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恰如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05 22:34:52
《恰如三月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朋友送我的书签,上面正是纳兰容若的一句词。想起了那位一生恰如三月花的公子——纳兰容若。
安意如说:“细度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看了《当时只道是寻常》,我才开始慢慢了解纳兰容若。那是一个三百年前的男子,通过他的经历,他的诗词就是这样慢慢的走到了我的心底,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让我对他又爱又恨。
纳兰容若天资极好,十七成为诸生,十八参加乡试,二十二就赐进士,伴康熙,成为一等御前侍卫,其父明珠更是权倾一朝的首辅之臣。但是容若恐怕也是心知肚明,自己的御前侍卫只是皇帝的摆饰品,是用来牵制父亲的政治牺牲品。“空负凌云万丈志,一生襟抱未曾开”便是他的真实写照,却只能发出“断肠声里忆平生”的感慨,成为惆怅人间的红尘过客。
温文尔雅的公子身边定会有几位知己,便像“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所说,顾贞观这面镜子映照了容若对于友情的诠释,为了朋友甘愿憔悴费神,甚至毫无怨言。
他曾救吴汉搓只是因为顾贞观,且又为了他去求其父明珠,故事吴国公子挂剑留徐,以示信义,被后人称之为一诺千金,其实他的所为才像那位贵族公子吴季礼。我极为感叹,其为爱。
正是因为顾贞观是若容对于感情的镜子,才是顾贞观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若容总是作茧自缚,对人,对事都无法全然放开。“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正是因为若容才放不开吧,对于谢娘,他放不下,而忽视了卢氏;而又当卢氏逝去时,他才发现他亏欠了她多少,而郁郁寡欢。他不懂“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他的人生太完满,就连他的父亲都要在官场里苦苦挣扎,他却可以以高高的姿态看遍人间冷暖,连家破人亡也在他逝去后才发生。这样的他,怎能让人不恨他?
他的一生就像三月花一般,在春光最盛的时候,溘然长逝,在他人生最为完满时体会发现他这一生的不完满。这样的君子,是对这个颓废消沉的王朝的一丝补偿,就像烟火绽放在黑夜中那样的殉烂,最后消弥于夜空中,再无痕迹。恰如三月花,最后不过消失在春光之中。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
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这是名人康德对目标的看法,我对目标的看法是:生活中要是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意义,就没有活着的激情。
曾经,自认为自己优秀得不需要目标,无论怎么考都不会太差,段前十总会有,名次太靠后也无所谓,从来没有按自己的能力将自己“规定”在一个范围内。随着自己的成长,个性的张扬,一次次宽容自己的不甘落后却不思进取。直到去年的期末考给我当头来了一棒,四科成绩惨不忍睹。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一副自我感很好的模样,乖乖地将:不求年段第一,只求班级第一。这句六言段“诗”写在纸上贴在桌子最显眼的位置。
于是我开始对自己有了新认识,跟着罗盘一步步地追逐自己的小目标。
上课时,仿佛又回到了一年级,坐的端端正正,不与同学交头接耳,老师一提问题,一刻也不敢怠慢地将手举起。像皇帝后宫的三千佳丽,“费尽心机,浑身解数”的争夺宠爱。不过她们夺的是宠爱,我夺的是老师的“一眼回眸”让老师重视我,教会我更多的知识,助我完成目标。
不久新一次考验来了。
结果是满意的。自己“费尽心思”想夺到的第一并没有被“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抢走。得了班级第一,达成了自己的小目标,也明白了自己的实力,在这基础上,我的“野心”开始蠢蠢欲动了。一回到家“嘶——”的一下把目标撕下,划了两下在下面重新写上:进攻年段前三,保持段第五。说实话我也不知道重新编辑目标的自信是哪捡来的,但并非是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随即又进行了两次考验。
第一次,不得不承认有一口就想吃成大胖子的想法,但感谢现实告诉我那是不可能的,只排上第四。不仅感谢现实,还要感谢排第三的那女孩,我们之间有过一点小过节,互相见了还分外眼红,再加上她名字出现在我前头,我的“野心”更加不顾一切地挣断枷锁。“君”有所志,一往如前,愈性愈奋,再接再厉。第二次,那女孩被我的枷锁打下,轻装上阵的感觉不是一般的好,我成功的坐上了第三,而且只与第二差0.5,你说这一点小差距,不会让我更不甘心,更兴奋吗?
“目标”这个东西,就像一棵小树,在第一根枝上延伸便有了两根枝,两根一起便有了四根......最后延伸成一棵完整的参天大树。人也是这个道理,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经过一次次努力和一次次蜕变得更加优秀完美。
学习小目标,人生大目标。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驾驶着自己的小船去到鸟语花香的彼岸。
《假若我还在大一》
时光的流逝恰如杨柳岸边飘飘拂衣的轻风。我刚刚看清了那一颗闪烁着清辉的星辰;理解了悠闲与奋争的内涵;体会出大学生活的韵味—两年大学生活就开始缓缓地落下帷幕。
两年前的那个深秋,背负着失落而又逐渐如深秋枫叶般越来越红的希望,走进了校园。
还没有看够校园里五月绽放的颤悠悠的玫瑰,还没有摆脱笼罩于心头莫名的思绪,还没有打完一局羽毛球,毕业的日子,随着校园小径旁的佳花逐渐开放而又渐渐临近。
望着同学们为分配而匆匆奔走的脚步,望着大一生为了打扑克和看录相而碌的背影,站在路口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惋惜和忧伤。一种思想,如碧绿草地上湿媲渡的馨香慢慢地弥漫胸口:假如我还在大一,我决不再这样……
假如我还在大一,我决不会把青春韶华悄然付诸东流,让美丽的青春随着手中甩下的扑克牌轻轻流逝。
假如我还在大一,我决不会忙忙碌碌不知所措,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计划,使自己一天比一天过得充实。
假如我还在大一,我不会因有大学生的称谓而沉缅于幼稚的虚荣;也不会因为不值一提的小小挫折消沉在心灵的泥潭里,我将尽一切可能把自己锤炼得更加坚强,在大学阶段,为将来的事业和理想安上成功的翅膀。
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一个人回首往事不应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而我想,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也不应该在毕业的时候悔恨和羞耻。
是的,时光已过去,一切已成为叹惜,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毕业后会有个更好的开始。但我还是要说,假如我还在大一,我将不会放过时光,将会渡过一些更加充实的日子。
《鲁迅杂文》
鲁迅称他自己的杂文“贬锢弊常取类型”。而这“类型”,又“恰如病理学上的图,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像,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这就是典型化方法。尽管杂文所写的人或事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粗线条勾勒的,但它是经过作者精选的、具有“图”或“标本”的作用,是大量的“相像”或“相同”的人或事的代表,因而在本质上它仍然是概括的、普遍的、具有典型意义的。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刻画的“叭儿狗”,可以说是杂文写作中典型化手法的典型运用。那种“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来”的人物,在国民党的走狗文人中实在是屡见不鲜。抓住这一典型形象鞭答抽打,必将使其同类们避匿不能、体无完肤。鲁迅在《二丑艺术》中又用“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的“二丑”这一典型形象,将所谓“自由人”、“第三种人”等等标榜着各种名目的形形色色的反动文人,以反革命两面派手段欺骗群众、为国民党反动派“小骂大帮忙”的丑恶嘴脸,赤裸裸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种描绘典型形象的方法,使杂文避免,单纯的逻辑推理,将议论和形象融为一体,使之声色并茂,神形俱活,情通理顺。这一杂文的本质特征,是杂文的突出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