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试试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2:51:38
《神奇的电脑》
如果你为学习而发愁,或者是为干家务活而感到苦恼。不如试试我这台神奇的电脑吧!
神奇的电脑也叫懒人电脑,因为它可以为懒人服务。你只要在电脑上输入你想要干什么事,电脑里就会把你所想的事务给显示出来。你只要把手伸进电脑里,下一秒就可以把电脑里的东西变回到现实中来。这是不是很神奇而且有趣呢?
它还有个神奇的功能,和普通的电脑不一样,它不用充电。它跟植物一样只需给它一点生命之泉,它就可以十年都不用关机。而且它还能梦幻般地飞,只需要按下10508这个密码,开启自我洒水模式。它就可以成为自动化的扫水小精灵,可以帮忙浇花浇菜,它还有自主服务功能帮你洗碗拖地,打开电视关窗户等等,它是你得力的小管家。
你只要说你有什么烦恼,它都能帮你解决。如果你的考试成绩考差了,怕被家里人批评。神奇的电脑会安慰你,并在1分钟之内给你找到合适的家教。让你在短期内成绩飞速提升。它还能够变大变小,你只要把它变小放到口袋里,随时随地都可以向它请教你不懂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最神奇的是它还能发明比它更神奇的东西,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做不到的。比如水上行走的靴子,会变大变小的书包,会飞的木屋,跟家教一样的钢笔……这是不是很神奇很实用?
“什么,你害怕它会坏或者是弄丢!”“不不不,千万别想那么多。”神奇电脑的材质是用比钢铁还结实百倍,还非常轻的碳纳米管制作成的,所以你怎么砸它破坏它都不会坏。你别小看它,就算你把它弄丢了也不用担心,它自配IP地址的系统,就算你离它十万八千里,它也能通过定位找到你,这是不是很厉害呢?
我特别喜欢这台神奇的电脑,特别敬佩发明它的科学家。
《写作如何写出画面感?可以试试这三种独家方法!》
艺术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文章要写出画面感,其实可以像国画学习,借鉴国画常用的技法。
(一)白描法
白描是国画最常见的手法。所谓白描,就是用线条勾勒,不事雕琢,也不加渲染。大师写文章,常用白描。比如,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是这么用白描的: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运用白描手法,张岱写出了这样的画面:天、云、水相接,白茫茫连成一片,长堤、湖心亭和小船在白雪天呈现出黑色,如影子一般,点缀其中。这个画面展现了天地的苍茫辽阔,也映射出个人的渺小和孤独,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要像大师一样,运用白描手法写出画面感,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些小技法。在寨主看来,以下两点尤为重要:
第一,要能选取合适的事物,并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
白描手法是线条“勾勒”,没有渲染铺陈,也不会浓墨重彩,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事物,抓住所写事物的特点。在此方面,可以向诗人、词客取经。
先来看看古代无名氏诗人的《醉中天》:
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
诗人选取了“老树”“藤挂”“落日”“残霞”“平林”“晓鸦”等意象,展现秋天的苍凉萧瑟,折射自身的寂寥;再以“瘦马”展现羁旅,以“竹篱茅舍人家”展现浓烈的思乡之情。尽管全文不著一个愁字,但因为选择了合适的意象,悠悠乡愁尽露无遗。
再来看看现代词人方文山的“构图”。众所周知,方文山非常善于选用合适事物,构造生动而经典的画面。比如老上海的老街坊、小弄堂、雕花门窗和吴侬软语;比如米兰城里的巴洛克建筑、旧报摊和吟唱诗人;比如日本的忍者、樱花、武士刀和味增汤,等等。此外,方文山还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用三言两语,就让事物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暮雨的特点是“纷纷洒洒”,其实也是暗指女主思念不断;旧故里的特点是“草木丛生”,即荒凉败落,人烟稀少;女主的特点是“始终一个”,也就是多年来茕茕孑立,形单影只。城门的特点是“斑驳”,上面还有“老树根盘踞”,说明它历经风雨沧桑,十分残破。街道上的青石板,回荡着雨的声音,也回荡着女主等而不得的叹息声。这里可以展示女主等候之久,思念之深。由此,女主坚守故里思念男主、盼望男主归来的凄冷萧瑟画面,也跃然纸上。
方文山写的词,既能巧妙选取意象,也能抓住意象特点。他通过白描手法,写出了生动画面。在此方面,推荐大家看看《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定能受益多多。
第二,要能选择准确新奇、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绘画上,白描手法特别考验画家的线条勾勒能力,写作上,则对写作者选词能力要求极高。高超的作者,因为能够用一两个词,准确传神表达意思,因此喜欢用白描。在此方面,张岱是大师中的大师。
先看张岱《金山夜戏》中的白描: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这句话中的“漏”字,写出了月光从树林中撒漏的情景,说明月光很稀疏,有疏疏落落的感觉,因此特别像残雪。如果换成别的词,比如,“林下洒月光”“林下看月光”“林下有月光”,都没有那种稀疏洒落感。可以说,“漏”选得极妙,有画龙点睛之效。
再看看前文提过的他在《湖心亭看雪》中的白描: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段话中的量词,用得准确而又富有表现力。长堤是一“痕”(细长)、湖心亭是一“点”(微小)、余舟是一“芥”(轻微纤细)、舟中人是两三“粒”(渺小)。
张岱选用“痕”、“点”、“芥”、“粒”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不仅准确新奇,而且可以反衬出冰雪世界的浩渺、空阔,展现人烟的稀绝,进而表现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读罢令人拍案叫绝。相反,如果我们换成别的量词,比如,“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段、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那画面感会大大降低,读之也会味同嚼蜡。
(二)工笔法
工笔,也叫细描,是一种传统绘画技法。写作时,工笔是用细致、逼真的笔法,对事物精雕细琢,细致描绘,以彰显其形态特点,展现画面感,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运用工笔写出画面感,除了运用丰富绚丽的词汇,抓住细节精雕细琢、层层渲染,还需要注重两点:
第一,多用修辞手法,让画面更生动。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描写: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多种艺术手法,浓墨重彩地写出了逼真的荷塘形态,具有极其强烈的画面感。
其实,如果善用修辞,即便笔调没有大师们那么细腻,写得粗线条一点,也同样能让文字富有画面感。
比如,寨主的小说《那些花儿散落天涯》中,是这么写一个老师的:
他总说自己是个“常人”,但他的身高马上提出了抗议。除非站在NBA赛场上,要不然,他做不了“常人”,只能算“长人”——腿是身体的两倍长,脖子看上去比脑袋还长。加上终年穿一袭白衣,人称“仙鹤”。“仙鹤”近来喜欢戴一顶红帽子,一下变成了“丹顶鹤”,但也有被他骂过的学生私下称他为“鹤顶红”。
这段文字,运用了拟人(身高提出抗议)、谐音(常人与长人)、夸张(脖子看上去比脑袋还长)、比喻(终年穿一袭白衣,人称“仙鹤”)、回环(“丹顶鹤”与“鹤顶红”)、双关(鹤顶红,表面指“仙鹤”头上的红帽子,也指代毒药“鹤顶红”)等修辞手法,抓住“他” 身材特征:又高又瘦,写出了诙谐幽默的效果,令人如见其人,印象深刻。
第二,善于调动五官,让画面更丰富。
“五官法”就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手,去看、听、嗅、尝、触,对事物进行多重感知。写作文时,若能善于调动五官,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使文字具有极强的画面感。
椭圆形的蛋挞排在眼前,像一只装载着夕阳的小舟,外面被十数层的酥皮包裹着,层层叠叠,像一层又一层波浪堆积在一起。(视觉)把鼻子凑过去,你就会闻到面粉、牛油和鸡蛋的香味,像是鸡蛋花的清香。(嗅觉)用手轻轻一捏,软而松脆,像卷起的书页,又像蛋卷。(触觉)送进口中,哇,浓浓的面粉入口即融,像西米露的浆液,黏黏的滑滑的甜甜的,但很快它们就被口中唾液包围了;(味觉)继而,一股浓浓的鸡蛋奶油味充满整个口腔,让人有一种幸福的满足感。第二口咬下去,你还会隐约听到“咔嚓”的声音,像摁下了了相机的快门。 (听觉)
这段文字,就是典型“五官法”。通过五官联动,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蛋糕的清香、甜美、软而松脆等特点,甚至会忍不住流口水,仿佛眼前就放着这样一块大蛋糕。文字能有这样的效果,可见描写之生动,画面之逼真。
(三)皴染法
皴染法,又叫三染法,是国画的传统技法,即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描写人物、事件、景物,进而越写越丰富,最终让事物变得生动立体的一种技法。
这种技法的集大成者,是《红楼梦》。
低劣的小说,写人叙事状物,都会长篇大论,试图一下子写尽。比如,很多网路小说,写男主女主第一次出场,就会有几百字的描写,从外貌到动作,再从心理到语言,大书特书,恨不得一下就把人设立起来。事实上,这么做是极其拙劣的,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非但立不起人设,反而冗长啰嗦,令人生厌。
然而,像《红楼》这样卓越的小说,绝不会这样写。它的作者会巧妙运用皴染法,让人物逐步立体,让景物渐渐丰富,一步步写出生动立体的画面。
比如,《红楼》对女主林黛玉的描写,就是典型的“皴染法”。
黛玉第一次出场时,曹公惜墨如金,只用“聪明清秀”四个字。这样写,没有满纸“天下无二”“古今无双”等字,也没有整段班昭蔡琰、文君道韫之词,不仅近情理,而且也令人耳目一新。
接下来,通过贾雨村的眼睛,说黛玉“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并且“(母亲病中)侍汤奉药,守丧尽哀”“(母亲死后)哀痛过伤,怯弱多病”,展示了黛玉身体怯弱、极为孝顺的形象。这是“一染”!
随后,林黛玉进贾府后,通过贾府众人的眼睛,我们才知道林黛玉“其举止言谈不俗”“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也就是言语不俗,秀美清雅。紧接着,在王熙凤出场后,经过“再染”,才知道黛玉长得很美,“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然而到底有多美?直到男主贾宝玉出场,才通过他的眼睛看出黛玉是绝世美人: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至此,经过“三染”,黛玉聪明、高雅、绝美的形象才逐渐丰满起来,由此形成了立体生动的画面。
再比如,《红楼》中对贾府的描写,也是“皴染法”的集中写照。脂砚斋对此心知肚明,是这样阐述曹公的妙笔的:
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兴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综上,绘画上,要让画面有质感,画家必须反复皴擦,不断点染;写作时,尤其写小说时,要让画面有质感,也不能一笔写完,应该由远而近,由虚而实,由隐而显,由淡而浓,多角度描写,层层推进和渲染,最终写出立体生动的效果。
总之,优秀的创作者,善于融会贯通,能够取绘画技法,用于写作之中,也能借鉴他人的经验,打磨和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
《最心爱的,那双棉鞋……》
“再试试吧! ”我使劲把脚塞进棉鞋里往前顶,可还是露出半个脚跟来。妈妈说:“要扔吗?”我摇了摇头:“还是不了!”因为,那是我最心爱的棉鞋......
还记得那是深冬的一天,我正在吃早餐,便听见“咚咚”的一阵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外婆。只见60多岁的她身上落满了雪花,脸上一道道沧桑的皱纹似乎更深了,看着叫人忍不住心疼。
外婆一进来还没坐稳就拿出一个包裹,笑着对我说:“来,外婆今天给你带了一样好东西。”我心想:一定是我最爱吃的棒棒糖。只见外婆拿出了一双鞋。那是一双看上去很古老的鞋子,外面是用棉布做的,里面塞了一层厚厚的棉花,还在鞋头上绣了一只老虎(因为我是属虎的)。如果你站在远处看,那对老虎就像真的一样。妈妈在一旁说:“这可是你外婆亲手为你缝做的。”外婆问我:“好看吗?”我本是一脸的不满意,看了看妈妈的脸色才微微点了点头。外婆走后,我就随便把鞋扔到了一个角落里。
第二天,我背上书包穿上我时尚美丽的公主鞋去上学了。可是,刚走出家门几步,我就后悔了。我穿着鞋踩在雪地上,就像光脚伸进了冰窟窿里。我冷得直打颤,赶忙回到家准备换鞋。这时,妈妈说:“就穿外婆给你做的那双鞋吧!”“啊,那双呀,那么难看!”我嫌弃地嘟囔着,可还是很不情愿地穿上了那双又肥、又丑、又土的鞋子。可我刚一穿上,突然觉得很柔软很温暖,走起路来轻巧极了,又好像有一股暖流从脚底涌遍全身。果然,外婆精心为我做的鞋就是暖和,我心里美滋滋的,好像看到外婆在昏暗的灯光下熬夜为我做鞋的情景。
可是现在,外婆再也不能给我做棉鞋了,因为她病逝了......于是,我更加珍爱这双鞋。
虽然我穿不了它了,但我依然小心翼翼地把它收了起来。因为这双鞋里,有着外婆对我浓浓的爱,记录着那段永远回不去的日子。
我最心爱的,那双棉鞋......
指导老师:邱洪蕊
《“简单”冰红茶》
“嗯!好喝!大家也快来试试,制作这好喝的冰——红——茶吧!”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有趣的视频,实在吸引人诶!
看起来真的好好喝呀!我吞吞口水。冰红茶可是我喜欢的饮品之一,酸酸甜甜,嗯,很好很好喝!要不,试试?嗯!试试。
我抓起包包,冲到门口,提起鞋子,光着脚跑到电梯前。很幸运,电梯停在楼上。电梯到了,我提着鞋子走进电梯,在下降时穿好了鞋子。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前台姐姐笑着问我。虽然笑得有点职业化,但我不能否认她还是很好看的。
“柠檬。”
“嗯,在那边呢!”
我走到前台姐姐指的地方,看到了一篮子的柠檬。取多少的量呢,五个?就四个吧......不行,上次买太多食材,失败了,剩下的都浪费了。两个吧,会不会少?咦,失败了没人喝......思考了许久,决定买两个柠檬。呀!冰糖和红茶在哪呀?该不会又要去问吧。还好找到了冰糖,也在冰糖旁边找到了红茶,食材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啦!
洗好锅,洗好柠檬。其次切柠檬,切成一片一片,不能太薄!然后将柠檬去籽,放进锅中。放好柠檬后,把冰糖、红茶填入空隙(其实直接一股脑扔进去都可以)。最后一步,加水!好啦,任它煮吧。建议在此期间弄些冰冰的冰块!
终于好啦!看色泽......emmmmm,看起来还不错,尝一口!咦——好酸呀,冰糖加少啦?饮过后会有股苦涩!
哎呀!失败,但我觉得还可以,虽然已经称不上是冰红茶啦!嘿嘿!
《性格糖果》
如果想要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那么就试试我的新发明——性格糖吧!
为了调试出效果良好的性格糖果,我到全世界各地游览了一番,购买了非常多的样品,让机器人小莉去太阳上采集了光熖,还采集了小男孩因为踩死了蚂蚁而流下的一滴眼泪。
我把这滴眼泪倒进了小羊模型中,然后加上光熖,立刻光芒四射。将混合物放入冰箱,过一会儿取出,再拿出备用的月影砂糖——顾名思义,就是用月亮的影子做成的砂糖——撒在这块糖上。
性格糖果的颜色是以阳光的澄黄为主调渐变的,上面的月影砂糖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给人一种乐观开朗又积极向上的感觉,怪不得吞下会变得善良呢!我又做了很多性格糖——蓝色的白鸽形糖代表文静,红色的太阳形糖代表热情……
看,一只可怜的流浪猫跑了过来,吃了善良性格糖的人立刻心痛地将它抱起,把它送回了家。
不和你多聊了,我还要去生产更多的性格糖果呢!如果你想拥有独特的性格,就来找我买性格糖果吧!
【简评】
《性格糖果》,小作者的题目取得新奇又特别,激发了读者的阅读欲。你用大胆的想象做了一道加法“糖果+性格”,让糖果拥有改变性格的效果,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最为难得的是,小作者在第二、三、四自然段详细地写出了“性格糖果”制作的材料与过程——想象既荒诞,又有依据!(施民贵)
《写作技巧:试试这几招,让你的春游作文脱颖而出!》
天气清朗,惠风和畅,很多小学会陆续组织春游,“小绿萝们”终于可以亲近大自然要春游了,孩子们本应该是欢呼雀跃,可是很多孩子却发起愁来,原因竟然是“春游记”!
有些孩子善于写作感人的故事,写人作文总能写得鲜活生动,可是写景文却像个流水账,平淡如白开水。
还有些孩子觉得每一年的景物都差不多,写来写去无非就是春光明媚、百花齐放、鸟语花香……写不出新意。
面对写景作文应该怎么办?其实,写景文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则。
写作技巧
一、仔细观察,抓住景物特点
不同的风景特点是不同的,如有的地方是山景为主,有的地方以奇石闻名,有的地方借江湖增光……写景作文就应当抓住这些不同的特点,写出景物的个性。
从小学生习作的角度来看,写出景物特点可以借鉴这三条原则:
01、写景要先梳理
孩子不知道如何下笔?我们不妨先问孩子几个问题:
1. 你们什么时候春游的呀?那天天气怎么样?你心情好不好呀?
2. 你和谁去春游啦?小朋友们都带了什么?大家的表情、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3. 你们去了哪里?路上你看到了什么?到了目的地你先看到了什么?然后呢?最后呢?
4. 你们在路上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情嘛?到了目的地以后你和小朋友们都做了些啥事儿啊?有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最后你们怎么离开的?
5. 我们为什么不夏游冬游,而是在春天出去游玩?春天好在哪里?你喜欢这次春游吗 ?为什么?
这五个问题基本兼顾了写游记需要“骨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受。有了这个文章的“骨架”,写游记的第一步就做好了。这样既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又为春游游记准备好了内容,真是一“问”两得!
02、写景要有顺序
要写景,那就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一样一样地讲清楚,说完整。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移步写景)。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自然景观可以按照方位顺序来描绘,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根据不同的景色特征,选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要写事,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的逻辑顺序写,怎样发生的,过程中先怎样了,后怎样了,怎样结束了,最后结果如何,都需要写明白,同时也要兼顾到事件的一些情景描写,充实内容。
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03、写景要有选择
春游要写的内容就像是菜市场里的蔬菜瓜果一样摆在了面前,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菜都装进篮子买回家吧!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主菜”——我想写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筛选”了!也就是说,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我觉得春天的风景真美,我要写美景!”——那么,我们就把对景色的记忆选出来,看到了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颜色、形状、气味如何?花花草草、莺歌燕舞、潺潺流水和在天空舞蹈的风筝,通通当做主角来写吧!
“春游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我很难忘,我要写这件事!”——是要写春游的集体游戏,还是写小朋友自己的玩乐过程?是想写一件春游中发生的不文明现象,还是写一件爱护大自然的“正能量”?总之,我们需要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有“我”的感受,重点下笔。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选出了“主菜”过后,就从根本上避免了文章成为“一锅乱炖”的流水账。
二、动静结合,写好景物特点
在写景作文中,景物有静态与动态的区别。自然景色总是沉静的,但又都在不断地运动与变化之中。写景时既要注意静态的景,又在善于看出景中的动态,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描写时或先写静态后写动态,或先写动态后写静态,使景物处于静态与动态时的特征和谐完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中的景色特点“活”起来。
如《第一场雪》中:“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地银条儿;冬夏常青地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三、以情观景,借景抒情
写景物的作文,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关键在于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景与情贵在溶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才能达到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境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春游游记的主体完善后,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谈心情,讲感受。这一步其实很简单,总结一下看到美景的自然反应,心情如何,感觉如何,和平时在电视里看到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如果看到的是灰色的天空和光秃秃的山还是这样的感觉吗?或者写一写游戏中、玩耍中感受到的乐趣与收获,和小伙伴一起玩与自己一个人玩有什么不同,都是可以的。
在方法上,可多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带有人的特点,让写实与想象完美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也能从文字中真切体会到景美物美,以及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如:《夕照》中:“太阳被裹上了橘黄色,没有了刺眼的光芒,稳稳地站在那排杨树上,没有丝毫衰老的样子。
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的:“波纹”是夕阳得意的杰作。那平静的“湖面”难道不是被它踩碎的吗?啊,它和我一样调皮!”作者运用一连串的比喻和巧妙的拟人手法,写出了夕阳的柔美,落山时调皮的模样,使夕阳有了情感,有了生命活力。
总的来说,写好景物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根据所写景物的特点,有所侧重地选择景物描写方法,写时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景贵在真实,切忌硬编乱造。
古诗词写作套路
春山
春天来了,去哪里玩?第一好去处,就是山上,此处有花有月,有树有鸟,三五好友说说笑笑,一面春风,美不胜收。关于山中春景,诗人们可真是写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不厌倦: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诗里,有一种超然的美,非常纯净。这首五绝,说的是“鸟鸣涧”,是小鸟叽叽喳喳在叫,其实,写的却是诗人心中的“静”,因为心静,才听到春山之中的鸟鸣。
他把所有的感官都放到了次要地位,紧紧抓住最大的感受——静,来落笔。这种聚焦写法,特别适合刚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首先让他回忆出游全程,找出印象最深的那一点,然后集中笔力,就围绕这一点来写。这样,可以解决初学者“言之无物”的通病。
写法提示:集中笔力,聚焦一处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如果说,前面的《鸟鸣涧》是写“静”,那么,这首《江南春》就是写“闹”。山里安静,山外热闹。特别是我们现在的旅游景区,即使是原本幽静的名山大川,到了春游时节也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那么,这个闹怎么写?杜牧用了实景+议论。开篇使用能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数字和颜色,一下子把高度提上去,然后由大的“水村山郭”,收至小的“酒旗”。为什么要收?因为后面他要跳转到脑子里的“四百八十寺”,发表“多少楼台”的议论。
这个写法特别适合高年级的孩子,他有了一定的世界观,对事物有了基本的看法,他的所见所闻,应该触及更深层次的思想,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上面。这也是老师常说的“深入”,由表入里,走进去。一旦攻破了表面,这篇作文就有了不一样的立意,可大大加分。
写法提示:由表及里,立意升华
春水
我们总说:观山玩水。游湖、游河、游江、游泳池……噢,不,游泳池放夏天。总之,玩水,是春游一大主题。我们来看看诗人们都写了什么: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简析:这首诗,本来是作者为朋友的一幅画而写,但是因为把春天写得太鲜活,结果成了后世的春诗经典。他的镜头运用非常好,由远及近慢慢推移:从远处的竹外桃花,到眼前的春江之鸭,再低头一看,咦,满地蒌蒿,芦芽正短,最后直接移步脑中,仿佛看到了河豚欲上的情形。
所以,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写景顺序的经典示范:先远景,再近景,描写完纯实景后,写一写由此引发的思考或想像。
写法提示:远近相交,虚实结合。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夫子是宋代儒学大家,大诗人、大教育家,这首诗,写得非常大。他说,“无边光景”一时全部换新,“万紫千红”全部都是春,没有任何细节描写,我们随着他的双眼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万物生长。一般来说,水边的视野都是比较开阔的,一眼望去,往往没有遮挡,眼中就会有一个“大”场景。所以,从大处着眼,也是很好的春天水景写法。
写法提示:目之所及,总体印象。
春树
诗人们在写山写水的同时,往往还会写树,这可是春天里的又一大主题。花草树木,天地精华,是春天的直接代表者。来看看诗人如何写树: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在这里,最大的亮点是把植物们通通“拟人”。中国人自古是“万物一体,同生共荣”,花不是花,是花和诗人;树不是树,是树和诗人。他和它,往往感同身受。所以,拟人写法自古有之。“草树”是“知春不久归”的,大家趁着年轻力壮,竭尽全力争芳斗艳。“杨花榆荚”没有什么才思,只知道学了风雪的模样满天飞。
没有任何标新立异的字眼,这首诗却独竖一帜,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我们的孩子在写景时,也可以把自己代入景物中,假设我是它,站在这个地方,吹着这个春风,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想和别人说什么?如此一转换,作文再不枯燥。
写法提示:转换角度,拟人代入
《落日忆山中》节选
李白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诗仙李白,时时有颗可爱的心,他说,东风随春归来,给我发来树枝上的鲜花。真是不客气呀,他认为这些美丽的花朵,是东风送给他的。
所以,我们又看到一种让文字活起来的方法:和景物产生互动。如果这个花只是花,我们看两眼就走,那么,充其量写成“啊,这里有一朵花,长得真好看”,哪怕用一千字描写,花和作者君、读者君都没有产生关系,这就叫白开水作文。但是,如果写成“这朵花真有意思,朝我点头又哈腰,叫我留下来陪陪它”,咦,是不是马上觉得这朵花有性格了?与此同时,作者君的性格也被写出来了,有效掀起读者君的好感。
写法提示:加入互动,引发同感
春雨
春天还有一大特色,种子说,我要发芽,花儿说,我要开花,这没有水,可怎么得了?所以呀,春雨绵绵,洋洋洒洒。诗人看雨,也往往是充满欢喜。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我们看标题,“呈水部张十作员外”,没错,这是韩愈写给朋友的一首诗。我觉得,这是本诗最大的特点——先设定了一个对象,所有的话,是对他说的。对象一确定,就会有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出来。在这首诗里,什么是个人化?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般来说,古诗都比较含蓄,很少说,甲比乙好,丙比丁高。而这首诗,用了“最是”和“绝胜”,不得了,斩钉截铁,下了定语。为什么呢?因为作者是专门写给张员外的,此情此景,基于他们的共同体验,他有信心下结论。而且,这也反映了他们两关系好,就像我们现在和好朋友说话:你说这家猪排好吃?算了吧,我吃过一家,那才叫绝!多么轻松的氛围,说错也不怕,反正好朋友不能把我吃了。
所以,如果孩子说,我不知道写什么啊,没东西写啊!那么,让他假设,这篇作文是写给他最好的朋友的,并且要动人,以便约朋友下次和他一起去玩。我相信,他立刻会来感觉。
写法提示:设立对象,写出特点
《树叶小传》
给人作传,我没干过,不过不妨试试。鉴于所写的对象不是名人名家,所以只好定为“小传”。至于“树叶”,这只是绰号而已,她的真名叫苏小叶。有趣吧,树叶本来就够小了,她还偏偏再加上个“小”字。本该描写她的肖像,因为她的长相实在一般,在此就不费笔墨,只说说她的三个小“故事”7关于名字的问题 家长给孩子起名,都有成套的道理,什么“张鳗”‘’工鹏”。反正目标越大越好!据苏小叶自述,她是生在晚上的,爸爸一看是个女孩,马上长叹了一声〔、妈妈让他起个名字,爸爸皱了皱眉:“女孩子有个记号就行,叫小夜吧!”于是乎,“小夜”便被叫开了。直到上了初中,她自己才改成了“小叶”。别看名字不起眼,可据她说,里头的学问大着呢。在她的“名字宣言”中,就有这样一段“豪言壮语”:“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永远充满蓬勃生机。
快乐向上是我的本性,装扮自然是我的使命!绿色的系统构成我独立的整体,我生命的叶脉永远长青!”啊,好大的口气!不过,此后“树叶”倒真成了她的代号,而“苏小叶”却差不多被人忘记了,确实“树叶”也真有独特的“绿”,如果你不相信,就请细听她—关于“安然”的“演讲” 自从《红衣少女》上映后,安然便成r我们女生时常谈论的话题。无论是饭前课后,还是教室内操场上,都有关于安然的争论声,甚至有人也穿上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树叶”对此大为反感。 星期一,“树叶”刚坐到座位上,就见同桌王瑜也穿上了“红衬衫”。未等她掏出书本,王瑜便悄声问道:“喜欢吗?‘树叶’!”. “树叶”耸耸肩,故意装出一副文缭绝的样子:“恕我直言,鄙人谈不上喜欢,阁下穿着也颇不雅观。” “什么?你不喜欢?看电影时你不是老夸安然的红衬衫吗?” ·“那是我就安然本身来讲的。因为安然穿上后有一种和谐的美,而你,长得这么纤弱、苗条,性格如此文静,穿个柔姿衫倒是不错的。
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了‘做安然’的口号,但我并不赞成,我喜欢安然而不愿做安然、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个性,才不同于别人,所以不能机械地模仿他人,学东施效掣,应该有自我形象,再说安然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她身上还有一些失实之处,怎么能够‘做安然’呢?……” “树叶”滔滔不绝的“演讲”还在继续,大概她忘了是在教室,竟没有看见周围同学伸长了脖子,但这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她惊人之处还是—关于“那个问题”的见解 “那个问题”,理所当然地是指我们中学生遗留最避讳的字眼“恋爱”了。女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嘀嘀咕咕,评三论四,尤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事特别敏感,因此.,大多数女同学为了避人之嫌,就连与男同学正常接触也尽可能地避免了。 据“小道”消息,“树叶”已同邻桌的杨林“谈”上了, 此好电齐在她一背后指手划脚、窃窃私语。可是“树叶”一如既"t1:.石不出她有什么丝毫的变化,儿个“预言家”宣称:这足“树叶”等待谣.‘;‘在沉默中消亡,说不定会有一场大战在沉默中爆发。
你别说,还真叫她们猜对了。 星期三晚自习,“树叶”同杨林商量一道几何题,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鼓掌声,他俩莫名其妙地对望了一眼,谁知鼓掌声更响一了,甚至竟有人带头起哄。“树叶”立时明白了这一切,JL天来受的委屈一起涌上心头,她再也按捺不住,“腾”地站起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连问题都不可以商量吗?平时我们都是埋怨老师,家长束缚我们的感情,不理解我们,可是我们同龄人之间就相互理解吗?不光自我设置友谊的障碍,0111如此诽谤、嘲弄别人,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树叶”的胸脯在急剧地起伏,她说不下去了…… 教室里寂静得怕人,只听见“树叶”间断的抽咽声。是啊!大家都希望跨越“三八”线,消除男女生隔阂,一可是这究竟要靠谁呢? 小小的“树叶”,她有释放不尽的能量,在她大脑中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常人的思想和与世俗相悖的观点,这到底正确与否呢?我作为作传人,不放冒然断言,还是请公正的读者们回答吧!
《热乎乎的吻》
阿姨把嘴唇贴在孩子的额头试试
发烧没有。
你把热乎乎的嘴唇,
贴上小小的前额,
唇上的暖流,
吻着幼小的花朵。
这温柔柔的暖流,
象春风从禾苗上吹过,
这甜滋滋的暖流哟,
爱的蜜汁在酿着金果。
你把热乎乎的嘴唇,
贴在小小的前额,
皱眉下凝集的眼神,
在把什么思索?
你象啄木鸟儿侦察病枝,
似园丁把害虫扑捉,
祖国的花朵盛开吧,
唇上的暖流能驱除一切病魔。
《试试就知道》
人生是努力的过程,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一只幼小的蚕,它一口一口地吃着桑叶,它看起来是多么没有伤害力,而且不堪一击。它就躲在那桑叶中,多么想长大,想飞起来去更广阔的天地。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学美术了,开始是画绿油油的小草、美丽的小花、活泼的小鱼……我也许是爱上美术了,一有空就涂涂画画,它多么有吸引力!
蚕对飞翔越来越渴望,它想飞的理想慢慢的强烈。它习惯慢慢地爬到一片桑叶上望着前方。
我开始会画漂亮的鞋子,美丽的衣服,还有快乐的人和迷人的景象了。我把我心中所想到的都画在了我的画板上,多么绚丽,多么漂亮!
小蚕要成茧了,它吃饱后,从嘴里吐出细细的丝来把自己包成球,经过几天终于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它在里面怀着一个梦慢慢地睡着了。
我画的非常像了,开始涂色。我的老师让我试一试,说不定我可以成功,于是我寻找灵感来为画作增添色彩。
终于,小蚕使尽全身力气,破茧而出,它看了看自己,飞了起来,变成了飞蛾,它兴奋地在空中飞翔。
画完后,我非常兴奋,我终于成功了。我觉得画画没有什么难,看着自己的画被老师表扬心里多么高兴。
我回头看了看,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实只要对自己说“试试吧!”就行了!
相关推荐:
感恩、励志、自强、成长文章
挫折伴我成长作文
初一叙事作文800字
《树叶的小传》
给人作传,我没千过,不过不妨试试.鉴于所写的对象不是名人名家,所以只好定个“小传”.至于“树叶”,这只是绰号而已.她的真名叫苏小叶.有趣吧,树叶本来就够小了,她还偏偏加上个“小“字.本该描写她的肖像,因她长相实在一般,故在此就不费笔墨了,只说说她的三个小“故事”。
关子名字的问肠:
家长给孩子起名字,都有成套的道理,什么“张鳅”、“李鹏’,反正目标越大越好!据苏小叶自述,她是生在晚上的,爸爸一看是个女孩,马上长叹一声.妈妈让他起个名字,爸爸皱了皱眉:“女孩子有个记号就行,叫小夜吧!’于是乎,“小夜”便被叫开了,直到上了初中,她自己才改成了“小叶”.别看名字不起眼,可据她说,里头的学问大着呢.在她的“名字宜言’中,就有这样一段“豪言壮语”:“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永远充满蓬勃生机。快乐向上是我的本性,装扮自然是我的使命!绿色的系统构成我独立的整体,我生命的叶脉永远常青!”嗬,好大的口气!不过,此后,“树叶”倒真成了她的代号,而“苏小叶”却差不多被人忘记了.确实,“树叶”也真.有独自的“绿”,如果你不相信,就请你仔细听她—
关子“安然”的“演讲”:
自从《红衣少女》上映后,安然便成了我们女生时常谈论的话题。无论是饭前课后,还是教室内操场上,都有关于安然的争论声,甚至有人也穿上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树叶”对此大为反感。
星期一,“树叶’刚坐到座位上,就见同桌王瑜也穿上了“红衬衫”.未等她掏出书来,王瑜便悄声问道:“喜欢吗?‘树叶’!”
“树叶”耸耸肩,故意装出一副文络给的样子:“恕我直.言,‘宝石’。鄙人谈不上喜欢,阁下穿着也颇不雅观。”
“什么?你不喜欢?看电影时你不是老夸安然的红衬衫吗?”
“那是我就安然本身而讲的,因为安然穿上后有一种和谐的美,而你,长得这么纤弱、苗条,性格如此文静,.穿个柔姿衫倒是不错的.虽然现在有人提出了“做安然”的口号,但我并不赞成,我喜欢安然但不愿做安然.一个人有了自己的个性,才不同于别人,所以不能机械地模仿他人,应该有自我形象.再说安然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她身上还有一些失实之处,怎么能够‘做安然’呢?……”
“树叶’滔滔不绝的“演讲”还在举续,大概忘了是在教室,竟没有看见周围的同学伸长了脖子,但这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小事一桩,她的惊人之处还是—。关于“那个问题”的见解
“那个问题”,理所当然地是指我们中学生中通常最避讳的字眼“恋爱”了。女孩子在一起免不了嘀嘀咕咕,评三论四,尤其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事特别敏感.因此,大多数女同学为了避人之嫌,就连与男同学正常接触也尽可能地避免了。
据“小道”消息,“树叶.已同邻桌杨林“谈”上了,一些好事者在她背后指手划脚,窃窃私语.可是“树叶”一如既往,看不出她有丝毫的变化.几个“预言家”宣称:这是“树叶’等待谣言在沉默中消亡,但说不定也会有一场大战在沉默户爆发。你别说,还真叫她们猜对了.
星期三晚自习,“树叶”同杨林商量一道几何题,教室里突然响起了鼓掌声.他俩莫名其妙地对望了一眼,准知道鼓掌声更响了,甚至竞有人带头起哄.“树叶”立时明白了这一切,儿天来的委屈一起涌上心头,她再也按捺不住,“腾”地站起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连问题都不可商量吗?一平时我们都是埋怨老师、家长束缚我们的感情,不理解我们,可是我们同龄人之间就相互理解吗?不光自我设置友谊的障碍,而且如此诽谤、嘲弄别人,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树叶”的胸脯在急剧地起伏,她说不下去了。
教室里寂静得怕人,只听见“树叶’断续的抽咽声。是啊,大家都希望跨越“三八”线,消除男女之间的隔阂,可是这究竟要靠谁呢?
小小的‘树叶”,竟有释放不尽的能量.在她的大脑中有许许多多不同于常人的思想和与世俗相悖的观点,这到底正确与否呢?我作为作传人,不敢冒然断言,还是请公正的读者们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