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义史哲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5-01-22 14:57:56
《《义史哲》的诞生》
今年五月,是《文史哲》创刊三十周年。三十年前的当时,我还是山东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学生。我们这些建国初期在校的老校友,都把那时称做山大的“黄金时代”’。山东大学刚刚与华东大学合并,就我们中文系来说,合并来的还有齐鲁大学的同学,号称五院十八个系,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校长是享有盛名的近代史学者、马列主义理论家华岗同志,两位副校长童弟周先生、陆侃如先生,也都是国内外文理科方面的著名学者和教授。
解放前的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九年初,二我曾在山大中文系旁听过,后来才去济南投考了革命干部学校华东大学,并校时我是重回山大,因而,感受也要比别的同学深切一些。我觉得,比落白色惑怖笼罩山大的那些年月,这时的山大校园充满了解放的喜悦,又因为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处处感到那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迈气概。我们的华校长和余教务长(余修同志),都非常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他们经常在六二广场(原青岛山大校内广场)上大课,讲形势,宣传马时主义、毛泽东思想,无论是政治学习或学术研究都非常活跃。《文史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对《文史哲》的创刊经过,我不太熟悉,只知道是在华校长倡仪下创办的.他还亲自担任了社长。
文科同学当时很注意《义史哲》的诞生,我虽然经常阅读师长们学术论文,却并没想过自己去投稿,但一九五一年创刊后的第四期,却发表了我的一篇题名《典型人物的创造》的文章。不过,这不是我的投稿,而是文艺学课程的一篇作业。当时,我是文艺学的课代表,教授文艺学的师长,是中文系的系主任,国内知名的美学家和文学翻译家吕荧先生。记得是因为他要去济南参加第一次山东文代会,文艺学需要停一段时间的课,课程正讲到典型问题。他临行前给同学有留了作业,让大家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解剖一个文学上的典型,写出自已的学习心得。虽然吕先生布置时,并没有要求每个同学都必须完成这个作业,但我觉得,自己是课代表,应当起带头作用。同时。自己也的确积累了一点材料,有些看法,就结合着对课程的体会,写了一篇学习心得的报告。等吕先生从济南回来,就把我和其他几位同学的学习心得一起交了去。后来吕先生告诉我,他觉得我这篇学习心得写得很认真,也有见解,他已稍作修改,推荐给《文史哲》发表,并说华校长已看过,也很称赞。自然,实事求是地讲,那不过是一篇学生的作业。我想,华校长和吕先生当时所以要发表它,用意不过是在鼓励学生学习运用马克息主义观众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大概是《文史哲》较早发表的学生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