了方向感,世界只剩下前进和后退,然而新奇感包裹下的我们并没有察觉这有什么问题。突然, “啊!” 一声尖叫把我的注意力拽了回来。表姐跌坐在地,一脸惊恐,双手颤抖着指向前方:“有……有蛇……这里有蛇!” 我们凑过去,只看到蛇尾巴一闪。大家吓得不敢大声喘气,紧紧挨着,轻轻慢慢挪步,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了什么。
几十分钟过去,我们仍困在芦苇荡中。弟弟一脸困惑,拽拽我:“都这么久了,咋还没出去?不会迷路困这儿了吧?” 他绝望的表情,让我心里更慌。我们像没头苍蝇似的乱转,啥也没找到。风吹动芦苇沙沙作响,似在嘲笑我们的慌乱。没办法,只能凭感觉摸索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爸爸的呼唤。“是爸爸!爸爸来啦!” 弟弟惊喜大叫。我们已经顾不上其他了,朝着声音的方向狂奔,终于逃出了芦苇荡。
回头望去,霞光似轻柔的绸缎,铺在芦苇荡。芦苇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充满了梦幻的感觉。刚才遇见蛇的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慌张好像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小作者是浙江省宁波大榭开发区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
后 记
这次的芦苇荡冒险,惊喜和惊吓接连不断。要是爸爸没有来找我们,我们能自己走出来吗?
家长感言
虽然我没有和孩子一起经历这次芦苇荡冒险,但读完孩子的作文,我仿佛身临其境。
教师赏析
小作者围绕“芦苇荡冒险”展开,从进入芦苇荡到遭遇蛇的惊吓,再到迷路的慌张,最后获救的欣喜,情节起伏,描写细腻。如表姐的“跌坐、惊恐、颤抖、指” 等神态和动作描写,让场景更鲜活了。(方红波)
《丁香花开了》
春日迟迟,校园里的丁香花渐次开放,粉白、浅紫的花,像藏着清甜梦的小铃铛,一串串缀在枝头.微风拂过,细碎花办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了浪漫花径,连空气里都漫着温柔的香,把校园晕染成诗的模样。
这天趁着下课,我们班的张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托着腮帮,歪着脑袋欣赏着窗外的丁香花,一脸笑意,似乎被花香迷住了。淘气包李刚突然站在他身边,双手插着腰,皱紧了眉头,他的脸因为非常生气而发青,指尖因非常用生气而发白。他右手捏成如同石头般的拳头,挥舞着,准备在张宏的身体上降落。半空中突然停住了,大声地吼着:"把昨天我给你的笔还给我.!"张宏从丁香花间收回视线,一见李刚的架势,紧张地看着他,说:"那支笔你昨天不是说送给我的吗?"我反悔了!"李刚又吼道。"我不还!"张宏也生气了。李刚一拳挥过来,砸在张宏的肩膀,张宏不甘示弱,他们两开始练习"拳击"。
围观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跑到他俩身边劝架,有的在一旁看戏,有的却连眼都不抬,认真写着作业。这时,班长寒若霜看见了,立即操起教棒,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他俩身边,目光犀利地看着他们,我感觉教室里的气温都降了三度。
“李刚,给我回座位!张宏,你也回位!”寒若霜因为气愤眉毛都竖起来了。“我不回位!”“给我回位,不然棒就落到你们身上。”“就不回。”李刚倔犟劲儿上来了。就在此时,班主任王老师活力满满地来了,她了解情况后柔声说:“孩子们,你们看学校的丁香花多美啊!但你们知道丁香花的花语吗?"同学们都摇头,班主任的声音更温柔了,眼眸弯成月牙,“它代表纯真、谦逊,还有…… 治愈。” 她指尖抚过花瓣,“每朵花从绽放到凋零,都在尽全力释放美好。就像你们,在校园里成长,也该把美好传递呀!” 李刚望着满树的丁香花,想起刚才的肆意,愧疚漫上心头,喉间像塞了团棉花,“老师,我错了……” 寒若霜也别过脸,小声说:“我不该吼人……”
丁香依旧馥郁,在校园的晨昏里流转。李刚不再是只知闯祸的淘气包,寒若霜也懂得了用温柔传递力量。而那缕芬芳,早沁入他们成长的脚步里,让莽撞与尖锐,都在花开的温柔里,慢慢化作成长的养料,滋养着少年奔赴更明亮的远方……
《藏在抽屉里的那本证书》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钢琴七级证书。每当我看到它,那段充满汗水与努力的日子便浮现在我的眼前。
在钢琴考级的前几个月,我每天坚持练琴,当别人放学出去玩的时候,我飞奔回家琢磨那几首钢琴曲,想着如何体会音乐家作曲时的感情感?他们作曲时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什么要作这首曲子……接着从单手练习到双手合奏,我花费了很长时间,然后抠细节,跳音、连音、前八后十六、三连音……在这段煎熬的时间里,我练得手都酸麻了。终于,在考级那天,我静下心,之前反复练习的熟悉感顺着指尖触到琴键,我流利地把曲子完整弹了下来。最终,我获得了那张钢琴七级证书!
这张证书之所以被我珍藏,不仅仅是因为它背后有我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是因为它的背后有着妈妈的鼓励。当我练得手脚酸麻,想放弃时,妈妈总会鼓励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生活在那么冷的环境,它还能开出那么美丽的花朵,它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不肯向困难低头的,它那么坚强,你也得坚强,加油!还剩几个星期呢!你可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信心满满,每天继续坚持练习,最终考级过关领到了钢琴七级证书。
这本证书的背后,是我坚持不懈的练习,更是妈妈的鼓励和支持。它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提醒着我曾经那个为梦想全力以赴的自己。这本藏在抽屉里的证书,将一直珍藏在我心里最明亮的地方。
《我的老师妈妈们》
在班级里我是第一组值日生。那天打扫卫生时,扫把里藏着的嫩刺冷不丁扎进我的大拇指。上课铃响了,钻心的疼痛阵阵传来,我偷偷尝试拨了几次,可那根刺像故意针对我似的,怎么也拨不出来。这一幕恰好被崔老师瞧见,她轻声提醒:“扎刺了,下课再处理。”
终于捱到了下课,我疼得实在忍不住,向同学求助。大家急忙把崔老师叫过来,崔老师温柔地问:“哪里扎刺啦?”我轻轻地指了指大拇指。崔老师二话不说,开始专注着为我拨刺,她的手跟指紧紧地按着我受伤的手,那种疼痛让我忍不住皱起眉头,但我咬着牙没出声。因为我知道,不这样刺就很难拔出来,崔老师试了好几种方法,终于把那根刺拨了出来,我长舒了一口气,说:“谢谢崔老师。”
有一天上数学课,我肚子突然很疼,因为心里害怕,没敢跟陆老师说。但是老师看到了我的不对劲儿,立刻让我回家,还贴心地帮我写好假条,说让我回家好好休息。
还有语文老师,由于她的腿受伤了,所以这学期在家休养,可即便如此,她牺牲自己的养病时间,每天都坚持给我们批作业,很晚才能睡觉。我们表现好的时候刘老师会发信息夸奖我们。每次我拖拉着不想写作业,妈妈就会说:“你这么晚才交作业,是让刘老师不休息吗?”听妈妈这么说,每次我都很愧疚。
我的每一位老师,都像妈妈一样爱我们。
以后,我也要向老师们学习,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我的心愿》
在浩瀚的人生海洋中,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无数梦与愿,它们如同星辰,点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而在我这颗年轻的心里,有一个最为深切而温暖的心愿——希望爸爸能戒掉烟瘾。 爸爸是个不折不扣的”老烟枪从我记事起,他的手里总是捏着一支烟。每当他沉浸在工作或是思考问题时,那缕缕升起的烟雾,就像不请自来的陪伴,悄无声息地环绕在他身边。起 初我并未太在意,毕竟周围很多大人都抽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担忧起来。每当看到爸爸因吸烟而咳嗽的时候我知道,烟对爸爸的身体造成了不小的伤害,而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爸爸因为这无形的“杀手:”而削弱了健康。 我的心愿,就是能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爸爸,我开始寻找各种资料,了解了戒烟的方法和技巧,甚至在网上下载了戒烟辅导APP,和爸爸一起学习.分享,每当他想抽烟时,我就会陪他聊天、散步,或是给他一些小 奖励,鼓励他继续坚持,同时我也希望家里能多一些理解和支持。我还梦想着,有一天,科学家们能够发明出更有效的戒烟产品或技术,让像爸爸这样长期吸烟的人能够轻松戒掉,陪伴爸爸一步步走向健康。因为我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深的痕迹也能愈合。
这就是我的心愿,简单而又深切,希望爸爸能戒烟,拥有更好的自己,也让我们的家更加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