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认识到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3 00:36:05
《感谢挫折》
挫折是一笔财富,教会了我坚强、坚持,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周六,烈日炎炎,大地被晒得滚烫,我在太阳底下练习骑自行车。我穿着一身短袖短裤,依然汗如雨下。平时看别人骑得轻轻松松,怎么轮到我就不行呢?我哆哆嗦嗦地坐在车上,车头直晃,我咽了一口口水,心里七上八下,如同有人在敲鼓一般,突然,车子一歪,我飞身下车,说时迟那时快,刚落地,车子就倒了。我顶着烈日继续练习,“砰”一声,车倒了,我也倒了。看着手上被水泥路面划破的皮,鲜血渗出,疼得我张牙舞爪,龇牙咧嘴。
妈妈走过来,帮我按住伤口,说:“人一生不经历磨难,就跟麦子不经历风吹雨打一样,不会结出成功的麦穗。只有经历挫折,且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结出麦穗。”我听了这席话,茅塞顿开,从地上跳起来,跨上车,继续练习。挥汗如雨的我不顾脸上的汗珠,一遍又一遍跌倒,一次又一次爬起来。终于成功了,车子终于听我的指挥了!妈妈看着我手舞足蹈的样子,笑了。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人一生不经历挫折,又能有什么可能结出那只属于挫折的成功果实呢?
《相信自己》
从“碰碰香的奥秘”那节课上,我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从“了解陶鹰鼎”那节课上,我认识到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从这次有趣的游戏中,我明白了做事要相信自己。
一上课,老师兴致勃勃地说:“我藏了两枚硬币,要请同学把它们找出来。每位同学限时1分钟。”
经过一番闹哄哄的“报名”,大侦探小彭闪亮登场了。她首先冲到了窗台的花盆旁,东翻翻西找找。同学们看了七嘴八舌地说:“不可能藏在这里的。”“肯定在教室后面。”她听了,低下了头,思索片刻后就果真放弃了花盆,来到了教室后排的课桌前,蹲下来仔细查找。很快时间就到了,她一无所获。
小廖同学开始找了。他像没头的苍蝇一下在教室转来转去,最终在同学们的提醒下也来到了窗台旁。他双腿跪在窗台上,一双手在植物里扒来扒去,扒去扒来。一分钟过去了,还是什么都没找到。
终于轮到我了。我心里一下子冒出了两个小人,一个急吼吼地说:“去看看教室前的课桌吧!很可疑!”另一个像牛魔王一样,怒气冲冲地说:“不对,去看垃圾桶!”他们吵得我心烦意乱。我慌慌张张地冲到教室前面,拖开课桌,翻桌子上的课本,掏抽屉,甚至弯下腰去看抽屉的底部,但不管我怎么找,还是什么都没有。“课桌没有。”我非常沮丧地对同学们说。在哪里?在哪里?同学们的建议声一浪高过一浪,有的说在教室后排的桌子里,有的说在墙上的风扇后面,有的甚至还建议我去掀黑板看看后面有没有。怎么办?我急得双眉紧锁,目不转睛地盯着垃圾桶,苦苦地思索。我主意已定,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垃圾桶旁,两只眼睛迅速在垃圾桶里搜索着,可是我也和前面的同学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对,垃圾袋下面呢?我灵光一闪,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提起了垃圾袋。“哇!”真的有一枚闪闪发亮的硬币,它正欢快地向我们招手,兴奋地说:“我很聪明吧!你们可算找到我了。”顿时我的心里好像一下子有千万朵花盛开,那滋味别提多美了!
老师公布了答案,另外一枚在花盆下面。小彭懊悔极了,她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啊!
下课了,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围着我,问我获胜的秘诀。我歪着脑袋想了想,大声回答:“没什么别的,我只是觉得要相信自己!”
《《最先与最后》读后感》
读了课文《最先与最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既要有“敢为最先”的精神,又要有“不耻最后”的勇气。
有这样两句诗:“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纵观古今中外建功立业者,无不是有胆有识,敢于创新,勇于进取的。神农氏冒生命危险,尝遍百草,创亘古未有之事,使后世子孙享福延年;安徽凤阳农民冒坐牢的危险,秘密承包土地:在合同书上按下指印,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为农村经济的复苏描绘了灿烂的蓝图;温州人敢为最先,开创了“温州模式”的经济发展之路,使温州人民从贫穷走向富裕。
同样,达尔文如果没有“敢为最先”的精神,就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题”,去推翻已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冒牌祖先——上帝,而大胆提出人类的祖先是猿的见解;哥伦布没有危险的海上飘流,就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皮尔里没有险象环生的冰川之行,就不可能征服北极。可见,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没有今天的佳肴;没有无畏的开拓者,就没有今天的文明。
在今天的改革大潮中,我们需要“敢为最先”的精神,也需要“不耻最后”的勇气。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耻最后”,是指和“敢为最先”者一样经过了一番艰苦努力之后而“最后”的,绝不是那种投机取巧而一败涂地的人。这样的“最后”者从不哀叹,从不怨天尤人,而他们所做的只是向“最先”之路继续跋涉。
改革,是一种尝试、一种创新,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势必会有“敢为最先”者成功的喜悦,也一定会有“不耻最后”者失败的沉思。我们在对“敢为最先”者赞美之余,也对“不耻最后”者深表敬佩和感激。因为他们虽然“最后”了,却把那种顽强的精神和敢于正视落后的勇气留给了别人。可以想象,如果“温州模式”的四个创始人初尝失败后就消沉、退缩,“羞于后人”,也许就没有今天的“温州模式”。许多下岗工人,如果没有一点“不耻最后”的勇气,也许就不可能重新上岗,再创辉煌。
鲁迅先生说:“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我可以这样说,在改革大潮汹涌澎湃的今天,只有那些“敢为最先”,而又不乏“不耻最后”精神的人,才是当今时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