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成长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11-04 20:45:37
			《绿豆芽成长记》
	10月17日 星期五 小雨
	今天,我准备培植绿豆芽。下午,我打开装绿豆的罐子,看到里面的绿豆颗颗饱满,深绿色的外衣泛着油亮的光,肚皮处的小白点像嵌着一粒小水晶,安静得仿佛在沉睡。
	我抓了一把绿豆放进浅口白瓷碗里,倒了些温水,刚好没过豆身。起先,绿豆们还浮在水面打了个转,没过几秒,它们就沉到水底下了,水面渐渐冒出细密的小气泡,像是绿豆在咕嘟咕嘟喝水似的。
	到了晚上,绿豆壳就被撑得发亮了,像绿珍珠,有的甚至冒出了芽,只是要仔细看才能发现,我盖上了纱布,盼着明天能撞见他们苏醒的样子。
	10月18日 星期六 小雨
	早晨,我拿开浅口白瓷碗上的纱布,差点被满碗的“小白点”晃瞎了眼,几乎每颗绿豆都破了绿壳,冒出了嫩白的芽!
	芽尖细细的,根部却胖嘟嘟的,最长的有一厘米九毫米,直直地竖着,像举着一面迷你小白旗;短些的则弯弯绕绕,活像刚睡醒的虫子,蜷着身子不肯伸直;还有几颗“懒虫子”,壳只裂开半道,芽尖露出小半个头,就是赖在壳里不肯出来。
	绿壳大多挂在豆芽茎上,有的歪歪扭扭地耷拉着,有的还紧紧缠住半颗豆子,像给白芽穿了件绿色紧身外套。我轻轻拨弄着芽尖,生怕碰疼了这些娇嫩的小生命。为了让豆芽们感觉舒适一些,我给它们换了一次温水。
	10月19日 星期天 小雨
	不过两天时间,绿豆上的白芽儿竟蹿到了两厘米长,茎秆从嫩白变成淡绿,挺得笔直,顶端还鼓出了小小的“绿疙瘩”,透着股急着长大的劲儿。
	我把碗挪到窗边,好让阳光晒到绿豆芽上。没过多久,“绿疙瘩”啪地就炸开了,两片嫩黄的叶子像两个小巴掌,先是紧紧贴在一起,接着慢慢舒展边缘,还泛着淡淡粉晕,像是刚睡醒的婴儿那粉嫩粉嫩的脸。
	挂在茎上的绿壳开始脱落,有的轻轻掉在碗底,有的还贴在叶子的边缘,反倒成了可爱的装饰。风从窗户吹进来,叶子轻轻晃,连带着细茎也跟着摆动,却能稳稳地立着。
	看着这些绿豆芽,我在心里惊叹不已:三天时间,沉睡的绿豆就长出了展叶的嫩芽,小小的生命里,藏着大大的成长力呢!
《那一刻,我长大了》
	春天从土壤中探头,夏天在风雨中成长,秋天在金风中成熟,冬天在寒风中磨砺。春去秋来,在岁月的长河中,幼苗洗掉了翠绿的稚嫩,长为参天大树,我就如此。
	记得去年暑假,妈妈单位举办“玫瑰书香,伴我同行”的演讲比赛。每科室出一名代表参加。我代表妈妈科室参加比赛。我既紧张又兴奋,比赛之前的这段时间,我每天加紧练习,将写好的稿子背得滚瓜烂熟,信心满满地等待着演讲比赛那一天到来。
	比赛当天,我在赛场看着前面几位选手声情并茂的表现,心里越发紧张,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一七上八下。妈妈看出了我的紧张,“别怕,你的声音很有穿透力,准备也很充足,只要有信心,就一定没问题!相信自己!”妈妈温柔地鼓励道。
	终于轮到我上台了,我手心里全是汗,双腿也不自觉地颤抖着,脑袋中嗡嗡直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手握拳头,走上了舞台,看到那么多观众,我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我尽量让自己镇静下来,保持微心理笑,来掩饰内心的紧张。我心想:要冷静,没什么可怕的,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渐渐地,我的心情平复了下来,因为准备充分,我出口成章,表情自然,迎来了一阵阵掌声。最终,我获得了少儿组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别提多高兴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却始终在我的内心深处,激励着我克服困难,勇敢前行。每个人都在成长,花开了,小草绿了,一切都活了,蒲公英飞了,载着我的梦想,帆船开了,扬帆起航,留住光阴,记录了长大的那一刻。
《豆子成长记》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泡豆芽。一到家,我就开始动手实践起来。我先抓了几把绿宝石似的豆子,把它们放进一个直径25cm,高15cm的盆子里,再倒入一些清水,我用手捏了捏这些豆子,硬硬的,凉凉的。
	我的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这样硬邦邦的豆子,真的能泡出豆芽来吗?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多云
	今天放学回家,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到阳台去看看我的“生命豆”长大了没有。让我惊讶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晚上。绿豆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一颗颗绿豆的颜色由深变浅了,不仅如此,体积也比之前大了一倍,把身上的“绿衣裳”都给撑破了。豆子中间还长出了一根小小的芽,大概有1cm,像一根迷你的小象牙。
	我盼望豆芽们快点长大,变得强壮起来。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阴
	早上刚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我那可爱的小豆子们了,原本嫩绿的豆瓣,此时已经吐出了柔软的叶子。像一根根银针似的芽儿比前几天长得更高、更茂盛了。这些芽儿姿态各异:有的弯成一条优美的曲线,像正在谢幕的舞者;有的站得笔直,像等待候场的士兵。远远望去,它们随着微风轻轻摆动,真像一位位身着绿纱裙的精灵在翩翩起舞。
	通过这次对豆子成长的观察,我发现小小的豆子竟然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们不断努力生长,终于长成了豆芽。我也要学习它们这种努力向上的精神!
《小麦成长记》
	10月15日 星期三 小雨
	昨天,妈妈递给我一包小麦种子,神秘地说这能种出猫草。我脑袋里满是问号,小麦和猫草怎么会是“一家人”呢?带着这份满满的好奇,我急不可耐地把小麦种子放进一个碗里泡起来,眼睛里满是对后续变化的期待。才过了一天,原本干瘪瘪的麦粒就变得圆滚滚的,像一颗颗小珍珠,可爱得让我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10月17日 星期五 小雨
	天刚泛起鱼肚白,我就满怀期待地跑到瓷碗边,去探望我的“小麦宝宝”们。眼前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惊呼,种子已经冒出了小小的嫩芽。麦芽是嫩绿色的,大概有1厘米高。底部还长出了银色的根须,短短的,就像老爷爷下巴上细细的白胡须。茎是白白的,细细的,仿佛是一根迷你版的绿色毛线。叶子小小的,形状就像一艘艘即将扬帆的小船。看着它们朝气蓬勃、茁壮成长的模样,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10月20日 星期一 晴
	三天的时间悄悄溜走,小麦已经长得很长了,足足有4厘米。根须变成了淡黄色,茎变得绿油油的,顶部尖尖的,就像一把把锋利的绿色宝剑。叶子也展开了,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坚守在岗位上的绿色哨兵。我用手轻轻抚摸它们,感觉就像触摸着一块柔软的绿色草坪。凑近鼻子闻一闻,还有淡淡的青草香,像小精灵一样钻进我的鼻子里,让人心情格外舒畅。麦子终于长成了,我心中的成就感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通过种植小麦,我清楚地了解了小麦生长的整个变化过程,也亲眼看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看着它们从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成一片绿油油的小麦,我心里特别开心,也深深感叹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成长中的快乐密码》
	周五那天,老师一宣布“下周一到周三去综合实践基地,开展三天研学活动”,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同学们的欢呼声差点掀翻屋顶——谁也没想到,这场期待已久的旅程里,藏着一串关于成长的“快乐密码”,正等着我们去解锁。
	周日晚上,我和妈妈收拾行李时,特意腾了个大背包塞满零食——毕竟研学怎么能少了美食相伴!周一清晨,坐上去基地的大巴车,我的心像揣了只蹦跳的小兔子,满脑子都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可到了目的地才发现,现实和想象里的“轻松玩乐”不太一样,而第一把“密码钥匙”,就藏在豆工坊的水饺课里。
	老师把我们带到飘着豆香的豆工坊,教我们包饺子。我左手托着软软的饺子皮,右手舀了勺馅料放中间,再用指尖蘸点清水,沿着皮的边缘轻轻抹了一圈,接着把皮对折、捏紧。原以为这活儿简单,上手才知道门道多:馅料放多了,饺子皮像撑破肚皮的小胖子,根本捏不拢;放少了,饺子又瘪瘪的,看着就没胃口。更有意思的是,同学们包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捏成了圆鼓鼓的小笼包,有的捏得像展开的馄饨,还有的四不像,惹得大家笑作一团。老师在一旁笑着提醒:“包饺子得用心,不然煮的时候可要露馅咯!”
	最让人手忙脚乱的是晚上洗澡。第一天晚上,大家各洗各的,有人磨磨蹭蹭,有人动作飞快,眼看要熄灯了,才发现还有四个同学没来得及洗。到了第二天,老师教我们睡前默念“我后面还有人,大家都要洗”,神奇的是,所有人都加快了速度,再也没人拖延。原来,第二把“密码钥匙”就是体谅与团结,做事多为别人着想,大家心往一处靠,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三天的无人机课,让我们找到了第三把“快乐密码”。清晨的操场边,教官从袋子里掏出无人机,只见他手腕轻转,一道黑影“嗖”地冲上天空,直上云霄。无人机跟着他的指令左右盘旋、上下翻飞,灵活得像只小鸟。教官教我们开机、对频时,我心里还嘀咕:“这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嘛!”可当遥控器到我手里,无人机瞬间变成了不听话的娃娃:一会儿飞得太高,快钻进云里;一会儿又猛地往下掉,差点撞到旁边的同学;有时还东冲西撞,吓得我手心冒汗。也正是这场“手忙脚乱”,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解锁了探索新事物的乐趣。
	这三天的研学,比课本里的知识有趣一百倍。我不仅解开了“包饺子”“调无人机”“懂体谅”的快乐密码,更懂了成长里的小道理。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还要来这个神奇的基地,探索更多没发现的奥秘。
《在国旗下成长》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便在晨光中徐徐升起。它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标志,敬爱国旗,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犹记一年级刚入学时,国旗在我眼中是那般神圣伟大,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更是我心中的憧憬。当我终于成为少先队员,戴上那抹鲜红的一刻,我懂得了它是战士们用热血浸染的信仰,是无数先辈为国家平安浴血奋战的见证。从此,每一次升国旗,我都会满怀赤诚地敬礼,那红领巾贴在胸前,仿佛能听见革命先辈的呐喊,能感受到心灵被爱国情怀深深慰藉。
	国旗二字,亲切又厚重,容不得一丝亵渎。这份爱国精神,在中国大地上传承了千年。三国时魏国曹植在《白马篇》中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抒发报国壮志;梁启超提炼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尽了每个国民对国家兴衰的担当。这些文字如明灯,照亮我们铭记祖国、守护家国的决心。
	如今,我每日悉心收好红领巾,把它当作国旗精神的具象传承。学校里那片向日葵向阳而生,正如我们在国旗下蓬勃成长;赤峰的城市面貌因科技发展焕然一新,这日新月异的一切,都源于无数战士的守护与祖国的强大。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挺立不倒。最后,我想由衷地说:感谢你,祖国!是你给了我们安稳的成长土壤,是你让爱国的火种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
《桂花树下的成长》
	9月29日 星期一 多云
	下午第一节课,是我们最盼望的体育课时间。离上课还有一会儿,大家便早早来到操场上等候了,秋风里都藏着同学们的高兴味儿。上课铃一响,大家“唰”地站成整整齐齐的队伍,等着杨老师来。
	热身的时候,我们伸伸手、扩扩胸,做完就赶紧开始跑步。脚步声“哒哒哒”特别整齐,风从耳边吹过,以前觉得有点累的跑步,今天也变得好玩多了。刚跑完,杨老师就笑着喊我们:“快过来!接下来玩‘切西瓜游戏’啦!”大家立刻欢呼着跑过去,很快我们围成了一个大圆圈作为“西瓜”的轮廓,老师选定了“切瓜人”,圆圈就转了起来,“切西瓜,切西瓜,我把西瓜切两半!”哈哈哈的笑声在操场上飘得好远好远。
	游戏结束,就到自由活动时间啦!我们各自寻找自己的伙伴玩感兴趣的活动。我沿着操场边慢慢走,突然闻到一股甜甜的香味——原来是操场角落的桂花树开花了!秋天把金黄色给了桂花,小花长满树枝,像撒了一把碎金子,风一吹,香味带着小花瓣飘下来,真好看。可走近一看,有几个同学正踮着脚扯树枝,想把桂花摘下来,地上已经落了不少花瓣。我着急起来,赶紧跑过去说:“桂花这么美,别摘呀!我们要爱护花草,让更多人都能闻到香味、看到好看的花!”
	就在这时候,杨老师走过来了。她没有批评大家,而是蹲下来,指着树上的桂花问:“你们看,桂花长在树上的时候,又香又好看,对不对?要是都摘下来,很快就蔫了,树也会疼的。”同学们听完,都羞愧地低下头,有的还把手里的桂花轻轻放在树根旁边。杨老师又笑着说:“亚楠能提醒大家爱护花草,做得特别好!爱护环境不是光说,是看到好东西的时候,愿意好好保护它。”
	晚上写完作业,我还在想下午的体育课呢!有香香的桂花、好玩的游戏,还学会了要守护好看的花草。今天这节体育课,比糖果还甜,我要把这件事好好记在日记里,以后想起来肯定还会笑!
《学习《读本》后的成长感悟》
	翻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我仿佛听到时代列车轰鸣前行的声音。起初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政治课本,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张描绘未来的地图,指引着我这个小小少年前行的方向。
	书中“中国梦”的篇章最让我心动。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这句话让我思考:我的梦想与国家的梦想有什么关系?原来,个人的梦想就像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壤才能生长,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片沃土。我的科学梦、航天梦、环保梦,都能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学校环保小组活动中,我亲眼看到通过垃圾分类,一周就能减少上百斤垃圾。这小小的行动原来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如此契合!我突然明白,伟大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始于身边点滴的努力。
	读本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点燃了我的求知欲。当了解到中国在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的突破时,我激动不已。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我们这代人注定要接过创新的火炬。我在编程课上制作的小程序、在科学实验中的小小发现,都是未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份力量。
	合上读本,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在心中升腾。我不仅是家庭的孩子、学校的学生,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份认知让我每天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意义——掌握知识不仅为了个人前途,更是为了将来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时代的土壤孕育梦想的种子,梦想的种子滋养时代的土壤。作为新时代少年,我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这伟大时代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因为我知道,当我为梦想奋斗时,也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琴弦上的成长》
	那把小提琴静静地躺在琴盒里,深棕色的漆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我十岁生日时,父亲送给我的礼物。记得那天,他蹲下身子,把琴盒郑重地交到我手上:“学琴如做人,要耐得住寂寞。”当时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只是被琴身上精美的花纹所吸引。
	初学时的兴奋很快就被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消磨殆尽。我的手指在钢弦上磨出了水泡,按弦时的疼痛让我直掉眼泪。更令人沮丧的是,无论怎么练习,琴声总是像锯木头般刺耳。有一次,我赌气地把琴弓扔在地上,红着眼睛对父亲喊道:“我永远也学不会!”
	父亲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捡起琴弓,用软布轻轻擦拭。“来,”他把我拉到琴凳前坐下,“我给你讲个故事。”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学琴时,老师让他整整三个月只练习空弦。“知道为什么吗?”父亲的眼神变得深邃,“因为只有先学会聆听,才能弹出好音乐。”
	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用不同的心态对待练琴。清晨,我会仔细观察松香在弓毛上留下的白色粉末;傍晚,我学着分辨每一根琴弦振动的细微差别。渐渐地,我的指尖长出了茧,琴声也不再那么刺耳了。
	五年级那年,学校要举办文艺汇演。音乐老师选中我独奏《小星星变奏曲》。演出那天,我穿着白色连衣裙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让我看不清台下的观众。当第一个音符响起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
	就在这时,我在模糊的视线中捕捉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坐在第一排,正用鼓励的目光注视着我。深吸一口气,我想起了每天清晨练习的场景,想起了父亲说过的话。渐渐地,我的手指找回了熟悉的触感,琴声如溪流般自然流淌。
	最后一个音符余韵未消,礼堂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鞠躬时,看见父亲在偷偷擦拭眼角。那天晚上,父亲破例允许我晚睡,我们坐在阳台上,他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丫头,你今天不仅学会了演奏,更学会了坚持。”
	如今,那把小提琴已经陪伴我走过了六个春秋。琴身上多了几道划痕,琴弓的马尾毛也换过好几次。每当我打开琴盒,松香的气息总会让我想起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终于明白,成长就像学习小提琴,需要经历无数次的练习与失败,才能奏出动人的乐章。
	在某个练琴的黄昏,当夕阳透过窗户洒在琴弦上时,我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流泪的困难,如今都化作了指间的老茧和心中的力量。原来,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日复一日坚持后的水到渠成。就像父亲说的,耐得住寂寞,才能等来花开。
《成长中的小烦恼》
	亦晴亦雨的日子,如潺潺溪流般静悄悄地流淌,一天又一天。关于成长中的许多事,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渐渐模糊,而与足球的那份羁绊,却宛如一朵轻盈的浮云,从那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悠悠飘来,带着烦恼与收获并存的记忆,寻我而来。
	比赛的哨声激昂吹响,一群健壮又灵活的男孩们身着鲜艳的球服,如敏捷的猎豹般在绿茵场上来回飞奔。他们目光紧紧锁定着场上的足球,奋力追逐,呼喊声在球场上空此起彼伏,如汹涌的浪潮。足球在球员们的脚下灵动地飞来飞去,仿佛一只欢快的小鸟。尽管每个人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但脸上都洋溢着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而此时,身为替补的我,只能眼巴巴地干坐在替补席上,静静等待。教练安慰我道:“等一下就轮到你。”然而,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直到比赛结束,我依然未能踏上赛场。我的心情,就像一颗坠落的流星,慢慢地跌入了黑暗的低谷。
	那一年,雨季来得格外早。细密的雨水如牛毛般交织在一起,将城市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雨帘之中。地上的雨水潺潺流淌,积成了一滩滩泥泞。或许,是时候把心爱的球鞋收进盒子,让它封存在时间的长河里了。也许,我根本不该抱有那些可笑的梦想,早该认清自己身体素质不如别人的残酷事实,何必再做那无谓的挣扎呢?晚上回到家中,我满腔的怒火如火山般爆发,将所有的委屈都发泄在球鞋上。我愤怒地抓起球鞋,用力一扔,只听“砰”的一声,球鞋狠狠地砸在墙上。我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床上,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
	许久,我抽噎着抬起头,不经意间瞥见书房里爷爷正铺纸研墨。好奇心驱使着我,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只见爷爷蘸墨悬腕,笔锋在纸面肆意游走。起笔时,藏锋如寒冬中蓄势待发的寒梅;行笔时,流畅似欢快奔腾的春水;收笔时,利落若振翅高飞的飞鸟。一个刚劲有力的“永”字在纸上缓缓舒展,筋骨毕现,神韵自生。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墨痕间流动的气韵,忽然明白了爷爷练字时总挂在嘴边的“慢工出细活”。墨汁渐渐干涸,爷爷指着字里的飞白处,语重心长地说:“留白不是空,是给意境留余地。”窗外,梧桐叶沙沙作响,光影在字画上明明灭灭。原来,写字如此,足球亦如此——太满则溢,太快易折,总要留几分从容,守得住寂寞,才能沉淀出真味。
	我恍然大悟,为何要因一次替补而如此困扰呢?于是,我开始努力练习球技。整个春天,我奔跑的声音如欢快的鼓点,每日准时响起。面对他人的嘲笑与鼓励,我都坦然接受,就像大海坦然接纳每一朵浪花。当大树上的新芽变得郁郁葱葱,当雪白的茉莉花悄然绽放,我的球技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飞速进步。
	这时,又一次比赛如期而至。教练宣布参赛名单时,我的名字终于出现在其中。我激动地穿上球鞋,换上球服,昂首挺胸地走上了足球场,仿佛一位即将出征的勇士。
	成长,有时充满苦涩,却又令人欣喜;有时掺杂着几分烦恼,但即便如此,成长的魅力依然不可抗拒。我们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阳光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