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开明 ”有关的作文
来源:文题网
时间:2024-11-22 07:38:56
《开明的时代(四)》
文革时,国学大师马一孚高呼“斯文扫地”,一声声“斯文扫地”,可见其沉重的心情。这里强调一点,周恩来总理称马一孚为理学大师,我倒觉得用理学来评定不太合情,马一孚更近心学。朱熹的理学,本四书退五经,并为四书立注,成为读书人入仕登科的准则。后陆九渊批评有支离之病,王阳明启陆九渊而领心学之大成,本孟子重五经。而马一孚亦倡孟子四端之心,认心为本体,犹重六经,也就是在五经之上再加上孔子的《春秋》。虽陆九渊阳明皆认心即理,然这里有个概念的问题,有个份量的问题,有个本位的问题,这个很重要。看看马一孚这位饱读圣贤诗书以及学贯中西的学者的精神吧。他潜心做学问,认为读书的作用就是修养身心,慢慢养成圣贤人格,至于发展其他都不能偏离这个本宗。这点很符合儒家的存心养性。他不畏苦寒,有人称他为今世之颜渊。这是真正文人的耐力。他诗歌书画样样拿手,孔祥熙向他求字,他不写。他学问高,有威信,直系军阀孙传芳登门求见,他不见。原北大校长蔡元培请他应教,他不应。蒋介石请他做官,他不但拒绝还把老蒋狠狠地骂了一顿。这是真正文人的风骨,他认为学问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要用到真正有用的地方。他的妻子死后,他立誓终身不娶。这是真正的感情。后来日本人来了,他不在做一名隐士了,而是四处奔走宣扬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他慷慨激昂。日本人投下的炮火在他身旁炸开了花,他毫无畏惧。他向蒋介石求要经费组办学院,蒋介石不予,他便靠卖字画一点一点地筹办。建国后,中国的自尊自信没有了,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都开始崇洋媚外了,他又站了出来,大力宣扬国粹,同样是慷慨激昂。这是真正读书人的大义使然。他是一直主张读经的,他认为儒家的六艺(也就是六经)涵盖了所有世间之至真、至善、至美,而世间之至真、至善、至美莫出于心,他把心推到极高的地位。虽然他认心是本体,但是他也不反对唯物的,他还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一人。文革那时,这位读书人带着沉痛逝去。这就是以前书院培养出来的读书人,与现在学院培养出来的读书是没有可比性的。
讲那么多的如果,说没有意义吧也有意义。历史已经过去了,但是要去认清它、去正视它,而不是去拿扭曲的东西说事,更不是刻意地去歪曲。中国民族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认清事实、追朔正渊、正本清源。把华夏民族真正的精神继承流传,发扬自强不息、自尊不贱、自信不屈的性格。
《开明的时代(三)》
这是根据史料的记载。通过宋人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见证。邵雍诗曰:“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骨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宋四大书法家蔡囊:“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宦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山青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范成大《灯市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十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年少,始觉城市灯市好。”反映了宋朝大多数城市及农村人幸福生活。
宋诗不像唐诗,唐代诗歌是人民的苦难史,像白居易的《卖炭翁》,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像无名氏的“可叹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宋朝诗歌里记录的大多是人民的欢歌笑语声。关于对于劳动人民的描述。王禹秤:“大家齐力锄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王安石:“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途,龙骨长干挂梁吕。时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意小舟。乘兴期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宋政府总是组织兴建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常常是几万人一起劳动。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圩丁词二首(圩丁:筑防水堤岸的工人)就歌颂记录了如此浩大的劳动场面。“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河水还高港水低,万支千派取穿畦。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宋朝农民生产劳动里处处有笑声、歌声,也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勤劳热爱生产劳动的民族。
关于描述描述宋朝繁荣宋人安居乐业幸福的诗歌太多太多,罗之不尽。而除了通过诗歌这些艺术作品外,还有一部高度的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也是一个见证,随着这幅画卷的慢慢展开,宋朝的市井生活也活灵活现,其繁荣不得不令人惊赞。该作品的艺术成就,恐怕今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从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杀谏臣”的传统下,读书人空前自由,哪怕把皇帝气得半死,也没有一个因言论而被杀的,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按照这样的进展,中国完全有可能开创工业革命,并给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可是为什么到了后来再没有出现的景象,为什么工业革命却发生了英国了呢?这里面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赵宋之后,华夏文化开始真正遭到野蛮的残酷摧残。可叹啊,这是华夏民族真正的劫难。
蒙元用极短的时间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又把野蛮对准了中国,宋室苦苦支撑了近半个世纪,直到崖山海战。这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南宋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准备投海殉国。为了复兴宋室,他一直不停奋战, 但至今时,已无力挽回了。用现在的白话看看他们的对话吧。“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少帝静静地微笑着说到。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不得不强忍住眼泪。 “陛下…” 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蒙古军啊,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 就此,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
面对蒙元的野蛮,欧洲及小亚细亚国家几月几年便亡一国,而赵宋极不重武,却能支撑近半个世纪。这里面体现了一种精神。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没有投降的说法啊!崖山海战那九岁少帝的对话,十万军民一齐殉国,没有投降的说法啊!后来文天祥作正气歌,面对死亡也没有投降的说法啊!这些所有壮烈的场面,所体现的不仅是宋人的精神,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这就是孟子讲的仁义、民族大义,是民族应有的气节,是真正华夏民族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随着宋室的倾覆后面也再难体现了。在元人这个野蛮的时代,华夏的文化以及宋人的科举制度对野蛮来说,这个太复杂了,太费脑筋了,通通遭到血腥的屠杀。宋室的精英,也几乎通通遭到血腥的屠杀。中国的精英在元人统治下几乎丧失殆尽,留下的也只是末流。华夏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断层了。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的历史发生的重大的转折,不仅仅是汉族政权的彻底灭亡,更标志着在南宋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的工商业、高科技、农业、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文明相对落后的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并正式以程朱理学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又因为倭寇横行,在对外方面更变得谨小慎微,闭关禁海,抑制商业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不仅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其他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后经过明朝两百多年来努力恢复的文化,本来就已遭元人扭曲,然又遇一劫。甲申年满清入关,剃发易服,文化再受重创。除康熙对文化有所贡献,乾隆时300多起文字狱对孔孟之道更是是彻彻底底的扭曲。对儒家的伦理纲常,极力混淆概念,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本是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的意思,而到了清朝却变成了主子奴才意识,奴才以服从主义为天职。清朝极力培养奴才文化,汉人变得奴颜卑躬。奴颜卑躬,华夏有这样的文化吗?再卑贱的的人也没到达这个地步吧。禁锢的文化思想、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同为异民族统治的清朝达到了最高峰,直到鸦片战争。
赵宋的倾覆,那个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那样一派繁荣的景象也不见了。宋代磅礴大气的山水画到了清朝变成了鱼虫鸟兽。明清以来,中国再没有出像孙思邈、祖冲之、张恒、沈括等等这样的科学大家了,也没出像宋朝活字印刷这样真正对人类有益的科技了,而西方却出现了牛顿,出现了爱迪生,出现了蒸汽时代,出现了量子力学……与此同时,日本、越南、朝鲜极力避开孔子说的夷狄,而与汉人争正统。日本更是扬言宋以后的汉民族文化都是支那,而自己属吴泰伯之后,理应属于正统。而成吉思汗、忽必烈这样的人成了很多人顶礼膜拜的英雄。这些所有的是不是一种可悲呢?
如果成吉思汗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死去,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赵宋重视文化的同时并不抑制武力,大力加强国防建设,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再如果赵宋不是把主力集结在崖山而是退守台湾,那又会是什么样呢?那恐怕华夏民族将会一直屹立在世界的顶峰,那恐怕中国将会不间断地领导着世界,那恐怕外国人对于中国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哪里会有后来那么多耻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投降汉奸,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崇洋媚外,哪里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啊……这些假设也只能发发感叹了,历史没有如果。
很可惜的是,由于西方大国迅速的崛起,国人竟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外国人纷纷争执正宗,而国人却意欲舍弃。不仅如此,还大力的批判,以扭曲的文化来指定华夏文化。把朱程理学归为儒家文化的全部,把清朝的奴才文化、汉奸文化归为华夏文化。把孔孟说成是统治阶级的走狗,把唯心的说成是统治阶级的利器……振振有词,高喊打倒孔家店。这些真的很可笑啊,我要说几句公道话了。说孔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说朱程理学就是最好的代表,说唯心的就是统治阶级的利器。说儒家抑制工商,会影响社会的进程。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不注重事实。没有哪一个真正的大思想家是不希望社会美好的,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从道德的基准出发,儒家的仁爱那是实际。儒家也没有排斥工商,孔子的门生就有各种各样艺业的人,经商的也有,子贡就是最好的例证,宋室读的是儒家的书,可是工商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儒家只是讲先把本位做好。孔子经常提到是尧舜禹,提倡的就是上古的世道,孔子也有民主的思想。而孟子提到民贵君次,孟子的民本思想是退而求其次,既然民主不可能,人本更是不可能,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了。所以朱程理学就不能说是代表儒家的全部了,朱程理学有支离之病。而说唯心史观就是统治阶级一个方面,所有唯心的就是代表统治阶级,这样说就是不注重客观事实了。历史是多样的,并不是政治史、英雄史就代表历史,像司马迁他的史书就不是专记载政治、英雄,他还写经济、游侠,还写坏人。而也不能说统治阶级就是心,由意识决定存在,难道说被统治阶级就是物吗。所有的唯心的思想家的立足点并不是统治阶级。
《开明的时代(三)》
这是根据史料的记载。通过宋人的艺术作品,也可以见证。邵雍诗曰:“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况复筋骨粗康健,那堪时节正芳菲。酒涵花影红光溜,争忍花前不醉归。” 宋四大书法家蔡囊:“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宦游不为三元夜,乐事还同万众心。天山青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要知尽庆华封祝,四十余年惠爱深。”范成大《灯市行》:“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叠玉千丝类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两品争新最先出,不待三五迎东风。儿郎种麦荷锄倦,偷闲也向城中看。酒垆博塞杂歌呼,夜夜长如正月半。灾伤不及十之三,岁寒民气如春酣。侬家亦幸荒年少,始觉城市灯市好。”反映了宋朝大多数城市及农村人幸福生活。
宋诗不像唐诗,唐代诗歌是人民的苦难史,像白居易的《卖炭翁》,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像无名氏的“可叹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宋朝诗歌里记录的大多是人民的欢歌笑语声。关于对于劳动人民的描述。王禹秤:“大家齐力锄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王安石:“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途,龙骨长干挂梁吕。时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意小舟。乘兴期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宋政府总是组织兴建大规模的水利设施。常常是几万人一起劳动。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写的圩丁词二首(圩丁:筑防水堤岸的工人)就歌颂记录了如此浩大的劳动场面。“年年圩长集圩丁,不要招呼自要行。万杵一鸣千畚土,大呼高唱总齐声。”“河水还高港水低,万支千派取穿畦。斗门一闭君休笑,要看水从人指挥。”。宋朝农民生产劳动里处处有笑声、歌声,也说明了中国人民是勤劳热爱生产劳动的民族。
关于描述描述宋朝繁荣宋人安居乐业幸福的诗歌太多太多,罗之不尽。而除了通过诗歌这些艺术作品外,还有一部高度的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也是一个见证,随着这幅画卷的慢慢展开,宋朝的市井生活也活灵活现,其繁荣不得不令人惊赞。该作品的艺术成就,恐怕今人也是难以企及的。
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宋朝的政局从总的来说也比较清明。既没有宦官和外戚专权,也没有地方势力的割据。在“不杀谏臣”的传统下,读书人空前自由,哪怕把皇帝气得半死,也没有一个因言论而被杀的,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
按照这样的进展,中国完全有可能开创工业革命,并给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可是为什么到了后来再没有出现的景象,为什么工业革命却发生了英国了呢?这里面就存在很大的问题了。赵宋之后,华夏文化开始真正遭到野蛮的残酷摧残。可叹啊,这是华夏民族真正的劫难。
蒙元用极短的时间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又把野蛮对准了中国,宋室苦苦支撑了近半个世纪,直到崖山海战。这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南宋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准备投海殉国。为了复兴宋室,他一直不停奋战, 但至今时,已无力挽回了。用现在的白话看看他们的对话吧。“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秀夫,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少帝静静地微笑着说到。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不得不强忍住眼泪。 “陛下…” 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蒙古军啊,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 就此,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
面对蒙元的野蛮,欧洲及小亚细亚国家几月几年便亡一国,而赵宋极不重武,却能支撑近半个世纪。这里面体现了一种精神。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没有投降的说法啊!崖山海战那九岁少帝的对话,十万军民一齐殉国,没有投降的说法啊!后来文天祥作正气歌,面对死亡也没有投降的说法啊!这些所有壮烈的场面,所体现的不仅是宋人的精神,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这就是孟子讲的仁义、民族大义,是民族应有的气节,是真正华夏民族精神的体现。
这种精神随着宋室的倾覆后面也再难体现了。在元人这个野蛮的时代,华夏的文化以及宋人的科举制度对野蛮来说,这个太复杂了,太费脑筋了,通通遭到血腥的屠杀。宋室的精英,也几乎通通遭到血腥的屠杀。中国的精英在元人统治下几乎丧失殆尽,留下的也只是末流。华夏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断层了。
南宋的灭亡是中国的历史发生的重大的转折,不仅仅是汉族政权的彻底灭亡,更标志着在南宋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的工商业、高科技、农业、科举与世族相结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文明相对落后的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并正式以程朱理学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
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又因为倭寇横行,在对外方面更变得谨小慎微,闭关禁海,抑制商业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不仅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其他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
后经过明朝两百多年来努力恢复的文化,本来就已遭元人扭曲,然又遇一劫。甲申年满清入关,剃发易服,文化再受重创。除康熙对文化有所贡献,乾隆时300多起文字狱对孔孟之道更是是彻彻底底的扭曲。对儒家的伦理纲常,极力混淆概念,比如君君臣臣父父子,本是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的意思,而到了清朝却变成了主子奴才意识,奴才以服从主义为天职。清朝极力培养奴才文化,汉人变得奴颜卑躬。奴颜卑躬,华夏有这样的文化吗?再卑贱的的人也没到达这个地步吧。禁锢的文化思想、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同为异民族统治的清朝达到了最高峰,直到鸦片战争。
赵宋的倾覆,那个自信、开放、宽容的民族不见了,那样一派繁荣的景象也不见了。宋代磅礴大气的山水画到了清朝变成了鱼虫鸟兽。明清以来,中国再没有出像孙思邈、祖冲之、张恒、沈括等等这样的科学大家了,也没出像宋朝活字印刷这样真正对人类有益的科技了,而西方却出现了牛顿,出现了爱迪生,出现了蒸汽时代,出现了量子力学……与此同时,日本、越南、朝鲜极力避开孔子说的夷狄,而与汉人争正统。日本更是扬言宋以后的汉民族文化都是支那,而自己属吴泰伯之后,理应属于正统。而成吉思汗、忽必烈这样的人成了很多人顶礼膜拜的英雄。这些所有的是不是一种可悲呢?
如果成吉思汗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死去,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如果赵宋重视文化的同时并不抑制武力,大力加强国防建设,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再如果赵宋不是把主力集结在崖山而是退守台湾,那又会是什么样呢?那恐怕华夏民族将会一直屹立在世界的顶峰,那恐怕中国将会不间断地领导着世界,那恐怕外国人对于中国也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哪里会有后来那么多耻辱,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投降汉奸,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崇洋媚外,哪里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啊……这些假设也只能发发感叹了,历史没有如果。
很可惜的是,由于西方大国迅速的崛起,国人竟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外国人纷纷争执正宗,而国人却意欲舍弃。不仅如此,还大力的批判,以扭曲的文化来指定华夏文化。把朱程理学归为儒家文化的全部,把清朝的奴才文化、汉奸文化归为华夏文化。把孔孟说成是统治阶级的走狗,把唯心的说成是统治阶级的利器……振振有词,高喊打倒孔家店。这些真的很可笑啊,我要说几句公道话了。说孔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说朱程理学就是最好的代表,说唯心的就是统治阶级的利器。说儒家抑制工商,会影响社会的进程。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不注重事实。没有哪一个真正的大思想家是不希望社会美好的,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从道德的基准出发,儒家的仁爱那是实际。儒家也没有排斥工商,孔子的门生就有各种各样艺业的人,经商的也有,子贡就是最好的例证,宋室读的是儒家的书,可是工商是前所未有的繁荣,儒家只是讲先把本位做好。孔子经常提到是尧舜禹,提倡的就是上古的世道,孔子也有民主的思想。而孟子提到民贵君次,孟子的民本思想是退而求其次,既然民主不可能,人本更是不可能,那就只有退而求其次了。所以朱程理学就不能说是代表儒家的全部了,朱程理学有支离之病。而说唯心史观就是统治阶级一个方面,所有唯心的就是代表统治阶级,这样说就是不注重客观事实了。历史是多样的,并不是政治史、英雄史就代表历史,像司马迁他的史书就不是专记载政治、英雄,他还写经济、游侠,还写坏人。而也不能说统治阶级就是心,由意识决定存在,难道说被统治阶级就是物吗。所有的唯心的思想家的立足点并不是统治阶级。
《开明的时代(一)》
若问我是怀古还是崇今,我不想去怀古,但我更不愿去崇今,我所尊所崇的是一个真正自由民主、公平正义、文明富强、风正气端的昌明时代。
然而,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正义仿佛意味着不可能,人类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时代。要想出现这样的景状,那便是形成一种尚同思想,整个社会达成共识,也就是民智普遍足够的开化。民智的普遍明朗,社会的明朗自然趋成。若民智真的足够开化,那一个无政府主义俨然已经驻足。若无政府主义站定脚跟,那所谓的“民”也就无存了,无有政府,何谓之民,民相对于政府而言总该是一种被动的意识形态,这时亦不存在谁是谁的主了,而存在的只是社会处于一种人本人权的尚同。可是,或由于自身的局限,或由于外在的干涉制约,或出于个人的私利,或出于单个集团的私利,有不愿意开化者,亦有开化力度不够、程度不够者,这些使得开化没有一个向度核心,没有一股凝心聚力,要想普遍开化实在难上加难。
既然一个真正全面昌明的时代意味着不可能,那便只有退而求其次,探求一个比较开明的时代。在怀古与崇今这两者里作出选择,我倒是更愿意怀古。
若问我比较喜欢中国古代的哪些朝代,我的回答是:公天下社会大同的黄农尧舜禹,有意趋向文明的西周,国力强大的西汉,文化盛极的宋。东周是一个思想集大成的时代,若问我为什么不喜欢东周,我认为既然到不了全面昌明的地步,一个时代不出思想家或者出现太多思想家,那这个时代肯定很有问题。虽然东周思想家层出不穷,百家争鸣,然而天下大乱,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礼崩乐坏。虽然我喜欢思想,但是我不喜欢野蛮。
若再在我所喜欢的这些当中问我的偏好,我把古时朝代一个一个地排除,然后留下西汉与赵宋。这两个时代都有一个根本,那就是文化。我之所以偏好文化而不偏好其它,比如唐朝武盛,是因为我肯定精神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的荣光征象,而脱离真正文化的都是末流,文化将直接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
大禹治定水患,奠定了华夏,非常科学地根据华夏的地理以人的九窍将华夏定为九州。(这个比后来的划分兴许还要科学,当然要肯定的是后来的细分更便于治理吧。)大禹治好水患,也是奠定了华夏民族文化。所谓的中华文化的正统,也便是那九州各地文化的统一,也就是那以夏禹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华夏文化历经千载,西周注重人文礼教,科学发达,尤其是天文数理,社会一片繁荣。至东周,百家争鸣,墨家讲尚同,偏好大同注重实干,有点类似于真正意义的共产主义;道家讲无为,偏好个性注重自然,也就是真正的民主自由,而不是西方的那个民主自由。另外有一家,尚同也好,民主自由也好,都有所重视,然而却更讲实际,那就是儒家。儒家讲仁爱,仁是什么呢,仁是人挺直地正正堂堂立在了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也就形成了仁;仁又是两个人、两班人,居上者(政府)轻,居下者(人民)重,若上长下短,那也就不是仁了;仁更是心啊,心是什么呢,心才是本元,心里面又充满了爱,这才是人性啊!后来王阳明讲致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得见,社会美好自然得见。儒家是最靠谱华夏文化的,甚至集华夏文化之大成。墨家、道家以外,其他诸家要么讲了个单面,要么走了个极端,都不能传承起华夏文化。
《早安愿你今天好心情的句子》
1. 睁开明亮的双眼,除去睡意的干扰,舒展美丽的笑脸,拥抱快乐的一天。早安,朋友,愿你今天好心情,生活工作都舒心!
2. 我追寻你的这一生,是最无法预见的,那是遇见。我们不知在哪一眼,就是开始。这一生,最无法告别的,是离别。不知哪一眼,就是诀别。从遇见到诀别,人生如此奇妙的静静谱写着悲欢。
3. 保留再多,也是一种缺失;播撒多了,才会拥有。有舍才有得,与其有所保留,不如大方给予,浇灌万物的同时,也浇灌了自己。早安!
4. 我的心意,和清晨的阳光一起,把快乐带到你的心底,让你和我一起,伴随清风吹起,把一天的快乐举起,祝早安!
5. 也很充实,不论生活如何,还是要做快乐的自己,活得轻而易举的满足,这就是疲惫生活的英雄梦想吧!
6. 曾经输掉的东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点一点赢回来!如果你想收获更多,那就从这个清晨开始努力吧!早安!
7. 把每一天当成一个新的开始,牢记心中的理想,微笑面对生活,不断充实自己,就算累,也会无所谓。
8. 怕什么路途遥远。走一步有一步的风景,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幸福,在路上。早安!亲爱的人们!
9. 世俗的可以跟随它、你也可以放弃它,但你不能藐视它。当你适应它的时候,要备份一份本色,保持一份清醒,并学着去原谅这个世界和自己。
10. 时间的力量在于它的*静而又强大,它负责揭穿所有你迷茫的问题,帮你筛选所有与你擦肩而过的人。
11. 倚着阳光的肩膀,撒娇在花香的味道,童话里的美丽梦,躺在云中轻飘,暖心的早餐,吻着亲爱的你,道一声早上好。
12. 晨光踱进窗纱,希望洒满你的脸颊,朝霞打开你的心扉,自信慢慢升华,道声早安把气打,精神饱满乐开花。朋友早安。
13. 步入职场不容易,愿你多一分平淡、一分宽容、一分忍让、一分努力、一分信心、一分坚强、一分快乐、一分认真、一分细心、一分团结,十分荣耀。
14. 我愿成为参天的大树,用坚强有力的臂膀,为你撑起一片快乐的天堂;我愿化为飘零的落叶,用温柔缠绵的语言,为你守候一生幸福的家园,爱你永远。
15. 趁着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愿你迈着青春的脚步,走向成功的人生!早安!
16.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17. 清晨到,对着镜子照,照一照,笑一笑,所有烦恼都跑掉,抑郁忧愁全都消,快乐自然不会少。问候跟着来报到,给你道声早,祝你心情妙,一天幸福乐逍遥。早安!
18. 忙忙碌碌却不知道目的何在,没有丝毫空闲的时间却感觉不到一种生命的充实。生活积满空虚的灰尘,稍一动弹,便是铺天盖地。
19. 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淡无奇的祝福,很真;摘一颗星,采一朵云,装入平安的信息框送给你,愿你好运常在,天天开心!早安,愿你有个美好一天!
20. 诗意飘香一朵落花,落于心间几许柔情,静守流年逝去,有一些年华,温柔了岁月,美丽了相遇,迷离了迷离的眼,醉了那浅醉的心,于是截一段时光放于心间,潜藏那岁月温暖,亦折叠一份祝福,遥寄岁月于你,让心中的季节,永远春暖花开。
《小小图书管理员》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小昕昕去了开明书院当小小图书管理员,在这之前我非常期待有这一天,可终于让我盼到了。
到了书院,我直接走上了二楼,好多小朋友已经到了,先是有个负责志愿者管理的姐姐带我们参观了一下整个书院的四个区域,然后给我们分配了各自的任务,我和小昕昕被分到了少儿图书区,姐姐说少儿区是整个书院最大的一块地方,我们可得忙活开喽~真有点担心自己干不好呢。
来到了少儿区,这里这么大,书放得到处都是,该怎么做呢?姐姐先给我们示范了一遍如何做管理员的工作:先找到一本不应该放在这里的书,然后再把书放到电脑桌上,再拿起桌上的扫描机扫一下条码,电脑上就会跳出来这本书所属的书架的编码,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本书应该放到哪里了。
接下来就轮到我们自己动手了,我和我的朋友一起找了起来,可是没多久的功夫电脑就出了问题,我们明明用扫描机扫了条码,电脑却显示“没有您输入的关键词”。我们又急忙再去找管理姐姐询问,姐姐说:“你们得把扫描机拿高一点才能扫出来。”我一试,果然如此呀!就这样我们就把原本放得有点凌乱的书宝宝都送回了家。我的小小图书管理员任务便也完成了。
这次去开明书院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图书管理员的辛苦,如果大家看完书都把书乱放的话,会给图书管理员们增加很多的麻烦,也会给自己增添很多的不便,比如不能快速地找到想看的书之类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得把看完的书送回家哦!
《夜霁》
一欮白盘映开明,
七星门烁惹人寝。
闻见火轮东边起,
昼夜无奈霁归零。
《奔走干进之徒》
后来,以康、梁、谭为领袖的新党用了比较开明的手法,想在满清)生朝试演变法维新的御前戏,他们提出了立宪国会说,要求皇上!“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康有为),相当代表了市民层'进步要求,可是他们实际不过是带着二重奴隶枷锁打扫民族!牢狱的新士大夫。他们所看重的,不是人民的觉醒,而是英主的“圣心”(梁启超在《光绪圣德记》中说:“上乃一切独断,裁自圣心”),这终于使他们的维新好梦破灭于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和康广仁)的血泊中。不过从那以后,“维新”“立宪”的呼声日益在朝野沸腾起来了。
野蛮昏馈的满清王朝,酷最后甚至不能不乞灵于预备立宪的骗术,企图渡过被革命威胁的恶梦。“奔走干进之徒”,“至愚屯之富人刀,“善垄断之市侩”+坟•文化偏至论;就利用这个时会来大唱其“金铁国会立宪”(同上)的时调。但民族的瘫痪只是日见沉重,民众的痛苦跟着日益加深。事势非常清楚地指明出来了,不推翻那为中外压迫者安排的人肉筵宴,只是一味打算将那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粉刷一新,罩全国的死气。然而,当时“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坟•摩罗诗力说》)文化思想运动的贫乏与干枯,恰正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这是一个极苦闷的时代,鲁迅的青年时期中国人民是绝不能摆脱被吃的悲惨命运的。在这时候,自然有孙中山领导的民族革命运动,足以冲破笼就是在这苦闷中渡过的。受过维新党人影响的青年鲁迅,抱着“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内喊•自序;的大希望,跑到日本去学医,然而一到了东京,异邦人士的骄横逼人,中华民族的风雨飘摇,祖国同胞的颧预麻木,都使他感到羞愤与惶惊。
他这时的心境和抱负,恰如他在一首小诗中所写出的:鲁迅目击中国民族陷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无数人民被折"得失去了民族自信力,失去了民族安危感,甚至失去了被吃的痛苦感觉,这使他异常寒心,但并不绝望。
《爸爸·自行车·我》
我的爸爸很开明,他给我足够的“自治权,。。聪明的小孩不用大人多说,自己明白该怎么做。”他这样说。这种“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使我们父女一直相处得很好,当然小磨擦也是有的,特别是为自行车的事。
自行车是我自小就认识的。那时,由于身体不好,爸爸常推着它带我去医院看病;车前的横杆上特意安装了座位,每天早晚我坐在上面由爸爸护送于保姆家与自己家之间。坐在车上,是我最得意的时候,只要“叮铃铃”一响,所有前方的人都让出道儿让我们走。人一兴奋,话就多了。一次驶过一条漆黑的马路,由于讲得太累想让脚歇歇,却一不小心轧进了前轮,于是乎,空中一个漂亮的360度将一对可怜的父女送进了医院。还好,奶奶做的厚棉鞋使我只伤了筋擦破了点皮,倒是自行车断了12根钢丝。
上了小学,我成了公交车上的常客,与自行车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暂别”。到了初中,身边的同学成为“自行车族”的越来越多,看着她们潇洒自如地来来去去,从不需为等车而焦急万分,我也想加人她们的行列。当我向爸爸提出我想买车的念头后,他出乎意料地反对:“不行,骑车危险!”“我会骑啊,8岁时不就学会了?”我以为他对我的车技有所担心。“不准就不准,那条路车很多的。”爸爸不容商量地回绝了我。
越是不肯给我买,我就越是要买。从初一到初三,为自行车而发起的“暴动”不下百次,每次都是我以失败告终。而此时的理由早已不是为了寻求那悠闲感。初三的每个周日,我都要去离家很远的地方参加提高班,因为乘车不方便,就由爸爸用自行车送。天冷时,他的红鼻子更红了;天热时,一件薄薄的衬衫往往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似的。最令我难忘的是参加中考的三天,从考场到家里足足半小时,爸爸一天要驮着我往返两次,衬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看着已四十多的爸爸弓着背奋力地踏着车,坐在上面的我又于心何忍?同时,我也明白爸爸的担优所在。他最小的弟弟,我的小叔叔风华正茂时死于车祸,而当时他正骑着自行车。从此,我家一致反对小一辈骑车。虽然家中如此规定,可我却不能以此而使自己心安理得地坐在车后—尽管那是我很喜欢的。因为“孝”不仅仅是顺从,更有体恤。
去年秋天,我终于说服了爸爸,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如果你以为我从此成为“自行车族”的一员,那么你错了—买了自行车并不等于就可以骑自行车。每天,我仍然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上学,也许路人见了我这上了高中的“超龄儿童”还在享受着这样的“超级”护理,恐怕会发笑;偶尔在爸爸的陪同下,我也能自己骑车,可绝不允许在视野之外独自骑车。但不可否认,我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在不断地“实战演习”之后,最终一定能获得独自飞翔的权利。
破旧的自行车仍在“吱咯咯”地向前蹬着,望着爸爸的背影,我感到无限沮暖,却又不得不发出叹息:何日起,束于高阁的新自行车能为我所用?